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战略地位的确立,西安迎来了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强化中心城市功能,充实中心城市内涵,提升中心城市品质,成为新时期西安发展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品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升路径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转变我国粗放式发展的经济常态,要求把质量提到价值观、文明理念的高度,把质量作为根本、中心、立足点来抓。同时,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也提出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增强城市竞争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质量要求。随着国家中心城市落户西安,世界对西安的期待更上一层,品质城市建设成为西安城市發展的新阶段,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应该走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让自己发展成为品质城市的模范。
一、对品质含义的解释
“品质”一词在汉语词典的解释中有两层意思,第一层含义指物品的质量;第二层含义指从人的行为和作风中所显示出来的思想、品性、认识等实质。从这两种解释中我们可以得出,品质包含了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一个是有形的质量,一个是无形的品味。总的来说,品质就是“品味”和“质量”的高度结合。所谓内外兼修才是正真的高品质。对一个城市而言,品质是城市精神品位和发展质量的有机融合,是城市发展水平和个性魅力的综合体现,是自然物质环境与社会人文环境协调发展的高度统一。
二、品质西安的内涵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西安市委市政府在把握新常态下的发展新理念和对西安的新要求后,基于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品质西安”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略,给西安未来发展确立了方向标。为进一步探索和理解“品质西安”的基本内涵和建设路径,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西安市政府研究室、西安市社会科学院、西安广播电视台于2016年4月在曲江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了“品质西安”发展建设研讨会。明确提出“品质西安”建设应该着眼于大环境,注重进一步完善“品质西安”的内涵、探索“品质西安”实现的路径。对“品质西安”的内涵涉及的面非常广泛,既有硬件方面也有软件方面。综合来看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即:城市定位、城市功能、城市特色。
三、品质西安建设的必要性
(一)适应国家发展思路转变的要求
几十年来,我国始终将经济建设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首要发展目标,直到“十三五”发展新时期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推动和指引下我国城市加快了经济发展从粗放式向质量型、品质化的转变。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确立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城市建设工作重点,城市品质建设全方位展开。由一系列的变化可见,我国城市发展正处于重要转型过渡期—城市发展正逐步由注重“速度”的增量扩张向注重“质量”的存量提升转变,通过提升城市品质满足多元化的人居需求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旋律。
(二)地方政府对城市品质追求的内在需要
“品质西安”建设是大势所趋,它符合中国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品质西安”的提出就是要把城市货真价实的东西做上去,是政府出于更长远的考虑、运用更广阔的视野、对自身发展更高要求和更高标准的一项高瞻远瞩的发展愿景。
1、提升城市品质是打造城市品牌的重要途径
城市与城市之间是发展与竞争并存关系,城市越发展所能获取的资源就越多,意味着城市发展前景越好。每个城市都在打造自己的品牌,处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城市之间的竞争更是激烈,每一座城市都想向世界呈递一张崭新的名片。品质西安建设不仅是对自身发展的全新定位更是对自身潜能的激发。提升城市品质是打造城市品牌的必由之路,突出自身特色,向世界展示不一样的西安。
2、品质西安建设是对自身功能的完善
经过千年洗礼,西安在漫长的历史中堆积沉淀,为后人留下神话般的追忆。在这其中既有历史对其功能的充实也有现代元素对其功能的补充和完善。品质西安建设的提出不再拘泥于已有的成就当中,而是站在国际舞台上审视自身,并运用发展的眼光规划着自身功能的完善。品质西安建设贵在品质,精在品质。将西安打造成一个精品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就需要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满足于当前的成就,时刻保持着危机意识。
四、落实《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现实需要
2018年2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确定了西安未来将近20年的发展方向,提出到2035年关中平原城市群质量要得到实质性的提升,不仅要把西安建成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生活品质优良,而且要能彰显中华文化、对国际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该《规划》在明确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战略定位的同时还明确了西安未来6个方面的重点建设任务。要想实现关中平原城市群成为“向西开放的战略支点、引领西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国家创新高地、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内陆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战略定位,就应该以品质城市建设为抓手,牢牢把握住当前的发展机遇。现实表明实现《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就是对品质西安建设的充实和完善。
五、品质西安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推进由集中建设型向功能完善型转变
