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提出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重视儿童的早熟问题,并且已经深切的感受到早熟带给儿童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伤害。随着21世纪的到来,社会的日新月异的深刻变革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巨大改善,早熟的对象已大大地向学龄前儿童延伸,如果说上世纪早熟儿童只是一种罕见的社会现象的话,如今已是备受重视的社会问题,这些使得人们不禁惊叹:6岁应是正式接受性健康教育的最佳起始时期,现在学生的性健康教育能否由现在的初中提前到幼儿园?
如果说以前的研究者、一线的教师主要从医学、卫生学的角度去审视早熟孩子并探讨影响儿童早熟的因素。然而情况是愈演愈烈,看来这不仅仅是医学的问题,重要的是教育的问题。“治”在于医,“防”在于教育。要防患于未然,有必要从教育学的视角出发,从成人的角度重新审视学前儿童早熟问题的原因以及干预策略,使学前幼儿减少早熟带来的痛苦,能够快乐健康的成长。
二、早熟的含义
(一)儿童早熟的概念
据新华字典解释,早熟意思本是“作物生长期短,成熟快”,延伸至“儿童生理和心理上提早成熟”,而且有关儿童早熟的研究从医学的角度,研究成果可以说是硕果累累,但是在教育界的探讨却并不多见。从医学界的角度来看,早熟主要是侧重于儿童的生理,指的是儿童性早熟,是指在血液循环中,由于雌激素和雄激素的作用,性发育年龄以前出现了第二性征的病变,身高、体量迅速增长,目前一般认为女孩在8岁前第二性征发育,男孩在9岁前第二性征发育,基本上就可以诊断为是性早熟;[1] 而关于儿童早熟,权威的专业的教育学的解释却很少从。本研究认为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儿童早熟除了指儿童的生理早熟之外,还研究由此生理病变因素引发的一系列心理和行为方面的问题,例如恐惧、不安、自卑、孤僻冲动等心理负担甚至心理障碍。
(二)学前儿童早熟的概念
根据上述对早熟的理解,可得出结论,学前幼儿早熟不仅在身体生理方面,还正在幼儿语言、心理、行为等方面比同龄正常的孩子提前成熟发育。
根据早熟的行为表现特征,可将早熟分为:性早熟、语言早熟、心理早熟和行为早熟。最突出的是语言早熟。语言是人类在长期经验积累基础上形成起来的描述客观事物的符号系统,是人们理解他人和被他人理解的重要工具。人的系统社会化,就是从学习语言开始的,语言的掌握也是社会化成果的集中体现。语言社会化在人整个社会化过程中有特殊地位。儿童语言早熟作为儿童语言社会化的一种表征,指儿童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超出了与其真实年龄相一致言语的表现,使用的语言趋于成人化,这种表现甚至可以说是儿童语言社会化的畸形。
据儿童行为学家分析,学前期(3岁~6岁)的儿童,甚至一部分在婴儿期末期的儿童,和过去处于依赖状态(乳儿期、婴儿期)的儿童不同,由于具有了一定的语言和行为能力,已开始探索世界,渴望独立,要求“我自己来”。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主观能动性增强,对成人的要求和安排不会一味服从,喜欢“闹独立”,同时也存在强烈的模仿思维。这种独立意识,就是“早熟”最开始的萌芽。而且学前幼儿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模仿能力强,容易受外界刺激影响。儿童在低龄时期由于身形与成人的巨大差异,很容易形成压抑心理。而他们希望摆脱自身的弱势, 所以时常反抗成人的意愿, 并渴望自己拥有和成人一样的力量、一样的智慧和同等的权利。
三、教育学视野下早熟带给学前儿童的消极影响
(一)早熟极易对学前儿童长远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如果我们违背自然规律,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会腐烂。儿童亦然。幼儿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处于发展中的某一阶段必然保持着某一阶段特有的状态。简而言之,儿童的成长是一件按部就班的事情。所以,从长远来说,早熟带给幼儿的是及其深渊心理上的创伤。首先生理早熟会引起幼儿的恐惧与孤独。其次是心理早熟影响幼儿未来的发展。随着幼儿社会经验的日益累计,他们渴望像成人一样,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模仿大人,语言、行为的成人化,虽然在家长看来是比其他幼儿超前发展略胜一筹,暗暗自喜,但其实,正处于语言、人格等发展的关键期,幼儿语言、性的早熟势必会打乱幼儿正常的发展秩序,会造成认知上的偏差与错误,烙印一旦形成,会延伸至成年期,不堪设想。
(二)早熟会影响和谐的亲子关系的建立
当今教育是以成人的意志霸权控制着儿童的生活,制造儿童的不自然、不自由,不自主意识,也制造者对教育的逆反、敌意。当幼儿意识到自己和其他孩子在某些方面的不一样时,心理会产生恐惧感,会为把自己的超前发育怪罪于自己的父母,再加上幼儿独立意识的不断发展,幼儿从小就对父母产生一种独特的观念和行为方式,渐渐出现叛逆情绪,亲子间会出现不健康的依恋关系,而健康的依恋关系对早熟幼儿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健康依恋会加剧幼儿自卑、恐惧的心理状态,如果这种不健康的亲子依恋关系得不到改善,影响亲子交流与沟通,会阻碍健康的和谐的亲子关系的建立。
