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村镇银行发展中面临诸多难题,本文剖析这些问题的成因,提出必须提高员工业务能力、加快完成“三大系统”对接等对策加以妥善解决。
【关键词】村镇银行;服务“三农”;人才;扶持
一、主要问题
第一,营业网点稀少,社会认知度低,无法留住企业基本结算账户,吸收存款难度较大,导致可贷资金不足。第二,缺乏创新动力,利润来源单一,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第三,信用环境较差,贷款道德风险难以控制。同时,部分村镇银行的经营过于集中在某个行业,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第四,人力资源紧缺,人才总量不够、员工整体从业经验不足,业务技能、专业知识和风险防控能力不高。
二、原因分析
(1)“先天优势”不足,后天发展困难重重。一方面,村镇银行网点少,现代化手段缺乏,对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小。同时,村镇银行成立时间较短,农村居民对其缺乏了解,认为“村镇银行是杂牌”,纷纷表示“不敢贸然去存款”。另一方面,从发展现状看,“系统上线”不足,持续经营严重受阻。首先,未能接入征信系统;其次,未能接入大、小额支付结算系统。导致其客户无法在银行之间直接划账、全国支票不能结算,无法满足客户资金结算快速安全的要求。再有,未能接入银联。与人民银行构建现代支付体系要求格格不入,长期来看也不利于留住客户。(2)“支农认识”不足,极易偏离办行宗旨。一方面,主发起行为村镇银行的控股股东或唯一大股东,村镇银行发展政策、高管人员、管理制度、操作系统等均依赖主发起行,业务开展中习惯于与主发起行的分支机构或与其他银行机构做比较,未从战略高度定位发展方向,社会责任感和主动性不足。另一方面,村镇银行作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独立企业法人,要考虑发起人或出资人的诉求,必然会把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自身最大的追求目标。(3)“政府支持”不足,配套政策难以到位。一是大多村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执行的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比农村信用社的标准要高;二是尚未获得稳定性较好的农田水利、以工代赈等涉农性的财政资金对口支持;三是再贷款利率没有享受优惠待遇。(4)“团队建设”不足,业务发展缺乏动力。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时间较短,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一批在金融方面拥有专业技能和操作经验的人才。村镇银行的工作环境与薪酬待遇给从业人员招聘带来一系列难题,导致招聘不到相应的人才,招聘经验不足、业务素质不高的从业人员又会增加银行的操作风险。
三、相应对策
(1)村镇银行应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员工业务能力。首先,村镇银行要结合自身机构规模小、业务简单的特点,按照因地制宜、运行科学、治理有效的原则,建立和设置公司组织架构。其次,村镇银行要科学设置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精简设置职能部门,确保机构高效、安全、稳健运行。再次,村镇银行可根据本地产业结构或信贷管理的实际需要,在同等条件下,适量选聘具有技术专长的人员作为其董事、高管,激发员工潜能。最后,要鼓励村镇银行组建既懂信贷业务又了解市场和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信贷业务管理团队,提高化解风险的能力。(2)地方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履行职责能力。一是对初创阶段的村镇银行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支持其发展壮大;二是加快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机构,为村镇银行的资金安全提供切实保障;三是建立必要的风险补偿机制,建立村镇银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3)监管机构应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防控风险能力。一是要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加强村镇银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查。二是要建立审慎的运营监管制度。三是要引导村镇银行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帮助村鎮银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四是支持村镇银行与农信社、邮储银行进行适度的有序竞争,增强村镇银行的活力。(4)相关部门应加快系统对接,提高持续经营能力。村镇银行应积极联系有关部门,人民银行也应明确村镇银行加入大小额系统的“条件”,争取在较短时间内使村镇银行加入征信系统和大小额系统。此外,银联的准入门槛偏高,仅入会费就高达300万元,村镇银行只能望而却步,因此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准入制度,大力实施差别化的支持政策,提高村镇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参 考 文 献
[1]汪铭泽.浅析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风险[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11)
[2]张寰.村镇银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新方向[J].企业导报.2009(11)