西安地处关中平原,整体来看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背靠绵延不绝的秦岭,位于南北分界线,物产丰富。优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西安经济的发展,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西安天然的优越地理位置所发挥的作用不再那么明显。追其原因,主要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跳出西安看西安,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整个陕西省在地图上呈现出的是南北走向,而西安正位于南北走向中最狭隘的地带,这就从地域上严重限制了西安城市建设的面积。因此,想要在有限的地域里实现自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能从品质经济上着手。另一方面,在我国经济发展呈区域化发展的态势下,单一的城市发展已经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推进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对西安未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绵延不绝的动力。 (二)完善交通枢纽,打造西部客运中心
当前,西安的交通枢纽以西安火车站、西安北客运站和在建的西安南站为主,东西方向以顺着纺织城和阿房宫两个车站为辅,五个车站共同构成一个交通枢纽架构,但目前西安的交通枢纽仍不够完善,应立足现代城市的交通组织理论,强化西安主城与外围之间的联系,细化街区通达性整治。西安现有的交通构架呈一个米字型,更多考虑的是大区域与大区域之间的联系,缺少点、线、面的连接。从发展空间上来讲,交通枢纽是西安与周边地区的联系纽带。西安是关中天水地区的核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它与周边城市在合作分工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完善的交通枢纽有利于在产业体系和功能形成过程中跟周边城市形成合理的分工合作关系,为西安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要及时跟进城市内部交通系统的建设,完善与外围城市的交通路网、地铁等轨道建设。
(三)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经济品质
1、加强对城市经济体的积极引导
一方面是搞活市场主体的活力,不仅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投入而且也不能忽视了对小微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另一方面,要从多维角度重视开放问题。既要注重对外开放,也要加强对内开放。搞活当地民营企业、小微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同时要大力引进外来企业。努力实现从过去开放的末端走向开放的前端的“一带一路”战略核心。另外还要实现创新、创业同发展。灵活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在创业过程中形成新的商业模式,驱动经济发展。
2、加快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要把西安作为一个创新要素或者发展要素的生产供给平台来建设。追溯历史,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是中华文化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存留了大量丰富的遗产,如文化遗迹、历史遗址、地名典故、历史街区、诗词歌赋、历史事件、传统工艺、饮食文化、民风民俗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世界历史文化的重要物质和精神财富。这些先辈留下的遗产都应该加以保护并得到重视和利用。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产结合大自然馈赠的秀美山川融合现代化元素造就了西安得天独厚的旅游开发资源。因此,大力发展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另外,西安在加强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外,还应重视创新和国际消费的提升。创新要依托于现有的高等教育资源、科研院所,将科技创新成果真正为西安所用,向贵州等城市看齐,运用科技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并且在培养创新人才的同时不仅要留住创新人才而且也要引进创新人才。另外,要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促进国际消费,吸引国际旅游。国际交往和国际旅游的增长,将在商品消费、服务消费、环境消费和文化消费等各个方面拉动经济增长。在经济发展上要始终把“加快发展、做大总量、做优质量”作为工作重心。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新型产业体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系统推进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实现追赶超越。
(四)提升城市生态品质,打造宜居西安
影响一个城市品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有发达的经济、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社会治安、高水平的城市文明等一系列的影响因素之外,还有城市生态环境也是打造品质城市不可或缺的元素。在全世界都在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的今天,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与一个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挂钩,因此提升城市生态品质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1、打赢雾霾攻坚战,重现西安齐蓝天。雾霾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它对人们生活的危害宽泛而长远,治理雾霾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需要长久的坚持。西安的雾霾从每年的九月开始到次年的四月,可以说是影响大周期长,對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在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的今天,国家也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治霾工程在这些理念的指引下初显成效,但离预期效果还有一段距离。因此,要想打赢这场雾霾攻坚战,首先在宣传工作上需要政府积极宣传和引导,带动社会组织、全市市民主动参与到治霾工程中来,让市民形成治霾、防霾工程人人有责的意识。其次,对于污染大、排放大、成效低的企业应该强制整改、严重者直接取缔营业资格,从污染源上下手,切断排放。最后,政府要有坚决打赢治霾战的决心和魄力,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要贪图一时的经济发展而纵容资源消耗量大、产出小、污染大的企业肆意污染环境,陷入边污染边治理的恶性循环当中。
