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的,有时候你喜欢上一支曲子却找不到理由。也许,其实你根本不需要为自已寻找理由,因为你唯一的理由就是你喜欢,没有别的,就像魔怪乐队(Mogwai)的这支《汽车摇滚》(Auto Rock)。
《汽车摇滚》曲长04:18(MP3),收入魔怪乐队专辑Mr.Beast。它是二oo六年美国影片《迈阿密风云》的片尾钢琴曲,此前我从没听过。我算是老影迷了,但这部影片出来七年了,我却是最近才下载来看,一看才隐约记起多年前有关巩俐赴美拍戏的报道。片长两个多小时的《迈阿密风云》改编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红极一时的同名电视剧,由大牌导演迈克尔·曼执导。该片演员阵容强大,黑人影帝杰米。福克斯、爱尔兰男星科林·法瑞、中国美女巩俐及英伦黑玫瑰纳奥米·哈里斯等众多明星都被导演收归麾下。影片讲述里卡多(杰米·福克斯饰)和桑尼(科林·法瑞饰)两位黑白卧底警探,以赛艇选手兼走私犯的身份渗透进一一个庞大的毒品犯罪网络,在逐步接近幕后大佬蒙托亚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蒙托亚的情人、银行家伊莎贝拉(巩俐饰)。这位中国和古巴混血美女有着深广的欧洲教育背景和街头生存智慧,桑尼本想通过她获得黑帮内部情报,却不料被她深深吸引,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最后,经过一番枪战,他们杀死了前来接货的匪徒,桑尼趁乱救出伊莎贝拉,把她送到海边的警探藏身处,安排她逃离迈阿密。
其实,影片只能说一般,巩俐的戏份也不多,表演也并不十分出彩。比起迈克尔.曼此前执导的《盗火线》,这部片子绝对逊色不少,它在我的“动作/犯罪”片收藏中原本排不上号。它之所以吸引我,完全是因为影片的结尾,因为魔怪乐队的这支曲子——
129:21 桑尼和被救的伊莎贝拉坐在台阶上,一时无语。
129:27桑尼对伊莎贝拉说:“一个叫法兰克的男人会开船过来,他会载你到凯亚索芬托岛。到了那里以后,你就可以找到去哈瓦那的路了,并且没有任何人会跟去,包括我在内。”伊莎贝拉说:“记住,我说过,时间就是好运。”桑尼点头说:“嗯,好运用完了。好事总是不能长久。”
130:31风吹椰树沙沙响。伊莎贝拉眼含泪花,把头靠在桑尼肩上,然后依偎在他怀里。离别的时刻终于到了。
130:33魔怪乐队优美的钢琴曲清亮地响起——“啦嗦—哆咪,嗦啦哆—嗦~”
131:12伊莎贝拉抱臂站在船上与桑尼对望。
131:20钢棒吉他丰富的颤音持续响起……
131:40里卡多低头坐在病房守护受伤昏迷的女友。他握着女友的手,发觉她的手指在动。
131:50女友醒过来了,她突然一把抓住里卡多的手。
132:06岸上的桑尼无奈地转身离去……
132:10乐队故意制造的噪音丝丝沙沙地响起,越来越强。
132:13乘船渐行渐远的伊莎贝拉依依不舍地回望岸上的桑尼,海风吹乱她的秀发,桑尼开车离去——“嗦啦哆—唻咪,啦一嗦唻哆咪,嗦啦哆唻嗦~”
