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焕发无限活力

来源 :中国素质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adebir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的语文课堂上,尤其是高三,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在讲台上全情投入,对每个知识点都讲的细致、认真,而学生在下面则昏昏欲睡,一片死气沉沉,作为听课老师的我们也强打着精神在听,由此可想,这节课的教学效率了。那么,我们到底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努力,从而改变这种状态,真正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无限活力?
  第一、教师要激情投入,全身心地投入课堂,课堂才会有无限活力。
  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说:“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忱而成功的。”成功的事业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而全身心的投入,则需要依靠发自内心的激情。而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只有心中怀有对学生、对事业的无穷激情,才能拥有充沛的精力,才能在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
  要想改变目前这种不良的状态,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我认为首先教师要摆脱自身思想上的束缚,要放得开,就像演员一样,一旦开演就要全心投入角色的感情中,不能受任何外在的影响。有些教师上课时,往讲台一站,拿着课本就开始滔滔不绝,一节课就这样结束,知识点倒是都讲完了,可这样平淡无奇的课堂,其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要达到预定的课堂效果,教师就必须放开自己,激情投入,才能真正使课堂焕发活力。其次,语言的魅力,语言的韵致,是教师激情投入的显现。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在人的大脑皮层留下较深的印痕,记忆也往往能巩固持久。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举手投足无不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对事业的激情。从美学的范畴来说,处于激情状态中的教师,其外表是最美丽的,是富有魅力的!
  第二、注入美感,吸引学生,课堂才会焕发无限活力。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既然一半是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就离不开一个“美”字。语文既是人类交际的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它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延不绝的文明。换句话说,它还具有人文性。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不是凭借简单直白的道德说教文字承载的,而是借助于一篇篇熔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等于一炉的有血有肉的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如果离开美,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就将是一张失血的脸,显得苍白无力。因此,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注入美感,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才能焕发无限活力。
  要想注入美感,教师就应利用好语文课本这一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引进文质兼美的经典著作与精约优美、含义深沉的名言警句,重锤敲打,反复诵读,让学生含英咀华,口齿留香,既长精神,又增见识,牵引学生灵魂沉浮于字里行间,让心灵浸染着墨韵书香,使学生昂扬起率真灵动的生命激情。语文课堂教学的美感表现是多方面的。就课文本身而言,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清照的《声声慢》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境界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有“美在典型”的典型美;曹禺的《雷雨》、鲁迅的《祝福》,有忧愤深广的悲剧美;沈从文的《边城》、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有纯真、感人的人性美;苏轼的《赤壁赋》、王勃的《〈滕王阁〉序》有千古传诵的语言美……把这些美开掘出来,本身就是一种美感。
  但语文课本上的这些美,要让学生去发现,去领悟,就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换句话说,教师的启发、引导、促进本身也要求美。这也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谈的另一方面,即教师的语言美。我们的许多教师在上课时都存在着用语上的不足,有的教师好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甚至成了口头禅,造成了语言的浪费。语言的浪费,也是时间的浪费。自然这样的课堂是毫无美感可言的,也就更别谈吸引学生了。
  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源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认为启发式教学必须提问,问得越多,也就意味着师生双边活动开展得越好。殊不知,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语意表达的简洁性优于复杂性,讲其必讲,不在多少;生动性优于启发性,启发性不一定体现在提问上,讲解也可以启发。
  因此,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美感,教师必须仔细锤炼教学语言。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教学语言不仅要准确地表情达意,还要经过修饰美化,才能打动人心,使人产生美感愉悦。学生听了教师闪耀着美的光彩的语言,“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这样,语文水平会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提高。而教师的语言美表现有三: ①语言结构形式对称均衡,符合形式美原则,雅俗共赏; ②语言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回环往复,一唱三叹,能产生悦耳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③语言表达富有感情,或娓娓道来,或慷慨激昂,或直抒胸臆,或诙谐幽默。这样的语言既能表达思想,又能怡情养性。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利用知识储备,在课堂上即兴发挥,充分展现自己的语言创造力,才能使教学语言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总之,不断挖掘文本之中的美,再加以教师优美的语言,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自然会充满美感,长此以往,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就会处处焕发无限活力。
  第三、挖掘情感因素,使语文课堂焕发无限活力。
  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情感是语文教学的命脉, 语文教学要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用情感打动学生的心灵。在进行语文教学时, 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使学生在思想、性格、语言等方面不断得到提升。例如,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十八岁和其他》中感受父子深情,从《我与地坛》中体会母子情深,从《边城》中认识祖孙、兄弟之情,从《陈情表》中领悟忠与孝的抉择,从《雨霖铃》中体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离情别绪,从《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悟拳拳赤子之情……
