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对人物形象的准确理解、评价和感悟能力,在阅读叙事性文学作品时,应该有意识地积累一些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一、了解描写方法,感知人物形象
【方法解说】
关注人物形象,把握性格特征,要注意学会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入手。“正面描写”,主要是指传神的肖像描写、个性化的语言描写、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生动准确的行为描写等;“侧面描写”,主要是通过描写他人或他物,从侧面来烘托、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此外还有细节描写,对比描写等方法。这都是具体形象地刻画人物性格,为读者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的必要手段,不容忽视。当然,了解刻画人物的方法不是目的,高考不会在名词术语上设置问题,准确理解人物性格,理解人物形象塑造的意义,这往往是命题者的用意所在。
【文本展示】
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件毕竟很少。最多的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①“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
……
邮差先生敲门。门要是虚掩着,他走进去。
“家里有人吗?”他在过道里大声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她出来得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
“干什么的?”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这里头也许有钱。”
“有多少?”
“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
你能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好老太太。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于又走到街上来了。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说实话,他又何必紧张,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他。②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歉,因他为小城送来——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
(师陀《邮差先生》,有删节)
题目: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
此题是考查对人物性格的理解与概括能力。答题时先要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然后结合语境分析人物性格。具体到此题,第①处画线句是邮差看到学生写给家长的信件后的心理描写,包括两个意思,一是知道学生又要钱了,二是很体谅家长们的辛劳。这也表现了邮差善解人意、仁厚体贴的性格;第②处画线句是间接转述邮差的心理,他有时也会给别人传递不好的消息,所以很到抱歉,“但愿不常有”。这一处心理描写刻画出邮差勇于自责、心地善良的性格。
参考答案:看见学生给家长写的信,他就能大致猜测到内容,并体谅到家长的辛劳;邮差不免要送递坏消息,他为此感到遗憾,并衷心希望没有坏消息。这两句写出了他善良、仁厚的性格。
二、品析环境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方法解说】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在特定环境下活动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对人物形象的性特点能够起到烘托的作用;社会环境即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包括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是人物命运、性格及最终结局的外因,它无不左右着人物的性格与命运。所以结合具体的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分析人物性格,是鉴赏人物形象的重要一步。
