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使大连金州新区绿道更好地为使用者服务,提升城市的人居环境,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运用使用后评价法(POE),通过对绿道使用情况观察分析、对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研究使用者对绿道的使用需求,对金州绿道系统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研究发现:金州新区绿道在绿道规划、交通换乘与可达性、服务设施、文化特色、宣传工作等方面存在不足;针对研究中发现的不足,提供具体优化策略,为大连金州绿道系统优化提供建议。同时也是对绿道系统进行优化的指导性方法。
关键词 城市绿道 ;金州新区 ;优化 ;使用后评价
分类号 TU986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6.03.020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greenways makes the research on how to make the system to meet the needs of users becoming more necessary. In this study, in order to make Dalian Jinzhou District Greenway better service to users and improve the city's living environment, the users of Dalian Jinzhou District greenway have been researched based on the method of POE. With th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greenway usage&the user questionnaire, the use of the Jinzhou district greenway system is evaluated by researching the demand for the use of greenway.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greenway planning, traffic transfer and accessibility, services, culture, publicity and other remains of the Jinzhou district greenway are inadequate. For the problems identified, the specific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are provided for Dalian Jinzhou district greenway system. The research of optimization method used also provides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other completed greenways system. The method used in this study is the guideline methodology to the greenway system optimization.
Keywords city greenway ; Dalin Jinzhou district ; optimization ;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绿道是一种具有生态、游憩、文化、审美等多种功能的线状开放空间[1],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遗迹和城乡聚居区等,是城市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2-4]。西方国家对绿道的研究发展较快,研究方向已经逐渐由绿道规划、评价技术的探讨转向绿道建设实施与绿道经营管理及成功绿道案例的深入分析。目前,我国对绿道的研究还多集中于对国外先进绿道理论、成功案例的介绍和国内绿道规划理论与实践3个方面[5-6],对建成后绿道如何进行优化从而满足使用者需求的研究极为稀少,仅有几篇文章对绿道进行使用后评价研究,且所用的研究方法比较单一,研究内容都不够系统,结果分析不够深入。本研究以大连金州绿道使用者为研究对象,运用POE法,从使用者的角度研究已建成绿道的使用后进行评价并制定优化策略,从而使城市绿道更好地为使用者服务,同时也为今后其他的城市绿道系统优化提供实践依据。
