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不良行为的形成及其矫正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hungu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中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主要表现为无故旷课、打架斗殴、上网成瘾等,这些不良行为的形成有着极为复杂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社会、学校及家庭等负面影响因素,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探寻矫正这些不良行为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中小学生 不良行为 矫正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当前中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主要表现有:无故旷课、夜不归宿、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偷窃、故意毁坏财物、打麻将、打机上瘾、上网成瘾、吸烟、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这些不良行为现象愈演愈烈,种类愈来愈繁多,所以教育者一定要及时正确引导并矫正这些不良行为,这于己于人于社会来说,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
  1 中小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
  1.1 社会因素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转型阶段,心理状态极不稳定,是非判断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很差,喜新奇、易诱惑。近年来,社会普遍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精神文明的建设,致使不少中小学生出现各种不良行为,如打游戏机上瘾、上网成瘾,可以说,这两种不良行为对家长及教师来说是最伤筋动骨的事情,为什么家长、学校三申五令采取多项软硬兼施的办法都苦苦摇头呢?这不能说与社会无关,政府多次斥令严禁非法经营电子游戏机室、网吧等,但有的人就为谋取暴利、打着健康、娱乐的空幌子,门口显著处还醒目地悬挂着“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的警示语,但未成年人——中小学生,仍是这里的主角。曾有一位老板毫不掩饰地说:“游戏机室、网吧就是向青少年,确切地说是向中小学生开放的,没有他们,我还赚什么钱”?为什么这些网吧、游戏机室像魔术一样吸引他们呢?因为游戏机室是赌博的“殿堂”,新鲜、刺激、谁不着迷?江汉区工读学校一位负责人称,目前在样的85名“问题少年”,几乎都是玩游戏机高手。据了解,很多少年行为偏常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第一步几乎都是从迷上游戏机开始的,他们在游戏机室打群架、勒索等。再看看那些非法经营的网吧,一个个充满血腥刺激场面的游戏,古惑仔在宣泄暴力神威的电影。所以非法网吧,机室一日存,就一日有网瘾、机瘾君子,就一日有社会的寄生虫,所以说不良的社会气氛围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是相当恶劣的。
  1.2 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組织形式,是青少年最初学到知识,生话技能和养成良好习惯的第一场所,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此度过的,这一时期是决定一个人心理,性格和素质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家庭环境,尤其是父母的思想文化素质,教育态度和方法以及家庭结构对塑造孩子的个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一言一行无不耳濡目染地影响着孩子、塑造孩子,而不当的家教方式和家庭氛围往往会导致孩子不良行为的出现。
  1.2.1 家庭残缺不全
  家庭结构不全、父母不全、父母离异、分居、父母一方死亡的或者一方去向不明的等等,此外还有婚外情,包二奶、非法同居、第三者插足等残缺家庭,这些残缺不全的家庭,必然令子女在情感上、精神上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父母感情不和或家庭紧张、孩子们就会抑郁、自卑、孤僻、缺少主动精神、因得不到父母关爱,久而久之他就散慢,为所欲为,就寻求吸烟、网吧、打麻将来填补自己的空虚、旷课、夜不归宿、偷窃等行为也就随之滋生出来了。
  1.2.2 父母的品行失范
  榜样是最好的老师。父母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如父母在客厅打麻将,要孩子心无旁骛、专心读书作业,现实吗?又如父亲养情妇、母亲婚外恋,身教言传,潜移默化,这无疑又助长了子女与异性交往的随便和轻率。未成年人好奇心强、自控差、分辨能力差,但效仿能力强,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你们的举动一言一行都有“示范”榜样作用,你们说脏话,他们以为这是豪爽;你们作风不检,他们以为是潇洒;你们参加打架斗殴,他们以为是讲义气;你们坑蒙拐骗,他们以为是有能耐。上梁不正,下梁岂能不歪呢?
