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院自2003年以来,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共12例,其中1例皮瓣切取面积最大达25cm×13 cm,皮瓣完全成活。
【机 构】
:
563100,贵州省遵义县人民医院骨科、整形科,563100,贵州省遵义县人民医院骨科、整形科,563100,贵州省遵义县人民医院骨科、整形科,563100,贵州省遵义县人民医院骨科、整形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院自2003年以来,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共12例,其中1例皮瓣切取面积最大达25cm×13 cm,皮瓣完全成活。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大范围红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以口角处颊肌与口轮匝肌交界处为蒂,上界距腮腺导管至少1 cm,宽度约2.5 ~3.0 cm,长度可达翼下颌缝,根据红唇缺损的范围设计颊肌黏膜瓣大小,旋转修复红唇处缺损,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无需二次手术断蒂.结果 2003年7月至2013年4月,对14例大范围红唇缺损的患者行颊肌黏膜瓣修复术,术后未发生一例转移组织坏死,切口均一期愈合.获得随访5例,时间为0.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不同扩张量的皮肤血流量的变化与皮瓣存活的关系.方法以小型猪(香猪)为动物模型,实验分为7组:①1/2注水量组;②3/4注水量组;③注水满量组;④注水量超50%组;⑤注水量超100%组;⑥埋置扩张器不扩张的延迟对照组;⑦正常皮肤的空白对照组.测量不同注水量时皮肤的血流量及其波幅的变化和皮瓣成活的长度,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注水量的增加,扩张皮肤的血流量和皮瓣的成活长度
目的 探讨采用邻近角形穿支筋膜皮瓣,修复躯干部中小面积缺损的解剖学基础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①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防腐标本10具(20侧),行解剖观测躯干部体表血供的来源以及血管走行、分支与分布及交通吻合情况.②在解剖学基础上设计应用邻近角形穿支筋膜皮瓣修复躯干部皮肤缺损创面15例,修复缺损范围5 cm×5 cm~13 cm×13cm,切取的皮瓣面积10cm×6cm~35 cm×15 cm.结果
手外伤应用轴型皮瓣修复后,外观常显臃肿,有时会影响手功能,故常需作皮瓣修薄整形术.我院自2003年5月至11月,分别选择18例采用皮下脂肪抽吸整形术、20例采用脂肪切除整形术及2例采用切取皮瓣全厚皮片回植术,现对手术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如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美的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美容手术来弥补外观的不足,因此,近年来关于求美者心理和美容手术关系的临床研究逐渐增多,为整形外科医生提供了大量有力的证据.为了能够更好地将证据应用于临床并指导临床工作,笔者回顾了国内外有关美容心理的文献,综述如下。
目的 通过对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供血的血流动力学研究,探讨其作为受区供血血管,携带游离组织皮瓣修复小腿严重创伤后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10月至2012年2月,收治38例小腿软组织严重损伤患者,在术中对其中的16例16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转移前和逆行转移后的平均动脉压进行测量.所有患者均伴有严重的软组织、血管和(或)神经损伤,小腿无可与游离组织瓣相吻合的血管,不同程度的骨
医药期刊是科技期刊的一个学科类别,其编辑出版状况,即为衡量该地区医药卫生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显示了一定的学术权威性.2000年全国医药期刊共分布于31个地区、25个学科专业,仅航海医学专业缺如;通过对2000年我国医药期刊进行地区、学科专业分析,既是对20世纪全国与地区医药卫生科技发展一个侧面的回顾,同时亦为跨入新世纪我国与地区学科优势水平的评估、制定医药卫生科技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整形外科学术会议于2005年5月5~8日在广州市召开.这次大会由中华医学会主办,广东省医学会和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承办.经过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的共同努力,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创造了和谐友好的的氛围,对于整形外科的发展和学科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次大会共有来自祖国各地的整形外科医生代表623名,涵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其中香港、澳门、台湾都有代表出席会议.为了促进整
本文主要介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设立高新医疗技术开发和引进专项基金以来对大力开发、引进临床高新医疗技术的规范管理和科学考核方法以及取得的成就.该方法保证了技术开展的先进性、创新性、实用性和高质量,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了学科优势,促进了高新技术特色的形成和发展,实现了技术、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医学科研管理是管理工作者组织各种资源,解决影响人民健康以及公共卫生的关键科技问题(任务)的一门实践科学和艺术.笔者通过执行五项管理的职能(计划管理、组织实施、人员确定、指导实施及监督控制),加强自身科研管理意识,结合科研管理实际,学习现代科学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以提高管理水平,并在实践中体会到科研管理工作者不仅是在组织科技探索过程中的执行者,而且可以成为是实践艺术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