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加强体育教育事业,是新时期人民的健身需求,是实现我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重要使命。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社会体育发展形势,只有通过课程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需求,才能实现从高校体育向社会体育、终身体育的有效衔接。本文通过分析高校体育现状与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提出改革与创新措施与建议,为高校体育教学课程建设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體育教学;课程改革;创新
在第十三届全运会开幕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了全国体育代表,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要把发展体育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高校体育教育面临重要的挑战,如何应对和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人才,强健当代大学生的体魄,磨炼大学生意志,使之适应和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打下良好的健康基础,是高校体育教育应当重视和思考的课题。
一、高校体育教学课程现状
近年来,自我国教育部制定并施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来,在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持下,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高校普遍购置了体育器材设施,并针对体育课程内容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有效促进了当地大学生参与体育健身锻炼的积极性。同时,在体育教学课程中,受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教师未能突破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思维,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未能借鉴和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致使当代大学生没有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也没有养成健身锻炼的良好习惯,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高校作为大学生步入社会的最后一站,肩负着建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重任。然而,现实中大学生猝死、亚健康等事件屡见报端,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此形势下,如何突破高校体育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培养高校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养成良好的健身锻炼习惯,这需要高校体育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从而达成不同层次的体育教学目标,为大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探讨
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包括教学管理、体育设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教师专业素养等多方面因素,只有通过全面的改革措施,才能真正达成教学改革目标,实现从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发展。
(一)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改革
教学管理是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直接关系着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从长远来看,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高校应当借鉴和学习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应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手段,借助于信息系统等现代化技术,有效激活体育教学管理工作,提升体育教学管理水平,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在教学管理工作中,高校应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激发教学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鼓励和引导管理者应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为加速教学管理改革,高校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营造良好的改革创新环境,通过绩效考核和目标管理等措施,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一套切实可行、保障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
(二)体育设施的完善
体育设施是体育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当前,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基本满足体育教学的需求,但也有部分高校体育场馆不健全,导致师生需要在室外场地上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这种现象在民办高校和高职、高专较为普遍。体育设施不完善,无法满足学生对一些体育项目的需求,进而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是民办高校和高职、高专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体育设施长期未能改善的原因主要为资金匮乏,高校管理者对体育教学活动不重视,导致体育设备设施购置、建设计划未能实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使大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接受了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对体育项目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使高校场馆较少、体育设施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高校大学生健身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总体规划,民办高校、高职和高专等院校应当将体育场馆建设列入长远规划,确立阶段性体育设施建设目标,制定可行的场馆建设方案。针对民办院校资金不足的问题,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可通过给予一定的建设补贴、高校向社会开放场馆收取一定费用等方式,缩小场馆建设资金缺口,提高场馆利用效率,增加高校体育教学项目的多样性。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所采用的教材存在一定差异。有的高校采用全国通用教材,部分高校使用公共体育教材,还有部分高校使用教师编订的教材,而教材的差异必定存在规范性、权威性的区别,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高校体育教材的规范化管理,以提高高校体育教材的权威性和适用性。同时,高校体育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较于体育专业院校,普通高校体育教学项目较少,一般为传统的体育项目,不能满足大学生多元化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当适当引入较为成熟的体育项目,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科学、合理选择体育项目,既能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实现体育教学的多元化,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尝试学习体育项目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健身锻炼项目,从而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此外,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要因地制宜,具备自身特色。高校所处的地域不同,其体育文化也有所差异,如在内蒙古地区,摔跤是蒙古族的传统体育活动,高校应当继承和发扬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体育项目,增强高校体育教学的人文魅力。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主要以理论讲授和示范教学为主,更侧重于教师的讲授,而对于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则存在不足。长期以来,这种教学方式主导着我国体育教学实践,导致高校大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兴趣降低,在参与一些体育课程后,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逐渐丧失。针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师应当积极借鉴和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借助于信息技术,通过组织学生观看体育比赛的方式,分析体育活动技巧,以课堂提问的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应用游戏教学方法,借助集体游戏的方式,提高体育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学习,进而促进学生运动素养的养成。在新的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师应当摆脱传统教学观念,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体育教学改革。 (五)教学评价的改革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普遍以师生互评为主,教师对学生进行主观评价,学生对体育教师进行主观评价,在实践操作中,这种评价方式往往流于形式。学生的体育成绩由教师来评定,学生只要拿到相应的学分即可,在此背景下,教师决定学生的成绩,学生难以客观地评价教师,同时教师的评价受教师自身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评价可能存在偏差。同时,这种评价方式使学生更为关注学分,而忽视了体育教学的真正价值。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积极完善和落实体育教学评价改革,组织体育教师组成专家团队进行互评,并辅以学生评价,提高教师评价的专业性和客观性。同时,针对学生评价,教师应当开展阶段性评价,以学生是否达成教学目标为标准,采用动态评价和静态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学生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六)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落实,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只有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教师才能胜任体育教育工作的要求。当前,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成功案例中不难发现,具备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领域专业知识的体育教师是体育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高校应为体育教师提供继续教育平台,增加对外交流、深造的机会,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和晋升体系,教师评价与教师的薪资挂钩,不断提升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结语
新时期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应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素质教育贯穿体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体育教学从体育运动讲授向体育文化、体育精神的转变,通过教学管理、体育设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教师专业素养等多方面改革,全面落实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推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創新,努力实现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马金凤.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30(02):105-109.
[2]张传丽.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3(36):58-59.
