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促进我国边境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教育使命与路径

来源 :贵州民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wtzw0n9c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共同体”构建体系中的核心内容,边境地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应始终贯穿于整个“一带一路”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当中.其中,互利共赢的贸易交往是“共同体”构建体系的利益前提,互学互鉴的文化交流是“共同体”构建体系的思想基础,稳定安宁的社会交融是“共同体”构建体系的稳定支撑.认为推动边境地区贸易交往、文化交流和社会交融的边境民族教育,应通过培养跨文化人才、搭建教育交流平台、开展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来完成“实现民心相通、弥合文化冲突、培育共同体意识”的“一带一路”建设使命.
其他文献
贵州晴隆“喇叭苗”土话文白异读十分丰富,两个以上的文读音或白读音显示了不同历史层次.文章从古今语言演变规律和今音语言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了“喇叭苗”土话文白异读的区分
望谟县复兴镇布依族汉话是当地布依族所说的汉语,这种汉话的语音系统以布依语的语音为材料,是对当地汉语方言兴义话的“模仿”.布依族汉话在声母、韵母、声调、连读调所表现
深化清水江文书研究,应充分利用多语和谐的视角和方法.清水江文书多语和谐的特点体现在汉语汉字的普及、稳定使用母语、契约语言保守三个方面;其地域性和民族性有深刻的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