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简要回顾了产业集群研究文献,阐述了旅游商贸企业集群的战略意义,重点论述了旅游商贸企业集群的中心型、中间型、外围型三大类八小类集群模式,并制定了长远旅游商贸企业集群的战略规划。
关键词:旅游商贸企业;企业集群
一、产业集群研究简要回顾
产业集群理论是国内外经济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经济思想与内涵较为丰富。经济学界对产业集群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斯密,其《国富论》(1776)包含了与产业集群有关的思想。第一个阐述产业集群理论的经济学家是马歇尔(1890),工业区位理论的创立者韦伯(1909)最早提出了聚集经济的概念,克鲁格曼(1991)提出了新空間经济理论,发展了聚集经济的观点。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1990)及《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1998)系统提出了新竞争经济学的产业集群理论,认为产业集群的核心是其竞争力的形成和竞争优势的发挥。我国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较为系统研究集群的学者是王缉慈。方民生、李永刚、李新春、陈慧娟、刘国军、许仁祥、仇兴保、魏后凯、叶建亮等学者对产业集群研究具有代表意义。总的来说国内对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特别是在我国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时期,还缺乏产业集群与旅游商贸企业相结合的研究成果。
二、发展旅游商贸企业集群的战略意义
(一)增强旅游商贸集群竞争力
旅游商贸企业与一般大型商业企业比较而言,具有规模小、实力弱等特点。单个的旅游商贸企业具有较弱的竞争力,为了增强其竞争力,发展旅游商贸企业集群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思路。因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源于其专业化、集中化、网络化与地域化特性。全国很多旅游商贸企业销售的部分旅游商品存在雷同的现象。通过旅游商贸企业的集群发展战略,使各个不同旅游城市和景区的旅游商贸企业针对其地域文化特色研发出具有自身特色与优势的旅游商品,形成专业化特色,增强集群内商贸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在集群内的单个企业能够专精于某一产品,而多个同类产品企业的地理集中,就能够生产出较大数量的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创造出一定的地域品牌效应。而且集群内的旅游商贸企业能够共同行动,既强化了合作,又实现了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二)获取旅游商贸企业集群效应
旅游商贸企业集群具有产业集群共有的一些属性,因此产业集群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效应、外部经济效应、学习与创新效应、区域品牌效应等同样也适应于旅游商贸企业集群。旅游商贸企业集群的规模经济效应主要是生产、销售同类旅游商品带来的好处,范围经济则主要是由于生产、销售关联旅游商品带来的经济性。外部经济效应是指由于整个旅游商贸行业的规模扩大而使个别企业获得的好处,如运输、采购、修理、劳动力、市场信息等。学习与创新效应主要通过集群内旅游商贸企业之间通过各种正式、非正式的交流,激发新思想,互相学习,推动全行业不断发展,共同进步。区域品牌效应主要是通过区域内集群企业的专业化与显著特色获得的整体优势。
(三)节约交易费用
旅游商贸企业集群是一定区域内众多企业基于共同的目的,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在协作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网络组织。它既非一个企业,又非纯粹的市场,而是介于企业和市场的一种中间层组织。旅游商贸企业集群这种特性。这样既节约了集群内企业间的交易费用,同时也节约了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交易费用。这种交易费用的节约,一方面使集群内企业的联系与协作更加紧密,另一方面也赢得了更加广泛的市场。
三、旅游商贸企业集群发展模式探讨
根据蒋三庚的研究,商业集聚从形态上可分为团组块状形态、沿街条状、分散多点形态三种形态,从地理区位可分为中心位置、中间位置、外围位置三类位置。