【文本展示】
……有一天,琴店来了两位父亲,带着两名少年。两位父亲是好友,他们是陪儿子来选琴的。两名少年不约而同地看上了那两把小提琴,于是店主取出琴让他们试一试。
他们各拉一曲后,都说以他们的耳听来,两把琴的音质同样优良。为了使大人们相信他们所选的不后悔,他们还毫不犹豫地交换了琴。于是他们幸运地接受了赠予。
后来,他们果然都成了“家”,声名鹊起。无论何时何地,他们一直合奏着。
世人欣赏并赞美他们的合奏,但世人的心理是古怪的。不久,就有了他们之间孰高孰低的种种说法。而寂寞的传媒则一口咬住那纷纭众说,推波助澜。
最后,他们不能再合奏下去了,只能迫不得已地分开,各自独奏。但他们都是那么眷恋合奏,因为他们觉得只有合奏才能发挥出他们的演奏天赋。
比他们更眷恋合奏的是那两把小提琴。只有合奏的时候,它们才有机会相见。
但自从分开后,它们再没“见到”过对方。它们被思念折磨着,它们的琴音里开始注入了缕缕忧伤,正如苦苦相思着的情人的信上有泪痕一样。
然而两位由合奏而独奏的演奏家,心里竞渐渐地相互生出嫉恨来。他们不知不觉就坠入了别人的“阴谋”。他们曾经的珠联璧合引起了别人的嫉恨。别人想要离间他们,想要看他们成为仇敌。
终于,他们中的一个心理崩溃了。他摔毁了他心爱的小提琴,跃下阳台,一命呜呼。
那时,另一个正在舞台上演出。他提琴的几根弦,随弓皆断。弦断之际,小提琴发出类似哀号的最后一声颤音……
悲剧的发生使人心趋于冷静,对死者的同情超过了人心对其他一切的表现。有同情就有憎恨,另一个还没来得及从惊愕中悟到什么,已然懵懂地成了罪魁祸首。最后,他疯了。
……
(梁晓声《双琴祭》,有删改)
题目:小说的结局是悲剧性的,造成悲剧的外在原因有哪些?请概述。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命运与社会环境的内在联系的认识。人物形象的个性形成,往往与他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关,合理鉴赏人物形象,就要紧扣环境因素,分析环境描写,包括体味环境特点,把握它对人物命运及其最终结局的影响。具体到此题,题干要求筛选出“造成悲剧的外在原因”,这自然应归咎于外部的环境,即世人对两位演奏家的评判和看法,所以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筛选出有关世人对演奏家的行为的句子,并分点概括就可以了。 参考答案:①“世人”妄评两位演奏家演技的高低;②“传媒”对世人的各种评论推波助澜;③“别人”嫉恨两位演奏家合奏的珠联璧合;④“世人”将悲剧归罪于活着的演奏家。
三、分析文本情节,统观人物形象
【方法解说】
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史,情节总是服务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换句话说,人物性格往往是在情节发展中表现出来,又在情节中得到发展。一般来说,把握情节也就掌握了人物性格形成的过程,为人物形象分析提供了依据。要注意:①考生在通过分析文本情节来概括人物的特征时,要达到全面、恰当、实事求是的要求;②题干要求分析的人物形象往往是正面形象,所以要注意从正面概括其特点;③人物性格虽说具有多样性,但往往有主次之分,所以答题时要着重把握住人物的主要特征。
【文本展示】
……那时候,每次舅舅来,我和姐姐都会感到很厌恶,因为他一来,就会从我家里进行一番“抢掠”,甚至包括我和姐姐还没用完的作业本,还没打算丢掉的衣服,都难以逃脱他带来的那只欲壑难填的大口袋。当然,舅舅每次来也没有空手,他总是会带来一些诸如汤子面和小豆腐之类的城里人不易买到的东西,可是我和姐姐不爱吃,总感觉那些东西像喂猪用的。
舅舅没别的嗜好,就是喜欢喝点酒,累了一天之后,喝口酒能解解乏。每次孩子给他打回酒来,他都要往里面兑些凉水,那样的酒难喝极了,他却喝得津津有味,也只有那个时候,才是他最惬意的时候,仿佛灰暗的人生里透过的一丝霞光。
上高中的时候,我和同学玩牌机,输红了眼,直到把100元学费输个精光。那时候,100元不是个小数目,我害怕极了,开学好几天,老师催了好几遍,我却迟迟拿不出钱来交学费。我不敢和父母说,那样会被父亲打死的。我想到了借钱,可是同学们都不肯借给我,最后,我想到了这个令我厌恶的舅舅,明知道他穷得叮当响,可是没有办法,我还是决定去碰碰运气。
舅舅为难地直挠头,“唉,总不能为这个把学习耽搁了。”舅舅让我先回去念书,他来想办法。看着舅舅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我知道肯定没戏了,这只不过是他的托词而已。没想到第二天,舅舅竟然真的来学校给我送来了100元钱。“这件事我不会和你父母说,但你要记住,以后一定不要再玩那个东西了,一定要好好学习啊。”我狠命地点头,第一次感觉到了舅舅的可敬可爱。
后来我才知道,那次,舅舅卖掉了家里唯一的一头猪。
