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阐述了育人效益的内涵、大学出版社加强育人效益的必要性以及路径。大学出版社与社会出版社最大的不同就是育人效益的不同。大学出版社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基础上,还需进一步提升育人效益,努力做到大学出版社“三效合一”。
【关 键 词】育人效益;大学出版社;“三效合一”
【作者单位】李永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张宗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15.006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明确国有文化企业社会效益指标考核权重应在50%以上。2018年12月底,中宣部印发了《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这是中央出台的第一个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量化考核文件,属于文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大学出版社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工作一直走在国有文化企业的前面,在实施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过程中,育人效益方面也不断在加强。
一、育人效益及大学出版社的育人效益
1.育人效益的内涵
育人效益的本意就是要以较少的教育投入取得较多的育人成果,或者以同等的教育投入取得更多的育人成果。從出版的角度谈育人效益,笔者认为其就是通过高质量的出版物来提升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正面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出版企业是文化企业,区别于一般企业最大的不同就是产品的性质不同。图书虽然是商品,但是卖的不是商品介质本身,而是思想和内容。图书自带育人效益,是出版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之外的第三种特殊效益。
2.大学出版社的育人效益
全国有500多家出版社,其中,大学出版社有108家。笔者认为在《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之外,大学出版社在考核方面可以增加育人效益的考核。为什么大学出版社要更多强调育人效益呢?笔者认为大学出版社的使命和出版特点决定了大学出版社的育人效益突出,需要更多地被强调。
(1)大学出版社的使命
大学出版社的创立壮大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就是为了解决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初创时期教材紧缺的问题而创办的。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一大批大学出版社的兴办也是为了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并将服务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作为自身的首要任务。纵观大学出版社近70年来的发展,其始终以服务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为宗旨,结合教学改革发展的实际,以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为核心,推动了高等院校人才的培养和学术研究。大学出版社的数量接近全国出版社数量的20%,年度出版品种超过全国出版总数的30%,在国家重大出版项目、各级各类评奖以及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方面均占有很高的份额,是中国出版业的主力军。我国2000余所高等院校都有自己的重点建设学科,虽然其中有出版社的高校占比极少,但是百余家大学出版社依托母体大学在某一学科领域的优质学术成果和教学资源,都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出版板块,为教材出版、学术出版和学术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2)大学出版社的出版特点
大学出版社由教育部主办、所属高校主管,比社会出版社更贴近一线任课教师和高校学生,在高校教材出版和学术出版上有天然优势。这决定了大学出版社的出版特点如下。
201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663所(含独立学院265所),其中,本科院校1245所,高职(专科)院校1418所,研究生培养单位815个。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为3833万人。据国家新闻出版署《2017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统计,大专及以上课本新版为19066种,重印43348种,定价总金额为113亿元。大学出版社是高校教材出版的重镇,教材一般占本社出版总量的50%左右,占高等教材出版的半壁江山。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为例,2018年,其发货码洋为10.6亿元,教材占比为59%。高校教材是大学出版社育人效益的重要载体,大学出版社是高等学校发挥育人效益的重要参与者。
除了教材出版,学术出版是大学出版社的名片。2018年8月23日,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学术图书质量与学术出版能力评价”课题发布。该课题基于大数据评析了我国学术出版的现状,构建了五大能力评价体系,并发布了101家学术出版机构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学术出版能力排名。在排名前10名的出版机构中,大学出版社占5个,大学出版社的学术地位可见一斑。