第一类:中心型集群模式,主要由位于都市中心位置的商贸企业群构成,满足城市旅游者的旅游购物与休闲需求。根据商贸企业集群的形态差异。中心型集群模式一般呈现出团组块状与沿街条状两种不同的形态,即:中心型团组块状旅游商贸企业集群、中心型沿街条状旅游商贸企业集群。中心型团组块状旅游商贸企业集群一般出现在大城市,由纵横交叉的若干条街道链接成团块现状,若干商贸企业构成的集群形态,如北京市东部的商务中心区。在建设这类商贸企业集群时,需要从城市功能布局、城市动态发展变化等角度考虑,制定一个长远的整体商业规划。要避免出现短期利益化。中心型沿街条状旅游商贸企业集群一般在大中型城市,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商业大街,是城市的商业繁华地带,是城市主要的商业街。也是城市旅游的品牌,是城市旅游者必到的地方,如上海淮海中路、北京西单商业街、长沙黄兴路等。国内许多大中型城市近年都进行过商业步行街的改造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讲,这些步行街建设实质就是中心型沿街条状旅游商贸企业集群发展的一种模式。
第二类:中间型集群模式,主要由处于城市中心到外围之间的偏离中心位置的旅游商贸企业集群构成。这类集群可能出现团组块状、沿街条状、分散点状三种形态。中间型团组块状旅游商贸企业集群表现为城市内地区级(城市内分的区或片)或社区级(城市居民社区)团块型的商业形态,如埃及开罗老区阿拉伯市场、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等,特点就是在偏离城市中央形成的面积较大的企业集群。中间型沿街条状旅游商贸企业集群是由处于城市中间位置的商贸企业聚集在一条主要街道上形成的集群类型,尤其在城市社区出现比较多,几乎每座城市都有这样的集群类型,如北京三里屯酒吧一条街。中间型分散点状旅游商贸企业集群主要表现为零星分布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商业店铺,几乎随处可见。
第三类:外围型集群模式,主要由位于大都市外围的卫星城市、城乡交接地带、郊区的旅游商贸企业集聚而成。随着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向高级化演进,城乡生态旅游、农家乐旅游等成为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度假的一类重要旅游项目,能够购买到正宗的农村土特产品是很多城市市民的消费需求。这些外围型旅游商贸企业集群为统筹城乡市场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外围型团组块状旅游商贸集群主要由大城市外围卫星城市的商业中心或郊区购物中心构成,是外围型集群中规模较大的集群形态。外围型沿街条状旅游商贸企业集群主要是由城市边缘地带的农贸市场构成,外围型分散点状旅游商贸企业集群主要为郊区零星分布的小店构成。
以上讨论的均为旅游城市的商贸企业集群模式,而对于景区旅游商贸企业集群的模式更为适用的就是中间型沿街条状旅游商贸企业集群、外围型沿街条状旅游商贸企业集群、外围型分散点状旅游商贸企业集群。这三类旅游商贸企业集群是 目前我国旅游景区商贸企业集群的最主要的表现模式。分别由位于景区中间和外围的沿街店铺、和外围零星分别的小店集聚而成,为景区旅游者提供旅游商贸服务。
四、发展旅游商贸企业集群对策分析
(一)制定长远旅游商贸企业集群战略规划
在新景区规划建设、新城区建设、商务中心建设、老景区和老城区改造等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旅游商贸企业集群发展战略规划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制定一个长远的旅游商贸企业集群发展战略规划。万事万物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尤其是城市建设、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长远战略规划是应对这些外部因素变化的有力工具。战略规划中要为未来旅游商贸企业集群的发展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才能避免后代人不断治理上代人由于自身无序竞争带来的混乱局面的恶性循环。
(二)加强政府政策的引导
旅游商贸企业集群的形成、政策的制定中,要充分体现政府的引导作用。在产业集群中,知识网络(空间创新系統)、生产网络和社会网络三者缺一不可。政府对产业集群的全面集群政策设计的目的是促进知识网络、生产网络和社会网络的协调发展,从而形成具有核心能力的产业集群。当然,旅游商贸企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是市场主导的行为。政府不可能强行从零开始建设一个新的产业集群,在商贸企业集群形成过程中企业是占主动地位的。是市场的主体。在商贸企业集群中要加强政府政策的引导作用,起到一个润滑剂和催化剂的作用。
(三)创新旅游商贸企业集群管理体制与机制
旅游商贸企业集群是不同于企业与市场的一类组织,有自身的特点,需要创新旅游商贸企业集群管理体制与机制。为旅游商贸企业集群发展提供优良的软环境保护。完善旅游商贸企业集群管理体制,简化行政审批手续,不断改善投融资环境,营造企业集群发展优良的市场环境。强化对集群企业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与管理水平。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服务管理体系,促进集群企业之间的信息、资金、产品等的流通,为生产要素的流动和各市场主体的协作提供良好的软环境,促使旅游商贸集群朝专业化、一体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为旅游者营造良好的旅游消费环境,不断促进旅游商贸企业集群的发展与升级。
