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 192. 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6)4
摘要:儿科护理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护理学生的评判式思维,然而在目前的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护理了这一点,导致护生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不能自己进行判断,在临床中的表现不是很好。因此,为了能够改变这一现象,笔者从儿科护理实践教学开始反思,使用一些策略来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儿科护理教学;护生;评判性思维;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儿科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最近我国打算重新设立儿科专业,这对儿科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儿科护理中,很多突发情况往往会导致护理工作的难度提升,这就需要护生掌握综合分析的能力和评判性思维,在临床过程中能够学以致用,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能够同实践结合起来。儿科护理不同于其它科室,儿科护理的对象是小儿,该人群比较特殊,需要护理人员及时的做出判断。根据一些研究资料和实践教学经验表明,采用反思教学法等一系列方法能够较好的培养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1.目前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的课堂地位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强
传统的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很多护生反映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往往只是关注知识的灌输,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俨然成为整个课堂的主体,相比较而言,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学的方法往往也比较单一,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很多老师都是照本宣科,护生很少去思考,不愿意表达出自己的疑问,长期这样学生的判断性思维全部被扼杀了。根据相关的研究资料统计,我国儿科护理教学课堂中只有10%不到的护生能够提出一些问题,绝大部分的学生没有主动思考和提问的意识[1]。
1.2实践环节缺乏,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强
就目前的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个较大的问题:实践环节缺乏,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儿科护理本身就是针对临床护理展开的,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校、教师本末倒置,将儿科护理教学停留在书本的层面上,护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只能掌握住一些抽象的知识,对于这些知识如何应用并不怎么知道。一些学校虽然也安排了实践环节,但是往往也是流于形式,很多护生在实践的时候没有指导老师的帮助,或者只是在老师的指挥下进行实践,完全没有自己的反思能力。
2.儿科护理特征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概述
2.1儿科护理特征
在前面的引言中已经指出了儿科护理不同于其它科室的护理,之所以这样是由于儿科护理的对象本身决定的。儿科护理是针对小儿及幼儿的,护理操作方法具有独特性。在生活中,家长对儿童往往比较呵护,因此,对儿科护理的要求也比较高,期望值也往往比较高。儿科护理的过程中,需要儿科护士能够准确及时的针对小儿的疾病做出判断,在护理的过程中还需要护理人员辅助以人文关怀,从而安抚小儿的情绪。在护理的过程中很多父母往往心情比较焦虑加之小儿可能会一直哭闹,这就给儿科护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2.2评判性思维能力概述
评判性思维是一个外来的概念,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学者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提出。随着知识领域的不斷融合,评判性思维在护理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护理学增加快了新的血液。护理领域的评判性思维指的是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认真分析护理问题,探寻解决方法,不断进行反思和调控,从而确保护理工作顺利进行。就国外护理教学来说,已经将评判性思维能力用来评断学生掌握程度的重要指标[2]。但是,由于我国在这一方面起步较晚,这方面的工作还不是太好,很多学校还没有形成这种意识。
3.儿科护理教学中培养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方法
3.1转变儿科护理教学的基本理念
儿科护理教学中培养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方法是丰富的,但是目前的关键要领在于转变儿科护理教学的基本理念。如果原有的教学理念不得到更新,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在儿科护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努力培养和学生的思考与判断能力,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对于护理问题的意见和认识。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指导学生自主进行预习,将课堂交给学生,先让学习分组讲授书本上涉及到的知识,教师最后进行补充和串讲,引导学生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3.2护理教学过程中反思性思维的培养
反思性思维的培养对于提高整个儿科护理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直接决定了护生以后的工作能力。护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实施反思性教学,把教学课堂定义为学习课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两方面的能力:第一,专业技术理念知识;第二,专业伦理学和专业方法论。善于引领学生将主、客观因素结合起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教学,学生要学会学习[3]。在护理教学过程中要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将学生感到困惑的地方及时整理出来和学生进行交流。
3.3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养成十分重要。笔者将该方法引入课堂教学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比如说在讲授《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时候,可以这样安排教学计划:第一,认真备课,寻找教学案例,设计教学问题;第二,学生分组学习,将不懂的问题整理出来,带着问题听课;第三,课堂讨论,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对于不同组别整理出来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第四,教师对教学中涉及的问题进行总结,串讲教学要点。
4.结束语
除了上述的教学方法外,还有很多的方法可以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比如说模拟案例教学法等等[4]。这些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在儿科护理教学的过程中应用进来,认真的备课。本文所起到的只是一个建议的作用,如何培养临床护理教学中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护生的特点不断地反思,不断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杨艳,张莉国. 临床护理教学中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现代临床护理,2006,05:76-77+80.
[2]朱丽丽,薛松梅,王静. 儿科护理学教学中采用改良PBL教学对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J]. 护理研究,2011,01:77-78.
[3]杨艳,张莉国. 临床护理教学中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中外医疗,2008,03:60-61.
[4]罗玉琳. 儿科护理教学中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调查与分析[J]. 齐鲁护理杂志,2012,27:52-53.