[3]柴瑞娟.村镇银行发展研究[J].理论探索.2012(4)
【关键词】村镇银行;服务“三农”;人才;扶持
一、主要问题
第一,营业网点稀少,社会认知度低,无法留住企业基本结算账户,吸收存款难度较大,导致可贷资金不足。第二,缺乏创新动力,利润来源单一,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第三,信用环境较差,贷款道德风险难以控制。同时,部分村镇银行的经营过于集中在某个行业,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第四,人力资源紧缺,人才总量不够、员工整体从业经验不足,业务技能、专业知识和风险防控能力不高。
二、原因分析
(1)“先天优势”不足,后天发展困难重重。一方面,村镇银行网点少,现代化手段缺乏,对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小。同时,村镇银行成立时间较短,农村居民对其缺乏了解,认为“村镇银行是杂牌”,纷纷表示“不敢贸然去存款”。另一方面,从发展现状看,“系统上线”不足,持续经营严重受阻。首先,未能接入征信系统;其次,未能接入大、小额支付结算系统。导致其客户无法在银行之间直接划账、全国支票不能结算,无法满足客户资金结算快速安全的要求。再有,未能接入银联。与人民银行构建现代支付体系要求格格不入,长期来看也不利于留住客户。(2)“支农认识”不足,极易偏离办行宗旨。一方面,主发起行为村镇银行的控股股东或唯一大股东,村镇银行发展政策、高管人员、管理制度、操作系统等均依赖主发起行,业务开展中习惯于与主发起行的分支机构或与其他银行机构做比较,未从战略高度定位发展方向,社会责任感和主动性不足。另一方面,村镇银行作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独立企业法人,要考虑发起人或出资人的诉求,必然会把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自身最大的追求目标。(3)“政府支持”不足,配套政策难以到位。一是大多村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执行的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比农村信用社的标准要高;二是尚未获得稳定性较好的农田水利、以工代赈等涉农性的财政资金对口支持;三是再贷款利率没有享受优惠待遇。(4)“团队建设”不足,业务发展缺乏动力。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时间较短,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一批在金融方面拥有专业技能和操作经验的人才。村镇银行的工作环境与薪酬待遇给从业人员招聘带来一系列难题,导致招聘不到相应的人才,招聘经验不足、业务素质不高的从业人员又会增加银行的操作风险。
三、相应对策
(1)村镇银行应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员工业务能力。首先,村镇银行要结合自身机构规模小、业务简单的特点,按照因地制宜、运行科学、治理有效的原则,建立和设置公司组织架构。其次,村镇银行要科学设置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精简设置职能部门,确保机构高效、安全、稳健运行。再次,村镇银行可根据本地产业结构或信贷管理的实际需要,在同等条件下,适量选聘具有技术专长的人员作为其董事、高管,激发员工潜能。最后,要鼓励村镇银行组建既懂信贷业务又了解市场和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信贷业务管理团队,提高化解风险的能力。(2)地方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履行职责能力。一是对初创阶段的村镇银行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支持其发展壮大;二是加快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机构,为村镇银行的资金安全提供切实保障;三是建立必要的风险补偿机制,建立村镇银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3)监管机构应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防控风险能力。一是要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加强村镇银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查。二是要建立审慎的运营监管制度。三是要引导村镇银行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帮助村鎮银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四是支持村镇银行与农信社、邮储银行进行适度的有序竞争,增强村镇银行的活力。(4)相关部门应加快系统对接,提高持续经营能力。村镇银行应积极联系有关部门,人民银行也应明确村镇银行加入大小额系统的“条件”,争取在较短时间内使村镇银行加入征信系统和大小额系统。此外,银联的准入门槛偏高,仅入会费就高达300万元,村镇银行只能望而却步,因此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准入制度,大力实施差别化的支持政策,提高村镇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参 考 文 献
[1]汪铭泽.浅析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风险[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11)
[2]张寰.村镇银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新方向[J].企业导报.2009(11)
[3]柴瑞娟.村镇银行发展研究[J].理论探索.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