大连金州新区绿道作为东北第一条具备完整绿道建设系统的城市绿道,以绿色生态和都市休闲为主题,西起大连开发区南部的滨海大道,向东途经童牛岭公园、炮台山公园、植物园、腾龙湖公园等10余个景观发展节点,至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占地面积105.5万m2,全长约26 km(图1)。自2012年9月25日开始运行以来,金州新区绿道在城市生态环境、交通系统、人文经济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1 研究方法
“使用后评价(Post-Occupancy Evaluation,简称POE)是关于度的评价,即建成后环境如何支持和满足人们明确表达或暗含的需求[7]”。POE研究方法是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对已建成设施的运作情况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严格的评价[8]。其优势在于将调查问卷、观察、记录、访谈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对使用者的评价信息和数据进行整理,最后得到的使用后评价报告反馈给设计者,形成良性的反馈机制,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室外空间研究方法[9-10]。
本研究运用POE法,根据大连地区的气候特点,夏季参加户外运动的人比较多,因此选择2015年6月1日至7月31日对金州绿道使用者开展调查。其中于6月1日至21日进行为期21 d对金州绿道系统使用情况的预调查观察记录,主要观察使用者使用绿廊系统、慢行道系统、标识系统、服务设施系统、交通换乘系统的情况[11],选择交通路口、公园、绿道驿站等人流量较多的地点开展观察记录[12]。基于观察法对使用者的行为特征和集中地段的预调查结果,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使用者的基本情况、使用者的活动方式、绿道设施使用情况、绿道可达性、绿道各要素的吸引力。于6月22日至7月31日在滨海公园(人数最多且活动方式最丰富)、绿道中心广场(临近各大商圈、交通最拥堵)、东北七街(交通线路相对清晰、道路畅通)3个具有代表性的路段发放调查问卷,共计发放问卷255份,其中有效问卷234份,有效率91.8%。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合绿道系统使用情况的观察结果,从使用者的角度对金州绿道进行分析评价。 2 金州绿道系统的使用情况
2.1 慢行道系统的使用情况
金州绿道在已规划好的道路上进行合理安排,针对不同路段分别采用步行道与自行车道同路设置、步行道与自行车道用绿化分隔带分开、综合慢行道等形式建设慢行道,并避开了敏感的自然保护区,形成一套成熟的慢行道系统[13-16]。颜色选用绿道标志性的红色,明显区别于传统步行道及自行车道。
但观察发现,个别路段因慢行道与机动车道交叉布置、规划混乱,使得骑行者在这些路段上经常停车观望,骑行的连续性和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
2.2 标识系统的使用情况
金州绿道信息、规章、教育、安全、指路、警示6类标志齐全,标志主要设置在驿站附近、自助查询机房、绿化隔离带、绿道出入口等处。但观察发现有部分不熟悉路线的骑行者因交通路口和绿道断截处没有指路标志,出现了走错路的情况。
2.3 服务设施系统的使用情况
(1)驿站:金州绿道共设15个驿站,驿站内的智能化绿道服务系统,提供24 h自行车自助租赁和查询功能,这是国内首个将智能化系统与绿道的生态系统相融合的创新成果。但仅五彩城站和绿道中心广场站提供办理租赁自行车卡服务,观察发现多个需要办卡的使用者找不到办卡的驿站。另外从双D港到金石滩之间距离很长但仅设置一个驿站,导致在此路段的骑行者明显少于其他路段。
(2)售卖点:绿道建设部门在沿途规划了10余处出租的“绿道之星”,但至今只发现一处正式投入运营。
(3)垃圾箱:绿道沿途垃圾箱数量充足并标有垃圾分类标志,没有发现使用者乱扔垃圾现象。
(4)公共厕所:公共厕所数量稀少,而且存在公厕不开放的情况。
(5)照明:照明采用统一的节能LED灯,观察到天黑后也有使用者在绿道上进行慢跑、散步等活动。
(6)休闲座椅:绿道沿途每隔300~500 m设置一处休憩点,配有4~8条休闲座椅。某些休憩点还配有遮阴亭,观察发现遮阴亭的使用率明显高于普通休憩点[17]。
(7)健身设施:健身设施数量稀少,仅滨海公园站建有足球场和休闲跑道、东北大街站附近设有健身器材,这些设施的使用人数众多,无法满足更多使用者的需求。
2.4 绿廊系统的使用情况
金州绿道沿着生态廊道建设,依附原有的人工景观,在规划过程中未进行大规模改造[18]。植物配置上在保留原有的本土植物基础上补充观花、观叶植物,其中栽植法桐、白蜡、银杏、杨树、樱花、桧柏、火炬树等乔木3.6万余株,东北连翘、红瑞木、紫叶李、小叶黄杨等花灌木28.6万余株。实现了绿道的生态功能,同时也兼顾了趣味性与观赏价值[19]。
2.5 交通换乘系统的使用情况
15个驿站中除海滨公园站距离公共交通换乘点较远外,其它驿站都距离城市公交站点或轻轨站很近,实现有机衔接。但金州绿道的多数驿站未设置机动车停车场,观察到开车的使用者只能将车停到距离较远的停车场后步行来到绿道或驿站[20]。
3 使用者问卷调查与访谈结果分析
3.1 使用者的基本情况分析