2、减少地面脏乱差,维护城市整洁风貌。干净整洁的城市风貌,规划有序的城市脉络,从视野上就给人们带来舒适感。宜居城市更注重人们生活的品质,更关注于人们对一个城市的整体满意度。因此,为了营造一个舒适宜居的城市环境,地面生态应得到足够的重视。首先,城市规划要立足长远,避免房屋、街道反复拆建。房屋、街道的反复拆建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城市财富的积累,而且在视觉感官上还会造成脏乱差的视觉感。同时对于城市地下安装的自来水管道、天然煤气管道、污水排放管道等,尽可能一次性安装好,避免不同的公司或企业在同一地带轮番翻挖,不仅降低了该地带的安全系数、造成交通拥堵、影响市民出行,还不符合一个宜居城市的审美。另外,要强化城市的垃圾、废气、污水处理。一方面要降低这些污染物的生产量,从污染源减少污染;另一方面,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降解污染物,使之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城市的整体运行构成了城市自身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运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造生态宜居的城市品质可以从源头上不断吸引人才、引进资金为城市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驱动城市整体发展。
(五)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国际声誉
一是充分挖掘西安城市文明的独特性。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传承并发扬大唐文化,构建现代文创产业体系。大唐盛世在中国历史上无论从经济发展、社会治安、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对国内外影响深远。充分挖掘大唐文化并将其融入现代化元素,不仅可以传承并发扬大唐文化而且有利于构建现代文创产业体系。其次,将历史传统景观融入国际开放元素,赋予其更多时代魅力。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的文化圣地,历朝历代都在此烙下了时代发展的烙印,见证着历朝历代的时代兴衰,不同的朝代有其不同的文化,充分挖掘这些文化瑰宝,融入现代化的技术中使其展现出西安历史文化的多样性。再次,依托西安高校林立的学术资源,提升城市文化气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不仅可以促进城市硬件上的发展而且可以增强城市软实力,无形中提升城市文化气质。最后,推动陆丝文化、大唐文化、商帮文化的融合壮大,打造国际化创业之城。
参考文献
[1]翟国方.打造新时代品质城市群[J].人民论坛,2018(09):81.
[2]王韧.文化交流与城市品质——“城市文化交流会议”2017香港年会综述[J].上海文化,2018(02):122-124.
[3]罗小龙,许璐.城市品质:城市规划的新焦点与新探索[J].规划师,2017,(11):5-9.
[4]沈荣.“城市双修”理念下提升宁波城市建设品质的实施路径探析[J].城市管理,2018(01):36-39.
[5]顾维中,王渭.“品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学术研讨,2017(03):62-67.
[6]陈泷,赵唯.城市声誉与公民行为*—论品质城市建设的关键[J].观察与思考,2015(09):64-70.
[7]蒋晓东,薛其林.品质长沙建设中城市治理体系创新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8(01):1-4.
作者简介
关孔春(1991—)女,苗族,云南丽江,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治理。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
关键词:品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升路径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转变我国粗放式发展的经济常态,要求把质量提到价值观、文明理念的高度,把质量作为根本、中心、立足点来抓。同时,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也提出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增强城市竞争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质量要求。随着国家中心城市落户西安,世界对西安的期待更上一层,品质城市建设成为西安城市發展的新阶段,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应该走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让自己发展成为品质城市的模范。
一、对品质含义的解释
“品质”一词在汉语词典的解释中有两层意思,第一层含义指物品的质量;第二层含义指从人的行为和作风中所显示出来的思想、品性、认识等实质。从这两种解释中我们可以得出,品质包含了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一个是有形的质量,一个是无形的品味。总的来说,品质就是“品味”和“质量”的高度结合。所谓内外兼修才是正真的高品质。对一个城市而言,品质是城市精神品位和发展质量的有机融合,是城市发展水平和个性魅力的综合体现,是自然物质环境与社会人文环境协调发展的高度统一。
二、品质西安的内涵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西安市委市政府在把握新常态下的发展新理念和对西安的新要求后,基于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品质西安”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略,给西安未来发展确立了方向标。为进一步探索和理解“品质西安”的基本内涵和建设路径,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西安市政府研究室、西安市社会科学院、西安广播电视台于2016年4月在曲江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了“品质西安”发展建设研讨会。明确提出“品质西安”建设应该着眼于大环境,注重进一步完善“品质西安”的内涵、探索“品质西安”实现的路径。对“品质西安”的内涵涉及的面非常广泛,既有硬件方面也有软件方面。综合来看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即:城市定位、城市功能、城市特色。
三、品质西安建设的必要性
(一)适应国家发展思路转变的要求
几十年来,我国始终将经济建设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首要发展目标,直到“十三五”发展新时期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推动和指引下我国城市加快了经济发展从粗放式向质量型、品质化的转变。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确立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城市建设工作重点,城市品质建设全方位展开。由一系列的变化可见,我国城市发展正处于重要转型过渡期—城市发展正逐步由注重“速度”的增量扩张向注重“质量”的存量提升转变,通过提升城市品质满足多元化的人居需求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旋律。
