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的规模也日见壮大。经费的来源也不再仅仅是财政的单一拨款,而演变成以财政拨款为主,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为正确处理事业发展和资金供给、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文章试论了财务管理方式的变化以及财务管理方法的完善。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方式方法
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的大潮中,政府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决策,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高职教育同时实现了自身规模上的跨越式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的规模也日见壮大。经费的来源也不再仅仅是财政的单一拨款,而演变成以财政拨款为主,多种渠道以筹措资金。为了正确处理事业发展和资金供给,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财务管理方式也应随之发生变化。
2012年12月份发布《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促进了高等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其第五条规定:高校一般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 二是规模大的学校可采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我国的高职院校大部分由原省属或部属的普通中专学校直接或合并升格而成。无论是办学规模、教育经费还是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都远比不上普通高校,所以高职院校原先都采用第一种管理模式。这样的财务管理方式财权相对统一,方便资金的管理,随时可以调动大额资金,重点做好某项专门的工作,而其弊端则在于二级学院或系部未能享有自身的权力。在国家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定为高职教育事业发展主题后,高职院校的办学自主权在扩大,招生人数在增加,资金来源渠道不断拓宽,基本建设投资也日益增加。如果还按原有财务管理方式,会造成权力过于集中,规划容易出现随意肤浅的情况。如果内部财务管理与监督机制不健全,领导的随意决策就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增大。财政精细化、科学化及高等教育改革对财务管理的要求也日新月异,因此采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模式愈发显得必要。在这种管理方式下,尽管由于种种原因,人员支出指标依旧无法直接下达到二级学院,仍由学校统一管理支出,但二级学院可享有较高的经费权利,其积极性得以调动,预算项目得以明细化,但也要同时明确其承担的责任,避免下属学院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财务管理方法的完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完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以预防控制为主,注重程序的制约和责任的明确。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制,确定分级管理,建立不同层次的财务管理制度,学校财务工作的全过程都需要贯穿财务内容。二级学院如果设定财务机构,则必须执行和学校统一的财务制度,并接受校一级财务机构的统一领导和监督检查。
2. 在人员管理中,按“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规定设置总会计师岗位,明确其为学校副校级行政领导成员,协助校长管理财务工作 ,不再设与总会计师职权重叠的副校长,弱化财务管理中的行政行为,增强理财功能。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对重要的会计岗位进行监督,定期实行轮岗制度。但在一般高职院校财务人员偏少,无法实现轮岗的情况下,必须对专用人员进行专项审计。高职学校的各级领导则应加强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树立科学的办学观念,提高资金筹措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避免个人意志对预算编制的影响。各级财务管理人员,不断加强学习财务管理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发现财务管理规律,由原先的核算型会计向服务型、管理型、专家型人才过渡。
3. 对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的管理
高职院校的无形资产包括著作、专利等,申请、保管、使用都应有专门部门负责进行统一管理,其使用、转让的所得都归属学校所有,应当自无形资产取得当月起,按月进行无形资产摊销;无形资产减少的当月,不再摊销。法律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按照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作为摊销年限,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相关合同或单位申请书也没有规定受益年限的,按照不少于 10 年的期限摊销。固定资产分为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图书等六类,应设立国有资产办公室统一分类管理,每月与财务部门对账,及时发现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保证账实相符,并核算教育成本,设立“累计折舊”科目对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