四、教育学视野下影响幼儿早熟的成人行为
有一则震撼人心的漫画上,有一个可爱的小男孩趴在高高的老树上不肯下来,大叫“我可不想长大”,而下面的像魔鬼一样的“快餐 文化”、“性信息”、“盲目进补”、“环境污染”等有形和无形的东西伸着长长的手臂要死死的拉住他,看着这无比的恐怖和残忍,他只是一个可爱的孩子啊....从这幅无比恐怖的漫画里,不难寻找到一些儿童早熟的原因,综合对已有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的整理和本人的观察分析,造成幼儿早熟的成人无疑是最大的罪魁祸首。他们的行为潜移默化的促成了幼儿在语言、心理甚至性方面的提早发育。他们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儿童观支配下家长偏激的教養方式
社会竞争的加剧再加上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统望思想,还有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儿童成了家庭的中心,儿童的愿望能事事得到满足。一方面是给儿童大量进补,蜂王浆,人参汤...唯恐孩子营养不足。另一方面,快餐大大地向儿童世界进军。如今,肥胖、近视、肺活量低成为当今儿童身上存在的顽疾。
(二)幼儿家长功利化心态使幼儿过早成人化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旧的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儿童在家长的眼里不再一张可以任意涂抹的“白纸”,或是可以随意修剪的“植物”,然而一种新观念即催促儿童尽快成长应运而生。此观点认为儿童很小就具有超凡的力量,甚至在有婴儿时期就有超出他们年级的能力,这种观念让某些成人以为可以无限开发儿童的各种潜能,催促儿童早熟,并且儿童不会受到伤害。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恨不得把所有的好的资源都给幼儿,逼迫孩子迅速成长,一味追求幼儿打扮,光鲜亮丽,穿大人缩小版的衣服,装扮成大人的模样,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提早入园,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兴趣班,成长的太快,以致仓促地走上可常人社会。
(三)家长缺乏对自身以及多媒体等视觉形象的有效监控
科学技术的爆炸性发展,最大限度地造成了信息的爆炸以及多元文化的形成,这意味着孩子对周围的世界了解得更多。由于没有限制地获得信息和信息的加速传播,家长为了让孩子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会尽早主动地帮助孩子接触社会,这对孩子的早熟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还有儿童本来好奇心强,精力充分,自控力比较差,再加上鱼龙混杂的网络诱惑,他们难免沉醉其中。而成人处于工作生活压力之中,疏忽对儿童包括幼儿的监控和指导,幼儿就处于一种自由放任的状态,网络下一切成人的东西被幼儿尽收眼底,幼儿自身的身心发展和经验无法辨认是非。另一方面,由于成人性信息不自觉影响幼儿,未免会造成幼儿对自身认识的混乱,促进幼儿早熟。
(四)电视选秀节目变相催生早熟的“小大人”
目前,众多电视台竞相推出儿童选秀类节目,一时间不少煞有介事的“小大人”充斥电视荧屏。多成为成人观众的娱乐工具和电视台竞赛收视率的道具。一些综艺节目现在“收视率至上”,不惜以让孩子哗众取宠作为娱乐的手段,以让孩子表现早熟的行为动作来作为噱头,不能不说已经丧失了娱乐的底线。部分专家学者指出,喧闹的儿童选秀节目排名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利,无论是排名靠前或靠后,商业化操作的选秀背后是对孩子童真本性的一种挑衅与剥夺。
五、预防幼儿早熟的成人行为的干预策略
“早熟”使孩子失去了天真烂漫的性格,过早地进入了成人世界。让幼儿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回归童真无疑就是预防幼儿早熟的宝贵良药,关键在于成人顺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运用有效的干预策略,促进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
(一)家长要树立健康科学的教养观念与方式
父母教养观念是指父母在教育和抚养儿童的过程中,对儿童的发展、教育儿童的方式和途径以及儿童的可塑性等问题所持有的观点或看法,包括儿童观、发展观和父母观。首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家长要视儿童为独立的不断发展变化的个体,尊重儿童的人格,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其次是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父母对儿童发展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正确的观点和看法。最后树立正确的父母观。健康的亲子依恋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要看到隔代教养在幼儿发展中的局限。
