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期间的长征诗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5年1月15日到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了中国革命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机会主义在组织上和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在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伍修权、郭化若等一批红军将帅,面对遵义会议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转败为胜的喜人局面,临阵舞笔,横槊赋诗,反映了他们坚定无畏的革命信念和敢于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是毛泽东率领红军取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遵义战役后,心情激动,挥笔写下的一篇不朽之作: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上阕沉郁,下阕激昂;上阕取冷色调,下阕取暖色调;色彩对比强烈,感情对比亦同样强烈,反映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作为一代伟人指挥若定的气魄。
  七律·历史转折
  伍修权
  铁壁合围难突破,
  暮色苍茫别红都。
  强渡湘江血如注,
  三军今日奔何处。
  娄山关前鏖战急,
  遵义城头赤帜竖。
  舵手一易齐桨橹,
  革命从此上新途。
  这首七律,是作者参加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亲身感受,对红军在长征初期的艰难处境和遵义会议召开的重要历史意义作了真实、形象的描述和概括。诗的前四句表现了红军在博古、李德指挥下遭受的巨大损失和陷入的困境,后四句描绘了遵义会议后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中国革命的崭新变化。这首诗,也是对毛泽东开始走上全党全军领导岗位的真实记录。
  七绝·遵义会后
  郭化若
  千钧重担一丝悬,
  有术回天事亦艰。
  十日长征停遵义,
  单纯防御责谁肩?
  七绝·四渡赤水
  小桥初架渡天兵,
  避实击虚妙计生:
  且听娄山关下战,
  桥前火把又纵横。
  在《七绝·遵义会后》中,郭化若有兴奋,有担忧,也有大胆的追问。他兴奋的是遵义会议顺利召开,在危如累卵的生死存亡关头,悬起了“千钧重担”,挽救了党和红军。他担忧的是中国革命的艰难险阻、党内斗争的曲折复杂。也就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郭化若凭着对党和革命事业的一颗赤诚之心,更加树立起长征到底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这在紧接着所写的《七绝·四渡赤水》中尽显无遗。
  《长征》组诗
  欧阳文
  之一
  秋风飒飒战马鸣,
  红军被迫远征行。
  突破四道封锁线,
  飞越五岭占黎平。
  强渡乌江跨天险,
  攻占遵义救黔民。
  打败军阀王家烈,
  消灭侯旅“双枪兵”。
  之二
  遵义会议挽艰危,
  全军将士喜上眉。
  重占遵义施计巧,
  再夺娄山显神威。
  四渡赤水歼顽敌,
  三路白军化烟灰。
  夜过乌江迫贵市,
  军威浩荡震蒋魁。
  这两首诗,分别是欧阳文所写《长征》组诗(共六首)中的第一、二首。后来,欧阳文在回忆长征时,激动地说:“长征是一段不朽的岁月,是一部英雄的史诗。我有幸经历了这亘古未有的长征,经受了人间最艰苦的考验,生命得到了最大的锻冶和升华。”而欧阳文的长征诗,就是这举世无双的浩瀚史诗中的一朵浪花,也是他自己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真实记录。
  悼念红军三军团参谋长
  邓萍同志
  张爱萍
  长夜沉沉何时旦?
  黄埔习武求经典。
  北伐讨贼冒弹雨,
  平江起义助烽焰。
  “围剿”粉碎苦运筹。
  长征转战肩重担。
  遵义城下洒热血,
  三军征途哭奇男。
  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牺牲时,年仅27岁。1935年3月4日,红三军团在遵义县鸭溪镇举行祝捷大会时,张爱萍怀着沉痛的心情,挥笔写下这首挽诗,情真意切地抒发了作者痛失战友的悲恸心情。1982年,张爱萍应遵义会议纪念馆请求,将诗重新书写寄给纪念馆收藏。1987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在出版张爱萍诗集《纪事篇》时,张爱萍又对该诗进行了修改,把第二句中的“求经典”改为“济国端”,把最后一句中的“征途”改为“倚马”,使整首诗更加完美。
  无题
  贾拓夫
  北渡不能复南征,
  二次重占遵义城。
  柘夫仍宿杨柳地,
  笑问英雄均健生。
  遵义战役,是红军长征以来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充分显示了遵义会议的伟大成果。红军全军振奋,上下士气倍增。深受鼓舞的贾拓夫在驻地遵义老城杨柳街题下了《无题》一诗。
  诗歌第一句记述了红军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法,主动放弃北渡長江计划,一渡赤水的经过;第二句写到了红军二渡赤水再占遵义。后两句中一个“笑”字,表达了作者在千难万险的长征途中,焕发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责编:马京京
其他文献