综上所述,大学出版社的教材出版和学术出版是大学出版社的优势所在,与高等学校的育人效益息息相关。大学出版社的育人效益需要被更多关注和强调。
二、大学出版社如何加强育人效益
大学出版社的使命和出版特点决定了其育人效益非常重要,那在新时代如何加强大学出版社的育人效益呢?笔者认为大学出版社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做好工作,提升育人效益。
1.做好高校教材出版工作,尤其是高校思政类教材出版工作
高校教材是大学出版社的立社之本,是大学出版社的核心产品,是大学出版社发挥育人效益最突出的产品体系。文章主要以高校教材中的一类特殊教材,即思政类教材建设为论述对象,思政类教材是高等教育教材发挥育人效益最直接的教材类型。
早在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要加强校报、报刊、校内广播电视和学校出版社的建设”,指出“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和出版等方面要坚持弘扬主旋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份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大学出版社对高等教育的思政课建设责无旁贷,大学出版社用一流的作者群、专业丰富的思政类教材和学术著作,确保高校思政教育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大学出版社在出版思政课教材方面的优势如下。
(1)具有得天独厚的思政课教材作者资源
据统计,全国现有思政课教师近7万人,中青年教师已成為思政课教学的主干力量。全国高校有专职辅导员13万多人,兼职辅导员5万多人,他们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大学出版社的教材比重高,在甄选优秀教材作者方面驾轻就熟,而且大学出版社由教育部主管、所属学校主办,相比于社会出版社,其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出版思政课教材的一流作者。找到好的思政课教材作者对教材建设而言就成功了一半。
(2)完善思政课课程体系得心应手
在大学出版社的教材建设中,课程体系的完善至关重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教材比重超过一半,有着丰富的教材出版经验,包括思政课教材。大学出版社更了解90后乃至00后的学生学习习惯,知道高校大学生对教材内容、体例、文风和案例的要求。对新时期的思政课课程体系,大学出版社要在高校教材出版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做好思政课调研工作,认真研究如何做出深入浅出、受年轻大学生欢迎的高校思政类教材。
除了本科教材,大学出版社也要进一步加强高职高专和研究生思政教材的出版工作,进行“以本科思政教材为主,以高职和研究生思政教材为两翼”的全方位、立体化和融媒体的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
2.新形势下,大学出版社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教材建设
大学出版要加强对思政类选题的论证难度,通过更加严格的作者论证、选题题目论证、提纲论证和选题部分正文论证等提升思政类选题的质量。上级主管部门也要对思政类选题重点审批,在作者、题目和内容的审批上要比一般选题更加严格,同时,还要解决其他课程与思政类课程的内容衔接和配合问题,呼应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思政类教材的建设除了开发提升已有的思政类教材,还可以通过课程思政的方式扩大出版范围。2019年5月,湖南省内第一本课程思政示范教材已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教材是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范教材收录了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类专业100个思政示范课程案例。这些案例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机械类专业课堂教学,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围绕学生需求,解决机械类专业教师的各种问题。这是高校和大学出版社对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探索,对专业教师育人起到了较强示范带动作用,也可以说是对教师教学理念的新启蒙。该书的出版非常有意义,对其他学科的思政教材开发带来了启示。
3.做好大学出版社的学术出版工作,加强学术出版评价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指出,“发挥科研育人功能,优化科研环节和程序,完善科研评价标准,改进学术评价方法,促进成果转化应用”。对如何加强学术出版评价,出版业内相关机构近年来也在深入研究,大学出版社自身也在努力改进。
(1)出版业内相关机构推进学术出版评价
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过学术出版规范的一般要求、科学技术名词、图书版式、规范注释、规范引文和规范中文译注等。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又新发布了两个学术出版规范,包括插图和表格规范。除了这些行业标准,很多机构也在研究除基本标准之外更深层次的评价体系。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学术图书质量与学术出版能力评价”课题结项成果《学术出版研究:中国学术图书质量与学术出版能力评价》构建了以学术出版五大能力的突变模型为基础的学术出版能力评价模型。这个项目对提升中国学术图书质量和学术出版能力评价有重要意义。不同大学出版社虽然在五大能力方面的排名不尽相同,但是整体水平都在出版界名列前茅。这和大学出版社的学术出版地位非常吻合。
