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5岁以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多中心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儿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PT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5岁以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该患病人群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多中心、前瞻性临床观察性研究。以2013年11月至2015年10月全国6家儿童医院收治的符合NCPAP使用标准的29日龄~5岁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记录其基线资料、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动脉血气及生命体征。根据临床转归,分为治疗成功组及未成功组,比较两组患儿在基线资料、应用NCPAP治疗前及治疗后2、8及24 h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呼吸频率、经皮氧饱和度及呼吸机条件是否存在差异;同时观察并记录与NCPAP相关的不良反应。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t检验或秩和检验、方差分析。

结果

研究期间共有145例患儿入选,剔除数据不完整13例,最终纳入132例。其中≤12月龄患儿102例(77.3%);农村居民较多,为91例(68.9%)。临床转归方面,NCPAP治疗成功组123例(93.2%);未成功组9例(6.8%),均改为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其中好转出院5例,死亡4例(均为放弃治疗后死亡)。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重、居住地、主要症状及阳性体征、影像学诊断和治疗前呼吸频率和心率、治疗前PaO2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治疗未成功组患儿在合并基础病、拒奶、发绀等表现上,比例明显多于成功组(P均<0.05);治疗前PaCO2明显高于成功组[(59±11)比(49±11)mmHg,1 mmHg=0.133 kPa,t=-2.597,P=0.028];治疗前PaO2/吸入氧浓度(FiO2)明显低于成功组[(150±37)比(207±63) mmHg,t=2.697,P=0.008]。NCPAP治疗2、8、24 h后,成功组患儿呼吸频率、心率、PaCO2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均=0.000),PaO2、PaO2/FiO2均显著上升(P均=0.000),成功组中治疗前合并高碳酸血症患儿的PaCO2均显著下降[(48±9)、(47±12)、(45±11)比(58±7)mmHg,P均=0.000]。所有入选患儿对NCPAP耐受良好,无不良事件或并发症。

结论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以婴儿期发病较多,以农村居住者为主。规范使用NCPAP安全性高,能有效改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的氧合、缓解高碳酸血症,但对于存在基础疾病、已出现拒奶、发绀、二氧化碳潴留明显、重度低氧血症的患儿,需尽早选择有创通气。

其他文献
期刊
46,XX青春期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是指40岁以前卵巢活性丧失、染色体核型46,XX的一组综合征,属少见病(发病率低于1%,其中约2.5%为青春期患者)。主要临床特点是月经紊乱(闭经、月经稀发),生化特点为高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减退、低雌激素水平。46,XX POI病因复杂,包括遗传、自身免疫性、医源性等多种因素,大多数病因不明,一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育龄期和怀孕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增加多种妊娠并发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对胎儿及新生儿亦产生不良影响,如死胎、胎盘早剥、胎儿畸形、宫内发育迟缓及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增加,少数还可引起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异常,重者可造成神经、心理、体格、智力发育异常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建议育龄期高危妇女孕前、孕期加强甲状腺功能监测,及早规
目的分析归纳我国先天性角化不良(DC)患儿的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与合理防治DC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近10年国内文献中基本资料可供分析的43例DC患者,以及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诊治的2例DC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且与国外文献报道进行对比。结果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例典型病例详细资料的基础上,归纳国内45例DC患者资料,我国儿童DC主要特征与国外资料存在下列主要差异:1.起病较早(平均4.
目的了解Turner综合征(TS)患儿自身免疫性甲状腺抗体(TAA)的变化特点及其与甲状腺功能、年龄、核型、血脂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15年7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32例经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的TS患儿临床资料,检测血清TAA,将患儿分为TAA阳性组与TAA阴性组,对2组患儿的甲状腺功能、年龄、染色体核型和血脂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AA阳性患儿23例(23/32例,71.8
目的加深对性染色体型性发育异常的临床诊治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2月至2016年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及内分泌科收治的39例性染色体型性发育异常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社会性别、染色体核型、入院情况、手术及活检结果、术后随访情况等。结果住院患儿39例,年龄6个月~18岁,平均5.3岁;入院前社会性别男23例,女11例,不详5例,治疗后男28例,女9例,不详2例。39例患儿中先
目的分析1个脑眼面骨骼(COFS)综合征家系的临床特点和致病基因突变,总结本病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方法收集1个COFS综合征家系先证者及其父母的临床资料,提取先证者及其父母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目标区序列捕获及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临床诊断的1例COFS综合征患儿进行检测,同时采用Sanger测序技术对患者突变进行验证。结果先证者,1岁3个月余,小头畸形,眼球震颤,大耳廓,鼻尖突出,高腭弓,上嘴
患儿,女,2个月20 d时因"体质量增长缓慢、血红蛋白降低20 d"就诊。患儿存在贫血、肺炎、中性粒细胞减少,予抗感染、输血、升白细胞药物等对症治疗,未见好转。患儿尿有机酸谱提示甲基丙二酸轻度升高,仅为正常值的4倍,与典型的甲基丙二酸尿症不符。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VitB12)水平等分析,考虑为VitB12细胞内代谢异常所致甲基丙二酸尿症,予正常饮食,肌肉注射V
目的总结56例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CHI)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基因突变情况,为CHI临床诊疗方案的确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2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6例CHI患儿及其家系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的围生期情况、临床表现、相关辅助检查以及治疗、预后等临床资料,并应用PCR-DNA直接测序技术或二代测序技术对CHI相关致病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结果56例患儿中,30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