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学历、高职称的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中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人们的固有观念中属于人才群体。但是不能忘记广大普通的技术工人也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也属于人才范畴。高职院校的学生尤其要努力学习专业技术知识,争取早日成为高层次的人才。
【关键词】技术工人;人才;高职院校
一、引言
什么是人才?一提起人才,在人们的固有观念中,往往会认为是那些具备较高学历、较高职称的科研人员或者管理人员,比如科学家、工程师、设计师、艺术家、作家、经理等等。对于人才的范畴,为什么会首先想到这些群体呢?毋庸置疑,他们都具有较高的学历,较好的知识素养和较强的管理能力,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都作出了突出贡献,是人才群体中的佼佼者,不仅是人才而且属于高层次的人才。其实,所谓人才,应该是指那些在某些方面具有特长,并能够发挥水平,贡献于社会、受益于社会的人。各类人才的贡献有大有小,不论是高级知识分子,还是普通的技术工人,都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当今社会尤其不能忽视占群体绝大多数的普通而平凡的人才——技术工人。广大的技术工人,在他们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运用娴熟的技术从事产品生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而且能将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断推动社会进步,可以说他们是其他人才不可替代的另一类人才。国际领导人也经常强调技术工人也是人才。因此,“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具有高技能的技术工人也是人才。
二、当今社会对技术工人这个概念的理解
当今社会还存在一些对技术工人的片面理解,认为他们在学历层次、知识结构等方面远远达不到人才的标准,称不上人才,这是对技术工人认识上的极大误区。现在不少企业一提起人才,大多只盯着那些从事管理和技术工作的管理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很少想到整天奋战在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把在管理方面有头脑、经营方面有经验、业务方面有专长者视为人才无疑是对的,但轻视或忽视一线工人,特别是技术工人也是人才是十分错误的。一线技术工人因长期从事某项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生产中一旦遇到什么难题,他们往往都能及时解决,为顺利完成生产任务争得了时间,赢得了主动。他们虽然没职称,但却很称职,能说他们不是人才吗?
认识上的误区和社会风气的偏差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使目前有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学技术缺乏热情。尤其是一些企业举办技工大赛时,响应者寥寥无几。据统计,我国工人技术等级普遍偏低,初级工占70%,中级工占20%,高级工仅仅占10%。各类专业人员严重短缺,职工队伍素质不高,已经无法满足劳动力市场日渐激烈的竞争环境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要求。国际劳动组织亚太局局长曾评价说:“中国有一流的科技人员,这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望尘莫及的,但中国的技术工人,在有些方面还不如有的东南亚国家。”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与缺乏高素质的熟练工人的内在矛盾之间变得越来越突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隐患”。
技术工人虽然是普通劳动者,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同时又是创新发明者。技术工人在工作中深入到生产一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钻研技术,改进工艺,改革创新生产工具、设备,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积累了精湛的技能技巧,是我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中间有的人甚至还成为了高层次的人才。如大家熟知的原天津市长、国家领导人李瑞环同志,就曾是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参加了建国初期北京十大建筑施工,他有许多创新革新成果如今还在生产中运用。可见,技术工人不仅是人才,而且有可能成为高层次人才。
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科学发展,人才是关键[1]。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 技术工人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不可多得的人才,这就对技术工人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不仅肯定了技术工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且提高了技术工人在人才队伍中的地位,技术工人在我国的人才队伍中尤其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许多省市制定了根据技术工人的能力而不是学历和资历评定技术等级的政策,建立技术工人与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同工同酬的分配制度,高级技师也享受高级工程师相应的待遇,技师同样享受工程师相应的待遇。
三、高职院校和企业培养高级技术工人的途径和方法
1.高职院校培养高级技术工人的途径和方法