《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研究报告》连续8年由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文化走出去效果评估中心联合发布。“2018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英文书10强”中,大学出版社有3家,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近年来英文期刊国际影响力成绩突出,《纳米研究(英文版)》等5种期刊影响力因子显著提升,11种英文期刊中,已有6种被SCI收录。
2012年,由南京大学特聘教授苏新宁担任主编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学术影响力报告》发布,北京大学出版社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分列第四名和第七名。该书的出版为出版社学术影响力的评估提供了一个科学客观的途径。
实际上,现行的学术评价体制和学术激励机制大多以论文和著作数量多少为衡量标准,要提高学术著作的出版质量,需要作者本身尽责,还需要出版社发挥好把关作用。
(2)大学出版社努力提升学术出版质量
大学出版社非常重视学术出版品牌的打造。文章通过一些大学出版社的实际做法来阐述学术出版的特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组织一流的编审团队对学术出版的选题质量把关;利用作者资源组织专家评审团,为选题的学术质量和政治导向把关;约请行业顶级专家深度参与重大选题的策划与编纂工作,保证每本学术著作至少有一位知名专家的推荐意见,从而保证学术质量;组建了重点选题审读委员会,委员由学术专家,出版社优秀编审、副编审组成,在付印前审查重点选题的政治导向、价值取向和学术水平。
大学出版社要保证其学术地位,必须保证学术著作的出版比例。复旦大学出版社的“721”工程指的是复旦大学出版社在进行选题策划的时候,教材类图书在整个图书出版计划中要占70%的比率,学术类著作要占20%,社会读物占10%。“721”工程是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出版战略,即教材出版和学术出版是重点,并兼顾社会读物,把高校教材和学术出版作为自身的发展目标。
2012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通知》,要求大学出版社在规范学术出版方面应有更多的自觉与担当,做好学术著作的把关人。浙江大学出版社于2012年年底成为国内首家制订《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出版社。该规范的核心内容为学术著作出版原则上须通过同行评审,同时,书稿要具备索引、参考文献等要件,引用其他著作原文的必须在文中标注并指明出处。这些规范彰显了浙江大学出版社的品格与特色,构筑起学术出版的核心高地。
三、结语
大学出版社是我国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部门在进行出版单位考核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大学出版社在育人效益方面的优势和独特性,加大对大学出版社育人效益的考核,单独设计育人效益考核的指标和分值,从政策上引导大学出版社进一步加强高校教材和学术著作的高质量出版,促使大学出版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育人效益三效合一,促进大学出版社健康稳健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 键 词】育人效益;大学出版社;“三效合一”
【作者单位】李永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张宗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15.006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明确国有文化企业社会效益指标考核权重应在50%以上。2018年12月底,中宣部印发了《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这是中央出台的第一个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量化考核文件,属于文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大学出版社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工作一直走在国有文化企业的前面,在实施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过程中,育人效益方面也不断在加强。
一、育人效益及大学出版社的育人效益
1.育人效益的内涵
育人效益的本意就是要以较少的教育投入取得较多的育人成果,或者以同等的教育投入取得更多的育人成果。從出版的角度谈育人效益,笔者认为其就是通过高质量的出版物来提升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正面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出版企业是文化企业,区别于一般企业最大的不同就是产品的性质不同。图书虽然是商品,但是卖的不是商品介质本身,而是思想和内容。图书自带育人效益,是出版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之外的第三种特殊效益。
2.大学出版社的育人效益
全国有500多家出版社,其中,大学出版社有108家。笔者认为在《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之外,大学出版社在考核方面可以增加育人效益的考核。为什么大学出版社要更多强调育人效益呢?笔者认为大学出版社的使命和出版特点决定了大学出版社的育人效益突出,需要更多地被强调。
(1)大学出版社的使命