  首先,课前充分备课,挖掘课文中情感因素。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和大纲,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认真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通过朗读先触摸文本的灵魂,体味文章反映的生活现实,充分挖掘其中丰富的情感因素。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到出口成章;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倾吐的需要,燃起学习语文的热情。例如:在准备《十八岁与其他》这篇课文时,充分挖掘课本内涵,了解到这篇课文其实是台湾作家杨子以自身的感受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提供了一种操作交流的平台。杨子在这篇文章中告诉我们,平等理念下的交流就是对孩子的爱。而孩子如何去理解父母的这份让人感动一生的爱意?同样,也需要理解与尊重,也需要对话与交流,在相互的交流里学会对父母感恩。这就是这篇文章的情感因素。因此,我就决定以自读体悟的形式来学习此文。设计了四部分,下达四种要求,来让学生边读边悟。后以讨论的形式来解读要求和问题,使学生充分理解父母、感恩父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激发课堂情感,准确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培养学生个性中积极的情感因素,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这样,让学生从一个平静状态进入一个情感涌动的境界中,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种积极的情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焕发无限活力。例如在学习白居易《琵琶行》一文时,课前先给学生播放琵琶名曲《十面埋伏》,在他们在琵琶声中感受我国古典音乐之美。正式上课时,首先让学生听课文朗诵,在听中体会诗人的感情,然后自己反复吟诵,在读中感悟,最后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与情感的参与,这样一来,再来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就会有极大的学习热情,从而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就活力无限了。
  最后,创设情境, 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利用语言打动和感染学生,借助朗诵、音乐来调动学生的情绪,富有激情地讲课和恰当运用影视作品创设佳境等等。例如: 在学习《祖国山川颂》这篇课文时,通过展示祖国大好河山的相关图片,用真实的画面调动他们的情感,让他们图片中看到祖国山川的美丽,从而体会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在这种情境下,以景促情,学生就能更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与情感。这样一来,课堂氛围自然活跃起来,课堂效率也就提高了。
  综上所述,要想改变当前语文课堂气死沉沉的局面,我们必须从教师自身出发,全身心、激情投入,充分利用好课本这一主阵地,挖掘其内涵和情感因素,用教师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注入无限美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一来,我们的语文学科一定可以重现其无穷的魅力,语文课堂也会焕发无限活力。
其他文献
耳聋儿童由于听觉器官上的缺陷使他们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顺利地掌握语言和运用语言进行社交活动,成为有耳不能听,有口不能说的聋人。大部分聋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使他们的身心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普通学生相比较,聋生的认知水平一般停留在表象思维上,对抽象的概念不仅知道甚少,而且理解上也非常肤浅,道德判断水平也较低,常常表现为理解问题的模糊性和片面性。而聋校的品德养成教育就是将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规范和行为准
期刊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观点和知识与我国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有密切联系的一门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该学科的这个特点决定在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那么,高中政治课该如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中找切入点联系社会  政治课程是文本与体验课程的结合,是教师与学生共
期刊
我们在抓好全面工作的同时,不断深化水务改革。特别是以推进水管单位体制改革为龙头,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把改革的触角延伸到县区、乡镇和村组,以此为动力,一举完成基层水务中心站改革,使水管单位体制和基层水务服务体系成龙配套,建立起县区、乡镇、村组、协会和管水员五级水管公共服务体系,水管单位体制、基层水务服务体系和水权水价三项改革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一、落实了管护责任制;建立了农村饮水工程建后管理长效机
期刊
摘 要:中学生物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会使学生兴趣盎然,从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了教学效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探求发现知识,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能力和发展智力,实现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习兴趣;导入;设疑;多媒体;实验;生活。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曾说
期刊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结合自己30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我从去年至今悉心阅读了他的中文版本《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他在一百条建议中有六条涉及“后进生”的教育问题,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我感慨颇多。  苏霍姆林斯基所指的“后进生”指的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今天所谓的“后进生”也通常指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一般情况下,这
期刊
摘 要:国外成功的职教模式在适应社会发展、行业进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学校教育不仅起到传授知识的作用,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场所。借鉴国外职教模式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目前高职教育的发展特点,学校教育应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高职建筑类专业为例,提出了高职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优化教育培养体系;发挥第一课堂的重要作用;把握第二课堂,加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从毕业生和在校生两方面对学生进
期刊
摘 要:《数据结构》课程作为计算机线管学科基础必修课程是一门集基础性与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为了更好地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分析了应用型人才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数据结构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有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改革。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CDIO模式;教学改革;分类培养  1. 引言  “数据结构”是软件工程
期刊
汶川地震牵动着千万人的心。在地震中、救援中、捐款捐物活动中涌现了多少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发生在汶川的一幕幕感动了多少人又鼓舞了多少人。每天我们为遇难的灾民悲痛着,每天为我们的国家领导人、救援官兵感动着,每天为一个个生命奇迹激动着……我感觉汶川地震给我们每个人深深地上了一课,让每一个人感受着生命的珍贵、关爱的力量、奉献的精神!这一课对今天的独生子女特别是今天的小学生尤为重要。我们都应该深深
期刊
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结合教学向学生讲授体育教学的目的意义,提高他们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以故事、演讲形式,讲述革命家、伟人们的体育锻炼事迹;简要地介绍我国灿烂的体育文化,中国健儿为祖国荣誉奋
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折射出语文教学水平的好坏,也直接反映学生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所以必须重视作文教学,积累作文素材。如今学生生活、学习条件好了,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如作文书,小人书等书籍多了,电视节目丰富了,玩具也多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但不少学生对这些东西充耳不闻,熟视无睹,写起作文来感到无从下手无米下锅,这是由于他们观察不细心,不用心去看去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