由表1可见,使用者中男性比例略高,尤其体现在海滨公园路段,男性使用者对钓鱼和骑行的参与度远大于女性。年龄构成上,18~45岁使用者占到样本总量的73.5%,可见青年人和中年人是绿道主要使用群体,因为该年龄段人群更推崇休闲养生的“慢”生活方式。来自大连金州新区的使用者是绿道的使用主体,占样本总量的71.4%,说明金州绿道是一项民生工程,其便民性大于商业性和旅游价值[21]。
6成左右的使用者了解绿道,进一步访谈得知,那些对不了解绿道的使用者实际上大都知道金州新区有休闲步道,只是不知道这些休闲道学名叫绿道,并不影响其对绿道的使用,可见关于绿道的相关宣传工作有待加强。
3.2 使用者的行为特征分析
路段1临近大海,串联了海滨公园和滨海大道,沿途景观优美,在整条绿道上人数最多且活动方式最丰富。反映出亲水景观对使用者有较强的吸引力、绿道沿线景观的质量影响着使用者的参与度和展开活动的多样性,因此,加强绿道与景区的联系是促进绿道功能多样化发展的一项重点工程。
路段2串联了高尔夫球场、体育公园、民族大学及各商圈,城市交通比较拥堵,绿道内休憩设施较少。说明该段绿道主要起到方便出行的作用。
路段3绿道距离城市中心不远,绿道中每隔300 m左右会增设一个休闲点,相比路段2,该段休憩设施较多,交通线路相对清晰,横纵交叉路段较少,为绿道使用者提供了安全的活动环境。说明绿道的休闲功能与安全性决定着使用者的选择,人们更愿意在相对安全的地方开展更丰富多样的活动[22]。
路段4距离城市中心区域较远,内部设施、景点互动性也较少,因而活动多样性有所降低,但该路段植物景观更丰富,空气更清新,骑行和慢跑这2种主要的绿道活动相对较多。
3.3 绿道设施使用情况分析
由图2可见,使用过垃圾桶、休息座椅、公共厕所的人数都超过总受访者的60%,说明这3种绿道设施是使用者最需要的,也是今后绿道建设中需要重点关注的设施;而机动车停车场、售卖点、健身设施的使用者人数低于总受访者的40%,这是以上3种绿道设施配置不足导致的,需要加强以上3种设施的建设;另外,通过访谈了解到,使用者还希望绿道能增设公共饮水设施。
3.4 绿道各要素的吸引力分析
调查绿道各项要素对使用者的吸引力(图3)可以反映出绿道被认同和喜爱的功能特征。整理问卷数据,得到各项要素的吸引力(图4)反映出,金州绿道的休闲功能、生态功能及社会功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23],满足了人们对户外健身、呼吸新鲜空气的需求,为人们提供了更加方便安全的出行方式。同时,创新性地将智能自行车系统引入绿道也得到了使用者的青睐和认可。另一方面,绿道与公园的连接、绿道设施、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吸引力较低,说明绿道这些方面的建设相对较薄弱,如何健全设施、更好的与周围景观资源衔接以及如何利用当地的文化历史来体现绿道的特色[24],这些都是金州绿道进一步规划的重点。 4 结果与优化建议
4.1 结果
本研究通过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从使用者的角度对金州绿道的使用情况进行POE研究。研究显示,使用者对金州绿道系统总体比较满意,主要体现在到达绿道方便、丰富了户外活动、绿道设施比较齐全、方便出行等方面。但在绿道规划、交通换乘与可达性、服务设施、文化特色、宣传工作等方面依然存在不足[25-26]。
4.2 优化建议
4.2.1 绿道规划方面
对慢行道与机动车道交错布置、规划混乱的友好园站至东北大街站路段进行规划调整,减少城市道路横穿绿道的频率,保证绿道为使用者提供一个安全生态的慢行道系统;在交通路口和绿道断截处增设指路标志,以便给使用者指明方向;修建通往各公园及景区的绿道,加强与公园及景区的连接,并在各公园设置自行车停车场,方便骑行者前往公园停放自行车。
4.2.2 交通换乘与可达性方面
在驿站附近设置机动车停车场,方便使用者开车到达驿站换乘自行车骑行;加强绿道与长途客车的换乘衔接,减少远途使用者到达绿道的时间,提高绿道的可达性。
4.2.3 服务设施方面
设置更多的自行车租赁办卡网点,方便骑行者办卡租车;合理布置驿站,在驿站间距过长的路段适当增加驿站,给使用者提供更加便捷的管理服务;保证驿站的公共厕所能够开放使用;增加健身、饮水、医疗等设施。
4.2.4 文化特色方面
在绿道的植物景观、服务设施等建设过程中植入更多的彰显传统风俗、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元素,如:在绿道通往炮台山公园的岔道处增加具有炮台外形的植物景观;在通往童牛岭的沿途建设童牛飞天雕塑等。
4.2.5 宣传工作方面
加强宣传力度,丰富宣传手段,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平台,广泛普及“绿道”生活理念,让绿道惠及更多的民众。
5 结论
本研究使用POE法,对绿道慢行道系统、标识系统、服务设施系统、绿廊系统、交通换乘系统的使用情况进行预调查观察分析,再对使用者的基本情况、使用者的行为特征、绿道设施使用情况、绿道可达性、绿道各要素的吸引力进行问卷调查,从使用者的角度发现城市绿道系统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相应的具体优化建议。通过这套方法得到的优化策略真实可靠,该方法是对绿道系统进行优化的指导性方法,对国内其他已建绿道的系统优化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景 峰,王亚英. 绿道网络在北京旧城区构建的可行性研究[J]. 北京农学院学报,2010(1):73-76.