舅舅没日没夜地拼命挣钱,养家糊口,就在家境刚刚有些好转的时候,舅母又病了,瘫痪在床。不知道为什么,他的生活仿佛被命运撕开一个大口子,苦难一个接着一个,老天爷似乎有意和他过不去的样子。但舅舅并没有被苦难压垮,而是咬紧牙关,60多岁的人了,还在工地上当力工。因为他没有劳保,唯一的两晌地也都给了孩子,他还得生活,还得伺候瘫痪在床的舅母。
终于有一天,他在脚手架上跌下来,从此一病不起,而包工头却不闻不问。那是他这辈子唯一停下来不去劳作的日子,也是他生命的终点。因为没钱医治,舅舅终于没能挺过那个冬天。舅舅撒手人寰的时候,也没能穿上一件新衣服。在他病重的日子里,我去看望他,给他捎去一件新衣服,可他不穿,他开玩笑说,带补丁的衣服穿着暖和,厚实。
如今,舅舅在地下依旧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吧。我不知道,那些补丁,能否真的给他带来温暖。
我只知道,这些穷人的补丁,替那些富人们缝补了心上的洞。
(朱成玉《穷人的补丁》,有删改)
题目:联系全文,说说文中的“舅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解题思路】
从分析故事情节入手来分析人物形象,要学会在通览全文、梳理情节的基础上,进行多层面的理解分析,注意把人物性格的多样性从相关情节中抽象出来。解答此题,先理清文章的叙事情节,即“小时候,我厌恶舅舅来到我家→有一次,舅舅卖猪替我交学费→后来,舅舅从脚手架上跌下来病死了”,同时“我”对“舅舅”感情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最后就将“舅舅”的形象逐渐凸显在读者面前。
参考答案:舅舅是一个贫穷、嗜酒、富有爱心、宽厚仁慈、勤劳、坚强的人。
四、探究人物成长,关注性格发展
【方法解说】
不管是现实中的人物,还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都不可能只有某个单一的性格特征,而通常具有多重性,还会随着成长的历程或故事情节的展开而发展着一些变化,所以需要考生们从多个角度对这些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品鉴。如《水浒传》中的林冲,具有强烈的正义感。不过,受阶级出身的影响,虽说他对高俅的迫害愤恨不平,却很留恋自己的小康生活,于是养成了软弱动摇的性格。因此后来屡遭屈辱和陷害以至沦为“罪囚”而刺配沧州,他仍旧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希望能挣扎着重返京都,恢复往日的安宁生活。但是林冲不单只是忍辱负重,而是在隐忍中还时时透露出一丝刚毅,二者是交织在一起的。当林冲从李小二处得知高俅又派陆谦前来加害时,他又惊又怒。这时他内心深处仅存的希望在破灭,反抗的怒火开始燃烧,软弱、隐忍的性格中隐藏的刚毅又一次表现出来。
【文本展示】
现在有几个朋友要纪念韦素园君,我也须说几句话。是的,我是有这义务的。
怕是十多年之前了罢,我在北京大学做讲师,有一天。在教师豫备室里遇见了一个头发和胡子统统长得要命的青年,这就是李霁野。我的认识素园,大约就是霁野绍介的罢,然而我忘记了那时的情景。现在留在记忆里的,是他已经坐在客店的一间小房子里计画出版了。
这一间小房子,就是未名社。
未名社的同人,实在并没有什么雄心和大志,但是,愿意切切实实的,点点滴滴的做下去的意志,却是大家一致的。而其中的骨干就是素园。
于是他坐在一间破小屋子,就是未名社里办事了,不过小半好像也因为他生着病,不能上学校去读书,因此便天然的轮着他守寨。
我最初的记忆是在这破寨里看见了素园,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青年,窗前的几排破旧外国书,在证明他穷着也还是钉住着文学。然而,我同时又有了一种坏印象,觉得和他是很难交往的,因为他笑影少。“笑影少”原是未名社同人的一种特色,不过素园显得最分明,一下子就能够令人感得。但到后来,我知道我的判断是错误了,和他也并不难于交往。他的不很笑,大约是因为年龄的不同,对我的一种特别态度罢,可惜我不能化为青年,使大家忘掉彼我,得到确证了。这真相,我想,霁野他们是知道的。 但待到我明白了我的误解之后,却同时又发见了一个他的致命伤:他太认真;虽然似乎沉静,然而他激烈。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至少,在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
我到广州,是第二年——一九二七年的秋初,仍旧陆续的接到他几封信,是在西山病院里,伏在枕头上写就的,因为医生不允许他起坐。他措辞更明显,思想也更清楚,更广大了,但也更使我担心他的病。有一天,我忽然接到一本书,是布面装订的素园翻译的《外套》。我一看明白,就打了一个寒噤:这明明是他送给我的一个纪念品,莫非他已经自觉了生命的期限了么?
