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就地后靠安置模式下的水库移民是特殊的贫困人群。对五强溪库区就地后靠安置移民的实地调研表明,其生存空间狭小,可资利用的资源窘迫,权利难以伸张。目前,我国大部分移民资源的贫乏导致其权利无法伸张,进而产生普遍的移民贫困;因此,必须由政府介入,通过政策手段来推动移民权利的实现及其能力的提升,帮助其摆脱资源贫乏状态,进而促进安置区经济发展、消除移民贫困。具体来说,需要发展市场经济以促进公平交易和自主发展,加强教育培训以提升移民能力,创造良好环境以利于移民权利实现。
关键词:移民资源;移民权利;移民贫困;资源贫困;权利贫困;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资源交换权;水库移民;就地后靠安置
中图分类号:F126;C922;D42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131(2014)04003707
一、引言
1949年以来,我国出现了三种移民类型:非自愿移民、自愿自发的移民和政府组织的自愿移民(白南生 等,2000)。水库移民主要是指因国家修建水利工程而迁移的居民,属于非自愿移民的一种,是缺乏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类人群(田艳平 等,2009;魏珊 等,2011),往往生活在贫困状态之中。有研究者指出,“相对于原居民,移民更为脆弱,更容易陷入贫困的陷阱”,移民的贫困大多表现为能力性贫困和介入性贫困(胡静,2010),或表现为“资源匮乏性贫困”(刘平量,2004);更有甚者,称其为“全面贫困”(孙中艮,2009)。
关于移民贫困的原因,大部分学者都同意“不公正的移民补偿制度构成了移民贫困的规范性根源”(王琼雯,2009),而移民补偿主要是由政府来完成的。所以,面对现实中普遍存在的移民贫困,需要反思政府在其中的作用,政府更应通过保障移民的权利、采取多种措施来积极消除移民的贫困状态。比如,有学者提出,移民安置应该以就地安置为主,异地安置的要以同乡安置为主;要通过培训来扩大就业;要建立和谐的移民社区,消除移民的生活障碍;要发展第二、三产业,实现移民的非农化转移;要严格监督,做到利益分配的公平公正(阳茂庆 等,2010)。也有学者提出,要从“过去单纯地重物质资本开发建设转向更重人力资本投资开发”(王丽华,2011)。还有学者提出,要从政策法规体系的制定、移民的政治参与、移民自身能力建设、科技扶贫等角度来解决移民贫困问题(杨涛,2005)。综合来看,通过培育和发展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以提高移民的自身素质和拓宽移民的生存交往空间是政府必须着力关注的两个方面(杨云彦 等,2008;孙中艮 等,2009;汲荣荣 等,2011)。
许源源,张艳:移民资源、权利、贫困与安置区发展从以上的文献分析可以看出,非自愿性移民的贫困状况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在现实中,国家也为他们提供了日益多样的安置模式和趋于合理的补偿措施。但总体而言,水库移民,特别是就地后靠安置模式下的水库移民绝大部分是贫困人口。本文将运用阿马蒂亚·森所提出的权利贫困框架,以五强溪库区为案例,分析就地后靠安置模式下的水库移民的生存、资源和权利状况,进一步探讨造成其贫困的制度因素,进而提出政府进行移民安置时应该秉持的政策选择,为不断改进我国移民工作和逐步消除移民贫困提供政策参考和经验借鉴。
二、就地后靠安置模式下水库移民的资源和权利资源是指能够让其所有者或使用者获取收益的各种要素,包括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资源短缺是贫困人口的典型特征。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阿马蒂亚·森指出,要更好地分析贫困现象必须“把拥有类似资源禀赋的人归为一类”(森,2001)191。阿马蒂亚·森把权利区分为“以贸易为基础的权利、以生产为基础的权利、自己劳动的权利以及继承和转移权利”(森,2001)200。他认为,“一个人避免饥饿的能力依赖于他的所有权,以及他所面对的交换权利映射”,“即使饥饿是由食物短缺引起的,饥饿的直接原因也是个人交换权利下降。”(森,2001)8这就是说,个人要避免贫困状态的出现,一方面,需要拥有一定的资源;另一方面,能够通过自己拥有的资源交换到所需要的物品。
依据以上论述,可以把人们基于资源状况的权利分为四类:一是自然资源所有权,即能够对自然资源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并从中受益的权利;二是经济资源所有权,即能够对自己的劳动力和经济收入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并从中受益的权利;三是社会资源利用权,即能够利用社会资源谋取利益的权利;四是资源交换权,即能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资源通过交换来满足需要的权利。此外,森还告诉我们,贫困并不仅仅来自于资源本身,也可能是由非资源性因素造成的:“更为重要的是,一个人交换权利的恶化可能是由一般食物供给减少之外的原因造成的。”(森,2001)203这种供给减少之外的因素主要是政府的政策或制度规定。