高職院校在校企紧密合作、共建共赢的基础上,为了保证学生的职业素质与企业的生产实际对接,学校每年应安排大量的实训时间。然而学校的硬件设施毕竟是有限的,每年大量的实训单靠学校自己单独来承担确实难度不小,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可以实施“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产教结合”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形成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对接、产业与教学结合、实训基地与工作环境对接、专业教学与岗位要求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订单班教学与管理机制。所谓校企合作就是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模式[2]。基本内涵是产教结合,订单式培养,双向参与。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课堂与车间融合,定点定岗实践。目标是增强办学活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内涵的需要。
2.企业培养高级技术工人的途径和方法
当前企业应从政策上、制度上、措施上加速培养高级技术工人,特别是要注重对关键岗位、关键工种的技术工人培训,要有计划地培训出一批又一批的能工巧匠,使企业不但在专业技术上有一批带头人,而且在生产岗位上,特别是在关键工种上也有一批操作技能的带头人,以发挥企业专业技术和关键工种带头人的作用。
企业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高级技术工人和能工巧匠,目前可从以下几种途径努力:一是建立健全工人技师包括高级技师考评制度,定期从优秀技术工人中考评工人技师、高级技师,并相应地提高其物质待遇;二是建立技术工人继续教育制度,组织技术工人进行岗位培训、岗位练兵和技术比赛,引导技术工人不断地进行技术更新;三是建立技术工人考核晋级制度和高级工培训制度,使企业技术工人早出人才,多出人才。
3.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
可以借鉴德国先进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双元制”教学模式的核心和实质是:一元是企业培训,另一元是学校的职业教育。就是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两个不同地点、两个不同主体交叉进行教学和实践。职业培训在企业和学校之间按比例、分不同时间段进行。学生一般一周在学校接受1天理论教育,以专业教育为主,在企业接受4天的实践教育。3年内不应在同一个企业内实践。学生在入学前,要和企业的教师签一个实践合同,学生可获得一定的报酬。市政府对学生实践报酬、每周工作时数、学生休假天数有明确规定,以保障学生权益。同时对企业教师提出具体的培训内容及不同时期的教学工作任务,以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企业和学校传授不同教学内容。企业主要传授职业技术、技能及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学校主要传授一些专业理论以及普通文化知识。企业对学生培训直接从自身条件和企业需求出发,有较强的针对性。
四、结论
高职院校的学生是未来的技术工人,今天在课堂上掌握了科技知识和技能技巧,明天就能够在工作中发挥聪明才智,成为人才。高职院校的学生从踏入高职院校大门的那一天起,就要振作精神,树立起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观念,从接触了专业技术知识的那一天起,就要逐渐认识到技术工人同样是人才,受人尊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科班出身的工程师是企业的“人才”,具有高技能的技术工人同样也是“人才”。今天在学校做个严格要求自己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明天从一名普通技术工人做起,立足自身岗位,增强自我责任感,提高自身素质和敬业精神,在生产实际中不断进行技术革新、生产攻关,不断开拓进取,努力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才或高层次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居吉荣.技术工人也是人才[J].建筑,2006(21).
[2]王爱华.校企合作办学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7:15(1):8-11.
作者简介:侯春华(1981—),女,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河北联合大学迁安学院助教。
【关键词】技术工人;人才;高职院校
一、引言
什么是人才?一提起人才,在人们的固有观念中,往往会认为是那些具备较高学历、较高职称的科研人员或者管理人员,比如科学家、工程师、设计师、艺术家、作家、经理等等。对于人才的范畴,为什么会首先想到这些群体呢?毋庸置疑,他们都具有较高的学历,较好的知识素养和较强的管理能力,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都作出了突出贡献,是人才群体中的佼佼者,不仅是人才而且属于高层次的人才。其实,所谓人才,应该是指那些在某些方面具有特长,并能够发挥水平,贡献于社会、受益于社会的人。各类人才的贡献有大有小,不论是高级知识分子,还是普通的技术工人,都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当今社会尤其不能忽视占群体绝大多数的普通而平凡的人才——技术工人。广大的技术工人,在他们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运用娴熟的技术从事产品生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而且能将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断推动社会进步,可以说他们是其他人才不可替代的另一类人才。国际领导人也经常强调技术工人也是人才。因此,“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具有高技能的技术工人也是人才。
二、当今社会对技术工人这个概念的理解
当今社会还存在一些对技术工人的片面理解,认为他们在学历层次、知识结构等方面远远达不到人才的标准,称不上人才,这是对技术工人认识上的极大误区。现在不少企业一提起人才,大多只盯着那些从事管理和技术工作的管理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很少想到整天奋战在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把在管理方面有头脑、经营方面有经验、业务方面有专长者视为人才无疑是对的,但轻视或忽视一线工人,特别是技术工人也是人才是十分错误的。一线技术工人因长期从事某项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生产中一旦遇到什么难题,他们往往都能及时解决,为顺利完成生产任务争得了时间,赢得了主动。他们虽然没职称,但却很称职,能说他们不是人才吗?