我不忍再翻阅这一本书,然而我没有法。
我因此记起,素园的一个好朋友也咯过血,一天竟对着素园咯起来,他慌张失措,用了爱和忧急的声音命令道:“你不许再吐了!”我那时却记起了伊孛生的《勃兰特》。他不是命令过去的人,从新起来,却并无这神力,只将自己埋在崩雪下面的么?……
我在空中看见了勃兰特和素园,但是我没有话。
一九二九年五月末,我最以为侥幸的是自己到西山病院去,和素园谈了天。他为了日光浴,皮肤被晒得很黑了,精神却并不萎顿。我们和几个朋友都很高兴。但我在高兴中,又时时夹着悲哀:忽而想到他的爱人,已由他同意之后,和别人订了婚;忽而想到他竟连绍介外国文学给中国的一点志愿,也怕难于达到;忽而想到他在这里静卧着,不知道他自以为是在等候全愈,还是等候灭亡;忽而想到他为什么要寄给我一本精装的《外套》?……
一九三二年八月一日晨五时半,素园终于病殁在北平同仁医院里了,一切计画,一切希望,也同归于尽。我所抱憾的是因为避祸,烧去了他的信札,我只能将一本《外套》当作唯一的纪念,永远放在自己的身边。
自素园病殁之后,转眼已是两年了,这其间,对于他,文坛上并没有人开口。这也不能算是希罕的,他既非天才,也非豪杰,活的时候,既不过在默默中生存,死了之后,当然也只好在默默中泯没。但对于我们,却是值得记念的青年,因为他在默默中支持了未名社。
未名社现在是几乎消灭了,那存在期,也并不长久。然而自素园经营以来,绍介了果戈理,陀思妥也夫斯基,安特列夫,绍介了望·蔼覃,绍介了爱伦堡的《烟袋》和拉夫列涅夫的《四十一》。还印行了《未名新集》,其中有丛芜的《君山》,静农的《地之子》和《建塔者》,我的《朝华夕拾》,在那时候,也都还算是相当可看的作品。
是的,但素园却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楼的尖顶,或名园的美花,然而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国第一要他多。他不入于观赏者的眼中,只有建筑者和栽植者,决不会将他置之度外。
我不知道以后是否还有记念的时候,倘止于这一次,那么,素园,从此别了!