就地后靠安置是我国水库移民的主要安置方式之一,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部分居民的土地房屋被淹没,又受到生产力水平低下、城镇化进程缓慢的限制,只能选择就近后靠到淹没线以上的位置进行安置(曾建生,2006)。就地后靠安置没有改变移民原有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社会文化和人际交往结构,但增加了人地紧张关系、环境压力和就业困难。就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的现实状况来看,就地后靠安置移民拥有的自然资源不够丰裕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土地包括耕地和宅基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在现实中,移民与当地居民之间因为土地等自称资源而发生的冲突非常多。移民能否拿足耕地面积、能否拿到良田都需要与政府或迁入地居民进行谈判。水资源包括灌溉水和饮用水资源,相对来说都是紧张的。矿产资源要因地区而定,不是所有后靠安置的移民都能分配到一定的矿产资源,甚至说几乎没有移民因迁移而获得额外的矿产资源分配权。 ,而且相比迁移前大多有所减少;就地后靠安置移民拥有的经济资源量也相对较少虽然水库移民按照国家标准可以享受相应的资金补贴,但在基础设施方面,其基本的房屋、道路、桥梁、饮水、电力等设施都遭到破坏,在迁入地重建需要相对较多的资金投入。 ,其人力资源的总量和质量与迁移前没有多少变化;就地后靠安置移民的社会资源受到的影响很小社会资源既包括正式的制度资源,也包括非正式的制度资源。正式的制度资源包括各级政府或相关部门出台的正式制度、政策和规定;非正式制度资源包括社会联系网络,当然还包括家庭和个人的社会地位以及影响力。 ,因为他们几乎是整个村庄集体迁移,所以其社会联系网络没有太大的变化。
三、五强溪水库移民的生存与权利状况
本次调查从湖南省沅陵县五强溪库区抽取了驼子口村、大庄坪村和肖家桥村三个行政村为样本,这三个行政村都是实行就地后靠安置模式。驼子口村早在1986年就开始后靠安置,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现在距离长吉高速公路仍有30多公里,距离集镇有15公里;但人口较多,共有10个村民小组、469户、1468人,在这些人口当中,移民人口有438户、1339人;尽管移民人数不少,但其土地在全村的比例很小。大庄坪村人口不是太多,只有965人,外出务工收入与国家移民直补资金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有少量村民利用村所在区域的水面开展养殖业,增加了一定的收入。肖家桥村人口数量很少,属于库区的淹没村之一;现在,全村只有137户、547口人;他们被淹没的稻田有465亩、耕地有528亩。通过这次调查,反映出移民的生存状态与权利状态都不理想,存在着“边缘人”(唐利平,2005)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关键词:移民资源;移民权利;移民贫困;资源贫困;权利贫困;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资源交换权;水库移民;就地后靠安置
中图分类号:F126;C922;D42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131(2014)04003707
一、引言
1949年以来,我国出现了三种移民类型:非自愿移民、自愿自发的移民和政府组织的自愿移民(白南生 等,2000)。水库移民主要是指因国家修建水利工程而迁移的居民,属于非自愿移民的一种,是缺乏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类人群(田艳平 等,2009;魏珊 等,2011),往往生活在贫困状态之中。有研究者指出,“相对于原居民,移民更为脆弱,更容易陷入贫困的陷阱”,移民的贫困大多表现为能力性贫困和介入性贫困(胡静,2010),或表现为“资源匮乏性贫困”(刘平量,2004);更有甚者,称其为“全面贫困”(孙中艮,2009)。
关于移民贫困的原因,大部分学者都同意“不公正的移民补偿制度构成了移民贫困的规范性根源”(王琼雯,2009),而移民补偿主要是由政府来完成的。所以,面对现实中普遍存在的移民贫困,需要反思政府在其中的作用,政府更应通过保障移民的权利、采取多种措施来积极消除移民的贫困状态。比如,有学者提出,移民安置应该以就地安置为主,异地安置的要以同乡安置为主;要通过培训来扩大就业;要建立和谐的移民社区,消除移民的生活障碍;要发展第二、三产业,实现移民的非农化转移;要严格监督,做到利益分配的公平公正(阳茂庆 等,2010)。也有学者提出,要从“过去单纯地重物质资本开发建设转向更重人力资本投资开发”(王丽华,2011)。还有学者提出,要从政策法规体系的制定、移民的政治参与、移民自身能力建设、科技扶贫等角度来解决移民贫困问题(杨涛,2005)。综合来看,通过培育和发展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以提高移民的自身素质和拓宽移民的生存交往空间是政府必须着力关注的两个方面(杨云彦 等,2008;孙中艮 等,2009;汲荣荣 等,2011)。