[2] Little, C.E.Greenways for America[M]. 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MD, 1990.
[3] 丁金华,杨晓辉. 基于生态理念的水网城市绿道网络构建策略探析——以苏州为例[J]. 现代城市研究,2013(8):104-108,115.
[4] 金云峰,周 煦. 城市层面绿道系统规划模式探讨[J]. 现代城市研究,2011(3):33-37.
[5] 卢飞红,尹海伟,孔繁花. 城市绿道的使用特征与满意度研究——以南京环紫金山绿道为例[J]. 中国园林,2015(9):50-54.
[6] 胡剑双,戴 菲. 我国城市绿道网规划方法研究[J]. 中国园林,2013(4):115-118.
[7] 张为先. 基于使用后评价的城市公园更新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
[8] [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 卡罗琳·弗朗西斯编著. 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 人性场所——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320-321.
[9] Wolfgand F E P, Harvey Z R, Edward T W. 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M].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 1998.
[10] 陈 琦,徐文辉,徐文杰. 滨水型乡村绿道优化设计研究[J]. 广东园林,2015(5):52-55,66.
[11] 吴隽宇. 广东增城绿道系统使用后评价(POE)研究[J]. 中国园林,2011(4):39-43.
[12] 朱海雄. 岳阳市公园绿地现状分析评价及规划建设构想[J]. 热带农业科学,2009(4):65-69.
[13] 廖雪娟,李鸣华. 金牛岭公园景观植物资源及其适应性评价[J]. 热带农业科学,2011(9):69-73,86.
[14] 陈生香,王奇志. 大学中心绿地规划探讨[J]. 热带农业科学,2002(5):61-63.
[15] 高联红,尹俊梅,潘 鄱. 海口市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特色探析[J]. 热带农业科学,2008(5):83-88.
[16] 邓少珍,翁殊斐. 肇庆高新区道路绿地植物景观视觉效果美学评价[J]. 热带农业科学,2013(11):81-84.
[17] 罗晓莹,黄耀君,梁艳萍,等.社区绿道系统使用后评价(POE)研究——以韶关市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4(25):273-278.
[18] 赵和文. 北京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探讨[J].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5(2):43-45.
[19] 黄 翼. 广州地区高校校园规划使用后评价及设计要素研究[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20] 王 璇. 基于自行车交通的城市综合型绿道的构建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21] 孙学凯,缴丽莉,马晓利. 石家庄市长安公园和世纪公园使用状况评价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2):273-276,283.
[22] 王珮涵,马晓燕,冯 丽. 游客需求的城市森林公园游憩空间选择[J]. 北京农学院学报,2014(1):57-59.
[23] Searns R M. The revolution of greenways as an adaptive urban landscape form[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1995(33): 65-80.
[24] 崔 翀,周 庆,杨敏行. 历史文化景观廊道构建——以佛山禅城古镇为例[J]. 现代城市研究,2014(1):70-78.