(鲁迅《忆韦素园君》)
题目:综观全文,分析鲁迅笔下韦素园形象的特点。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欣赏能力,领悟文本的艺术魅力。文章展示了作者与韦素园相识到永别的过程:从初写韦素园的外貌、给人的表面印象到深入这一人物的内心;从回忆韦素园对未名社的努力支持,到确认未名社最终取得的成果与影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刻画韦素园的性格。可以说,韦素园与未名社的活动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他也在具体的事例中逐渐凸显性格特征,尤其是通过韦素园对于自己患病与对待朋友咯血的不同态度的对比,凸显他“关爱别人胜过关心自己”的性格特点。那么,解题时要注意从原文中引用相关语句,提取重要的关键词语。
参考答案:①韦素园是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进步文学青年;②他有一种踏实苦干的精神,虽然穷困但仍“钉住着文学”,支持、经营未名社;③他性格认真而激烈,关爱别人胜过关心自己。
一、了解描写方法,感知人物形象
【方法解说】
关注人物形象,把握性格特征,要注意学会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入手。“正面描写”,主要是指传神的肖像描写、个性化的语言描写、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生动准确的行为描写等;“侧面描写”,主要是通过描写他人或他物,从侧面来烘托、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此外还有细节描写,对比描写等方法。这都是具体形象地刻画人物性格,为读者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的必要手段,不容忽视。当然,了解刻画人物的方法不是目的,高考不会在名词术语上设置问题,准确理解人物性格,理解人物形象塑造的意义,这往往是命题者的用意所在。
【文本展示】
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件毕竟很少。最多的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①“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
……
邮差先生敲门。门要是虚掩着,他走进去。
“家里有人吗?”他在过道里大声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她出来得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
“干什么的?”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这里头也许有钱。”
“有多少?”
“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
你能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好老太太。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于又走到街上来了。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说实话,他又何必紧张,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他。②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歉,因他为小城送来——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
(师陀《邮差先生》,有删节)
题目: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
此题是考查对人物性格的理解与概括能力。答题时先要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然后结合语境分析人物性格。具体到此题,第①处画线句是邮差看到学生写给家长的信件后的心理描写,包括两个意思,一是知道学生又要钱了,二是很体谅家长们的辛劳。这也表现了邮差善解人意、仁厚体贴的性格;第②处画线句是间接转述邮差的心理,他有时也会给别人传递不好的消息,所以很到抱歉,“但愿不常有”。这一处心理描写刻画出邮差勇于自责、心地善良的性格。
参考答案:看见学生给家长写的信,他就能大致猜测到内容,并体谅到家长的辛劳;邮差不免要送递坏消息,他为此感到遗憾,并衷心希望没有坏消息。这两句写出了他善良、仁厚的性格。