  1.2.3 教育方式简单
  现在很少父母在研究教育子女方法上花工夫了:一则是无暇研究,他们大多忙于生计;二则是无心研究,他们则整天沉迷于买“黑市六合彩”,在“四方城”度时。所以教育子女趋于简单化:一是溺爱型,二是严厉型,三是缺少心灵沟通型。这三种教育方式都是非常不当的,溺爱势必造成孩子任性、自私、怕苦、脆弱、不团结等性格特征,只要他喜欢,什么都干,谁也管不了。如看电视绝对可以看到半夜三更、只要他心情不好,就可以随意辱骂他人,从不把父母或长辈看在眼内。又如严厉型,在溺爱的同时,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往往又表现出家庭期望值过高的心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恨铁不成钢。只要不达到他们的期望,就秉承“不打不成材”的信条,对孩子缺乏耐心的教育,不是找出症结所在,而是采取最原始的打、骂、挨、冻的方式进行严厉的教育。其实这种教育方式不但不显效,反而造成孩子反叛、反抗、凶恶的性格。中小学生夜不归宿、聚众斗殴、打架的行为大多与此有关。最后说说缺少心灵沟通型吧!日常生活中,最常听到的必然是:“吃饱了吗?学习好吗?身体好吗?”那几句不着边际的话语。父母关心孩子的起居饮食无疑是好的,但孩子更需要的是心灵的对话。因为没有正确的沟通方式,没有平等的交流地位,子女不愿与家长对话,因为缺少沟通,形成思想隔阂。而家长对子女的思想行为又无从了解和掌握,更谈不上促膝谈心,润物细无声了。
  1.3 学校因素
  中小学生的不良行为大多在学校形成和暴露出来,所以作为专事教书育人的专门机构学校起着桥梁的作用。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然而现在不少学校为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殊不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性格波动性大,抗衡能力低,易诱惑,遇到不良外界因素刺激、容易反叛、反抗。这样两方面的因素一旦结合,就极易导致中小学生的不良行为的出现。如果学校仅是采取停课,写检讨,变相体罚等方式来作为对策,往往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有的老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点缺陷,不惜公开暴露他们的隐私。如拆信件,在班上公开谁和谁好,且嘲讽他们的人格,根本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果学生长期在误解,冷嘲热讽的环境成长,就会造成了很多人格障碍。这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在学校成了被侮辱嘲讽的对象,他们就痛恨读书,上学对他们来说是负担,是不得已而为之。由于对上学无兴趣,上课无兴趣,就玩小动作,东张西望,或故意捣乱课堂纪律,他们越是这样,越遭到老师的批评、训斥、同学们的冷眼和藐视,久而久之他们就被孤立起来。他们在班上没有市场,出于求偶的本能,他们渴望找到适于自己的环境,找到没有歧视、平等相待伙伴,于是乎各班的后进生很快就同声相求,志趣相投的结伴同群,互相影响,打群架的学生大多由此而发来的。如果在校园里找不到“知音”,他们则走上社会寻求“友爱”。他们夜不归宿,到处逛游,几乎什么勾当都有可能干。所以老师们,请你们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可别忘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啊!因为健康的心理是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
  2 中小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既然不良的社会氛围,不当的家教方式,不完善的教学方式是造成中小学生不良行为的主因,故矫正他们的行为,一定要把三者很好地紧密地妥善地连结起来引导矫正。又因为我国青少年的教育,主要是通过九年制义务教育来完成的,如何教育那些“问题”中小学生呢?怎样做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呢?十二年的班主任经验以及学习同行的认之有效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2.1 规章约束法
  要引用校规班规的约束力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干预,学校和班级在建立规章时,要组织学生主动参加,要让他们充分酝酿、讨论,做到人人提建议,个个表态度。使整个形成过程成为学生认同化规章的过程,这样的规章学生认同度高。即使学生出现不良行为,老师用其“进行对骂处理、他也会心悦诚服。如果在进行过程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规章学习检查,让规章的内容和精神得到强化,学生就会更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减少或免除不良行为的发生。
  2.2 以爱换德法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我们的教师只要是真诚地帮助他们,关心他们,体贴他们,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问题,对待问题,处理问题,且顾及他们的合理要求,只要有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即使再调皮的学生也会被老师的关爱唤醒良知的,中央台《实话实说》报道:“深圳一位老师为了找回一位厌学、经常逃学旷课的学生、相继家访了三十八次多,在第三十八次时,这位学生终于被老师的真诚打动,主动回校勤奋学习。爱是教育的灵魂,用好了它,不仅对处理学生不良行为作用很大,而且其综合效力也是无穷的。
  2.3跟踪管理法
  发展的学生自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不要一出现就惊慌失措,要有问题意识和超前意识,要防患于未然,不要等到问题出现后才想办法处理,尤其是对那些劣迹严重的同学,我们的视线要形影相随,要掌握他们的言行踪迹,千万不要时紧时松,没有持续性,我们还可以用列表方式做定期的思想工作和调查工作,做一次记一次,保障跟踪落实,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一定要反复抓,抓反复才有成效。
