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说,天一阁藏书楼内的每一本书里,都夹着一片防蠹的芸草叶,故其图书,号称“无蛀书”。芸草是一种名贵药材和天然香料,书因它而有了一种清香之气。书夹芸草、藏书30多万册,天一阁应该是氤氲着浓香的。
“藏书数第一家,建阁阅四百载”。步入天一阁西大门内,回头,就看到了这幅当代大书法家沙孟海所题的对联。那么或许,四百年的时间太漫长,阁内芸草多年没有更新,早已香消气散?或者我来的时候正是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天晦雨绵绵,空气潮湿,芸草生霉,气不清而香亦不远?
今人所谓书香者,主要指读书风尚。其本义,应该就是源于书中所夹以防蠹虫的这种叫芸香或芸草的草。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描写芸草:“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芸,香草也……辟蠹殊验,南人采置席下,能去蚤虱。”芸草又称“七里香”、“灵香草”,那应是寓意其香清溢远、驱虫有灵效。
天一阁的故事大多沉重,充满离散窃掠。但我在天一阁一处展厅中,看到的一则与芸草有关的故事,却如一折美丽哀婉的昆曲,浪漫、人性,颇具文学性。这竟是一个美女爱书成痴、爱书而亡的悲情故事。
200多年前的清朝嘉庆年间,宁波知府丘铁卿有一个姓钱的内侄女,酷爱诗书。她听说宁波城内范家的天一阁,藏书甚富,且书不生蠹,全赖芸草之功。仰慕之余,钱姑娘用丝线,绣芸草数百枚,还自取名为“绣芸”。
铁姑娘岂是爱芸香,实是爱书。她向往天一阁的丰厚藏书。爱书及屋,甚而及人。她便托父母央求知府大人做媒,要嫁入范家。有知府做媒,钱绣芸最终如愿以偿。满心欢喜的她,以为从此可以顺理成章地登阁读书了。
哪知婚后不久,钱绣芸得知,范家有族规,严禁妇女登天一阁!
我想象,钱绣芸在知道了范家祖宗定的这个族规后,定然如遭晴天霹雳,泪蒙双眼,或欲哭无泪了。从此,美人如失去水分的香草,很快枯萎,终抑郁而亡。
临终,她对丈夫说:“我之所以来汝家者,芸草也,芸草既不见,生亦何为?君如怜妾,死葬阁之左近,妾瞑目矣!”钱绣芸的临终遗言,哀婉感人。这个故事,被记载在清代谢坤所著的《春草堂集》中。
令钱姑娘缠绵悱恻、终抑郁而终的,竟不是爱情,而是一个读书的梦想。这是中国古代一个爱读书的女子的大悲恸。这跟范氏家族为藏书而制定并传承的严苛族规、祖训有关。
在天一阁西大门内的天井院中,摆了创始人范钦的铜坐像。相对于展厅中他任兵部右侍郎的画像,端坐院中的范钦,有点偏瘦,显得矍铄而睿智。据说这是范先生的老年光景。其右手所持,正是他钟爱一生的东西——一本书。天一阁的藏书规训,就源于范钦的遗嘱。
范钦在八十高龄的弥留之际,把遗产分成两份,一份是一万两白银,一份是一楼藏书,让大儿子和二儿媳(二儿子早亡)两房挑选。他故意让遗嘱变得如此不近情理,实则是一种考验,一种挑选。阅历丰富的他,知道书的珍贵,更知道书的“轻贱”;知道书的厚实,更知道书的脆弱。他要考验和挑选出那个完全不图功利、义无反顾、立志继承藏书的后人,来承担艰苦卓绝的藏书事业……
结果,范钦的大儿子范大冲继承了藏书楼。如范钦所愿,一场没完没了的藏书接力赛从此开始了。多少年后,范大冲也有藏书遗嘱。如此延续,后一代的遗嘱,比前一代还要苛刻,终形成了严苛的藏书规训。这些规训,最重要一条,是告诫后人,若轻易开门入阁,将予以不能参加祭祖大典的严惩。这种处罚,意味着违规的后人,在家族血统关系上被亮出了“黄牌”。这在重视宗法血统的古代中国,比杖责鞭笞之罚,还要严重。
