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骨坏死的相关因素。方法 以我院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7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将38例无并发骨坏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38例并发骨坏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并发骨坏死的相关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现雷诺现象、血管炎临床症状发生几率、Acl阳性几率以及接受激素冲击治疗的人数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口腔溃疡、以及起始、最高和累计泼尼松用量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出现雷诺现象、血管炎等临床表现的患者接受大量激素冲击治疗会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骨坏死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坏死;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59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093-01
系統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多系统多脏器受累的自身免疫病,其突出特点为大量自身抗体产生,发病原因与遗传、性激素、环境、感染等多种因素相关。好发于育龄女性[1]。该病对患者的皮肤黏膜、肾脏、骨骼肌肉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会产生极大的损害,同时还累及患者的心肺以及血液等器官和系统。此外,系统性红斑狼疮还有并发症多且并发症严重的特点,尤其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容易并发骨坏死,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为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骨坏死的相关因素,文章以我院并发和未并发骨坏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各38例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并发骨坏死的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1年至2014年收治的7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所有患者经ACR1997年修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诊断标准均被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38例未并发骨坏死的患者为对照组,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有4例、34例,最小年龄14岁,最大年龄57岁,平均年龄(30.04±7.33)岁;最短病程3个月,最长病程235个月,平均病程(39.17±8.36)个月。38例并发骨坏死的患者为观察组,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有3例和35例,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龄63岁,平均年龄(31.28±8.52)岁;最短病程4个月,最长病程153个月,平均病程(41.95±9.83)个月。经统计学处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首先,观察患者出现的雷诺现象、贫血、血管炎等临床表现,其次,进行血常规、血钙、抗核抗体和抗SSA抗体、SSB抗体等抗ENA抗体进行实验室检查。最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一是观察患者的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疗程、日均剂量和总剂量;二是观察患者使用甲氨蝶呤、环孢素A、环磷酰胺等激素以外的免疫抑制剂应用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的统计数据均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频数和率(%)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和组间比使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观察组患者出现雷诺现象、血管炎临床症状发生几率以及Acl阳性几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出现口腔溃疡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治疗情况比较
从表2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起始、最高和累计泼尼松用量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接受激素冲击治疗的人数多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骨坏死是在多种因素导致局部血流不畅,骨细胞进而出现缺血性坏死、骨小梁断裂等病变,最终造严重致残而跛行。有研究显示[2],骨坏死与患者的抗磷脂抗体有关。抗磷脂抗体为阳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骨坏死的几率高于抗磷脂抗体为阴性的患者。其原因可能与Acl高阳性率有关,Acl是人体形成血栓的关键抗体之一。Ig-G是具有狼疮抗凝物活性的抗体,可抑制前列腺环素代谢水平,并且血小板的粘附作用也进一步增强,从而让血液处于高凝状态[3]。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骨坏死与Acl抗体阳性有关。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并发骨坏死与激素冲击治疗有明显相关系,而泼尼松的起始、最高和累计用量与并发骨坏死无明显相关性。其原因可能是激素冲击治疗对患者的免疫、内分泌和代谢系统产生巨大的损伤有关。而免疫、内分泌和代谢系统受损会导致血清学参数的变化,使血管壁受损、骨髓内压力提高,加剧微血管内缺血状况,最终出现骨坏死[4]。
总之,出现雷诺现象、血管炎等临床表现的患者接受大量激素冲击治疗会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骨坏死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汪卫,陶筱娟,于健宁.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03(14):247-250.
[2] 罗正亮,尚希福,李旭,胡飞,贺瑞.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骨坏死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04(35):6314-6320.
[3] 石颜军.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无菌性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因素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3(15):108-109.
[4] 陈孟,许珂,梁美娥,张改连,张莉芸.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非股骨头症状性缺血性骨坏死11例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01(05):83-85.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坏死;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59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093-01
系統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多系统多脏器受累的自身免疫病,其突出特点为大量自身抗体产生,发病原因与遗传、性激素、环境、感染等多种因素相关。好发于育龄女性[1]。该病对患者的皮肤黏膜、肾脏、骨骼肌肉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会产生极大的损害,同时还累及患者的心肺以及血液等器官和系统。此外,系统性红斑狼疮还有并发症多且并发症严重的特点,尤其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容易并发骨坏死,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为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骨坏死的相关因素,文章以我院并发和未并发骨坏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各38例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并发骨坏死的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1年至2014年收治的7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所有患者经ACR1997年修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诊断标准均被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38例未并发骨坏死的患者为对照组,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有4例、34例,最小年龄14岁,最大年龄57岁,平均年龄(30.04±7.33)岁;最短病程3个月,最长病程235个月,平均病程(39.17±8.36)个月。38例并发骨坏死的患者为观察组,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有3例和35例,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龄63岁,平均年龄(31.28±8.52)岁;最短病程4个月,最长病程153个月,平均病程(41.95±9.83)个月。经统计学处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首先,观察患者出现的雷诺现象、贫血、血管炎等临床表现,其次,进行血常规、血钙、抗核抗体和抗SSA抗体、SSB抗体等抗ENA抗体进行实验室检查。最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一是观察患者的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疗程、日均剂量和总剂量;二是观察患者使用甲氨蝶呤、环孢素A、环磷酰胺等激素以外的免疫抑制剂应用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的统计数据均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频数和率(%)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和组间比使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观察组患者出现雷诺现象、血管炎临床症状发生几率以及Acl阳性几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出现口腔溃疡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治疗情况比较
从表2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起始、最高和累计泼尼松用量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接受激素冲击治疗的人数多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骨坏死是在多种因素导致局部血流不畅,骨细胞进而出现缺血性坏死、骨小梁断裂等病变,最终造严重致残而跛行。有研究显示[2],骨坏死与患者的抗磷脂抗体有关。抗磷脂抗体为阳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骨坏死的几率高于抗磷脂抗体为阴性的患者。其原因可能与Acl高阳性率有关,Acl是人体形成血栓的关键抗体之一。Ig-G是具有狼疮抗凝物活性的抗体,可抑制前列腺环素代谢水平,并且血小板的粘附作用也进一步增强,从而让血液处于高凝状态[3]。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骨坏死与Acl抗体阳性有关。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并发骨坏死与激素冲击治疗有明显相关系,而泼尼松的起始、最高和累计用量与并发骨坏死无明显相关性。其原因可能是激素冲击治疗对患者的免疫、内分泌和代谢系统产生巨大的损伤有关。而免疫、内分泌和代谢系统受损会导致血清学参数的变化,使血管壁受损、骨髓内压力提高,加剧微血管内缺血状况,最终出现骨坏死[4]。
总之,出现雷诺现象、血管炎等临床表现的患者接受大量激素冲击治疗会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骨坏死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汪卫,陶筱娟,于健宁.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03(14):247-250.
[2] 罗正亮,尚希福,李旭,胡飞,贺瑞.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骨坏死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04(35):6314-6320.
[3] 石颜军.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无菌性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因素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3(15):108-109.
[4] 陈孟,许珂,梁美娥,张改连,张莉芸.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非股骨头症状性缺血性骨坏死11例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01(05):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