132:27里卡多的女友终于睁开眼睛……
132:34伊莎贝拉遥望未知命运的前方……
132:48桑尼下车快步向医院门口走去——
132:59黑屏。“啦嗦唻一哆咪,嗦啦哆唻嗦,哆一唻咪,啦嗦—唻,哆咪~”
133:04重鼓声单独响起——嘭、嘭、嘭、嘭……第十三记重鼓声后,音乐戛然而止,电影结束。
魔怪乐队一九九六年组建于苏格兰的格拉斯哥,乐队成员包括吉他手兼主唱Stuart、Braith、Waite等四人。他们被称为“后摇之王”,其风格属于独立摇滚和后摇滚试验。当年他们发行第一张单曲Tuner。从一九九七年第一张专辑Ten Rapid(合集)问世,魔怪至今已发行十几张专辑,可以说成绩斐然。Mr.Beast这张专辑发行于二00六年,距乐队组建已有十年之久,据说它是魔怪“最老练同时也是最容易被人家接受”的专辑。“它撕掉了以往他们最钟爱的电子音乐的装饰和后摇的陈词滥调,代之以回归自然的本色声音,同时加入更多传统音乐的元素”。但魔怪没有完伞放弃他们重金属的一面——优美的吉他和弦,含糊的母语的深情吟唱,强劲有力的鼓声,飘浮其上的简单人声与刻意制造的突然爆发的噪音,都给人一种慢慢燃烧的感觉。尤其是优美的钢琴与钢棒吉他丰富的颤音和叭司滑音的巧妙运用,使得整张专辑体现出微妙的既优雅又恢弘的后摇风格,其中有些曲目甚至完全像是一首田园牧歌。Mogwai不愧是“魔怪”,他们能让最安静的民谣与最聒噪的摇滚相得益彰。
《汽车摇滚》这支曲子旋律简单,主肯钢琴以相同的调式反复演奏,只在细节上不断加以变化。正是这些小巧而生动的细节的反复勾勒,使得整首曲子充满了山网风格,甜美中又带有些许忧伤,营造出百转千回,荡气回肠的效果——哇!我喜欢上的竟是一支摇滚,还“重金属”!竟然有这么好听的摇滚,我还真没想到。除了偶尔不得不听(看)的迈克·杰克逊(愿上帝保佑他的灵魂安息),我此前从未认真听过其他摇滚。说实在的,那种电声音乐的嘈杂,演唱者满舞台游走、胡蹦乱跳、声嘶力竭的狂吼,我实在无法消受——一句话,我从不喜欢摇滚。但《汽车摇滚》完全不一样,我很喜欢,我说不出它的好,只觉得它好听,却又找不到理由。
好听好看的自然还有很多。像谷村新司和科恩这两位,就是抱把吉他自弹自唱的伟大歌者。一段时间,我很喜欢莱昂纳德·科恩(Leonard Cohen)。我先是在报上偶然读到译者孔亚雷谈科恩的文章,然后顺藤摸瓜,购到科恩的书。这本上海译文版的《渴望之书》曾让我爱不释手——科恩的诗和书中他自己画的众多插图让我眼睛发亮。此前我不知道科恩这个人,他被称为是“漂泊于都市的游吟诗人”,是个奇才,一九三四年出生于加拿大小城蒙特利尔,早年以诗歌和小说在文坛成名,小说《美丽失落者》被誉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经典之作。后来,他步人民谣领域,将自己的诗作配上简单的和弦,开始游吟生涯,《渴望之书》中的很多诗作曾是科恩经常吟唱的曲目。如《一千个吻那么深》、《亚历桑德拉的离开》、《在我的秘密生活里》、《我是你的男人》及《洛尔迦还活着》等已经成为科恩的名作。