[25] 黄浦江. 城市绿道网络识别、评价与优化[D]. 武汉:武汉大学,2014.
[26] 曹凯滨. 增城市绿道服务接触系统的优化研究[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关键词 城市绿道 ;金州新区 ;优化 ;使用后评价
分类号 TU986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6.03.020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greenways makes the research on how to make the system to meet the needs of users becoming more necessary. In this study, in order to make Dalian Jinzhou District Greenway better service to users and improve the city's living environment, the users of Dalian Jinzhou District greenway have been researched based on the method of POE. With th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greenway usage&the user questionnaire, the use of the Jinzhou district greenway system is evaluated by researching the demand for the use of greenway.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greenway planning, traffic transfer and accessibility, services, culture, publicity and other remains of the Jinzhou district greenway are inadequate. For the problems identified, the specific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are provided for Dalian Jinzhou district greenway system. The research of optimization method used also provides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other completed greenways system. The method used in this study is the guideline methodology to the greenway system optimization.
Keywords city greenway ; Dalin Jinzhou district ; optimization ;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绿道是一种具有生态、游憩、文化、审美等多种功能的线状开放空间[1],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遗迹和城乡聚居区等,是城市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2-4]。西方国家对绿道的研究发展较快,研究方向已经逐渐由绿道规划、评价技术的探讨转向绿道建设实施与绿道经营管理及成功绿道案例的深入分析。目前,我国对绿道的研究还多集中于对国外先进绿道理论、成功案例的介绍和国内绿道规划理论与实践3个方面[5-6],对建成后绿道如何进行优化从而满足使用者需求的研究极为稀少,仅有几篇文章对绿道进行使用后评价研究,且所用的研究方法比较单一,研究内容都不够系统,结果分析不够深入。本研究以大连金州绿道使用者为研究对象,运用POE法,从使用者的角度研究已建成绿道的使用后进行评价并制定优化策略,从而使城市绿道更好地为使用者服务,同时也为今后其他的城市绿道系统优化提供实践依据。
大连金州新区绿道作为东北第一条具备完整绿道建设系统的城市绿道,以绿色生态和都市休闲为主题,西起大连开发区南部的滨海大道,向东途经童牛岭公园、炮台山公园、植物园、腾龙湖公园等10余个景观发展节点,至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占地面积105.5万m2,全长约26 km(图1)。自2012年9月25日开始运行以来,金州新区绿道在城市生态环境、交通系统、人文经济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1 研究方法