认识上的误区和社会风气的偏差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使目前有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学技术缺乏热情。尤其是一些企业举办技工大赛时,响应者寥寥无几。据统计,我国工人技术等级普遍偏低,初级工占70%,中级工占20%,高级工仅仅占10%。各类专业人员严重短缺,职工队伍素质不高,已经无法满足劳动力市场日渐激烈的竞争环境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要求。国际劳动组织亚太局局长曾评价说:“中国有一流的科技人员,这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望尘莫及的,但中国的技术工人,在有些方面还不如有的东南亚国家。”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与缺乏高素质的熟练工人的内在矛盾之间变得越来越突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隐患”。
技术工人虽然是普通劳动者,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同时又是创新发明者。技术工人在工作中深入到生产一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钻研技术,改进工艺,改革创新生产工具、设备,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积累了精湛的技能技巧,是我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中间有的人甚至还成为了高层次的人才。如大家熟知的原天津市长、国家领导人李瑞环同志,就曾是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参加了建国初期北京十大建筑施工,他有许多创新革新成果如今还在生产中运用。可见,技术工人不仅是人才,而且有可能成为高层次人才。
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科学发展,人才是关键[1]。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 技术工人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不可多得的人才,这就对技术工人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不仅肯定了技术工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且提高了技术工人在人才队伍中的地位,技术工人在我国的人才队伍中尤其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许多省市制定了根据技术工人的能力而不是学历和资历评定技术等级的政策,建立技术工人与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同工同酬的分配制度,高级技师也享受高级工程师相应的待遇,技师同样享受工程师相应的待遇。
三、高职院校和企业培养高级技术工人的途径和方法
1.高职院校培养高级技术工人的途径和方法
高職院校在校企紧密合作、共建共赢的基础上,为了保证学生的职业素质与企业的生产实际对接,学校每年应安排大量的实训时间。然而学校的硬件设施毕竟是有限的,每年大量的实训单靠学校自己单独来承担确实难度不小,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可以实施“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产教结合”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形成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对接、产业与教学结合、实训基地与工作环境对接、专业教学与岗位要求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订单班教学与管理机制。所谓校企合作就是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模式[2]。基本内涵是产教结合,订单式培养,双向参与。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课堂与车间融合,定点定岗实践。目标是增强办学活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内涵的需要。
2.企业培养高级技术工人的途径和方法
当前企业应从政策上、制度上、措施上加速培养高级技术工人,特别是要注重对关键岗位、关键工种的技术工人培训,要有计划地培训出一批又一批的能工巧匠,使企业不但在专业技术上有一批带头人,而且在生产岗位上,特别是在关键工种上也有一批操作技能的带头人,以发挥企业专业技术和关键工种带头人的作用。
企业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高级技术工人和能工巧匠,目前可从以下几种途径努力:一是建立健全工人技师包括高级技师考评制度,定期从优秀技术工人中考评工人技师、高级技师,并相应地提高其物质待遇;二是建立技术工人继续教育制度,组织技术工人进行岗位培训、岗位练兵和技术比赛,引导技术工人不断地进行技术更新;三是建立技术工人考核晋级制度和高级工培训制度,使企业技术工人早出人才,多出人才。
3.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
可以借鉴德国先进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双元制”教学模式的核心和实质是:一元是企业培训,另一元是学校的职业教育。就是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两个不同地点、两个不同主体交叉进行教学和实践。职业培训在企业和学校之间按比例、分不同时间段进行。学生一般一周在学校接受1天理论教育,以专业教育为主,在企业接受4天的实践教育。3年内不应在同一个企业内实践。学生在入学前,要和企业的教师签一个实践合同,学生可获得一定的报酬。市政府对学生实践报酬、每周工作时数、学生休假天数有明确规定,以保障学生权益。同时对企业教师提出具体的培训内容及不同时期的教学工作任务,以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企业和学校传授不同教学内容。企业主要传授职业技术、技能及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学校主要传授一些专业理论以及普通文化知识。企业对学生培训直接从自身条件和企业需求出发,有较强的针对性。
四、结论
高职院校的学生是未来的技术工人,今天在课堂上掌握了科技知识和技能技巧,明天就能够在工作中发挥聪明才智,成为人才。高职院校的学生从踏入高职院校大门的那一天起,就要振作精神,树立起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观念,从接触了专业技术知识的那一天起,就要逐渐认识到技术工人同样是人才,受人尊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科班出身的工程师是企业的“人才”,具有高技能的技术工人同样也是“人才”。今天在学校做个严格要求自己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明天从一名普通技术工人做起,立足自身岗位,增强自我责任感,提高自身素质和敬业精神,在生产实际中不断进行技术革新、生产攻关,不断开拓进取,努力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才或高层次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居吉荣.技术工人也是人才[J].建筑,2006(21).
[2]王爱华.校企合作办学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7:15(1):8-11.
作者简介:侯春华(1981—),女,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河北联合大学迁安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