我尤其喜欢前三首,诗和同名歌曲的复沓句式令我心动。 科恩这人很有意思,上面提到他的履历,在他三十三岁之后,据他的译者孔亚雷说,“他依次成为纽约的民谣歌手(住在波普圣地切尔西旅馆,抱着吉他自编自弹自唱),迷倒众生的情歌王子(据说他的唱片法国女人人手一张),南加利福尼亚秃山上的禅宗和尚(主要任务是每天给老师做饭),以及——不可避免地——一个老头”(老科恩今年已79岁!)——一九九四年,已经六十岁的科恩突然感到厌倦,去了南加州秃山上的禅修中心,拜日本的杏山禅师为师,取法号“自闲”,成为正式的禅宗和尚,开始了长达五年的隐居修行生活。但科恩仍是老顽童一个,他和老师一起喝酒,结果被灌醉;他给老师放重要的黄色录像,结果老师睡着了——“当我和老师/喝着/三百美元的苏格兰威士忌/它解除了所有的渴/一首歌来到我的唇边/一个女人和我躺在一起/而每个欲望/都邀我蜷起赤裸的身体/进入它滴着口水的嘴里/不能喝了,我大叫,不能喝了/但老师又倒满我的杯子……”(科恩《当我喝酒》)他的画也很有意思。科恩用的是粗线条的炭笔,也用钢笔;他的画题材广泛,大多是生活中的人、事、物,许多是为配合他自己的诗而画的。画得最多的是自画像和裸女,且大多有文字题注。在其中一幅简笔裸女半身像下面,科恩写道:“生命是一种失效的毒品”;一幅画的是一页稿纸上放着折成两截的钢笔,旁边的文字为“假装足个诗人/自闲/折断了他的笔”;一幅瞪着眼睛的侧而头像上面的文字为“这情绪与你无关”;另一幅满脸皱纹的头像两边的文字是“目瞪口呆/但还是/不/难受/满脑子/担心/和/忧虑/但还是/不/难受/又老又没用/充满/忧伤,但/还是不/难受”——科恩还把洛尔迦的脸画成吉他,把餐桌上的自己画成海明威状,给诗行中画上一排的电视机、女人头像、十字架、酒瓶,还有一排排立着的青蛙一样跳舞的人和眼睛……
在听老科恩之前,我很少买音乐CD,原因之一自然是正版CD价格昂贵,买小起。因为读了《渴望之书》,喜欢上科恩,于是按图索骥,让朋友替我网购了好几张科恩专辑,既有《旧观念》、《我是你的男人》,也有《十首新歌》,更有《亲爱的,他说》和早年的《莱昂纳德·科恩之歌》等,都是原版的,一共十多张。我试听_r一百七十多首科恩的歌(包括网上的),从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亚历桑德拉的离开》、《一千个吻那么深》和《在我的秘密生活里》等十二首,放进一个文件夹,题为“亚历桑德拉的离开 船夫精选莱昂纳德·科恩”,发给朋友们听,但是应者寥寥。好友马叙是艺术感觉非常敏锐的诗人,他说“听着有点害怕,不敢听”;朋友秋野说:“还是多听点阳光的吧!”可不是,老科恩的声音低沉缓慢,沙哑又苍老得令人心悸。很少有歌手这样唱歌,他有时简直不是在唱,而只是在自语般的哼哼,在喃喃地诉说一个老人漫长的人生故事。虽然听来凄凉,却也给你一种寒夜炉火般的微温,颇有“白头宫女说玄宗”的味道。专辑《旧观念》中第一首《回家》,从第一句开始,老科恩就是用他那苍老沙哑的喉音在说,而不是在唱。这种风格的民谣有多少人会喜欢呢?我为什么喜欢老了的科恩,喜欢他这种味道呢?我说不出理由。难道我的心态也一下子苍老了吗?
