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宇宙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h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注定在劫难逃,不会永存。为了繁衍、维持和生存,我们付出的一切努力必将付诸东流。我们或许能理清气候的变化,能解除核武器的威胁,能终结艾滋病的肆虐,但是,我们无法改变人类自身的命运,正如白天过后注定是黑夜一样。
  一切都是宇宙的物理规律。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有着固定的寿命。一切都注定毁灭,也许葬身火海,也许垂死挣扎直至命丧热寂。星球都将消亡,膨胀扩大的宇宙将成为一个浩瀚、黑暗并且冰冷的天地,毫无生气,一片死寂。随后,宇宙间的自然法则运行依旧。真的会这样吗?
  人类的聪明才智由来已久,而且宇宙的任何毁灭性后果都还比较遥远,我们还有时间准备一切。
  让我深有感触的是,拯救宇宙的计划不再只是想象中的工程。正如寻求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办法需要全人类的不懈努力一样,设计建造一个永久家园的任务必将落到我们子孙万代的肩上——或是宇宙中其他生灵的肩上。宇宙苍穹间的灾难太浩渺太遥远,眼下的人类束手无策。但是,我们可以开始探索这个空间,寻找可行的出路。
  要想知道宇宙怎样才能永远适宜生存,我们必须弄清宇宙最终的命运。那么,就从我们休养生息的地球开始谈吧。
  地球大约46亿岁了,与太阳系中的太阳和其他星球大致同龄。现在,作为我们所需热量和光明来源的太阳,生命已过半。这似乎意味着生命在地球上还能存在40亿年的时间。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由于氢燃料的消耗,太阳将持续升温。最终,太阳温度的升高将使地球上的生命消亡。当前,地球处于温度适宜的宜居带中:水不会因温度太低而凝结,也不会因温度太高而沸腾。10亿年以后,我们将处于宜居带的最边缘。现在,地球温度每千年就增加几摄氏度,而且这个过程会由于全球变暖而加速(海水不断蒸发,几十亿吨的水蒸气进入大气,加大温室效应气体所占比例)。

高龄太阳将持续膨胀,灼烧地球表面,直至它变成一个红巨星。地球的生命就此终结。


  因此,再过几亿年,地球的大部分地方将变得不适宜居住。赤道近海将成为一个温度高达80℃的死亡地带。令人担忧的是,这只是根据目前情况做出的估计,情况很可能持续恶化。
  直到后来,生命将发生剧变,最终生物集群的灭绝如期而至。10亿年以后,地球将变得炎热干燥,狂风肆虐,荒漠遍野。从太空遥望,地球不再是壮观的蓝绿色星球,而是一个淡黄色天体,尘埃遮天蔽日,赤道附近砺石遍布。直到公元12亿年,地球将回归原貌:没有动物,没有植物,只有少量的微生物在炙热的盐碱地里挣扎维持。渐渐地,海洋沸腾蒸发,太阳膨胀扩大,吞噬水星、金星,乃至地球,直至变成一个红巨星。地球的生命就此终结。

但这并不一定是宇宙中生命的终结。


  设想地球并不是太空里独一无二的,智能生命在宇宙间普遍存在。太阳并不是最后一个消亡的星球。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开普勒空间望远镜观测到的最新数据表明,仅在银河系中就存在约10亿个类似地球的天体。在地球消亡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可能会有无数的文明诞生,并且消亡。
  当然,永恒的安全地带是不存在的。到了一定的时间,所有的星星将不再闪烁。如太阳般的大型高温星球,在少则数千万年、多则数十亿年的时间里会耗尽氢燃料。很长一段时间以后,新一代的星星将诞生。然而,宇宙中游离氢的来源最终将不可避免地全部耗尽。最终的幸存者将是宇宙中最常见的星星——红矮星。红矮星的显著之处在于它们的寿命,有些红矮星的寿命长达20万亿年,是太阳寿命的4000倍。围绕红矮星运行的行星(我们已发现很多)有可能得到热量和光明,使某种生命形式能够得以维系。
  但是,红矮星也不是永恒的。100万亿年以后,以氢为燃料的末代天体将由残留的空气云产生。到公元200万亿年,最后的星星都将消亡。从此以后,宇宙将无比漆黑寒冷。生命,假如真有幸存者的话,也将举步维艰。
  现在,我们来看看更加神秘的水。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对宇宙最终命运的预测并不完全确定。过去人们常认为,宇宙间有足够多的物质(包括暗物质)和能量,能产生足够大的引力,从而减缓并且阻止宇宙膨胀,甚至最终聚拢所有的星球。这是一个与大爆炸正好相反的过程,被称作大挤压。事实上,宇宙间似乎并没有足够量的物质能促使大挤压的发生。而且,还有其他一些可能的灾难。
  1999年,新汉普郡达特茅斯学院的物理学家罗伯特·考德威尔指出,推进宇宙膨胀的暗能量终将变得异常强大。据推算,一种叫作“幻想能量”的更强大的暗物质能够以原子为单位分割整个宇宙,该灾难被称作大撕裂。这种灾难离现在只有200亿年之“近”。为了充分讨论,我们假设将来并没有大挤压和大撕裂。一种相对温和的情境是:将来的宇宙会变得毫无生趣。正如天学家马丁·里斯所言:“如果宇宙中的一切持续下去,那么宇宙将变得更加虚无和孤寂。远处的星系将退缩得更远更快,直至消逝。”