(二)家园合作促进幼儿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的情绪日益受到环境幻化的影响,他们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往往是用纤维老表达高兴、悲伤、生气、害怕等情绪,他们尚缺乏自我表达和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他们在焦虑、悲伤、惊恐、愤怒时,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家长不仅要了解健康的内涵及培养方法,还有运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时观察孩子的异常表现,培养孩子积极的心理品质。
(三)社会大众(网络媒体)自觉形成保护儿童合法权益的合力
儿童是自然人,保持着自然的本性,生活在社会中也是社会人,不免受到社会各个因素的影响,阻碍了幼儿自然天性的发展。首当其冲就是网络媒体,重要的是网络游戏和电视广告,打着对幼儿发展的旗号,变相推销某些产品,或者新时代的网络语言层出不穷,误导幼儿对正确、科学知识的认识掌握,导致幼儿语言、行为的成人化,鉴于以上的现象,首先是网络制作或者电视制片方在内容制作方面尽量考虑的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要生产出大量优秀的作品来。其次就是加强监控,出台一套对将要面对大众发行的信息进行监管的有力措施,对于鱼龙混杂的信息进行筛选,进而更好的保证质量,这样,这样的内容在进入幼儿视线的时候,我们不妨有些放心。
幼儿不仅是祖国的未来与花朵,关键在儿童有自己独特的童年,幼儿亦是。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关注幼儿当下的生活状态,谁能忍心看着眼前的花儿不适时的提前绽放,反而不艳丽多彩致提前枯萎?幼儿早熟问题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防患于未然,需要每一位家长、老师、社会人对儿童的保护与教育,使他们健康快乐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黄丽云,梁立阳,周雪贞,余薇.儿童性早熟的健康教育[J].
[2] 张雪东,李红霞.儿童语言早熟与家庭社会工作干预策略[J].
[3] 吴梦诗.不可抑制的“提早”[J].
[4] 衛海燕,王会贞,李春枝,陈永兴,王凌飞,罗淑颖.儿童肥胖与性早熟关系的研究[J].
[5] 候莉敏.儿童的生活与教育[M].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重视儿童的早熟问题,并且已经深切的感受到早熟带给儿童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伤害。随着21世纪的到来,社会的日新月异的深刻变革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巨大改善,早熟的对象已大大地向学龄前儿童延伸,如果说上世纪早熟儿童只是一种罕见的社会现象的话,如今已是备受重视的社会问题,这些使得人们不禁惊叹:6岁应是正式接受性健康教育的最佳起始时期,现在学生的性健康教育能否由现在的初中提前到幼儿园?
如果说以前的研究者、一线的教师主要从医学、卫生学的角度去审视早熟孩子并探讨影响儿童早熟的因素。然而情况是愈演愈烈,看来这不仅仅是医学的问题,重要的是教育的问题。“治”在于医,“防”在于教育。要防患于未然,有必要从教育学的视角出发,从成人的角度重新审视学前儿童早熟问题的原因以及干预策略,使学前幼儿减少早熟带来的痛苦,能够快乐健康的成长。
二、早熟的含义
(一)儿童早熟的概念
据新华字典解释,早熟意思本是“作物生长期短,成熟快”,延伸至“儿童生理和心理上提早成熟”,而且有关儿童早熟的研究从医学的角度,研究成果可以说是硕果累累,但是在教育界的探讨却并不多见。从医学界的角度来看,早熟主要是侧重于儿童的生理,指的是儿童性早熟,是指在血液循环中,由于雌激素和雄激素的作用,性发育年龄以前出现了第二性征的病变,身高、体量迅速增长,目前一般认为女孩在8岁前第二性征发育,男孩在9岁前第二性征发育,基本上就可以诊断为是性早熟;[1] 而关于儿童早熟,权威的专业的教育学的解释却很少从。本研究认为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儿童早熟除了指儿童的生理早熟之外,还研究由此生理病变因素引发的一系列心理和行为方面的问题,例如恐惧、不安、自卑、孤僻冲动等心理负担甚至心理障碍。
(二)学前儿童早熟的概念
根据上述对早熟的理解,可得出结论,学前幼儿早熟不仅在身体生理方面,还正在幼儿语言、心理、行为等方面比同龄正常的孩子提前成熟发育。
根据早熟的行为表现特征,可将早熟分为:性早熟、语言早熟、心理早熟和行为早熟。最突出的是语言早熟。语言是人类在长期经验积累基础上形成起来的描述客观事物的符号系统,是人们理解他人和被他人理解的重要工具。人的系统社会化,就是从学习语言开始的,语言的掌握也是社会化成果的集中体现。语言社会化在人整个社会化过程中有特殊地位。儿童语言早熟作为儿童语言社会化的一种表征,指儿童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超出了与其真实年龄相一致言语的表现,使用的语言趋于成人化,这种表现甚至可以说是儿童语言社会化的畸形。