“使用后评价(Post-Occupancy Evaluation,简称POE)是关于度的评价,即建成后环境如何支持和满足人们明确表达或暗含的需求[7]”。POE研究方法是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对已建成设施的运作情况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严格的评价[8]。其优势在于将调查问卷、观察、记录、访谈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对使用者的评价信息和数据进行整理,最后得到的使用后评价报告反馈给设计者,形成良性的反馈机制,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室外空间研究方法[9-10]。
本研究运用POE法,根据大连地区的气候特点,夏季参加户外运动的人比较多,因此选择2015年6月1日至7月31日对金州绿道使用者开展调查。其中于6月1日至21日进行为期21 d对金州绿道系统使用情况的预调查观察记录,主要观察使用者使用绿廊系统、慢行道系统、标识系统、服务设施系统、交通换乘系统的情况[11],选择交通路口、公园、绿道驿站等人流量较多的地点开展观察记录[12]。基于观察法对使用者的行为特征和集中地段的预调查结果,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使用者的基本情况、使用者的活动方式、绿道设施使用情况、绿道可达性、绿道各要素的吸引力。于6月22日至7月31日在滨海公园(人数最多且活动方式最丰富)、绿道中心广场(临近各大商圈、交通最拥堵)、东北七街(交通线路相对清晰、道路畅通)3个具有代表性的路段发放调查问卷,共计发放问卷255份,其中有效问卷234份,有效率91.8%。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合绿道系统使用情况的观察结果,从使用者的角度对金州绿道进行分析评价。 2 金州绿道系统的使用情况
2.1 慢行道系统的使用情况
金州绿道在已规划好的道路上进行合理安排,针对不同路段分别采用步行道与自行车道同路设置、步行道与自行车道用绿化分隔带分开、综合慢行道等形式建设慢行道,并避开了敏感的自然保护区,形成一套成熟的慢行道系统[13-16]。颜色选用绿道标志性的红色,明显区别于传统步行道及自行车道。
但观察发现,个别路段因慢行道与机动车道交叉布置、规划混乱,使得骑行者在这些路段上经常停车观望,骑行的连续性和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
2.2 标识系统的使用情况
金州绿道信息、规章、教育、安全、指路、警示6类标志齐全,标志主要设置在驿站附近、自助查询机房、绿化隔离带、绿道出入口等处。但观察发现有部分不熟悉路线的骑行者因交通路口和绿道断截处没有指路标志,出现了走错路的情况。
2.3 服务设施系统的使用情况
(1)驿站:金州绿道共设15个驿站,驿站内的智能化绿道服务系统,提供24 h自行车自助租赁和查询功能,这是国内首个将智能化系统与绿道的生态系统相融合的创新成果。但仅五彩城站和绿道中心广场站提供办理租赁自行车卡服务,观察发现多个需要办卡的使用者找不到办卡的驿站。另外从双D港到金石滩之间距离很长但仅设置一个驿站,导致在此路段的骑行者明显少于其他路段。
(2)售卖点:绿道建设部门在沿途规划了10余处出租的“绿道之星”,但至今只发现一处正式投入运营。
(3)垃圾箱:绿道沿途垃圾箱数量充足并标有垃圾分类标志,没有发现使用者乱扔垃圾现象。
(4)公共厕所:公共厕所数量稀少,而且存在公厕不开放的情况。
(5)照明:照明采用统一的节能LED灯,观察到天黑后也有使用者在绿道上进行慢跑、散步等活动。
(6)休闲座椅:绿道沿途每隔300~500 m设置一处休憩点,配有4~8条休闲座椅。某些休憩点还配有遮阴亭,观察发现遮阴亭的使用率明显高于普通休憩点[17]。
(7)健身设施:健身设施数量稀少,仅滨海公园站建有足球场和休闲跑道、东北大街站附近设有健身器材,这些设施的使用人数众多,无法满足更多使用者的需求。
2.4 绿廊系统的使用情况
金州绿道沿着生态廊道建设,依附原有的人工景观,在规划过程中未进行大规模改造[18]。植物配置上在保留原有的本土植物基础上补充观花、观叶植物,其中栽植法桐、白蜡、银杏、杨树、樱花、桧柏、火炬树等乔木3.6万余株,东北连翘、红瑞木、紫叶李、小叶黄杨等花灌木28.6万余株。实现了绿道的生态功能,同时也兼顾了趣味性与观赏价值[19]。
2.5 交通换乘系统的使用情况
15个驿站中除海滨公园站距离公共交通换乘点较远外,其它驿站都距离城市公交站点或轻轨站很近,实现有机衔接。但金州绿道的多数驿站未设置机动车停车场,观察到开车的使用者只能将车停到距离较远的停车场后步行来到绿道或驿站[20]。
3 使用者问卷调查与访谈结果分析
3.1 使用者的基本情况分析
由表1可见,使用者中男性比例略高,尤其体现在海滨公园路段,男性使用者对钓鱼和骑行的参与度远大于女性。年龄构成上,18~45岁使用者占到样本总量的73.5%,可见青年人和中年人是绿道主要使用群体,因为该年龄段人群更推崇休闲养生的“慢”生活方式。来自大连金州新区的使用者是绿道的使用主体,占样本总量的71.4%,说明金州绿道是一项民生工程,其便民性大于商业性和旅游价值[21]。