亿万年以后,宇宙终将消亡,没有气势恢宏的爆炸声,只有一丝呜咽叹息。


  随着各星系从彼此的视域中消失,在最后的红矮星消失以后,宇宙将由全新的、更昏暗的天体棕矮星统治。它们独立存在,有木星大小,温度很低。它们绝不会成为明星,因为其内部的热量只能维持某个文明10亿年。然后是白矮星,它们是“恶化的”怪兽,是黑洞和中子星的残骸。到那个时候,在比银河系更浩瀚的苍穹中,最明亮的天体也只能发出相当于40瓦灯泡的微弱光。
  到宇宙的年龄达到千的五次方时,唯一的能量来源将只是星星和卫星的残留。它们的质子将会衰变,释放出微弱的能量气体。永恒之路的最终防线也将崩溃,熵将胜出。亿万年以后,宇宙终将消亡,没有气势恢宏的爆炸声,只有一丝呜咽叹息。

上面描述的这些,是人类无所作为的结果。


  那么,人类能做点什么呢?难道生命就应该坐以待毙,等待熵的到来和宣判吗?我们是不是应该开始考虑推迟、或者无限期推迟我们唯一家园的灭亡呢?(因为我们是唯一能够创造奇迹的群体。)这些听起来匪夷所思,与“顺应天意”的思想格格不入。但是,如果我们被动等待,我们将永远灭亡。   其实,我们可以延缓太阳系的终结。在太阳温度升高的同时,我们可以向外迁移——去相对方便的火星或是木星和土星的卫星。10亿年之后,火星将变得和今天的地球一样温暖。30亿年之后,泰坦将变成温暖怡人、水资源充盈、有大气层保护而免于辐射的天堂。
  如果人类无法脱离地球,也可以设法让它转移至新的运行轨道上。小行星或彗星只需偏移很小的距离,就足以让人类利用它们的引力拉动地球,使地球偏离太阳的强大作用力。
  但是,即使这样人类也只能赢得三四十亿年的时间。值得注意的是,没人认为到时候还会有类似人类的生命存在。我指的是我们的后继者,也可能是替换性物种,甚至是机器智能。无论怎样,我们,或是他们,必须找到新的安身立命的家园。
  正如我们所知,红矮星和棕矮星也不会永远存在。从现在开始,努力的焦点不是对抗逐渐减弱的太阳热量,而是对抗随之而来的寒冷,任何生命形式都必须寻求能量的新来源。
  能量的短缺将成为全宇宙范围的新焦点。密歇根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弗莱德·亚当斯对宇宙的最终发展做过广泛的研究和论述,认为今天理论中的物质和能量终有一天将从我们的视域中消失。宇宙中的资源由此从“属于我们的”一潭死水中永远分离。“这种脱离会造成极大的能源短缺。” 亚当斯告诉我,“(在遥远的将来,)你们获得的所有能源只存在于今天某些局部的星系中。这也限制了能够形成新星球的气体。因此,生命的维持将更为艰难。”