关键词:旅游商贸企业;企业集群
一、产业集群研究简要回顾
产业集群理论是国内外经济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经济思想与内涵较为丰富。经济学界对产业集群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斯密,其《国富论》(1776)包含了与产业集群有关的思想。第一个阐述产业集群理论的经济学家是马歇尔(1890),工业区位理论的创立者韦伯(1909)最早提出了聚集经济的概念,克鲁格曼(1991)提出了新空間经济理论,发展了聚集经济的观点。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1990)及《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1998)系统提出了新竞争经济学的产业集群理论,认为产业集群的核心是其竞争力的形成和竞争优势的发挥。我国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较为系统研究集群的学者是王缉慈。方民生、李永刚、李新春、陈慧娟、刘国军、许仁祥、仇兴保、魏后凯、叶建亮等学者对产业集群研究具有代表意义。总的来说国内对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特别是在我国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时期,还缺乏产业集群与旅游商贸企业相结合的研究成果。
二、发展旅游商贸企业集群的战略意义
(一)增强旅游商贸集群竞争力
旅游商贸企业与一般大型商业企业比较而言,具有规模小、实力弱等特点。单个的旅游商贸企业具有较弱的竞争力,为了增强其竞争力,发展旅游商贸企业集群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思路。因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源于其专业化、集中化、网络化与地域化特性。全国很多旅游商贸企业销售的部分旅游商品存在雷同的现象。通过旅游商贸企业的集群发展战略,使各个不同旅游城市和景区的旅游商贸企业针对其地域文化特色研发出具有自身特色与优势的旅游商品,形成专业化特色,增强集群内商贸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在集群内的单个企业能够专精于某一产品,而多个同类产品企业的地理集中,就能够生产出较大数量的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创造出一定的地域品牌效应。而且集群内的旅游商贸企业能够共同行动,既强化了合作,又实现了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二)获取旅游商贸企业集群效应
旅游商贸企业集群具有产业集群共有的一些属性,因此产业集群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效应、外部经济效应、学习与创新效应、区域品牌效应等同样也适应于旅游商贸企业集群。旅游商贸企业集群的规模经济效应主要是生产、销售同类旅游商品带来的好处,范围经济则主要是由于生产、销售关联旅游商品带来的经济性。外部经济效应是指由于整个旅游商贸行业的规模扩大而使个别企业获得的好处,如运输、采购、修理、劳动力、市场信息等。学习与创新效应主要通过集群内旅游商贸企业之间通过各种正式、非正式的交流,激发新思想,互相学习,推动全行业不断发展,共同进步。区域品牌效应主要是通过区域内集群企业的专业化与显著特色获得的整体优势。
(三)节约交易费用
旅游商贸企业集群是一定区域内众多企业基于共同的目的,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在协作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网络组织。它既非一个企业,又非纯粹的市场,而是介于企业和市场的一种中间层组织。旅游商贸企业集群这种特性。这样既节约了集群内企业间的交易费用,同时也节约了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交易费用。这种交易费用的节约,一方面使集群内企业的联系与协作更加紧密,另一方面也赢得了更加广泛的市场。
三、旅游商贸企业集群发展模式探讨
根据蒋三庚的研究,商业集聚从形态上可分为团组块状形态、沿街条状、分散多点形态三种形态,从地理区位可分为中心位置、中间位置、外围位置三类位置。
第一类:中心型集群模式,主要由位于都市中心位置的商贸企业群构成,满足城市旅游者的旅游购物与休闲需求。根据商贸企业集群的形态差异。中心型集群模式一般呈现出团组块状与沿街条状两种不同的形态,即:中心型团组块状旅游商贸企业集群、中心型沿街条状旅游商贸企业集群。中心型团组块状旅游商贸企业集群一般出现在大城市,由纵横交叉的若干条街道链接成团块现状,若干商贸企业构成的集群形态,如北京市东部的商务中心区。在建设这类商贸企业集群时,需要从城市功能布局、城市动态发展变化等角度考虑,制定一个长远的整体商业规划。要避免出现短期利益化。中心型沿街条状旅游商贸企业集群一般在大中型城市,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商业大街,是城市的商业繁华地带,是城市主要的商业街。也是城市旅游的品牌,是城市旅游者必到的地方,如上海淮海中路、北京西单商业街、长沙黄兴路等。国内许多大中型城市近年都进行过商业步行街的改造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讲,这些步行街建设实质就是中心型沿街条状旅游商贸企业集群发展的一种模式。