螃蟹,是地球对人类的馈赠,是最适宜送上餐桌认真对待的食物。全世界的人类都爱吃蟹,几乎没有例外。  在全球已知的4000多种螃蟹里,中国出产的占到近五分之一。聪明的中国人在烹饪螃蟹方面,演化出了最丰富、最多元的技法。  1  撇开良渚文化、崧泽文化等史前遗址中发现的螃蟹壳不论。中国最早对于吃蟹的文字记载,来自于《周礼·庖人》中,描述周天子饮食篇目中的“青州之蟹胥”。  青州,就是今天的山东半岛;胥,
期刊
在唐代以前,牡丹并未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然而翻开唐诗,描述关于牡丹的诗共有200首之多。盛唐时期最少,约有7首牡丹诗;到了中唐时已高达约84首;晚唐则有71首;到了五代十国还留有42首有关牡丹的诗句。从唐诗对牡丹的描写来说,盛唐是唐人喜爱牡丹的开端,并在中晚唐时期流行开来。  牡丹为何会成为富贵的象征呢?这要从唐代官服颜色谈起。唐代的朝廷官员以服饰颜色区分品级,三品以上大官的官袍为紫色,五品以上的官
期刊
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好像很喜欢邻座那个长头发的女孩儿,常常提起她。每次一讲到她的种种琐事时,你都可以看到他眼睛发亮、开心到藏不住笑容的样子。  他的爸妈都不忍说破,因为他们知道,不经意的玩笑都可能给这个年纪的孩子带来巨大的羞怒,甚至因而阻断了他人生中第一次对异性那么单纯而洁净的思慕。  双方家长在校庆时孩子们的表演场合里见了面,女孩儿的妈妈说女儿常常提起男孩儿的名字,而他们也一样有默契,从不说破。  
期刊
(一)  南湖碧波红船荡漾  茫茫长夜初见曙光  南昌起义枪声骤响  秋收暴动会师井冈  星火燎原工农奋起  遵义红楼彰显光芒  二万五千挥师北上  雪山草地血染疆场  敌后抗战民族脊梁  驱逐倭寇保国安邦  百万雄师飞越大江  三座大山一夜消亡  天安门上红旗飘扬  华夏巨龙傲立东方  (二)  保家卫国雄师跨江  国威军威举世震荡  工农联盟当家作主  六亿神州激情昂扬  春天故事普天传唱  
期刊
一面面党旗如火红的太阳  用光和热照耀着祖国的每一寸山河  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完成炽热的梦想  党旗飘扬的地方,正是我的中国  比如武汉,让党旗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高高飄扬  旗帜擎起,号角吹响  一个个共产党员挺身而出,在防控疫情中  践行初心使命  比如医生护士,喊响“我是党员,跟我上”  主动带头进驻隔离病房  谱写了一曲曲凝心聚力战斗壮歌  党旗飘扬的地方,就是我的中国  就算
期刊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这两句话我们有几方面值得注意。第一点应注意到的,这是孔子对中国文化发展史的看法。第二点,研究这两句话,怎样为己,怎样为人。一般说为己就是自私;为人就是为大家,也可强调说是为公。“古之学者为己”,古人为自己研究学问。“今之学者为人”,现在人为别人研究学问。这个问题就来了,从文字表面上看,可以说后世的人求学问,好像比古人更好,因为是不为自己而为人家,这是一种观点。
期刊
书名:《梦想启航:中国共产党创立的故事》  作者:陈向阳  出版社:新世纪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月  这是一本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展专家的大家小书,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书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那段梦想启航年代的宏大历史,通过精美的图片、凝练的语言、流畅的文字,让珍贵的展陈文物说话,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们开启了一次红色主题教育之旅。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之作,该书首次
期刊
近年,央视策划了三个有关读书的大型文化综艺节目,皆十分成功。《中国诗词大会》不仅让博大精深的中国诗词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也改变了“外卖小哥”雷海为、中学生武亦姝等许多普通人的人生轨迹;《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文学作品,无一首不催人泪下,让人震惊于经典诗歌的强大魅力。因工作原因笔者一期不落,5月17日看完“致敬英雄”主题季的最后一期,夜不能寐,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和杨开慧的
期刊
“人生一辈子阅读,其实是一辈子在积蓄中,同时一辈子在长进中。”作为教育家、作家、文学出版家,“优秀的语言艺术家”,叶圣陶毕生致力于我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关于怎样才能更好地阅读,他同样有系统的阐述,读来受益匪浅。他主张阅读时切勿囫囵吞枣,要认认真真地读,以辨出书中的真滋味。  叶圣陶的文学启蒙,可以说是从童谣开始的。在《父亲长长的一生》中,叶圣陶长子叶至善回忆道:“据父亲说,他进私塾前已认得三千来字,
期刊
1.  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  时间有了颜色  是月光之白,是留白后的告白  嫦娥五号用23天的时间加速时间  用38万公里的距离拒绝距离  用1731克成捆的月光对接地球时光  绕落回,起点到终点  不是三步,是中国航天人的步步莲花一朵是烟花,一朵是桂花,一朵是泪花  2.  广寒宫里有了新的神话  嫦娥五号探测器生动了蟾宫月光  并成为月光的一部分  月球,也为地球增加了1731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