真的,有时候你喜欢一支曲子却找不到理由。Going Home有很多首,世界上有很多歌手都唱过《回家》,当然曲调和歌词不一样。这N多的“回家”中,除了凯利金的萨克斯名曲,我最喜欢的就是谷村新司的Going Home,那样忧伤又那样温暧。我开始听的是MP3,听了几遍觉得不过瘾,于是上网找视频,结果找到“谷村新司GOING HOME 东京武道馆现场版”视频。这个视频看得我热泪盈眶。不久前,在东京学习近代日本文学的学生回国过春节,给我带来一张谷村新司的原版CD(在此之前,我曾跟她说过,除了今道友信、东山魁夷、川端康成和三岛由纪夫,日本还有几样东西我很喜欢:一是大冈信的诗,二是谷村新司的歌,三是竹久梦二的画,四是今村昌平的电影)。我一看,封套上穿花色白毛衣的谷村,头发胡子都还是黑的,大概是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样子,二。一。年上海世博会上,作为形象大使的谷村已是满头白发了。学生说:“老师,在日本我们都不听谷村的,现在年轻人不听他!”是啊,看视频,二00九年十一月东京武道馆谷村新司演唱会上,满场粉丝几乎清一色是中老年人,只有很少的几个青年听众夹在当中。可是,谷村新司的Going Home却是那样的动人——“回家吧!想再次听你说/你依然忘不了/那天的你,那天的声音/车站,站台,长椅/一个人仰望天空/白云流转,泪满脸庞/请不要回头,奔跑而来的这一路/就现在这样开始走/……什么才是温柔/持续思考的街头/天空,我看到了那天的云/请不要回头,奔跑而来的这一路/就现在这样开始走/逝去的日子已不能回首/心怀梦想,想紧拥着你/所以现在踏上这条归路”!——谷村满头银发,怀抱吉他坐着唱;流汗的堀内孝雄抱着吉他站着唱;红衣长发的矢泽透一边击鼓一边微笑——依然是Alice组合,依然是这铁杆“三驾马车”,依然是这一批有教养的中老年粉丝!这是三个六十岁老人的再次合作,三个人加起来一百八十二岁!到了全场应和部分——谷村新司开始哽咽,开始不断擦拭眼角。然后,他昂首哼“噢噢噢”,然后结尾,他仰头张大嘴巴,与全场一起发出“啊…”然后拭泪微笑……这才是真正的谷村新司,这才是真正的音乐!谷村新司曾说: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一首乐曲,不管他会不会唱歌。
确实,你不能不被谷村醇厚深情的歌声和现场的气氛所感动,你也不能不佩服日本歌迷的素质;噢——真的,有一种人就是越老越有味,越老越漂亮。年轻时的谷村新司很土,除了他唱的《星》,我不是很喜欢他的歌。可是等到他老了,等到他满头银发,连胡子都白了,我发现不光他这人变儒雅了,变得漂亮了,就连他的歌声也优雅好听了,真是老得好漂亮!确实,有时候你喜欢一个歌者、喜欢一支曲子是找不到多少理由的;如果硬要找理由,那么,老得漂亮,听着舒服,这大概也算一个吧?
《汽车摇滚》曲长04:18(MP3),收入魔怪乐队专辑Mr.Beast。它是二oo六年美国影片《迈阿密风云》的片尾钢琴曲,此前我从没听过。我算是老影迷了,但这部影片出来七年了,我却是最近才下载来看,一看才隐约记起多年前有关巩俐赴美拍戏的报道。片长两个多小时的《迈阿密风云》改编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红极一时的同名电视剧,由大牌导演迈克尔·曼执导。该片演员阵容强大,黑人影帝杰米。福克斯、爱尔兰男星科林·法瑞、中国美女巩俐及英伦黑玫瑰纳奥米·哈里斯等众多明星都被导演收归麾下。影片讲述里卡多(杰米·福克斯饰)和桑尼(科林·法瑞饰)两位黑白卧底警探,以赛艇选手兼走私犯的身份渗透进一一个庞大的毒品犯罪网络,在逐步接近幕后大佬蒙托亚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蒙托亚的情人、银行家伊莎贝拉(巩俐饰)。这位中国和古巴混血美女有着深广的欧洲教育背景和街头生存智慧,桑尼本想通过她获得黑帮内部情报,却不料被她深深吸引,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最后,经过一番枪战,他们杀死了前来接货的匪徒,桑尼趁乱救出伊莎贝拉,把她送到海边的警探藏身处,安排她逃离迈阿密。