据儿童行为学家分析,学前期(3岁~6岁)的儿童,甚至一部分在婴儿期末期的儿童,和过去处于依赖状态(乳儿期、婴儿期)的儿童不同,由于具有了一定的语言和行为能力,已开始探索世界,渴望独立,要求“我自己来”。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主观能动性增强,对成人的要求和安排不会一味服从,喜欢“闹独立”,同时也存在强烈的模仿思维。这种独立意识,就是“早熟”最开始的萌芽。而且学前幼儿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模仿能力强,容易受外界刺激影响。儿童在低龄时期由于身形与成人的巨大差异,很容易形成压抑心理。而他们希望摆脱自身的弱势, 所以时常反抗成人的意愿, 并渴望自己拥有和成人一样的力量、一样的智慧和同等的权利。
三、教育学视野下早熟带给学前儿童的消极影响
(一)早熟极易对学前儿童长远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如果我们违背自然规律,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会腐烂。儿童亦然。幼儿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处于发展中的某一阶段必然保持着某一阶段特有的状态。简而言之,儿童的成长是一件按部就班的事情。所以,从长远来说,早熟带给幼儿的是及其深渊心理上的创伤。首先生理早熟会引起幼儿的恐惧与孤独。其次是心理早熟影响幼儿未来的发展。随着幼儿社会经验的日益累计,他们渴望像成人一样,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模仿大人,语言、行为的成人化,虽然在家长看来是比其他幼儿超前发展略胜一筹,暗暗自喜,但其实,正处于语言、人格等发展的关键期,幼儿语言、性的早熟势必会打乱幼儿正常的发展秩序,会造成认知上的偏差与错误,烙印一旦形成,会延伸至成年期,不堪设想。
(二)早熟会影响和谐的亲子关系的建立
当今教育是以成人的意志霸权控制着儿童的生活,制造儿童的不自然、不自由,不自主意识,也制造者对教育的逆反、敌意。当幼儿意识到自己和其他孩子在某些方面的不一样时,心理会产生恐惧感,会为把自己的超前发育怪罪于自己的父母,再加上幼儿独立意识的不断发展,幼儿从小就对父母产生一种独特的观念和行为方式,渐渐出现叛逆情绪,亲子间会出现不健康的依恋关系,而健康的依恋关系对早熟幼儿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健康依恋会加剧幼儿自卑、恐惧的心理状态,如果这种不健康的亲子依恋关系得不到改善,影响亲子交流与沟通,会阻碍健康的和谐的亲子关系的建立。
四、教育学视野下影响幼儿早熟的成人行为
有一则震撼人心的漫画上,有一个可爱的小男孩趴在高高的老树上不肯下来,大叫“我可不想长大”,而下面的像魔鬼一样的“快餐 文化”、“性信息”、“盲目进补”、“环境污染”等有形和无形的东西伸着长长的手臂要死死的拉住他,看着这无比的恐怖和残忍,他只是一个可爱的孩子啊....从这幅无比恐怖的漫画里,不难寻找到一些儿童早熟的原因,综合对已有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的整理和本人的观察分析,造成幼儿早熟的成人无疑是最大的罪魁祸首。他们的行为潜移默化的促成了幼儿在语言、心理甚至性方面的提早发育。他们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儿童观支配下家长偏激的教養方式
社会竞争的加剧再加上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统望思想,还有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儿童成了家庭的中心,儿童的愿望能事事得到满足。一方面是给儿童大量进补,蜂王浆,人参汤...唯恐孩子营养不足。另一方面,快餐大大地向儿童世界进军。如今,肥胖、近视、肺活量低成为当今儿童身上存在的顽疾。
(二)幼儿家长功利化心态使幼儿过早成人化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旧的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儿童在家长的眼里不再一张可以任意涂抹的“白纸”,或是可以随意修剪的“植物”,然而一种新观念即催促儿童尽快成长应运而生。此观点认为儿童很小就具有超凡的力量,甚至在有婴儿时期就有超出他们年级的能力,这种观念让某些成人以为可以无限开发儿童的各种潜能,催促儿童早熟,并且儿童不会受到伤害。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恨不得把所有的好的资源都给幼儿,逼迫孩子迅速成长,一味追求幼儿打扮,光鲜亮丽,穿大人缩小版的衣服,装扮成大人的模样,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提早入园,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兴趣班,成长的太快,以致仓促地走上可常人社会。
(三)家长缺乏对自身以及多媒体等视觉形象的有效监控