4. 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日益重视,对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对资金规模、用途监管也日益加强。财政所拨付的资金必须在上一年末由本单位上报预算,再经过一上二上,明确高校第二年的经费总额。加上以“零余额帐户”管理拨款资金方式,所有的支出必须通过设立的零余额账户进行付款,付款必须要求完全符合所下达的预算项目,更不允许跨项目使用。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合理编制预算、决算,提高预算的准确性与权威性,提高预算的透明度,有效控制预算执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真实反映学校财务状况,将国家投资的钱用好。
在此基础上,学校内部建立全面的预算制度已是大势所趋,要求学校的内部预算与上级部门下达预算保持高度的一致,尽量采取零基预算或者弹性预算的编制方法,细化项目预算,制定合理的定额。年初制定好部门预算后,要保持其执行的严肃性,确认二级部门在本年发生的费用必须在预算内支出,严格控制随意性支出,要做到“有预算项目才能支出,无预算项目不得支出。”如果发生了年初未预见的必要经费支出,则需经校级预算会议同意后统一追加。这样就可使其真正成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现代化的标志。
新的高校会计制度细化了高校事业支出的分类与核算,将高校支出细化为“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离退休支出”,从而有利于教育成本的准确核算。会计实务中,在保证严格按照新的会计科目设定后,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特点或需重点建设的工作,细化费用项目设置,例如可以设置“某某实验室建设”项目,将其对应到“教育事业支出”的多个二级科目,并制定出预算金额,在此项目中专门核算该实验室建设的全部费用,以满足自身管理的需要。但需注意的是如果多个项目关联到同一科目时,必须确保多项目的预算总金额与该科目的预算金额相一致。
5. 筹措资金,勤俭办学。
国家对高校资金下拨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争取上级拨款的同时要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筹资力度和拓宽筹资渠道。比如银行贷款筹资,可能增加学校的可利用资金额度,解决临时性的资金不足。但如果由于大规模的盲目基建贷款则会引发财务风险和信用危机,导致资金周转出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勤俭办学的原则,防止急功近利、脱离实际搞建设。
支出方面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首先保证全校人员的工资福利支出,以保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确保二级学院的教学和行政运转的支出,提高办学质量;最后安排事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合理增强学校综合竞争力。财务部门通过“事前预测、事中监督、事后分析”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协助处理好长期与短期,局部与全局发展的关系,为保障高职院校的发展出力。
参考文献:
[1]张福荣.现代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探讨[J].会计之友,2011(04).
[2]沈颖.浅析高校财务管理机制创新[J].财税审计,2012(06).
[3]郭永清.《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解读[J].会计继续教育培训,2015.
(作者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方式方法
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的大潮中,政府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决策,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高职教育同时实现了自身规模上的跨越式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的规模也日见壮大。经费的来源也不再仅仅是财政的单一拨款,而演变成以财政拨款为主,多种渠道以筹措资金。为了正确处理事业发展和资金供给,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财务管理方式也应随之发生变化。
2012年12月份发布《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促进了高等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其第五条规定:高校一般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 二是规模大的学校可采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我国的高职院校大部分由原省属或部属的普通中专学校直接或合并升格而成。无论是办学规模、教育经费还是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都远比不上普通高校,所以高职院校原先都采用第一种管理模式。这样的财务管理方式财权相对统一,方便资金的管理,随时可以调动大额资金,重点做好某项专门的工作,而其弊端则在于二级学院或系部未能享有自身的权力。在国家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定为高职教育事业发展主题后,高职院校的办学自主权在扩大,招生人数在增加,资金来源渠道不断拓宽,基本建设投资也日益增加。如果还按原有财务管理方式,会造成权力过于集中,规划容易出现随意肤浅的情况。如果内部财务管理与监督机制不健全,领导的随意决策就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增大。财政精细化、科学化及高等教育改革对财务管理的要求也日新月异,因此采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模式愈发显得必要。在这种管理方式下,尽管由于种种原因,人员支出指标依旧无法直接下达到二级学院,仍由学校统一管理支出,但二级学院可享有较高的经费权利,其积极性得以调动,预算项目得以明细化,但也要同时明确其承担的责任,避免下属学院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财务管理方法的完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完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以预防控制为主,注重程序的制约和责任的明确。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制,确定分级管理,建立不同层次的财务管理制度,学校财务工作的全过程都需要贯穿财务内容。二级学院如果设定财务机构,则必须执行和学校统一的财务制度,并接受校一级财务机构的统一领导和监督检查。
