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府兵“六驮马”“八驮马”“十驮马”释义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longfengyue56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朝府兵制有“火(十人)备六驮”的规定,以往学界一直认为“六驮”是指六匹马(驴或骡),传统文献中的“八驮”亦因此而被认为是八匹。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十人买十驮马一匹”之语,使我们能对“六驮”“八驮”的含义重新审读。“六驮”“八驮”“十驮”指马驴骡的负重能力,“六驮马”是指能承载起重量为“六驮”的马,“八驮马”“十驮马”依此类推。“火备六驮”指一火十人共备能负载六驮重量的一匹马或一头驴、骡。《唐六典》“火备六驮之马”含义最为准确,其他传统文献因省“之”字而致后人误解。《武周天册万岁二年(696)第一第二团牒
其他文献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这种半胱酸与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密切的联系。国内外便有许多研究指出,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是诱发脑卒中、推动脑卒中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高低,可以判断患者病情的轻重并评估患者的预后[1]。针对这一结论,有学者认为可以通过干预治疗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但国内外关于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的干预治疗仍存在一定的争议,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和脑卒中之间的关系仍有待进一步分析。
卿大夫士爵在西周并不存在,大约在两周间或东周初才演生出来。“层级化”与“席位爵”概念,有助于辨析这个问题。“层级化”意谓首先出现的是官职,随后逐渐进化出职官层级。西周职官已经初步层级化了,体现为“卿士─师尹─御事”,当时人们依此、而不是依“卿─大夫─士”来称述职官,因为当时尚无“卿─大夫─士”爵列。原生意义的“爵位”,是氏族会食时执爵而饮的席位,这个意义上的“爵”可称“席位爵”,以区别于作为官员秩次的“品位爵”。乡饮酒礼的坐席分三等:士(即子弟)的堂下站位,大夫(即大人、父老)的堂上坐席,“卿”(即族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