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把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列为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明确提出:“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鉴于此,在教学中我大胆尝试、积极求索,构建了一条以课堂为立足点、以生活为切入点、以社会为实践点、以“学以致用”为主线的“三点一线”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课堂为立足点,学习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是一切教学要素中的核心环节,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牛鼻子”。革新课堂教学,构建“多维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当前教育教学中最应该关注和最应该解决的问题。教学中,我积极创造条件,不断创新思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心脏”。我在讲授选修课“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循环结构》一课时,我向同学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国王对农夫说,你想要什么,我都给你。农夫说,你给我麦粒,要求是第一天给我一粒,以后每天给我的麦粒数是前一天给我的2倍,国王高兴地说,行,这一点麦粒无所谓……”故事讲完之后,我问同学们,65天农夫一共向国王要了多少粒麦粒?学生们私下里都说“太简单”了。但在计算的过程中,才慢慢知道其实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通过这个故事,首先复习了数学中有关数列的知识,其次寻找数列中的一些数字的特点,发现它们是有规律的,结合规律及程序设计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循环结构的知识,学生很容易掌握,在疑惑产生的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亲手做一遍”。对于比较抽象的知识,有些是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的,这时候利用教具更容易激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变抽象为具体。在数字化图像的加工与设计中,对于“图层”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而使用透明胶片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既形象又直观,通过几张叠合在一起的透明胶片就能清楚地演示何为“图层”。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很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因此,课堂上大胆放手,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得的成功体验就会成为日后激发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动力。
以生活为切入点,运用信息技术
“教学做合一”的实质就是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以生活中的实例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能“学以致用”。
结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对人们生活质量有重大影响的信息技术发现和发明等为素材,创设生动活泼的信息技术教学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教学《图像信息的采集加工》时,我采取了向学生收集秋游照片的方法,把这些照片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引入,在学习数码照片的后期处理时,学生做出了电子相册,放在QQ群里,每个同学都能看得到。在学习《表格信息加工》之后,设计一次“家庭理财师”的活动。通过表格记录家里一周的开支情况,不仅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也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的应用,并从小养成勤俭节约,合理安排开支、理性消费的习惯。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一节中,我创设情境要求学生自己利用上网了解行情,配置一台电脑。通过这个配置电脑的过程,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对计算机的硬件认识更提高了一层。家中有计算机的学生,也知道了电脑的配置、品牌,以及提升性能需要升级那些配件,甚至一些常见的硬件故障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解决都可以掌握。家中没有电脑而正打算买电脑的学生,也可以帮助父母出出主意,提提建议,不至于进了卖场任由销售人员忽悠得云里雾里。学生在学习配置中会真正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
以社会为实践点,体验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学科特征决定了我们的课堂不提倡坐而论道,而应敞开胸怀,与时俱进,关注社会、关注热点。把社会现象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通过社会现象来导入新课,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比如,2010年的几件大事都可以作为我们教学设计中鲜活的素材。关于“江苏省第十七届运动会”,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Excel表格处理历届省运会奖牌排行榜分析图(相关知识点:表格和图表的处理);利用Flash制作省运文明出行宣传动画(相关知识点:引导线动画);利用FrontPage制作省运专题学习网站(相关知识点:网页加工)。关于“青海玉树地震”、“西南旱情”,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Word或电子相册软件制作相关作品,感悟生命、懂得珍惜、学会感恩。
总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实践中创新,提升信息素养。作为一线教师,我始终围绕“学以致用”这条主线,以课堂为立足点、生活为切入点、社会为实践点,创造一切机会,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不断地探索,现在这一教学模式初见成效,我相信如果能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那么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一定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生们生命的美丽也会尽情地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绽放!
以课堂为立足点,学习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是一切教学要素中的核心环节,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牛鼻子”。革新课堂教学,构建“多维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当前教育教学中最应该关注和最应该解决的问题。教学中,我积极创造条件,不断创新思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心脏”。我在讲授选修课“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循环结构》一课时,我向同学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国王对农夫说,你想要什么,我都给你。农夫说,你给我麦粒,要求是第一天给我一粒,以后每天给我的麦粒数是前一天给我的2倍,国王高兴地说,行,这一点麦粒无所谓……”故事讲完之后,我问同学们,65天农夫一共向国王要了多少粒麦粒?学生们私下里都说“太简单”了。但在计算的过程中,才慢慢知道其实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通过这个故事,首先复习了数学中有关数列的知识,其次寻找数列中的一些数字的特点,发现它们是有规律的,结合规律及程序设计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循环结构的知识,学生很容易掌握,在疑惑产生的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亲手做一遍”。对于比较抽象的知识,有些是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的,这时候利用教具更容易激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变抽象为具体。在数字化图像的加工与设计中,对于“图层”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而使用透明胶片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既形象又直观,通过几张叠合在一起的透明胶片就能清楚地演示何为“图层”。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很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因此,课堂上大胆放手,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得的成功体验就会成为日后激发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动力。
以生活为切入点,运用信息技术
“教学做合一”的实质就是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以生活中的实例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能“学以致用”。
结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对人们生活质量有重大影响的信息技术发现和发明等为素材,创设生动活泼的信息技术教学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教学《图像信息的采集加工》时,我采取了向学生收集秋游照片的方法,把这些照片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引入,在学习数码照片的后期处理时,学生做出了电子相册,放在QQ群里,每个同学都能看得到。在学习《表格信息加工》之后,设计一次“家庭理财师”的活动。通过表格记录家里一周的开支情况,不仅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也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的应用,并从小养成勤俭节约,合理安排开支、理性消费的习惯。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一节中,我创设情境要求学生自己利用上网了解行情,配置一台电脑。通过这个配置电脑的过程,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对计算机的硬件认识更提高了一层。家中有计算机的学生,也知道了电脑的配置、品牌,以及提升性能需要升级那些配件,甚至一些常见的硬件故障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解决都可以掌握。家中没有电脑而正打算买电脑的学生,也可以帮助父母出出主意,提提建议,不至于进了卖场任由销售人员忽悠得云里雾里。学生在学习配置中会真正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
以社会为实践点,体验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学科特征决定了我们的课堂不提倡坐而论道,而应敞开胸怀,与时俱进,关注社会、关注热点。把社会现象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通过社会现象来导入新课,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比如,2010年的几件大事都可以作为我们教学设计中鲜活的素材。关于“江苏省第十七届运动会”,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Excel表格处理历届省运会奖牌排行榜分析图(相关知识点:表格和图表的处理);利用Flash制作省运文明出行宣传动画(相关知识点:引导线动画);利用FrontPage制作省运专题学习网站(相关知识点:网页加工)。关于“青海玉树地震”、“西南旱情”,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Word或电子相册软件制作相关作品,感悟生命、懂得珍惜、学会感恩。
总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实践中创新,提升信息素养。作为一线教师,我始终围绕“学以致用”这条主线,以课堂为立足点、生活为切入点、社会为实践点,创造一切机会,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不断地探索,现在这一教学模式初见成效,我相信如果能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那么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一定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生们生命的美丽也会尽情地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