第二类:中间型集群模式,主要由处于城市中心到外围之间的偏离中心位置的旅游商贸企业集群构成。这类集群可能出现团组块状、沿街条状、分散点状三种形态。中间型团组块状旅游商贸企业集群表现为城市内地区级(城市内分的区或片)或社区级(城市居民社区)团块型的商业形态,如埃及开罗老区阿拉伯市场、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等,特点就是在偏离城市中央形成的面积较大的企业集群。中间型沿街条状旅游商贸企业集群是由处于城市中间位置的商贸企业聚集在一条主要街道上形成的集群类型,尤其在城市社区出现比较多,几乎每座城市都有这样的集群类型,如北京三里屯酒吧一条街。中间型分散点状旅游商贸企业集群主要表现为零星分布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商业店铺,几乎随处可见。
第三类:外围型集群模式,主要由位于大都市外围的卫星城市、城乡交接地带、郊区的旅游商贸企业集聚而成。随着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向高级化演进,城乡生态旅游、农家乐旅游等成为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度假的一类重要旅游项目,能够购买到正宗的农村土特产品是很多城市市民的消费需求。这些外围型旅游商贸企业集群为统筹城乡市场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外围型团组块状旅游商贸集群主要由大城市外围卫星城市的商业中心或郊区购物中心构成,是外围型集群中规模较大的集群形态。外围型沿街条状旅游商贸企业集群主要是由城市边缘地带的农贸市场构成,外围型分散点状旅游商贸企业集群主要为郊区零星分布的小店构成。
以上讨论的均为旅游城市的商贸企业集群模式,而对于景区旅游商贸企业集群的模式更为适用的就是中间型沿街条状旅游商贸企业集群、外围型沿街条状旅游商贸企业集群、外围型分散点状旅游商贸企业集群。这三类旅游商贸企业集群是 目前我国旅游景区商贸企业集群的最主要的表现模式。分别由位于景区中间和外围的沿街店铺、和外围零星分别的小店集聚而成,为景区旅游者提供旅游商贸服务。
四、发展旅游商贸企业集群对策分析
(一)制定长远旅游商贸企业集群战略规划
在新景区规划建设、新城区建设、商务中心建设、老景区和老城区改造等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旅游商贸企业集群发展战略规划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制定一个长远的旅游商贸企业集群发展战略规划。万事万物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尤其是城市建设、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长远战略规划是应对这些外部因素变化的有力工具。战略规划中要为未来旅游商贸企业集群的发展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才能避免后代人不断治理上代人由于自身无序竞争带来的混乱局面的恶性循环。
(二)加强政府政策的引导
旅游商贸企业集群的形成、政策的制定中,要充分体现政府的引导作用。在产业集群中,知识网络(空间创新系統)、生产网络和社会网络三者缺一不可。政府对产业集群的全面集群政策设计的目的是促进知识网络、生产网络和社会网络的协调发展,从而形成具有核心能力的产业集群。当然,旅游商贸企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是市场主导的行为。政府不可能强行从零开始建设一个新的产业集群,在商贸企业集群形成过程中企业是占主动地位的。是市场的主体。在商贸企业集群中要加强政府政策的引导作用,起到一个润滑剂和催化剂的作用。
(三)创新旅游商贸企业集群管理体制与机制
旅游商贸企业集群是不同于企业与市场的一类组织,有自身的特点,需要创新旅游商贸企业集群管理体制与机制。为旅游商贸企业集群发展提供优良的软环境保护。完善旅游商贸企业集群管理体制,简化行政审批手续,不断改善投融资环境,营造企业集群发展优良的市场环境。强化对集群企业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与管理水平。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服务管理体系,促进集群企业之间的信息、资金、产品等的流通,为生产要素的流动和各市场主体的协作提供良好的软环境,促使旅游商贸集群朝专业化、一体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为旅游者营造良好的旅游消费环境,不断促进旅游商贸企业集群的发展与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