二、品析环境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方法解说】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在特定环境下活动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对人物形象的性特点能够起到烘托的作用;社会环境即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包括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是人物命运、性格及最终结局的外因,它无不左右着人物的性格与命运。所以结合具体的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分析人物性格,是鉴赏人物形象的重要一步。
【文本展示】
……有一天,琴店来了两位父亲,带着两名少年。两位父亲是好友,他们是陪儿子来选琴的。两名少年不约而同地看上了那两把小提琴,于是店主取出琴让他们试一试。
他们各拉一曲后,都说以他们的耳听来,两把琴的音质同样优良。为了使大人们相信他们所选的不后悔,他们还毫不犹豫地交换了琴。于是他们幸运地接受了赠予。
后来,他们果然都成了“家”,声名鹊起。无论何时何地,他们一直合奏着。
世人欣赏并赞美他们的合奏,但世人的心理是古怪的。不久,就有了他们之间孰高孰低的种种说法。而寂寞的传媒则一口咬住那纷纭众说,推波助澜。
最后,他们不能再合奏下去了,只能迫不得已地分开,各自独奏。但他们都是那么眷恋合奏,因为他们觉得只有合奏才能发挥出他们的演奏天赋。
比他们更眷恋合奏的是那两把小提琴。只有合奏的时候,它们才有机会相见。
但自从分开后,它们再没“见到”过对方。它们被思念折磨着,它们的琴音里开始注入了缕缕忧伤,正如苦苦相思着的情人的信上有泪痕一样。
然而两位由合奏而独奏的演奏家,心里竞渐渐地相互生出嫉恨来。他们不知不觉就坠入了别人的“阴谋”。他们曾经的珠联璧合引起了别人的嫉恨。别人想要离间他们,想要看他们成为仇敌。
终于,他们中的一个心理崩溃了。他摔毁了他心爱的小提琴,跃下阳台,一命呜呼。
那时,另一个正在舞台上演出。他提琴的几根弦,随弓皆断。弦断之际,小提琴发出类似哀号的最后一声颤音……
悲剧的发生使人心趋于冷静,对死者的同情超过了人心对其他一切的表现。有同情就有憎恨,另一个还没来得及从惊愕中悟到什么,已然懵懂地成了罪魁祸首。最后,他疯了。
……
(梁晓声《双琴祭》,有删改)
题目:小说的结局是悲剧性的,造成悲剧的外在原因有哪些?请概述。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命运与社会环境的内在联系的认识。人物形象的个性形成,往往与他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关,合理鉴赏人物形象,就要紧扣环境因素,分析环境描写,包括体味环境特点,把握它对人物命运及其最终结局的影响。具体到此题,题干要求筛选出“造成悲剧的外在原因”,这自然应归咎于外部的环境,即世人对两位演奏家的评判和看法,所以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筛选出有关世人对演奏家的行为的句子,并分点概括就可以了。 参考答案:①“世人”妄评两位演奏家演技的高低;②“传媒”对世人的各种评论推波助澜;③“别人”嫉恨两位演奏家合奏的珠联璧合;④“世人”将悲剧归罪于活着的演奏家。
三、分析文本情节,统观人物形象
【方法解说】
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史,情节总是服务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换句话说,人物性格往往是在情节发展中表现出来,又在情节中得到发展。一般来说,把握情节也就掌握了人物性格形成的过程,为人物形象分析提供了依据。要注意:①考生在通过分析文本情节来概括人物的特征时,要达到全面、恰当、实事求是的要求;②题干要求分析的人物形象往往是正面形象,所以要注意从正面概括其特点;③人物性格虽说具有多样性,但往往有主次之分,所以答题时要着重把握住人物的主要特征。
【文本展示】
……那时候,每次舅舅来,我和姐姐都会感到很厌恶,因为他一来,就会从我家里进行一番“抢掠”,甚至包括我和姐姐还没用完的作业本,还没打算丢掉的衣服,都难以逃脱他带来的那只欲壑难填的大口袋。当然,舅舅每次来也没有空手,他总是会带来一些诸如汤子面和小豆腐之类的城里人不易买到的东西,可是我和姐姐不爱吃,总感觉那些东西像喂猪用的。
舅舅没别的嗜好,就是喜欢喝点酒,累了一天之后,喝口酒能解解乏。每次孩子给他打回酒来,他都要往里面兑些凉水,那样的酒难喝极了,他却喝得津津有味,也只有那个时候,才是他最惬意的时候,仿佛灰暗的人生里透过的一丝霞光。
上高中的时候,我和同学玩牌机,输红了眼,直到把100元学费输个精光。那时候,100元不是个小数目,我害怕极了,开学好几天,老师催了好几遍,我却迟迟拿不出钱来交学费。我不敢和父母说,那样会被父亲打死的。我想到了借钱,可是同学们都不肯借给我,最后,我想到了这个令我厌恶的舅舅,明知道他穷得叮当响,可是没有办法,我还是决定去碰碰运气。