于是,范钦的后人,一代又一代,战战兢兢地守着一楼藏书,又无法登楼入阁探视藏书一眼;为藏书,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及数代人的小心戒备,却全然得不到任何现实功利。我们能想象得到,范钦的后人,在如此背悖和严格的祖训族规之下,该有一种怎样无奈甚至悲壮的心绪。
当然,天一阁有一条可以向大学者开放的规矩。这条规矩的执行十分苛严,因为在此后近二百年的时间内,获准登楼的大学者也仅有十余名,如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钱大昕,等等。他们的名字,都是上得了中国文化史的。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范氏家族历代艰辛藏书、护书的深远文化意义。
纵如此小心翼翼,天一阁还是躲不过灾难。从明代嘉靖年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380多年间,天一阁所遭遇的危机,大的就有五次,史称“五劫”。历经劫难的天一阁,7万册藏书,最终只余2万余册。
然有此一楼书香,终为四方的爱书、藏书者,树了一面旗,也为散落各地的古籍,提供了一个归属。所以,自清至当代,天一阁多次得到民间捐书,终累积古籍达30余万册。由于天一阁藏书多孤本善本,具有广泛性及特殊性,故其书能被后世各学科的学者所利用,产生了许多研究成果。
离天一阁旧藏书楼不远的院落里,有两幢新藏书楼。近年来,天一阁的藏书,已搬到了这新建的现代技术条件的书库中。天一阁的旧藏书楼,现已封存保护。我和许多游人一样,只能站在楼下,抬头仰视……虽没有闻到芸草的香气,但我在天一阁的展厅里,看到过书库所存芸草的图片。它们被放置在一个个的布袋里。布袋多是束口的,为展示的需要,照片中有布袋打开,露出散开来的一些芸草。那是一些枯黄、蜷缩的叶茎和叶片。漫长的岁月,耗尽了它们全部的水分,使它们失去了作为植物的本来特征。但它们顽强地余下自己的芳香,成为天一阁藏书的一部分,这是一种了不起的草!
感佩钱绣芸,她没有读到天一阁的书,但她把自己变成了一枚美丽芳香的芸草,存入了中国文化史。
责任编辑:黄艳秋
“藏书数第一家,建阁阅四百载”。步入天一阁西大门内,回头,就看到了这幅当代大书法家沙孟海所题的对联。那么或许,四百年的时间太漫长,阁内芸草多年没有更新,早已香消气散?或者我来的时候正是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天晦雨绵绵,空气潮湿,芸草生霉,气不清而香亦不远?
今人所谓书香者,主要指读书风尚。其本义,应该就是源于书中所夹以防蠹虫的这种叫芸香或芸草的草。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描写芸草:“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芸,香草也……辟蠹殊验,南人采置席下,能去蚤虱。”芸草又称“七里香”、“灵香草”,那应是寓意其香清溢远、驱虫有灵效。
天一阁的故事大多沉重,充满离散窃掠。但我在天一阁一处展厅中,看到的一则与芸草有关的故事,却如一折美丽哀婉的昆曲,浪漫、人性,颇具文学性。这竟是一个美女爱书成痴、爱书而亡的悲情故事。
200多年前的清朝嘉庆年间,宁波知府丘铁卿有一个姓钱的内侄女,酷爱诗书。她听说宁波城内范家的天一阁,藏书甚富,且书不生蠹,全赖芸草之功。仰慕之余,钱姑娘用丝线,绣芸草数百枚,还自取名为“绣芸”。
铁姑娘岂是爱芸香,实是爱书。她向往天一阁的丰厚藏书。爱书及屋,甚而及人。她便托父母央求知府大人做媒,要嫁入范家。有知府做媒,钱绣芸最终如愿以偿。满心欢喜的她,以为从此可以顺理成章地登阁读书了。
哪知婚后不久,钱绣芸得知,范家有族规,严禁妇女登天一阁!