2. 在人员管理中,按“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规定设置总会计师岗位,明确其为学校副校级行政领导成员,协助校长管理财务工作 ,不再设与总会计师职权重叠的副校长,弱化财务管理中的行政行为,增强理财功能。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对重要的会计岗位进行监督,定期实行轮岗制度。但在一般高职院校财务人员偏少,无法实现轮岗的情况下,必须对专用人员进行专项审计。高职学校的各级领导则应加强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树立科学的办学观念,提高资金筹措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避免个人意志对预算编制的影响。各级财务管理人员,不断加强学习财务管理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发现财务管理规律,由原先的核算型会计向服务型、管理型、专家型人才过渡。
3. 对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的管理
高职院校的无形资产包括著作、专利等,申请、保管、使用都应有专门部门负责进行统一管理,其使用、转让的所得都归属学校所有,应当自无形资产取得当月起,按月进行无形资产摊销;无形资产减少的当月,不再摊销。法律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按照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作为摊销年限,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相关合同或单位申请书也没有规定受益年限的,按照不少于 10 年的期限摊销。固定资产分为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图书等六类,应设立国有资产办公室统一分类管理,每月与财务部门对账,及时发现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保证账实相符,并核算教育成本,设立“累计折舊”科目对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
4. 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日益重视,对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对资金规模、用途监管也日益加强。财政所拨付的资金必须在上一年末由本单位上报预算,再经过一上二上,明确高校第二年的经费总额。加上以“零余额帐户”管理拨款资金方式,所有的支出必须通过设立的零余额账户进行付款,付款必须要求完全符合所下达的预算项目,更不允许跨项目使用。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合理编制预算、决算,提高预算的准确性与权威性,提高预算的透明度,有效控制预算执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真实反映学校财务状况,将国家投资的钱用好。
在此基础上,学校内部建立全面的预算制度已是大势所趋,要求学校的内部预算与上级部门下达预算保持高度的一致,尽量采取零基预算或者弹性预算的编制方法,细化项目预算,制定合理的定额。年初制定好部门预算后,要保持其执行的严肃性,确认二级部门在本年发生的费用必须在预算内支出,严格控制随意性支出,要做到“有预算项目才能支出,无预算项目不得支出。”如果发生了年初未预见的必要经费支出,则需经校级预算会议同意后统一追加。这样就可使其真正成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现代化的标志。
新的高校会计制度细化了高校事业支出的分类与核算,将高校支出细化为“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离退休支出”,从而有利于教育成本的准确核算。会计实务中,在保证严格按照新的会计科目设定后,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特点或需重点建设的工作,细化费用项目设置,例如可以设置“某某实验室建设”项目,将其对应到“教育事业支出”的多个二级科目,并制定出预算金额,在此项目中专门核算该实验室建设的全部费用,以满足自身管理的需要。但需注意的是如果多个项目关联到同一科目时,必须确保多项目的预算总金额与该科目的预算金额相一致。
5. 筹措资金,勤俭办学。
国家对高校资金下拨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争取上级拨款的同时要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筹资力度和拓宽筹资渠道。比如银行贷款筹资,可能增加学校的可利用资金额度,解决临时性的资金不足。但如果由于大规模的盲目基建贷款则会引发财务风险和信用危机,导致资金周转出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勤俭办学的原则,防止急功近利、脱离实际搞建设。
支出方面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首先保证全校人员的工资福利支出,以保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确保二级学院的教学和行政运转的支出,提高办学质量;最后安排事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合理增强学校综合竞争力。财务部门通过“事前预测、事中监督、事后分析”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协助处理好长期与短期,局部与全局发展的关系,为保障高职院校的发展出力。
参考文献:
[1]张福荣.现代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探讨[J].会计之友,2011(04).
[2]沈颖.浅析高校财务管理机制创新[J].财税审计,2012(06).
[3]郭永清.《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解读[J].会计继续教育培训,2015.
(作者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