[3]黄璐.高校体育工作改革探索[J].体育文化导刊,2011(11):86-89.
[4]魏勇.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02):75-78.
(作者单位:豫章师范学院)
关键词:高校;體育教学;课程改革;创新
在第十三届全运会开幕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了全国体育代表,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要把发展体育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高校体育教育面临重要的挑战,如何应对和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人才,强健当代大学生的体魄,磨炼大学生意志,使之适应和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打下良好的健康基础,是高校体育教育应当重视和思考的课题。
一、高校体育教学课程现状
近年来,自我国教育部制定并施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来,在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持下,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高校普遍购置了体育器材设施,并针对体育课程内容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有效促进了当地大学生参与体育健身锻炼的积极性。同时,在体育教学课程中,受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教师未能突破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思维,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未能借鉴和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致使当代大学生没有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也没有养成健身锻炼的良好习惯,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高校作为大学生步入社会的最后一站,肩负着建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重任。然而,现实中大学生猝死、亚健康等事件屡见报端,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此形势下,如何突破高校体育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培养高校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养成良好的健身锻炼习惯,这需要高校体育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从而达成不同层次的体育教学目标,为大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探讨
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包括教学管理、体育设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教师专业素养等多方面因素,只有通过全面的改革措施,才能真正达成教学改革目标,实现从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发展。
(一)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改革
教学管理是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直接关系着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从长远来看,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高校应当借鉴和学习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应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手段,借助于信息系统等现代化技术,有效激活体育教学管理工作,提升体育教学管理水平,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在教学管理工作中,高校应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激发教学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鼓励和引导管理者应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为加速教学管理改革,高校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营造良好的改革创新环境,通过绩效考核和目标管理等措施,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一套切实可行、保障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
(二)体育设施的完善
体育设施是体育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当前,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基本满足体育教学的需求,但也有部分高校体育场馆不健全,导致师生需要在室外场地上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这种现象在民办高校和高职、高专较为普遍。体育设施不完善,无法满足学生对一些体育项目的需求,进而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是民办高校和高职、高专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体育设施长期未能改善的原因主要为资金匮乏,高校管理者对体育教学活动不重视,导致体育设备设施购置、建设计划未能实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使大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接受了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对体育项目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使高校场馆较少、体育设施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高校大学生健身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总体规划,民办高校、高职和高专等院校应当将体育场馆建设列入长远规划,确立阶段性体育设施建设目标,制定可行的场馆建设方案。针对民办院校资金不足的问题,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可通过给予一定的建设补贴、高校向社会开放场馆收取一定费用等方式,缩小场馆建设资金缺口,提高场馆利用效率,增加高校体育教学项目的多样性。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所采用的教材存在一定差异。有的高校采用全国通用教材,部分高校使用公共体育教材,还有部分高校使用教师编订的教材,而教材的差异必定存在规范性、权威性的区别,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高校体育教材的规范化管理,以提高高校体育教材的权威性和适用性。同时,高校体育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较于体育专业院校,普通高校体育教学项目较少,一般为传统的体育项目,不能满足大学生多元化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当适当引入较为成熟的体育项目,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科学、合理选择体育项目,既能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实现体育教学的多元化,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尝试学习体育项目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健身锻炼项目,从而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此外,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要因地制宜,具备自身特色。高校所处的地域不同,其体育文化也有所差异,如在内蒙古地区,摔跤是蒙古族的传统体育活动,高校应当继承和发扬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体育项目,增强高校体育教学的人文魅力。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主要以理论讲授和示范教学为主,更侧重于教师的讲授,而对于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则存在不足。长期以来,这种教学方式主导着我国体育教学实践,导致高校大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兴趣降低,在参与一些体育课程后,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逐渐丧失。针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师应当积极借鉴和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借助于信息技术,通过组织学生观看体育比赛的方式,分析体育活动技巧,以课堂提问的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应用游戏教学方法,借助集体游戏的方式,提高体育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学习,进而促进学生运动素养的养成。在新的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师应当摆脱传统教学观念,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体育教学改革。 (五)教学评价的改革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普遍以师生互评为主,教师对学生进行主观评价,学生对体育教师进行主观评价,在实践操作中,这种评价方式往往流于形式。学生的体育成绩由教师来评定,学生只要拿到相应的学分即可,在此背景下,教师决定学生的成绩,学生难以客观地评价教师,同时教师的评价受教师自身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评价可能存在偏差。同时,这种评价方式使学生更为关注学分,而忽视了体育教学的真正价值。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积极完善和落实体育教学评价改革,组织体育教师组成专家团队进行互评,并辅以学生评价,提高教师评价的专业性和客观性。同时,针对学生评价,教师应当开展阶段性评价,以学生是否达成教学目标为标准,采用动态评价和静态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学生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六)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落实,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只有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教师才能胜任体育教育工作的要求。当前,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成功案例中不难发现,具备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领域专业知识的体育教师是体育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高校应为体育教师提供继续教育平台,增加对外交流、深造的机会,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和晋升体系,教师评价与教师的薪资挂钩,不断提升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结语
新时期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应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素质教育贯穿体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体育教学从体育运动讲授向体育文化、体育精神的转变,通过教学管理、体育设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教师专业素养等多方面改革,全面落实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推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創新,努力实现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马金凤.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30(02):105-109.
[2]张传丽.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3(36):58-59.
[3]黄璐.高校体育工作改革探索[J].体育文化导刊,2011(11):86-89.
[4]魏勇.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02):75-78.
(作者单位:豫章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