摘要:儿科护理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护理学生的评判式思维,然而在目前的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护理了这一点,导致护生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不能自己进行判断,在临床中的表现不是很好。因此,为了能够改变这一现象,笔者从儿科护理实践教学开始反思,使用一些策略来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儿科护理教学;护生;评判性思维;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儿科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最近我国打算重新设立儿科专业,这对儿科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儿科护理中,很多突发情况往往会导致护理工作的难度提升,这就需要护生掌握综合分析的能力和评判性思维,在临床过程中能够学以致用,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能够同实践结合起来。儿科护理不同于其它科室,儿科护理的对象是小儿,该人群比较特殊,需要护理人员及时的做出判断。根据一些研究资料和实践教学经验表明,采用反思教学法等一系列方法能够较好的培养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1.目前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的课堂地位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强
传统的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很多护生反映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往往只是关注知识的灌输,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俨然成为整个课堂的主体,相比较而言,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学的方法往往也比较单一,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很多老师都是照本宣科,护生很少去思考,不愿意表达出自己的疑问,长期这样学生的判断性思维全部被扼杀了。根据相关的研究资料统计,我国儿科护理教学课堂中只有10%不到的护生能够提出一些问题,绝大部分的学生没有主动思考和提问的意识[1]。
1.2实践环节缺乏,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强
就目前的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个较大的问题:实践环节缺乏,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儿科护理本身就是针对临床护理展开的,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校、教师本末倒置,将儿科护理教学停留在书本的层面上,护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只能掌握住一些抽象的知识,对于这些知识如何应用并不怎么知道。一些学校虽然也安排了实践环节,但是往往也是流于形式,很多护生在实践的时候没有指导老师的帮助,或者只是在老师的指挥下进行实践,完全没有自己的反思能力。
2.儿科护理特征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概述
2.1儿科护理特征
在前面的引言中已经指出了儿科护理不同于其它科室的护理,之所以这样是由于儿科护理的对象本身决定的。儿科护理是针对小儿及幼儿的,护理操作方法具有独特性。在生活中,家长对儿童往往比较呵护,因此,对儿科护理的要求也比较高,期望值也往往比较高。儿科护理的过程中,需要儿科护士能够准确及时的针对小儿的疾病做出判断,在护理的过程中还需要护理人员辅助以人文关怀,从而安抚小儿的情绪。在护理的过程中很多父母往往心情比较焦虑加之小儿可能会一直哭闹,这就给儿科护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2.2评判性思维能力概述
评判性思维是一个外来的概念,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学者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提出。随着知识领域的不斷融合,评判性思维在护理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护理学增加快了新的血液。护理领域的评判性思维指的是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认真分析护理问题,探寻解决方法,不断进行反思和调控,从而确保护理工作顺利进行。就国外护理教学来说,已经将评判性思维能力用来评断学生掌握程度的重要指标[2]。但是,由于我国在这一方面起步较晚,这方面的工作还不是太好,很多学校还没有形成这种意识。
3.儿科护理教学中培养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方法
3.1转变儿科护理教学的基本理念
儿科护理教学中培养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方法是丰富的,但是目前的关键要领在于转变儿科护理教学的基本理念。如果原有的教学理念不得到更新,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在儿科护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努力培养和学生的思考与判断能力,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对于护理问题的意见和认识。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指导学生自主进行预习,将课堂交给学生,先让学习分组讲授书本上涉及到的知识,教师最后进行补充和串讲,引导学生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3.2护理教学过程中反思性思维的培养
反思性思维的培养对于提高整个儿科护理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直接决定了护生以后的工作能力。护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实施反思性教学,把教学课堂定义为学习课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两方面的能力:第一,专业技术理念知识;第二,专业伦理学和专业方法论。善于引领学生将主、客观因素结合起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教学,学生要学会学习[3]。在护理教学过程中要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将学生感到困惑的地方及时整理出来和学生进行交流。
3.3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养成十分重要。笔者将该方法引入课堂教学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比如说在讲授《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时候,可以这样安排教学计划:第一,认真备课,寻找教学案例,设计教学问题;第二,学生分组学习,将不懂的问题整理出来,带着问题听课;第三,课堂讨论,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对于不同组别整理出来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第四,教师对教学中涉及的问题进行总结,串讲教学要点。
4.结束语
除了上述的教学方法外,还有很多的方法可以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比如说模拟案例教学法等等[4]。这些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在儿科护理教学的过程中应用进来,认真的备课。本文所起到的只是一个建议的作用,如何培养临床护理教学中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护生的特点不断地反思,不断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杨艳,张莉国. 临床护理教学中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现代临床护理,2006,05:76-77+80.
[2]朱丽丽,薛松梅,王静. 儿科护理学教学中采用改良PBL教学对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J]. 护理研究,2011,01:77-78.
[3]杨艳,张莉国. 临床护理教学中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中外医疗,2008,03:60-61.
[4]罗玉琳. 儿科护理教学中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调查与分析[J]. 齐鲁护理杂志,2012,27: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