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老爸要吃南瓜,我去菜市场转悠一圈没买到,因为是初夏,还不是南瓜成熟的季节。回来老爸对我发火:“你不舍得买给我吃!”我哭笑不得。第二天,老爸要吃油饼,我想小摊上的油饼可能是地沟油做的,我就买了酥饼。老爸说:“我不喜欢吃酥饼,我就喜欢吃油饼。”老爸在我面前任性地像个小孩子,但是老爸在我哥面前一点也不敢。心理学上说,人大多数只对有安全感的人发脾气,因为在安全度之内。胡闹也是一种依赖。
朋友阿江以前待我客客气气,后来熟悉了,他就变得任性起来,我知道他内在的小孩开始作怪。有一次我们争论了几句,他一气把我的微信列入黑名单,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找我聊天。这样的事反复出现几次,我知道他内心有孩子气的一面。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小孩,有时候他会迷路,有时候他会在心里开出花。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好多男人下班开车到楼下,会在车内抽根烟,再下车推开家门?一个高赞回答是:他出门在外是老板、职工、朋友,回到家是丈夫、父亲、儿子,只有在那一刻,是他自己。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只不过,你穿上了社会身份的外衣,带上面具,例行公事般的工作。你有自己的人脉,可你清楚那只是利益互惠的关系。当你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本想放空自己,好好休息,却还要面对生活上的一地鸡毛。
一个人有3重身份,我们最看重自己内心的孩子身份,奈何总是无暇顾及,总是冷落他。
我们大多数人就是这样活着,进行着虚伪的社交,仅是活着就已经用尽了精力。现实与我们最初的设想,有很多的出入,我们渐渐被这个世界染上各种颜色,磨平了棱角,耗尽了热情。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小孩,无论他看似多么坚强独立,他其實还是渴望一份心灵的温暖。越是表面坚强的人,内心越脆弱。如何爱自己,这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最大挑战。孩子是没有勇气和智慧来面对他所遭受的伤害。但是身为成年人,我们有足够的成熟度,就像安抚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疗愈滋养我们的内在的小孩。
电影《触不可及》讲述一个因跳伞事故,白人富豪菲利普瘫痪在床,欲招聘一个全职陪护。黑人小伙子德瑞斯刚从监狱释放出来,背负家庭的重担来应聘,他只想寻一张辞退信用来申领救济金,却意外从众多应聘者中被选中。试用期间,德瑞斯风趣幽默,深深改变菲利普单调乏味的生活。在小伙的悉心照顾下,菲利普的精神世界突破残障的身躯,重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去爱一个人的勇气。同时,菲利普也充分肯定小伙的人格魅力,鼓励他进行绘画创作,释放他的天性,让他去尝试事业上更大的可能。
幸好最初的那个纯粹又美好的自己,永远住在了我们的心里。它让我们保持好奇,促使我们追求幸福。最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们拥抱真实自我的勇气。朋友说:“我特别羡慕自信的人,因为他们就算是错的,也有勇气坚持自己的观点;而我就算是对的,也没有勇气坚持下去,因为我怕我真的错了。”经常被父母打击的人,会极度自卑,常常会陷入强烈的自我怀疑中。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越是得不到父母肯定的人,希望获得肯定的心情越强烈,一个人幼年时期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自我的一部分会永远卡在那个地方,并在未来的人生中不断地寻求补偿。
内心的小孩,可以让我们表现肆无忌惮的喜悦、沮丧、需要和不满的感觉。毕竟,这些让我们再次体验到那种单纯孩子气的感觉。有一句说得好:“总有一天,我们都长大了,可以像小孩子一样了。”好好呵护我们内心的小孩吧,爱他陪着他,不要让他流泪,这样他的喜悦、创造力、生命力、信任等特质,就能自然地表达出来,为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和希望。
(编辑/张金余)
朋友阿江以前待我客客气气,后来熟悉了,他就变得任性起来,我知道他内在的小孩开始作怪。有一次我们争论了几句,他一气把我的微信列入黑名单,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找我聊天。这样的事反复出现几次,我知道他内心有孩子气的一面。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小孩,有时候他会迷路,有时候他会在心里开出花。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好多男人下班开车到楼下,会在车内抽根烟,再下车推开家门?一个高赞回答是:他出门在外是老板、职工、朋友,回到家是丈夫、父亲、儿子,只有在那一刻,是他自己。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只不过,你穿上了社会身份的外衣,带上面具,例行公事般的工作。你有自己的人脉,可你清楚那只是利益互惠的关系。当你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本想放空自己,好好休息,却还要面对生活上的一地鸡毛。
一个人有3重身份,我们最看重自己内心的孩子身份,奈何总是无暇顾及,总是冷落他。
我们大多数人就是这样活着,进行着虚伪的社交,仅是活着就已经用尽了精力。现实与我们最初的设想,有很多的出入,我们渐渐被这个世界染上各种颜色,磨平了棱角,耗尽了热情。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小孩,无论他看似多么坚强独立,他其實还是渴望一份心灵的温暖。越是表面坚强的人,内心越脆弱。如何爱自己,这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最大挑战。孩子是没有勇气和智慧来面对他所遭受的伤害。但是身为成年人,我们有足够的成熟度,就像安抚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疗愈滋养我们的内在的小孩。
电影《触不可及》讲述一个因跳伞事故,白人富豪菲利普瘫痪在床,欲招聘一个全职陪护。黑人小伙子德瑞斯刚从监狱释放出来,背负家庭的重担来应聘,他只想寻一张辞退信用来申领救济金,却意外从众多应聘者中被选中。试用期间,德瑞斯风趣幽默,深深改变菲利普单调乏味的生活。在小伙的悉心照顾下,菲利普的精神世界突破残障的身躯,重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去爱一个人的勇气。同时,菲利普也充分肯定小伙的人格魅力,鼓励他进行绘画创作,释放他的天性,让他去尝试事业上更大的可能。
幸好最初的那个纯粹又美好的自己,永远住在了我们的心里。它让我们保持好奇,促使我们追求幸福。最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们拥抱真实自我的勇气。朋友说:“我特别羡慕自信的人,因为他们就算是错的,也有勇气坚持自己的观点;而我就算是对的,也没有勇气坚持下去,因为我怕我真的错了。”经常被父母打击的人,会极度自卑,常常会陷入强烈的自我怀疑中。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越是得不到父母肯定的人,希望获得肯定的心情越强烈,一个人幼年时期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自我的一部分会永远卡在那个地方,并在未来的人生中不断地寻求补偿。
内心的小孩,可以让我们表现肆无忌惮的喜悦、沮丧、需要和不满的感觉。毕竟,这些让我们再次体验到那种单纯孩子气的感觉。有一句说得好:“总有一天,我们都长大了,可以像小孩子一样了。”好好呵护我们内心的小孩吧,爱他陪着他,不要让他流泪,这样他的喜悦、创造力、生命力、信任等特质,就能自然地表达出来,为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和希望。
(编辑/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