其实,影片只能说一般,巩俐的戏份也不多,表演也并不十分出彩。比起迈克尔.曼此前执导的《盗火线》,这部片子绝对逊色不少,它在我的“动作/犯罪”片收藏中原本排不上号。它之所以吸引我,完全是因为影片的结尾,因为魔怪乐队的这支曲子——
129:21 桑尼和被救的伊莎贝拉坐在台阶上,一时无语。
129:27桑尼对伊莎贝拉说:“一个叫法兰克的男人会开船过来,他会载你到凯亚索芬托岛。到了那里以后,你就可以找到去哈瓦那的路了,并且没有任何人会跟去,包括我在内。”伊莎贝拉说:“记住,我说过,时间就是好运。”桑尼点头说:“嗯,好运用完了。好事总是不能长久。”
130:31风吹椰树沙沙响。伊莎贝拉眼含泪花,把头靠在桑尼肩上,然后依偎在他怀里。离别的时刻终于到了。
130:33魔怪乐队优美的钢琴曲清亮地响起——“啦嗦—哆咪,嗦啦哆—嗦~”
131:12伊莎贝拉抱臂站在船上与桑尼对望。
131:20钢棒吉他丰富的颤音持续响起……
131:40里卡多低头坐在病房守护受伤昏迷的女友。他握着女友的手,发觉她的手指在动。
131:50女友醒过来了,她突然一把抓住里卡多的手。
132:06岸上的桑尼无奈地转身离去……
132:10乐队故意制造的噪音丝丝沙沙地响起,越来越强。
132:13乘船渐行渐远的伊莎贝拉依依不舍地回望岸上的桑尼,海风吹乱她的秀发,桑尼开车离去——“嗦啦哆—唻咪,啦一嗦唻哆咪,嗦啦哆唻嗦~”
132:27里卡多的女友终于睁开眼睛……
132:34伊莎贝拉遥望未知命运的前方……
132:48桑尼下车快步向医院门口走去——
132:59黑屏。“啦嗦唻一哆咪,嗦啦哆唻嗦,哆一唻咪,啦嗦—唻,哆咪~”
133:04重鼓声单独响起——嘭、嘭、嘭、嘭……第十三记重鼓声后,音乐戛然而止,电影结束。
魔怪乐队一九九六年组建于苏格兰的格拉斯哥,乐队成员包括吉他手兼主唱Stuart、Braith、Waite等四人。他们被称为“后摇之王”,其风格属于独立摇滚和后摇滚试验。当年他们发行第一张单曲Tuner。从一九九七年第一张专辑Ten Rapid(合集)问世,魔怪至今已发行十几张专辑,可以说成绩斐然。Mr.Beast这张专辑发行于二00六年,距乐队组建已有十年之久,据说它是魔怪“最老练同时也是最容易被人家接受”的专辑。“它撕掉了以往他们最钟爱的电子音乐的装饰和后摇的陈词滥调,代之以回归自然的本色声音,同时加入更多传统音乐的元素”。但魔怪没有完伞放弃他们重金属的一面——优美的吉他和弦,含糊的母语的深情吟唱,强劲有力的鼓声,飘浮其上的简单人声与刻意制造的突然爆发的噪音,都给人一种慢慢燃烧的感觉。尤其是优美的钢琴与钢棒吉他丰富的颤音和叭司滑音的巧妙运用,使得整张专辑体现出微妙的既优雅又恢弘的后摇风格,其中有些曲目甚至完全像是一首田园牧歌。Mogwai不愧是“魔怪”,他们能让最安静的民谣与最聒噪的摇滚相得益彰。
《汽车摇滚》这支曲子旋律简单,主肯钢琴以相同的调式反复演奏,只在细节上不断加以变化。正是这些小巧而生动的细节的反复勾勒,使得整首曲子充满了山网风格,甜美中又带有些许忧伤,营造出百转千回,荡气回肠的效果——哇!我喜欢上的竟是一支摇滚,还“重金属”!竟然有这么好听的摇滚,我还真没想到。除了偶尔不得不听(看)的迈克·杰克逊(愿上帝保佑他的灵魂安息),我此前从未认真听过其他摇滚。说实在的,那种电声音乐的嘈杂,演唱者满舞台游走、胡蹦乱跳、声嘶力竭的狂吼,我实在无法消受——一句话,我从不喜欢摇滚。但《汽车摇滚》完全不一样,我很喜欢,我说不出它的好,只觉得它好听,却又找不到理由。