6成左右的使用者了解绿道,进一步访谈得知,那些对不了解绿道的使用者实际上大都知道金州新区有休闲步道,只是不知道这些休闲道学名叫绿道,并不影响其对绿道的使用,可见关于绿道的相关宣传工作有待加强。
3.2 使用者的行为特征分析
路段1临近大海,串联了海滨公园和滨海大道,沿途景观优美,在整条绿道上人数最多且活动方式最丰富。反映出亲水景观对使用者有较强的吸引力、绿道沿线景观的质量影响着使用者的参与度和展开活动的多样性,因此,加强绿道与景区的联系是促进绿道功能多样化发展的一项重点工程。
路段2串联了高尔夫球场、体育公园、民族大学及各商圈,城市交通比较拥堵,绿道内休憩设施较少。说明该段绿道主要起到方便出行的作用。
路段3绿道距离城市中心不远,绿道中每隔300 m左右会增设一个休闲点,相比路段2,该段休憩设施较多,交通线路相对清晰,横纵交叉路段较少,为绿道使用者提供了安全的活动环境。说明绿道的休闲功能与安全性决定着使用者的选择,人们更愿意在相对安全的地方开展更丰富多样的活动[22]。
路段4距离城市中心区域较远,内部设施、景点互动性也较少,因而活动多样性有所降低,但该路段植物景观更丰富,空气更清新,骑行和慢跑这2种主要的绿道活动相对较多。
3.3 绿道设施使用情况分析
由图2可见,使用过垃圾桶、休息座椅、公共厕所的人数都超过总受访者的60%,说明这3种绿道设施是使用者最需要的,也是今后绿道建设中需要重点关注的设施;而机动车停车场、售卖点、健身设施的使用者人数低于总受访者的40%,这是以上3种绿道设施配置不足导致的,需要加强以上3种设施的建设;另外,通过访谈了解到,使用者还希望绿道能增设公共饮水设施。
3.4 绿道各要素的吸引力分析
调查绿道各项要素对使用者的吸引力(图3)可以反映出绿道被认同和喜爱的功能特征。整理问卷数据,得到各项要素的吸引力(图4)反映出,金州绿道的休闲功能、生态功能及社会功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23],满足了人们对户外健身、呼吸新鲜空气的需求,为人们提供了更加方便安全的出行方式。同时,创新性地将智能自行车系统引入绿道也得到了使用者的青睐和认可。另一方面,绿道与公园的连接、绿道设施、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吸引力较低,说明绿道这些方面的建设相对较薄弱,如何健全设施、更好的与周围景观资源衔接以及如何利用当地的文化历史来体现绿道的特色[24],这些都是金州绿道进一步规划的重点。 4 结果与优化建议
4.1 结果
本研究通过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从使用者的角度对金州绿道的使用情况进行POE研究。研究显示,使用者对金州绿道系统总体比较满意,主要体现在到达绿道方便、丰富了户外活动、绿道设施比较齐全、方便出行等方面。但在绿道规划、交通换乘与可达性、服务设施、文化特色、宣传工作等方面依然存在不足[25-26]。
4.2 优化建议
4.2.1 绿道规划方面
对慢行道与机动车道交错布置、规划混乱的友好园站至东北大街站路段进行规划调整,减少城市道路横穿绿道的频率,保证绿道为使用者提供一个安全生态的慢行道系统;在交通路口和绿道断截处增设指路标志,以便给使用者指明方向;修建通往各公园及景区的绿道,加强与公园及景区的连接,并在各公园设置自行车停车场,方便骑行者前往公园停放自行车。
4.2.2 交通换乘与可达性方面
在驿站附近设置机动车停车场,方便使用者开车到达驿站换乘自行车骑行;加强绿道与长途客车的换乘衔接,减少远途使用者到达绿道的时间,提高绿道的可达性。
4.2.3 服务设施方面
设置更多的自行车租赁办卡网点,方便骑行者办卡租车;合理布置驿站,在驿站间距过长的路段适当增加驿站,给使用者提供更加便捷的管理服务;保证驿站的公共厕所能够开放使用;增加健身、饮水、医疗等设施。
4.2.4 文化特色方面
在绿道的植物景观、服务设施等建设过程中植入更多的彰显传统风俗、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元素,如:在绿道通往炮台山公园的岔道处增加具有炮台外形的植物景观;在通往童牛岭的沿途建设童牛飞天雕塑等。
4.2.5 宣传工作方面
加强宣传力度,丰富宣传手段,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平台,广泛普及“绿道”生活理念,让绿道惠及更多的民众。
5 结论
本研究使用POE法,对绿道慢行道系统、标识系统、服务设施系统、绿廊系统、交通换乘系统的使用情况进行预调查观察分析,再对使用者的基本情况、使用者的行为特征、绿道设施使用情况、绿道可达性、绿道各要素的吸引力进行问卷调查,从使用者的角度发现城市绿道系统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相应的具体优化建议。通过这套方法得到的优化策略真实可靠,该方法是对绿道系统进行优化的指导性方法,对国内其他已建绿道的系统优化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景 峰,王亚英. 绿道网络在北京旧城区构建的可行性研究[J]. 北京农学院学报,2010(1):73-76.