科学技术的爆炸性发展,最大限度地造成了信息的爆炸以及多元文化的形成,这意味着孩子对周围的世界了解得更多。由于没有限制地获得信息和信息的加速传播,家长为了让孩子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会尽早主动地帮助孩子接触社会,这对孩子的早熟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还有儿童本来好奇心强,精力充分,自控力比较差,再加上鱼龙混杂的网络诱惑,他们难免沉醉其中。而成人处于工作生活压力之中,疏忽对儿童包括幼儿的监控和指导,幼儿就处于一种自由放任的状态,网络下一切成人的东西被幼儿尽收眼底,幼儿自身的身心发展和经验无法辨认是非。另一方面,由于成人性信息不自觉影响幼儿,未免会造成幼儿对自身认识的混乱,促进幼儿早熟。
(四)电视选秀节目变相催生早熟的“小大人”
目前,众多电视台竞相推出儿童选秀类节目,一时间不少煞有介事的“小大人”充斥电视荧屏。多成为成人观众的娱乐工具和电视台竞赛收视率的道具。一些综艺节目现在“收视率至上”,不惜以让孩子哗众取宠作为娱乐的手段,以让孩子表现早熟的行为动作来作为噱头,不能不说已经丧失了娱乐的底线。部分专家学者指出,喧闹的儿童选秀节目排名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利,无论是排名靠前或靠后,商业化操作的选秀背后是对孩子童真本性的一种挑衅与剥夺。
五、预防幼儿早熟的成人行为的干预策略
“早熟”使孩子失去了天真烂漫的性格,过早地进入了成人世界。让幼儿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回归童真无疑就是预防幼儿早熟的宝贵良药,关键在于成人顺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运用有效的干预策略,促进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
(一)家长要树立健康科学的教养观念与方式
父母教养观念是指父母在教育和抚养儿童的过程中,对儿童的发展、教育儿童的方式和途径以及儿童的可塑性等问题所持有的观点或看法,包括儿童观、发展观和父母观。首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家长要视儿童为独立的不断发展变化的个体,尊重儿童的人格,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其次是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父母对儿童发展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正确的观点和看法。最后树立正确的父母观。健康的亲子依恋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要看到隔代教养在幼儿发展中的局限。
(二)家园合作促进幼儿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的情绪日益受到环境幻化的影响,他们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往往是用纤维老表达高兴、悲伤、生气、害怕等情绪,他们尚缺乏自我表达和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他们在焦虑、悲伤、惊恐、愤怒时,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家长不仅要了解健康的内涵及培养方法,还有运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时观察孩子的异常表现,培养孩子积极的心理品质。
(三)社会大众(网络媒体)自觉形成保护儿童合法权益的合力
儿童是自然人,保持着自然的本性,生活在社会中也是社会人,不免受到社会各个因素的影响,阻碍了幼儿自然天性的发展。首当其冲就是网络媒体,重要的是网络游戏和电视广告,打着对幼儿发展的旗号,变相推销某些产品,或者新时代的网络语言层出不穷,误导幼儿对正确、科学知识的认识掌握,导致幼儿语言、行为的成人化,鉴于以上的现象,首先是网络制作或者电视制片方在内容制作方面尽量考虑的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要生产出大量优秀的作品来。其次就是加强监控,出台一套对将要面对大众发行的信息进行监管的有力措施,对于鱼龙混杂的信息进行筛选,进而更好的保证质量,这样,这样的内容在进入幼儿视线的时候,我们不妨有些放心。
幼儿不仅是祖国的未来与花朵,关键在儿童有自己独特的童年,幼儿亦是。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关注幼儿当下的生活状态,谁能忍心看着眼前的花儿不适时的提前绽放,反而不艳丽多彩致提前枯萎?幼儿早熟问题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防患于未然,需要每一位家长、老师、社会人对儿童的保护与教育,使他们健康快乐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黄丽云,梁立阳,周雪贞,余薇.儿童性早熟的健康教育[J].
[2] 张雪东,李红霞.儿童语言早熟与家庭社会工作干预策略[J].
[3] 吴梦诗.不可抑制的“提早”[J].
[4] 衛海燕,王会贞,李春枝,陈永兴,王凌飞,罗淑颖.儿童肥胖与性早熟关系的研究[J].
[5] 候莉敏.儿童的生活与教育[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