舅舅为难地直挠头,“唉,总不能为这个把学习耽搁了。”舅舅让我先回去念书,他来想办法。看着舅舅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我知道肯定没戏了,这只不过是他的托词而已。没想到第二天,舅舅竟然真的来学校给我送来了100元钱。“这件事我不会和你父母说,但你要记住,以后一定不要再玩那个东西了,一定要好好学习啊。”我狠命地点头,第一次感觉到了舅舅的可敬可爱。
后来我才知道,那次,舅舅卖掉了家里唯一的一头猪。
舅舅没日没夜地拼命挣钱,养家糊口,就在家境刚刚有些好转的时候,舅母又病了,瘫痪在床。不知道为什么,他的生活仿佛被命运撕开一个大口子,苦难一个接着一个,老天爷似乎有意和他过不去的样子。但舅舅并没有被苦难压垮,而是咬紧牙关,60多岁的人了,还在工地上当力工。因为他没有劳保,唯一的两晌地也都给了孩子,他还得生活,还得伺候瘫痪在床的舅母。
终于有一天,他在脚手架上跌下来,从此一病不起,而包工头却不闻不问。那是他这辈子唯一停下来不去劳作的日子,也是他生命的终点。因为没钱医治,舅舅终于没能挺过那个冬天。舅舅撒手人寰的时候,也没能穿上一件新衣服。在他病重的日子里,我去看望他,给他捎去一件新衣服,可他不穿,他开玩笑说,带补丁的衣服穿着暖和,厚实。
如今,舅舅在地下依旧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吧。我不知道,那些补丁,能否真的给他带来温暖。
我只知道,这些穷人的补丁,替那些富人们缝补了心上的洞。
(朱成玉《穷人的补丁》,有删改)
题目:联系全文,说说文中的“舅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解题思路】
从分析故事情节入手来分析人物形象,要学会在通览全文、梳理情节的基础上,进行多层面的理解分析,注意把人物性格的多样性从相关情节中抽象出来。解答此题,先理清文章的叙事情节,即“小时候,我厌恶舅舅来到我家→有一次,舅舅卖猪替我交学费→后来,舅舅从脚手架上跌下来病死了”,同时“我”对“舅舅”感情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最后就将“舅舅”的形象逐渐凸显在读者面前。
参考答案:舅舅是一个贫穷、嗜酒、富有爱心、宽厚仁慈、勤劳、坚强的人。
四、探究人物成长,关注性格发展
【方法解说】
不管是现实中的人物,还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都不可能只有某个单一的性格特征,而通常具有多重性,还会随着成长的历程或故事情节的展开而发展着一些变化,所以需要考生们从多个角度对这些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品鉴。如《水浒传》中的林冲,具有强烈的正义感。不过,受阶级出身的影响,虽说他对高俅的迫害愤恨不平,却很留恋自己的小康生活,于是养成了软弱动摇的性格。因此后来屡遭屈辱和陷害以至沦为“罪囚”而刺配沧州,他仍旧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希望能挣扎着重返京都,恢复往日的安宁生活。但是林冲不单只是忍辱负重,而是在隐忍中还时时透露出一丝刚毅,二者是交织在一起的。当林冲从李小二处得知高俅又派陆谦前来加害时,他又惊又怒。这时他内心深处仅存的希望在破灭,反抗的怒火开始燃烧,软弱、隐忍的性格中隐藏的刚毅又一次表现出来。
【文本展示】
现在有几个朋友要纪念韦素园君,我也须说几句话。是的,我是有这义务的。
怕是十多年之前了罢,我在北京大学做讲师,有一天。在教师豫备室里遇见了一个头发和胡子统统长得要命的青年,这就是李霁野。我的认识素园,大约就是霁野绍介的罢,然而我忘记了那时的情景。现在留在记忆里的,是他已经坐在客店的一间小房子里计画出版了。
这一间小房子,就是未名社。
未名社的同人,实在并没有什么雄心和大志,但是,愿意切切实实的,点点滴滴的做下去的意志,却是大家一致的。而其中的骨干就是素园。
于是他坐在一间破小屋子,就是未名社里办事了,不过小半好像也因为他生着病,不能上学校去读书,因此便天然的轮着他守寨。
我最初的记忆是在这破寨里看见了素园,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青年,窗前的几排破旧外国书,在证明他穷着也还是钉住着文学。然而,我同时又有了一种坏印象,觉得和他是很难交往的,因为他笑影少。“笑影少”原是未名社同人的一种特色,不过素园显得最分明,一下子就能够令人感得。但到后来,我知道我的判断是错误了,和他也并不难于交往。他的不很笑,大约是因为年龄的不同,对我的一种特别态度罢,可惜我不能化为青年,使大家忘掉彼我,得到确证了。这真相,我想,霁野他们是知道的。 但待到我明白了我的误解之后,却同时又发见了一个他的致命伤:他太认真;虽然似乎沉静,然而他激烈。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至少,在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
我到广州,是第二年——一九二七年的秋初,仍旧陆续的接到他几封信,是在西山病院里,伏在枕头上写就的,因为医生不允许他起坐。他措辞更明显,思想也更清楚,更广大了,但也更使我担心他的病。有一天,我忽然接到一本书,是布面装订的素园翻译的《外套》。我一看明白,就打了一个寒噤:这明明是他送给我的一个纪念品,莫非他已经自觉了生命的期限了么?