许源源,张艳:移民资源、权利、贫困与安置区发展从以上的文献分析可以看出,非自愿性移民的贫困状况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在现实中,国家也为他们提供了日益多样的安置模式和趋于合理的补偿措施。但总体而言,水库移民,特别是就地后靠安置模式下的水库移民绝大部分是贫困人口。本文将运用阿马蒂亚·森所提出的权利贫困框架,以五强溪库区为案例,分析就地后靠安置模式下的水库移民的生存、资源和权利状况,进一步探讨造成其贫困的制度因素,进而提出政府进行移民安置时应该秉持的政策选择,为不断改进我国移民工作和逐步消除移民贫困提供政策参考和经验借鉴。
二、就地后靠安置模式下水库移民的资源和权利资源是指能够让其所有者或使用者获取收益的各种要素,包括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资源短缺是贫困人口的典型特征。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阿马蒂亚·森指出,要更好地分析贫困现象必须“把拥有类似资源禀赋的人归为一类”(森,2001)191。阿马蒂亚·森把权利区分为“以贸易为基础的权利、以生产为基础的权利、自己劳动的权利以及继承和转移权利”(森,2001)200。他认为,“一个人避免饥饿的能力依赖于他的所有权,以及他所面对的交换权利映射”,“即使饥饿是由食物短缺引起的,饥饿的直接原因也是个人交换权利下降。”(森,2001)8这就是说,个人要避免贫困状态的出现,一方面,需要拥有一定的资源;另一方面,能够通过自己拥有的资源交换到所需要的物品。
依据以上论述,可以把人们基于资源状况的权利分为四类:一是自然资源所有权,即能够对自然资源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并从中受益的权利;二是经济资源所有权,即能够对自己的劳动力和经济收入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并从中受益的权利;三是社会资源利用权,即能够利用社会资源谋取利益的权利;四是资源交换权,即能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资源通过交换来满足需要的权利。此外,森还告诉我们,贫困并不仅仅来自于资源本身,也可能是由非资源性因素造成的:“更为重要的是,一个人交换权利的恶化可能是由一般食物供给减少之外的原因造成的。”(森,2001)203这种供给减少之外的因素主要是政府的政策或制度规定。
就地后靠安置是我国水库移民的主要安置方式之一,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部分居民的土地房屋被淹没,又受到生产力水平低下、城镇化进程缓慢的限制,只能选择就近后靠到淹没线以上的位置进行安置(曾建生,2006)。就地后靠安置没有改变移民原有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社会文化和人际交往结构,但增加了人地紧张关系、环境压力和就业困难。就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的现实状况来看,就地后靠安置移民拥有的自然资源不够丰裕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土地包括耕地和宅基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在现实中,移民与当地居民之间因为土地等自称资源而发生的冲突非常多。移民能否拿足耕地面积、能否拿到良田都需要与政府或迁入地居民进行谈判。水资源包括灌溉水和饮用水资源,相对来说都是紧张的。矿产资源要因地区而定,不是所有后靠安置的移民都能分配到一定的矿产资源,甚至说几乎没有移民因迁移而获得额外的矿产资源分配权。 ,而且相比迁移前大多有所减少;就地后靠安置移民拥有的经济资源量也相对较少虽然水库移民按照国家标准可以享受相应的资金补贴,但在基础设施方面,其基本的房屋、道路、桥梁、饮水、电力等设施都遭到破坏,在迁入地重建需要相对较多的资金投入。 ,其人力资源的总量和质量与迁移前没有多少变化;就地后靠安置移民的社会资源受到的影响很小社会资源既包括正式的制度资源,也包括非正式的制度资源。正式的制度资源包括各级政府或相关部门出台的正式制度、政策和规定;非正式制度资源包括社会联系网络,当然还包括家庭和个人的社会地位以及影响力。 ,因为他们几乎是整个村庄集体迁移,所以其社会联系网络没有太大的变化。
三、五强溪水库移民的生存与权利状况
本次调查从湖南省沅陵县五强溪库区抽取了驼子口村、大庄坪村和肖家桥村三个行政村为样本,这三个行政村都是实行就地后靠安置模式。驼子口村早在1986年就开始后靠安置,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现在距离长吉高速公路仍有30多公里,距离集镇有15公里;但人口较多,共有10个村民小组、469户、1468人,在这些人口当中,移民人口有438户、1339人;尽管移民人数不少,但其土地在全村的比例很小。大庄坪村人口不是太多,只有965人,外出务工收入与国家移民直补资金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有少量村民利用村所在区域的水面开展养殖业,增加了一定的收入。肖家桥村人口数量很少,属于库区的淹没村之一;现在,全村只有137户、547口人;他们被淹没的稻田有465亩、耕地有528亩。通过这次调查,反映出移民的生存状态与权利状态都不理想,存在着“边缘人”(唐利平,2005)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