智能生物可以建立戴森球来收集黑洞释放出来的所有能量。


  幸运的是,有效的能量成为创造生命的基石。长时间以来,时间一直都不是稀缺的事物。质子衰变过程中产生的细微能量是可以收集起来以备后用的。


  1960年,普林斯顿大学的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说,任何文明都应该建立太阳能嵌板的壳体以包裹其母星,来确保每一缕光亮都可以得到收集,以免浪费。即使在宇宙生命的后期,智能生物也可以建立戴森球来收集每一份黑洞释放出来的能量。在黑洞视界中,作为虚拟微粒创造过程中生成的一种量子加工品,霍金辐射是非常微弱的事物:因为黑洞只能“散发”10-8℃的温度。但是在黑暗的将来,这些微弱的能量将是稀罕之物,不容忽视。
  然而,黑洞也会有终结的一天。通过散发能量,黑洞的质量减少,最终爆炸——那是宇宙中最后的可见光。之后,宇宙进入亚当斯所说的“黑暗时代”。由于没有了原子,也就没有能够形成光的原子聚变,宇宙间只有长波辐射和极小的微粒弥散在无边无际的太空里。
  智能生物有什么办法吗?请记住,即使我们的后继者(或是任何外星人的后继者)能建立起牢固的装置以确保生命的维系,也没有任何事物能逃脱宇宙间物质的消亡。
  这正是我们可以考虑的出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保罗·戴维斯指出,出路是在宇宙不再适宜之前转移至另一个全新的宇宙。我们应该在这个“黑暗时代”到来之前早早做好准备,迁徙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宇宙的起源是一个自然或是超自然的事件。”戴维斯解释说,“按照科学家的方式考虑,假设这是一个自然事件,那么高度文明也应该是一个自然事件。”在宇宙学家中,关于这个问题的普遍观点是,宇宙大爆炸只是宇宙时空众多爆炸中的一个。“形成宇宙的条件是一致的,”他说,“大体上说,人类也可以做到,我们可以创造一个婴儿宇宙,确保其健康发育,使之茁壮成长为和今天一样的宇宙。”

很有必要让所有生物在中央虫洞关闭之前,赶紧转移到婴儿宇宙。


  这绝非易事。建立一个新的宇宙,并打通去到那里的路径,需要大量能量。试想一下,为了操控所有星球或是黑洞的能量,按比例扩大位于瑞士的欧洲核子研究所的大型强子对撞机,直到其体积相当于太阳系。这是一个浩繁的机械工程,会使所有能预知的文明不堪重负。