大学出版社的创立壮大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就是为了解决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初创时期教材紧缺的问题而创办的。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一大批大学出版社的兴办也是为了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并将服务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作为自身的首要任务。纵观大学出版社近70年来的发展,其始终以服务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为宗旨,结合教学改革发展的实际,以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为核心,推动了高等院校人才的培养和学术研究。大学出版社的数量接近全国出版社数量的20%,年度出版品种超过全国出版总数的30%,在国家重大出版项目、各级各类评奖以及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方面均占有很高的份额,是中国出版业的主力军。我国2000余所高等院校都有自己的重点建设学科,虽然其中有出版社的高校占比极少,但是百余家大学出版社依托母体大学在某一学科领域的优质学术成果和教学资源,都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出版板块,为教材出版、学术出版和学术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2)大学出版社的出版特点
大学出版社由教育部主办、所属高校主管,比社会出版社更贴近一线任课教师和高校学生,在高校教材出版和学术出版上有天然优势。这决定了大学出版社的出版特点如下。
201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663所(含独立学院265所),其中,本科院校1245所,高职(专科)院校1418所,研究生培养单位815个。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为3833万人。据国家新闻出版署《2017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统计,大专及以上课本新版为19066种,重印43348种,定价总金额为113亿元。大学出版社是高校教材出版的重镇,教材一般占本社出版总量的50%左右,占高等教材出版的半壁江山。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为例,2018年,其发货码洋为10.6亿元,教材占比为59%。高校教材是大学出版社育人效益的重要载体,大学出版社是高等学校发挥育人效益的重要参与者。
除了教材出版,学术出版是大学出版社的名片。2018年8月23日,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学术图书质量与学术出版能力评价”课题发布。该课题基于大数据评析了我国学术出版的现状,构建了五大能力评价体系,并发布了101家学术出版机构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学术出版能力排名。在排名前10名的出版机构中,大学出版社占5个,大学出版社的学术地位可见一斑。
综上所述,大学出版社的教材出版和学术出版是大学出版社的优势所在,与高等学校的育人效益息息相关。大学出版社的育人效益需要被更多关注和强调。
二、大学出版社如何加强育人效益
大学出版社的使命和出版特点决定了其育人效益非常重要,那在新时代如何加强大学出版社的育人效益呢?笔者认为大学出版社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做好工作,提升育人效益。
1.做好高校教材出版工作,尤其是高校思政类教材出版工作
高校教材是大学出版社的立社之本,是大学出版社的核心产品,是大学出版社发挥育人效益最突出的产品体系。文章主要以高校教材中的一类特殊教材,即思政类教材建设为论述对象,思政类教材是高等教育教材发挥育人效益最直接的教材类型。
早在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要加强校报、报刊、校内广播电视和学校出版社的建设”,指出“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和出版等方面要坚持弘扬主旋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份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大学出版社对高等教育的思政课建设责无旁贷,大学出版社用一流的作者群、专业丰富的思政类教材和学术著作,确保高校思政教育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大学出版社在出版思政课教材方面的优势如下。
(1)具有得天独厚的思政课教材作者资源
据统计,全国现有思政课教师近7万人,中青年教师已成為思政课教学的主干力量。全国高校有专职辅导员13万多人,兼职辅导员5万多人,他们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大学出版社的教材比重高,在甄选优秀教材作者方面驾轻就熟,而且大学出版社由教育部主管、所属学校主办,相比于社会出版社,其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出版思政课教材的一流作者。找到好的思政课教材作者对教材建设而言就成功了一半。
(2)完善思政课课程体系得心应手
在大学出版社的教材建设中,课程体系的完善至关重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教材比重超过一半,有着丰富的教材出版经验,包括思政课教材。大学出版社更了解90后乃至00后的学生学习习惯,知道高校大学生对教材内容、体例、文风和案例的要求。对新时期的思政课课程体系,大学出版社要在高校教材出版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做好思政课调研工作,认真研究如何做出深入浅出、受年轻大学生欢迎的高校思政类教材。
除了本科教材,大学出版社也要进一步加强高职高专和研究生思政教材的出版工作,进行“以本科思政教材为主,以高职和研究生思政教材为两翼”的全方位、立体化和融媒体的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
2.新形势下,大学出版社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教材建设