好听好看的自然还有很多。像谷村新司和科恩这两位,就是抱把吉他自弹自唱的伟大歌者。一段时间,我很喜欢莱昂纳德·科恩(Leonard Cohen)。我先是在报上偶然读到译者孔亚雷谈科恩的文章,然后顺藤摸瓜,购到科恩的书。这本上海译文版的《渴望之书》曾让我爱不释手——科恩的诗和书中他自己画的众多插图让我眼睛发亮。此前我不知道科恩这个人,他被称为是“漂泊于都市的游吟诗人”,是个奇才,一九三四年出生于加拿大小城蒙特利尔,早年以诗歌和小说在文坛成名,小说《美丽失落者》被誉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经典之作。后来,他步人民谣领域,将自己的诗作配上简单的和弦,开始游吟生涯,《渴望之书》中的很多诗作曾是科恩经常吟唱的曲目。如《一千个吻那么深》、《亚历桑德拉的离开》、《在我的秘密生活里》、《我是你的男人》及《洛尔迦还活着》等已经成为科恩的名作。我尤其喜欢前三首,诗和同名歌曲的复沓句式令我心动。 科恩这人很有意思,上面提到他的履历,在他三十三岁之后,据他的译者孔亚雷说,“他依次成为纽约的民谣歌手(住在波普圣地切尔西旅馆,抱着吉他自编自弹自唱),迷倒众生的情歌王子(据说他的唱片法国女人人手一张),南加利福尼亚秃山上的禅宗和尚(主要任务是每天给老师做饭),以及——不可避免地——一个老头”(老科恩今年已79岁!)——一九九四年,已经六十岁的科恩突然感到厌倦,去了南加州秃山上的禅修中心,拜日本的杏山禅师为师,取法号“自闲”,成为正式的禅宗和尚,开始了长达五年的隐居修行生活。但科恩仍是老顽童一个,他和老师一起喝酒,结果被灌醉;他给老师放重要的黄色录像,结果老师睡着了——“当我和老师/喝着/三百美元的苏格兰威士忌/它解除了所有的渴/一首歌来到我的唇边/一个女人和我躺在一起/而每个欲望/都邀我蜷起赤裸的身体/进入它滴着口水的嘴里/不能喝了,我大叫,不能喝了/但老师又倒满我的杯子……”(科恩《当我喝酒》)他的画也很有意思。科恩用的是粗线条的炭笔,也用钢笔;他的画题材广泛,大多是生活中的人、事、物,许多是为配合他自己的诗而画的。画得最多的是自画像和裸女,且大多有文字题注。在其中一幅简笔裸女半身像下面,科恩写道:“生命是一种失效的毒品”;一幅画的是一页稿纸上放着折成两截的钢笔,旁边的文字为“假装足个诗人/自闲/折断了他的笔”;一幅瞪着眼睛的侧而头像上面的文字为“这情绪与你无关”;另一幅满脸皱纹的头像两边的文字是“目瞪口呆/但还是/不/难受/满脑子/担心/和/忧虑/但还是/不/难受/又老又没用/充满/忧伤,但/还是不/难受”——科恩还把洛尔迦的脸画成吉他,把餐桌上的自己画成海明威状,给诗行中画上一排的电视机、女人头像、十字架、酒瓶,还有一排排立着的青蛙一样跳舞的人和眼睛……
在听老科恩之前,我很少买音乐CD,原因之一自然是正版CD价格昂贵,买小起。因为读了《渴望之书》,喜欢上科恩,于是按图索骥,让朋友替我网购了好几张科恩专辑,既有《旧观念》、《我是你的男人》,也有《十首新歌》,更有《亲爱的,他说》和早年的《莱昂纳德·科恩之歌》等,都是原版的,一共十多张。我试听_r一百七十多首科恩的歌(包括网上的),从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亚历桑德拉的离开》、《一千个吻那么深》和《在我的秘密生活里》等十二首,放进一个文件夹,题为“亚历桑德拉的离开 船夫精选莱昂纳德·科恩”,发给朋友们听,但是应者寥寥。好友马叙是艺术感觉非常敏锐的诗人,他说“听着有点害怕,不敢听”;朋友秋野说:“还是多听点阳光的吧!”可不是,老科恩的声音低沉缓慢,沙哑又苍老得令人心悸。很少有歌手这样唱歌,他有时简直不是在唱,而只是在自语般的哼哼,在喃喃地诉说一个老人漫长的人生故事。虽然听来凄凉,却也给你一种寒夜炉火般的微温,颇有“白头宫女说玄宗”的味道。专辑《旧观念》中第一首《回家》,从第一句开始,老科恩就是用他那苍老沙哑的喉音在说,而不是在唱。这种风格的民谣有多少人会喜欢呢?我为什么喜欢老了的科恩,喜欢他这种味道呢?我说不出理由。难道我的心态也一下子苍老了吗?