  2.4 引发反思法
  经常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往往听惯了训斥,学会检讨及其他应付的办法,因此,老师的一般劝说,批评往往都不大奏效。如老师能抓住某些事件激起他们的思想斗争或情绪出动,给予启发诱导,并帮助他解决问题,他们就会在心灵深处受到极大的触动。
  2.5 说服教育法
  这是一种最惯用的教育方式,教师一般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形式,对原理、原则进行分析、批判及整合等论证过程,引导学生提高认识,树立信念,它的重点主要是从受教育者的认识入手,从各方面影响学生的意识、情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观点和信念,说服教育法一定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春风化雨的形式进行,效果最好。
  2.6 激励教育法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以促进个体有效地完成目标的心理过程,所谓激励教育法,就是教育者从积极鼓励的角度出发,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各种闪光点,不断地扬其善,救其失,激发被教育者的成就动机,使其不断地发挥内在潜能,追求更高的奋斗目标,当这种外在的激励转化为教育者一种内部的前进的动力时,学生便获得了进步,教育目标就能实现,但是在利用学生的好胜激励时,要注意适度。过低,不易激发;过高,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激发促进使用,还可能使学生因此而自卑,反而有害学生心理的发展。激励教育法从根本来看,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进步的肯定,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对学生满腔热情的爱。
  2.7 兴趣培养法
  就是对那些本来无兴趣爱好的学生,抓住时机,并力求把某种兴趣、爱好、特长与他们未来的生活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健康积极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以促进他们转化不良低级的兴趣爱好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要激发学生对生活本身的兴趣,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二要把学生低级、消极的兴趣爱好转化为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并努力形成特长;三要努力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良好的兴趣是取得成功的奠基石,而低劣的兴趣则往往是犯罪的诱因。
  2.8 自我教育法(下转第53页)(上接第51页)
  这种教育方法就是加强自我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增强自我胜任感和责任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才是我们治理矫正中小学生不良行为的有效办法,也是最根本的目的。例如:在每期开学时,老师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拟定相应的行为计划,并按星期组织学生对照计划进行阶段性自我评价,总结自己的实施情况。同时再一次调整计划。其间,让学生通过不断内化,肯定自己的进步,强化自己的责任,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矫正中小学生的不良行为当然不止上述的八法,因为中小学生的不良行为的表现及诱因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对此问题给予持久的关注,不懈的探索解决之道,这在目前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陳业彬.法学专题教程.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
  [2]邱长鹏.学生不良生活习惯与行为的预防与矫正新概念.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布鲁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其有十分重要作用。如何让高一新生喜欢地理课,课堂上
强制要约收购是指当投资者持有某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达到一定比例时,收购人依法向全体股东发出收购要约的法律制度.对于收购人和目标公司管理层而言,股东处在弱势地位,因而需
端方是晚清比较务实、有作为的政府官员,是满人督抚中的佼佼者。他在奏折和批文中提出了系统完整的农业近代化思想。他力主引进外国先进农业技术和人才;倡导近代农业教育;重视开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征收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越来越多。在征收过程中,农民合法权益屡屡遭到侵害,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征地制度的现状及
营造中学体育课堂的和谐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优化体育课堂和谐氛围的必要条件。体育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1品种选择选择耐低温弱光、优质、抗病、丰产的陇椒3号、陇椒5号等品种。2茬口安排越冬一大茬:7月上旬育苗,8月中旬定植,10月下旬开始采收,第2年7月拉秧;早春茬:11月下旬育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