  戴维斯说:“很有必要让所有生物在中央虫洞关闭之前赶紧转移到婴儿宇宙。这是史上顶级的迁徙——永远迁出。要实现这一切并非易事,这将耗资巨大。不过,我们还有数十亿年的时间,毕竟宇宙暂时安宁平静,并无大碍。”
  还有一些同样匪夷所思的办法。几年前,正当欧洲核子研究所准备开启大型强子对撞机的时候,就有人担忧该机器可能会制造出一个吞噬地球的黑洞,或是引发宇宙结构的某种变化,从而出现一个由地球出发、以光速展开的毁灭性范围。
  大型强子对撞机可能无法胜任所有任务。但是,建立一个超大型事物,也许能开辟出一个超级领域,来干预宇宙膨胀。弗里曼·戴森提出,如果能储存一定数量的超大能量,人类就可能操控一个主观永恒,甚至改变宇宙最终毁于热寂的命运。
  有关人类拯救——或者逃离——正在消亡的宇宙的事实是伟大的。物理学的研究成果能预测10亿年之后的情况,这绝非天气预报所能企及的。这项事业并不是拯救宇宙,而是拯救宇宙中的生命。毕竟,一旦没有了生命,茫茫宇宙就不过是一片气体、尘埃和死寂。这将是证实关于生命、宇宙等一切问题的最终答案,是寻求出路的一个方法。
其他文献
另一起经验丰富的飞行员目击UFO的事件发生于美国东部时间1952年7月14日20时12分左右。得益于背景线索的帮助,不明物体的距离和大小都比较准确。一架泛美航空的DC-4客机从纽约飞往迈阿密,途经纽波特纽斯东北方向的切萨皮克湾上空时,飞机的飞行高度为2400米。这时,机内人员看到一个发光的碟状飞行物从他们下方逼近(估计海拔为600米)。大副纳什坐在驾驶座上(目击事件发生时,机长不在驾驶室),和二副
期刊
如果你正在寻找地外生物,那么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专家会告诉你,虽然其他液体也可能孕育出生命(这时候你也许会想到氨和液化天然气),但水总是首选。归根结底,就地球而言,我们认为生命首先出现在海洋中,并且对其大洋中的出生地一直都很满意,30多亿年来,它们一直待在那里。  现在我们已经可以估计出,大约有1万亿颗其他行星散布于整个银河系中。于是,我们很自然地猜测,在这1万亿颗其他行星中会有一些同地球一样潮湿
期刊
加拉帕戈斯群岛的雀科鸣禽非常著名,达尔文的进化论却是从植物身上发现的。  1835年9月,英国皇家海军“贝格尔”号刚停泊在加拉帕戈斯群岛最东部的圣克里斯托瓦尔岛上,博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便急切地上岸去收集生活在那儿的各种昆虫、鸟类、爬行动物和植物的样本。起初,他对这片干旱的土地并没有太重视,“到处都是矮小干枯的灌木丛……就像我们那儿冬天里无叶的树木一样”,但他没有退却。约5周后,在“贝格尔”号离开
期刊
UFO历史上比较早的另一起航空公司飞行员遭遇UFO的事件,就是著名的东方航空查尔斯-怀特德(Chiles-Whitted)事件。当日,一架东方航空的DC-3客机从休斯敦飞往亚特兰大,凌晨2时45分,飞机飞经蒙哥马利附近,飞行高度为1500米左右。机长是克拉伦斯·查尔斯上尉,副驾驶是约翰·怀特德,目前两人都在东方航空公司驾驶喷气机,都有丰富的飞行经验(查尔斯当时的累计飞行时间是8500小时),而且两
期刊
另一起航空公司飞行员目击非常规空中设备的事件也跟前两起事件一样,在全国报纸上被广泛刊登(只是就那么一两天,之后就跟其他的一样被遗忘殆尽),这也是我亲自核查过的一起事件。通过查询气象信息得知,1951年1月20日那天苏城天气晴朗而寒冷。美国中部时间20时20分,中州航空公司的驾驶员劳伦斯·温瑟尔驾驶一架DC-3客机正准备起飞前往奥马哈和堪萨斯。民航管理局控制塔台的约翰·威廉姆斯在西北方向发现一个奇怪
期刊
在我们寻找神秘的 UFO 之时,常常会忽略出入于水中的 UFO,这类不明飞行物通常被称为 USO。它们具有进入水中、穿过水域以及跃出水面进入开放空间的能力。对它们更为贴切的表述应该是“不明水下物体”。  要调查这类物体,我们得将其与在湖面或海洋上空飞行的 UFO 和那些据称进入水中又浮出水面的物体区分开来。之所以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在湖面与海洋上空飞行的物体不具备水下航行的能力,而是说那些据称进入和
期刊
银河系的中心要比我们预想的更加黑暗——这并不仅仅因为那里是一个超大质量黑洞。  在距离地球约25 000光年的地方,有一处非常神秘的所在。它是银河系被尘埃遮蔽的中心,那里挤满了横冲直撞的恒星。天文学家怀疑,在银河系的最中央潜伏着一个质量超过太阳400万倍的巨型黑洞——人马座A*。直到最近,我们才通过观测恒星围绕它的转动确认了它的存在。这个超大质量黑洞造成了时空结构的巨大扭曲,而这种扭曲正在撕裂恒星
期刊
英国生物学家杰克·霍尔丹斯曾认为,宇宙不仅比我们想象中怪异,而且其怪异程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这句充满诗意的话令人印象深刻,而且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但是我不同意这一点,因为每当人们发现宇宙中的一些新奇现象时,这句话总会毫不费力地误导人们将其想象成外星人的杰作。  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被称为快速射电暴的奇怪现象。这个最新的天文发现吸引了天文学家和媒体的注意,而且被一些人贴上“外星智慧杰作”的标签。 
期刊
物理学家想找到一个可以描述整个宇宙的理论,但在此之前,他们必须解决一些科学上最难解决的问题。  电影《万有理论》讲述了史蒂芬·霍金的故事。在这部电影中,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在讲述史蒂芬·霍金与其前妻简的故事,但也挤出了一点儿时间解释了一下霍金在物理学上都做了些什么。  当然了,霍金绝不缺乏雄心壮志,他是众多试图提出一种万有理论的物理学家中的一员。万有理论是指能够解释我们所处宇宙中的一切事物的理论。阿尔
期刊
其他一些飞行员目击事件我都略过没看,而是翻看了一起我曾亲自核查过的事件。那起事件发生的时间离现在稍微近点,两位观察者中午时分近距离观察到一个圆顶的碟状物体。两位观察者中有一位名叫威廉·鲍威尔,来自宾夕法尼亚州拉德纳市,是一位拥有18 000小时超长飞行经验的飞行员。1966年5月21日下午,他载着穆里尔·麦克克拉夫小姐在他的庄园上空飞行时,看到了一个飞行器。刚开始,该物体似乎跟随一架海军飞机一起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