我想象,钱绣芸在知道了范家祖宗定的这个族规后,定然如遭晴天霹雳,泪蒙双眼,或欲哭无泪了。从此,美人如失去水分的香草,很快枯萎,终抑郁而亡。
临终,她对丈夫说:“我之所以来汝家者,芸草也,芸草既不见,生亦何为?君如怜妾,死葬阁之左近,妾瞑目矣!”钱绣芸的临终遗言,哀婉感人。这个故事,被记载在清代谢坤所著的《春草堂集》中。
令钱姑娘缠绵悱恻、终抑郁而终的,竟不是爱情,而是一个读书的梦想。这是中国古代一个爱读书的女子的大悲恸。这跟范氏家族为藏书而制定并传承的严苛族规、祖训有关。
在天一阁西大门内的天井院中,摆了创始人范钦的铜坐像。相对于展厅中他任兵部右侍郎的画像,端坐院中的范钦,有点偏瘦,显得矍铄而睿智。据说这是范先生的老年光景。其右手所持,正是他钟爱一生的东西——一本书。天一阁的藏书规训,就源于范钦的遗嘱。
范钦在八十高龄的弥留之际,把遗产分成两份,一份是一万两白银,一份是一楼藏书,让大儿子和二儿媳(二儿子早亡)两房挑选。他故意让遗嘱变得如此不近情理,实则是一种考验,一种挑选。阅历丰富的他,知道书的珍贵,更知道书的“轻贱”;知道书的厚实,更知道书的脆弱。他要考验和挑选出那个完全不图功利、义无反顾、立志继承藏书的后人,来承担艰苦卓绝的藏书事业……
结果,范钦的大儿子范大冲继承了藏书楼。如范钦所愿,一场没完没了的藏书接力赛从此开始了。多少年后,范大冲也有藏书遗嘱。如此延续,后一代的遗嘱,比前一代还要苛刻,终形成了严苛的藏书规训。这些规训,最重要一条,是告诫后人,若轻易开门入阁,将予以不能参加祭祖大典的严惩。这种处罚,意味着违规的后人,在家族血统关系上被亮出了“黄牌”。这在重视宗法血统的古代中国,比杖责鞭笞之罚,还要严重。
于是,范钦的后人,一代又一代,战战兢兢地守着一楼藏书,又无法登楼入阁探视藏书一眼;为藏书,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及数代人的小心戒备,却全然得不到任何现实功利。我们能想象得到,范钦的后人,在如此背悖和严格的祖训族规之下,该有一种怎样无奈甚至悲壮的心绪。
当然,天一阁有一条可以向大学者开放的规矩。这条规矩的执行十分苛严,因为在此后近二百年的时间内,获准登楼的大学者也仅有十余名,如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钱大昕,等等。他们的名字,都是上得了中国文化史的。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范氏家族历代艰辛藏书、护书的深远文化意义。
纵如此小心翼翼,天一阁还是躲不过灾难。从明代嘉靖年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380多年间,天一阁所遭遇的危机,大的就有五次,史称“五劫”。历经劫难的天一阁,7万册藏书,最终只余2万余册。
然有此一楼书香,终为四方的爱书、藏书者,树了一面旗,也为散落各地的古籍,提供了一个归属。所以,自清至当代,天一阁多次得到民间捐书,终累积古籍达30余万册。由于天一阁藏书多孤本善本,具有广泛性及特殊性,故其书能被后世各学科的学者所利用,产生了许多研究成果。
离天一阁旧藏书楼不远的院落里,有两幢新藏书楼。近年来,天一阁的藏书,已搬到了这新建的现代技术条件的书库中。天一阁的旧藏书楼,现已封存保护。我和许多游人一样,只能站在楼下,抬头仰视……虽没有闻到芸草的香气,但我在天一阁的展厅里,看到过书库所存芸草的图片。它们被放置在一个个的布袋里。布袋多是束口的,为展示的需要,照片中有布袋打开,露出散开来的一些芸草。那是一些枯黄、蜷缩的叶茎和叶片。漫长的岁月,耗尽了它们全部的水分,使它们失去了作为植物的本来特征。但它们顽强地余下自己的芳香,成为天一阁藏书的一部分,这是一种了不起的草!
感佩钱绣芸,她没有读到天一阁的书,但她把自己变成了一枚美丽芳香的芸草,存入了中国文化史。
责任编辑:黄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