我不忍再翻阅这一本书,然而我没有法。
我因此记起,素园的一个好朋友也咯过血,一天竟对着素园咯起来,他慌张失措,用了爱和忧急的声音命令道:“你不许再吐了!”我那时却记起了伊孛生的《勃兰特》。他不是命令过去的人,从新起来,却并无这神力,只将自己埋在崩雪下面的么?……
我在空中看见了勃兰特和素园,但是我没有话。
一九二九年五月末,我最以为侥幸的是自己到西山病院去,和素园谈了天。他为了日光浴,皮肤被晒得很黑了,精神却并不萎顿。我们和几个朋友都很高兴。但我在高兴中,又时时夹着悲哀:忽而想到他的爱人,已由他同意之后,和别人订了婚;忽而想到他竟连绍介外国文学给中国的一点志愿,也怕难于达到;忽而想到他在这里静卧着,不知道他自以为是在等候全愈,还是等候灭亡;忽而想到他为什么要寄给我一本精装的《外套》?……
一九三二年八月一日晨五时半,素园终于病殁在北平同仁医院里了,一切计画,一切希望,也同归于尽。我所抱憾的是因为避祸,烧去了他的信札,我只能将一本《外套》当作唯一的纪念,永远放在自己的身边。
自素园病殁之后,转眼已是两年了,这其间,对于他,文坛上并没有人开口。这也不能算是希罕的,他既非天才,也非豪杰,活的时候,既不过在默默中生存,死了之后,当然也只好在默默中泯没。但对于我们,却是值得记念的青年,因为他在默默中支持了未名社。
未名社现在是几乎消灭了,那存在期,也并不长久。然而自素园经营以来,绍介了果戈理,陀思妥也夫斯基,安特列夫,绍介了望·蔼覃,绍介了爱伦堡的《烟袋》和拉夫列涅夫的《四十一》。还印行了《未名新集》,其中有丛芜的《君山》,静农的《地之子》和《建塔者》,我的《朝华夕拾》,在那时候,也都还算是相当可看的作品。
是的,但素园却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楼的尖顶,或名园的美花,然而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国第一要他多。他不入于观赏者的眼中,只有建筑者和栽植者,决不会将他置之度外。
我不知道以后是否还有记念的时候,倘止于这一次,那么,素园,从此别了!
(鲁迅《忆韦素园君》)
题目:综观全文,分析鲁迅笔下韦素园形象的特点。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欣赏能力,领悟文本的艺术魅力。文章展示了作者与韦素园相识到永别的过程:从初写韦素园的外貌、给人的表面印象到深入这一人物的内心;从回忆韦素园对未名社的努力支持,到确认未名社最终取得的成果与影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刻画韦素园的性格。可以说,韦素园与未名社的活动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他也在具体的事例中逐渐凸显性格特征,尤其是通过韦素园对于自己患病与对待朋友咯血的不同态度的对比,凸显他“关爱别人胜过关心自己”的性格特点。那么,解题时要注意从原文中引用相关语句,提取重要的关键词语。
参考答案:①韦素园是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进步文学青年;②他有一种踏实苦干的精神,虽然穷困但仍“钉住着文学”,支持、经营未名社;③他性格认真而激烈,关爱别人胜过关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