真的,有时候你喜欢一支曲子却找不到理由。Going Home有很多首,世界上有很多歌手都唱过《回家》,当然曲调和歌词不一样。这N多的“回家”中,除了凯利金的萨克斯名曲,我最喜欢的就是谷村新司的Going Home,那样忧伤又那样温暧。我开始听的是MP3,听了几遍觉得不过瘾,于是上网找视频,结果找到“谷村新司GOING HOME 东京武道馆现场版”视频。这个视频看得我热泪盈眶。不久前,在东京学习近代日本文学的学生回国过春节,给我带来一张谷村新司的原版CD(在此之前,我曾跟她说过,除了今道友信、东山魁夷、川端康成和三岛由纪夫,日本还有几样东西我很喜欢:一是大冈信的诗,二是谷村新司的歌,三是竹久梦二的画,四是今村昌平的电影)。我一看,封套上穿花色白毛衣的谷村,头发胡子都还是黑的,大概是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样子,二。一。年上海世博会上,作为形象大使的谷村已是满头白发了。学生说:“老师,在日本我们都不听谷村的,现在年轻人不听他!”是啊,看视频,二00九年十一月东京武道馆谷村新司演唱会上,满场粉丝几乎清一色是中老年人,只有很少的几个青年听众夹在当中。可是,谷村新司的Going Home却是那样的动人——“回家吧!想再次听你说/你依然忘不了/那天的你,那天的声音/车站,站台,长椅/一个人仰望天空/白云流转,泪满脸庞/请不要回头,奔跑而来的这一路/就现在这样开始走/……什么才是温柔/持续思考的街头/天空,我看到了那天的云/请不要回头,奔跑而来的这一路/就现在这样开始走/逝去的日子已不能回首/心怀梦想,想紧拥着你/所以现在踏上这条归路”!——谷村满头银发,怀抱吉他坐着唱;流汗的堀内孝雄抱着吉他站着唱;红衣长发的矢泽透一边击鼓一边微笑——依然是Alice组合,依然是这铁杆“三驾马车”,依然是这一批有教养的中老年粉丝!这是三个六十岁老人的再次合作,三个人加起来一百八十二岁!到了全场应和部分——谷村新司开始哽咽,开始不断擦拭眼角。然后,他昂首哼“噢噢噢”,然后结尾,他仰头张大嘴巴,与全场一起发出“啊…”然后拭泪微笑……这才是真正的谷村新司,这才是真正的音乐!谷村新司曾说: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一首乐曲,不管他会不会唱歌。
确实,你不能不被谷村醇厚深情的歌声和现场的气氛所感动,你也不能不佩服日本歌迷的素质;噢——真的,有一种人就是越老越有味,越老越漂亮。年轻时的谷村新司很土,除了他唱的《星》,我不是很喜欢他的歌。可是等到他老了,等到他满头银发,连胡子都白了,我发现不光他这人变儒雅了,变得漂亮了,就连他的歌声也优雅好听了,真是老得好漂亮!确实,有时候你喜欢一个歌者、喜欢一支曲子是找不到多少理由的;如果硬要找理由,那么,老得漂亮,听着舒服,这大概也算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