(二)地方政府对城市品质追求的内在需要
“品质西安”建设是大势所趋,它符合中国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品质西安”的提出就是要把城市货真价实的东西做上去,是政府出于更长远的考虑、运用更广阔的视野、对自身发展更高要求和更高标准的一项高瞻远瞩的发展愿景。
1、提升城市品质是打造城市品牌的重要途径
城市与城市之间是发展与竞争并存关系,城市越发展所能获取的资源就越多,意味着城市发展前景越好。每个城市都在打造自己的品牌,处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城市之间的竞争更是激烈,每一座城市都想向世界呈递一张崭新的名片。品质西安建设不仅是对自身发展的全新定位更是对自身潜能的激发。提升城市品质是打造城市品牌的必由之路,突出自身特色,向世界展示不一样的西安。
2、品质西安建设是对自身功能的完善
经过千年洗礼,西安在漫长的历史中堆积沉淀,为后人留下神话般的追忆。在这其中既有历史对其功能的充实也有现代元素对其功能的补充和完善。品质西安建设的提出不再拘泥于已有的成就当中,而是站在国际舞台上审视自身,并运用发展的眼光规划着自身功能的完善。品质西安建设贵在品质,精在品质。将西安打造成一个精品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就需要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满足于当前的成就,时刻保持着危机意识。
四、落实《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现实需要
2018年2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确定了西安未来将近20年的发展方向,提出到2035年关中平原城市群质量要得到实质性的提升,不仅要把西安建成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生活品质优良,而且要能彰显中华文化、对国际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该《规划》在明确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战略定位的同时还明确了西安未来6个方面的重点建设任务。要想实现关中平原城市群成为“向西开放的战略支点、引领西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国家创新高地、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内陆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战略定位,就应该以品质城市建设为抓手,牢牢把握住当前的发展机遇。现实表明实现《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就是对品质西安建设的充实和完善。
五、品质西安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推进由集中建设型向功能完善型转变
西安地处关中平原,整体来看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背靠绵延不绝的秦岭,位于南北分界线,物产丰富。优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西安经济的发展,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西安天然的优越地理位置所发挥的作用不再那么明显。追其原因,主要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跳出西安看西安,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整个陕西省在地图上呈现出的是南北走向,而西安正位于南北走向中最狭隘的地带,这就从地域上严重限制了西安城市建设的面积。因此,想要在有限的地域里实现自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能从品质经济上着手。另一方面,在我国经济发展呈区域化发展的态势下,单一的城市发展已经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推进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对西安未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绵延不绝的动力。 (二)完善交通枢纽,打造西部客运中心
当前,西安的交通枢纽以西安火车站、西安北客运站和在建的西安南站为主,东西方向以顺着纺织城和阿房宫两个车站为辅,五个车站共同构成一个交通枢纽架构,但目前西安的交通枢纽仍不够完善,应立足现代城市的交通组织理论,强化西安主城与外围之间的联系,细化街区通达性整治。西安现有的交通构架呈一个米字型,更多考虑的是大区域与大区域之间的联系,缺少点、线、面的连接。从发展空间上来讲,交通枢纽是西安与周边地区的联系纽带。西安是关中天水地区的核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它与周边城市在合作分工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完善的交通枢纽有利于在产业体系和功能形成过程中跟周边城市形成合理的分工合作关系,为西安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要及时跟进城市内部交通系统的建设,完善与外围城市的交通路网、地铁等轨道建设。
(三)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经济品质
1、加强对城市经济体的积极引导
一方面是搞活市场主体的活力,不仅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投入而且也不能忽视了对小微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另一方面,要从多维角度重视开放问题。既要注重对外开放,也要加强对内开放。搞活当地民营企业、小微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同时要大力引进外来企业。努力实现从过去开放的末端走向开放的前端的“一带一路”战略核心。另外还要实现创新、创业同发展。灵活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在创业过程中形成新的商业模式,驱动经济发展。