大学出版要加强对思政类选题的论证难度,通过更加严格的作者论证、选题题目论证、提纲论证和选题部分正文论证等提升思政类选题的质量。上级主管部门也要对思政类选题重点审批,在作者、题目和内容的审批上要比一般选题更加严格,同时,还要解决其他课程与思政类课程的内容衔接和配合问题,呼应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思政类教材的建设除了开发提升已有的思政类教材,还可以通过课程思政的方式扩大出版范围。2019年5月,湖南省内第一本课程思政示范教材已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教材是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范教材收录了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类专业100个思政示范课程案例。这些案例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机械类专业课堂教学,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围绕学生需求,解决机械类专业教师的各种问题。这是高校和大学出版社对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探索,对专业教师育人起到了较强示范带动作用,也可以说是对教师教学理念的新启蒙。该书的出版非常有意义,对其他学科的思政教材开发带来了启示。
3.做好大学出版社的学术出版工作,加强学术出版评价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指出,“发挥科研育人功能,优化科研环节和程序,完善科研评价标准,改进学术评价方法,促进成果转化应用”。对如何加强学术出版评价,出版业内相关机构近年来也在深入研究,大学出版社自身也在努力改进。
(1)出版业内相关机构推进学术出版评价
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过学术出版规范的一般要求、科学技术名词、图书版式、规范注释、规范引文和规范中文译注等。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又新发布了两个学术出版规范,包括插图和表格规范。除了这些行业标准,很多机构也在研究除基本标准之外更深层次的评价体系。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学术图书质量与学术出版能力评价”课题结项成果《学术出版研究:中国学术图书质量与学术出版能力评价》构建了以学术出版五大能力的突变模型为基础的学术出版能力评价模型。这个项目对提升中国学术图书质量和学术出版能力评价有重要意义。不同大学出版社虽然在五大能力方面的排名不尽相同,但是整体水平都在出版界名列前茅。这和大学出版社的学术出版地位非常吻合。
《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研究报告》连续8年由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文化走出去效果评估中心联合发布。“2018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英文书10强”中,大学出版社有3家,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近年来英文期刊国际影响力成绩突出,《纳米研究(英文版)》等5种期刊影响力因子显著提升,11种英文期刊中,已有6种被SCI收录。
2012年,由南京大学特聘教授苏新宁担任主编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学术影响力报告》发布,北京大学出版社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分列第四名和第七名。该书的出版为出版社学术影响力的评估提供了一个科学客观的途径。
实际上,现行的学术评价体制和学术激励机制大多以论文和著作数量多少为衡量标准,要提高学术著作的出版质量,需要作者本身尽责,还需要出版社发挥好把关作用。
(2)大学出版社努力提升学术出版质量
大学出版社非常重视学术出版品牌的打造。文章通过一些大学出版社的实际做法来阐述学术出版的特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组织一流的编审团队对学术出版的选题质量把关;利用作者资源组织专家评审团,为选题的学术质量和政治导向把关;约请行业顶级专家深度参与重大选题的策划与编纂工作,保证每本学术著作至少有一位知名专家的推荐意见,从而保证学术质量;组建了重点选题审读委员会,委员由学术专家,出版社优秀编审、副编审组成,在付印前审查重点选题的政治导向、价值取向和学术水平。
大学出版社要保证其学术地位,必须保证学术著作的出版比例。复旦大学出版社的“721”工程指的是复旦大学出版社在进行选题策划的时候,教材类图书在整个图书出版计划中要占70%的比率,学术类著作要占20%,社会读物占10%。“721”工程是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出版战略,即教材出版和学术出版是重点,并兼顾社会读物,把高校教材和学术出版作为自身的发展目标。
2012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通知》,要求大学出版社在规范学术出版方面应有更多的自觉与担当,做好学术著作的把关人。浙江大学出版社于2012年年底成为国内首家制订《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出版社。该规范的核心内容为学术著作出版原则上须通过同行评审,同时,书稿要具备索引、参考文献等要件,引用其他著作原文的必须在文中标注并指明出处。这些规范彰显了浙江大学出版社的品格与特色,构筑起学术出版的核心高地。
三、结语
大学出版社是我国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部门在进行出版单位考核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大学出版社在育人效益方面的优势和独特性,加大对大学出版社育人效益的考核,单独设计育人效益考核的指标和分值,从政策上引导大学出版社进一步加强高校教材和学术著作的高质量出版,促使大学出版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育人效益三效合一,促进大学出版社健康稳健的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