[2] Little, C.E.Greenways for America[M]. 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MD, 1990.
[3] 丁金华,杨晓辉. 基于生态理念的水网城市绿道网络构建策略探析——以苏州为例[J]. 现代城市研究,2013(8):104-108,115.
[4] 金云峰,周 煦. 城市层面绿道系统规划模式探讨[J]. 现代城市研究,2011(3):33-37.
[5] 卢飞红,尹海伟,孔繁花. 城市绿道的使用特征与满意度研究——以南京环紫金山绿道为例[J]. 中国园林,2015(9):50-54.
[6] 胡剑双,戴 菲. 我国城市绿道网规划方法研究[J]. 中国园林,2013(4):115-118.
[7] 张为先. 基于使用后评价的城市公园更新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
[8] [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 卡罗琳·弗朗西斯编著. 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 人性场所——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320-321.
[9] Wolfgand F E P, Harvey Z R, Edward T W. 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M].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 1998.
[10] 陈 琦,徐文辉,徐文杰. 滨水型乡村绿道优化设计研究[J]. 广东园林,2015(5):52-55,66.
[11] 吴隽宇. 广东增城绿道系统使用后评价(POE)研究[J]. 中国园林,2011(4):39-43.
[12] 朱海雄. 岳阳市公园绿地现状分析评价及规划建设构想[J]. 热带农业科学,2009(4):65-69.
[13] 廖雪娟,李鸣华. 金牛岭公园景观植物资源及其适应性评价[J]. 热带农业科学,2011(9):69-73,86.
[14] 陈生香,王奇志. 大学中心绿地规划探讨[J]. 热带农业科学,2002(5):61-63.
[15] 高联红,尹俊梅,潘 鄱. 海口市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特色探析[J]. 热带农业科学,2008(5):83-88.
[16] 邓少珍,翁殊斐. 肇庆高新区道路绿地植物景观视觉效果美学评价[J]. 热带农业科学,2013(11):81-84.
[17] 罗晓莹,黄耀君,梁艳萍,等.社区绿道系统使用后评价(POE)研究——以韶关市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4(25):273-278.
[18] 赵和文. 北京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探讨[J].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5(2):43-45.
[19] 黄 翼. 广州地区高校校园规划使用后评价及设计要素研究[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20] 王 璇. 基于自行车交通的城市综合型绿道的构建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21] 孙学凯,缴丽莉,马晓利. 石家庄市长安公园和世纪公园使用状况评价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2):273-276,283.
[22] 王珮涵,马晓燕,冯 丽. 游客需求的城市森林公园游憩空间选择[J]. 北京农学院学报,2014(1):57-59.
[23] Searns R M. The revolution of greenways as an adaptive urban landscape form[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1995(33): 65-80.
[24] 崔 翀,周 庆,杨敏行. 历史文化景观廊道构建——以佛山禅城古镇为例[J]. 现代城市研究,2014(1):70-78.
[25] 黄浦江. 城市绿道网络识别、评价与优化[D]. 武汉:武汉大学,2014.
[26] 曹凯滨. 增城市绿道服务接触系统的优化研究[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