2、加快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要把西安作为一个创新要素或者发展要素的生产供给平台来建设。追溯历史,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是中华文化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存留了大量丰富的遗产,如文化遗迹、历史遗址、地名典故、历史街区、诗词歌赋、历史事件、传统工艺、饮食文化、民风民俗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世界历史文化的重要物质和精神财富。这些先辈留下的遗产都应该加以保护并得到重视和利用。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产结合大自然馈赠的秀美山川融合现代化元素造就了西安得天独厚的旅游开发资源。因此,大力发展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另外,西安在加强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外,还应重视创新和国际消费的提升。创新要依托于现有的高等教育资源、科研院所,将科技创新成果真正为西安所用,向贵州等城市看齐,运用科技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并且在培养创新人才的同时不仅要留住创新人才而且也要引进创新人才。另外,要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促进国际消费,吸引国际旅游。国际交往和国际旅游的增长,将在商品消费、服务消费、环境消费和文化消费等各个方面拉动经济增长。在经济发展上要始终把“加快发展、做大总量、做优质量”作为工作重心。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新型产业体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系统推进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实现追赶超越。
(四)提升城市生态品质,打造宜居西安
影响一个城市品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有发达的经济、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社会治安、高水平的城市文明等一系列的影响因素之外,还有城市生态环境也是打造品质城市不可或缺的元素。在全世界都在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的今天,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与一个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挂钩,因此提升城市生态品质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1、打赢雾霾攻坚战,重现西安齐蓝天。雾霾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它对人们生活的危害宽泛而长远,治理雾霾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需要长久的坚持。西安的雾霾从每年的九月开始到次年的四月,可以说是影响大周期长,對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在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的今天,国家也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治霾工程在这些理念的指引下初显成效,但离预期效果还有一段距离。因此,要想打赢这场雾霾攻坚战,首先在宣传工作上需要政府积极宣传和引导,带动社会组织、全市市民主动参与到治霾工程中来,让市民形成治霾、防霾工程人人有责的意识。其次,对于污染大、排放大、成效低的企业应该强制整改、严重者直接取缔营业资格,从污染源上下手,切断排放。最后,政府要有坚决打赢治霾战的决心和魄力,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要贪图一时的经济发展而纵容资源消耗量大、产出小、污染大的企业肆意污染环境,陷入边污染边治理的恶性循环当中。
2、减少地面脏乱差,维护城市整洁风貌。干净整洁的城市风貌,规划有序的城市脉络,从视野上就给人们带来舒适感。宜居城市更注重人们生活的品质,更关注于人们对一个城市的整体满意度。因此,为了营造一个舒适宜居的城市环境,地面生态应得到足够的重视。首先,城市规划要立足长远,避免房屋、街道反复拆建。房屋、街道的反复拆建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城市财富的积累,而且在视觉感官上还会造成脏乱差的视觉感。同时对于城市地下安装的自来水管道、天然煤气管道、污水排放管道等,尽可能一次性安装好,避免不同的公司或企业在同一地带轮番翻挖,不仅降低了该地带的安全系数、造成交通拥堵、影响市民出行,还不符合一个宜居城市的审美。另外,要强化城市的垃圾、废气、污水处理。一方面要降低这些污染物的生产量,从污染源减少污染;另一方面,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降解污染物,使之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城市的整体运行构成了城市自身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运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造生态宜居的城市品质可以从源头上不断吸引人才、引进资金为城市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驱动城市整体发展。
(五)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国际声誉
一是充分挖掘西安城市文明的独特性。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传承并发扬大唐文化,构建现代文创产业体系。大唐盛世在中国历史上无论从经济发展、社会治安、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对国内外影响深远。充分挖掘大唐文化并将其融入现代化元素,不仅可以传承并发扬大唐文化而且有利于构建现代文创产业体系。其次,将历史传统景观融入国际开放元素,赋予其更多时代魅力。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的文化圣地,历朝历代都在此烙下了时代发展的烙印,见证着历朝历代的时代兴衰,不同的朝代有其不同的文化,充分挖掘这些文化瑰宝,融入现代化的技术中使其展现出西安历史文化的多样性。再次,依托西安高校林立的学术资源,提升城市文化气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不仅可以促进城市硬件上的发展而且可以增强城市软实力,无形中提升城市文化气质。最后,推动陆丝文化、大唐文化、商帮文化的融合壮大,打造国际化创业之城。
参考文献
[1]翟国方.打造新时代品质城市群[J].人民论坛,2018(09):81.
[2]王韧.文化交流与城市品质——“城市文化交流会议”2017香港年会综述[J].上海文化,2018(02):122-124.
[3]罗小龙,许璐.城市品质:城市规划的新焦点与新探索[J].规划师,2017,(11):5-9.
[4]沈荣.“城市双修”理念下提升宁波城市建设品质的实施路径探析[J].城市管理,2018(01):36-39.
[5]顾维中,王渭.“品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学术研讨,2017(03):62-67.
[6]陈泷,赵唯.城市声誉与公民行为*—论品质城市建设的关键[J].观察与思考,2015(09):64-70.
[7]蒋晓东,薛其林.品质长沙建设中城市治理体系创新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8(01):1-4.
作者简介
关孔春(1991—)女,苗族,云南丽江,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治理。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