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测一大队:把忠诚写在地球之巅

来源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xiaoh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以下简称“国测一大队”)的走廊上,
  镶着一幅宽幅彩照——《跨越》。这是2005 年珠峰复测登攀途中,队员任
  秀波在海拔7000 米拍摄的队友刘西宁负重跨越一条冰裂缝的情景。
  15 年后的2020 年5 月,由国测一大队与中国登山队组成的2020 珠
  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的8 名勇士,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树立起橘红
  色觇标,连续工作150 分钟,创造了中国人在珠峰顶峰停留时间最长的
  纪录。同年12 月8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
  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高程:8848.86 米。这是国测一大队第7 次为珠峰
  “量身高”。
  两下南极,七测珠峰,39 次进驻内蒙古荒原,52 次深入高原无人区,
  52 次踏入沙漠腹地,徒步行程6000 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00 多
  圈……这就是“尖兵铁旅”——国测一大队为祖国筑起的测绘丰碑。从
  1954 年至1989 年,46 名测绘队员殉职于野外测绘一线,将自己的生命
  年轮永远留在了戈壁、沙漠、沼泽、雪山上。他们当中,大多数连一块墓碑
  都没来得及立,有的连尸体都没有找到。他们倒下的地方,矗起的是一座
  座测量觇标。
  几十年来,英雄的名字被传颂着,英雄的故事被传唱着。新一代忠诚
  事业、甘于奉献的测绘人,正以坚韧不拔的意志、顽强拼搏的精神,用自
  己坚实的脚步和滚烫的热血,续写着“尖兵铁旅”新的辉煌。今年2 月17
  日,英雄团队入选“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2 月27 日,2020 珠峰高程
  测定入围“2020 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在珠峰峰顶,登顶队员摘去氧气面罩无氧奋战150分钟
  从1975年的8848.13米,2005年珠峰复测的8844.43米,到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的8848.86米,中国测绘人在一次次标定和刷新珠峰高度的同时,也一次次擎起了几代中国测绘人的精神高度。
  通常,5月是珠峰冲顶的最佳月份,有3个冲顶窗口期。由于天气原因,去年5月的登顶异常艰难。队员们第一次冲顶到达海拔5800米时,由于北坳冰壁有流雪风险而下撤到海拔5200米的大本营;第二次突击冲顶时,又因受气旋风暴“安攀”的影响,到达海拔7790米时,由于以上区域积雪过深,又再次下撤到6500米的前进营地。
  只剩下5月末最后一个窗口期了,不能错过。指挥部断然决定:背水一战!
  5月24日14时15分,队员们从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第三次出征,4个小时后到达海拔7028米(C1北坳营地)。然而,在从这里到海拔7790米(C2营地)的艰难攀登中,队员们遇到了10级大风。在7790米营地,10级风一直刮到次日凌晨5点,队员们在帐篷里一夜没有合眼,测绘设备都放在睡袋里;因为必须直立,倾斜不能达到45度,只好让坐在帐篷里的两名队员轮流抱着重力仪。
  5月27日上午11点,经过9小时的艰难鏖战,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员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峰顶。在峰顶,队员们背着氧气瓶,戴着面罩,安装架设峰顶觇标,测数据。为了抢时间,有的人摘下氧气面罩,有的人脱掉手套。他们把觇标的基座冰锥固定到峰顶,又用几根绳子牢牢地拉稳觇标。他们在峰顶连续工作150分钟,圆满完成了峰顶测量任务,创造了中国人在珠峰顶峰停留时间的最长纪录。
  在此次珠峰高程测量中,不仅仅是登顶队员,整个测绘团队都面临着艰巨考验。
  当橘红色的觇标在峰顶矗起后,珠峰脚下海拔5200米至6000米的六个交会点上,驻守多日的测量交会队员们屏气凝神,齐刷刷把仪器对准峰顶觇标,展开交会测量。任务完成时,他们在高寒缺氧的点位上已坚守了11天10夜。
  海拔5800米的西绒交会点,不在登山线路上,是这些交会点中难度最大的点之一,除测绘人员外,无人涉足。从这里往返非常艰难,要穿越中绒布冰川密集的冰塔林,还要经过几十米宽的冰川断裂带,攀登70多度角的冰川,还要翻过一座300多米高的风化石山。从西绒到测绘队员建立的二本营直线距离只有几公里,可是往返一趟要十几个小时。
  共产党员程璐主动请缨负责这个点位。他与薛强强二人在这里坚守了11天10夜,帐篷搭在满是积雪、碎石的山坡上,帐篷的一头被拴着大石头的绳子牢牢捆住。帐篷的迎风一侧,他们用石头垒起挡风墙。每天他们靠气炉子化雪水解渴,煮方便面,一桶水烧开后只剩下半桶。有一天大清早,帐篷外出现了很多“猫爪印”,这地方海拔5800米,哪来的猫?估计是雪豹来访了。晚上害怕,他们就彻夜开着头灯。
  为祖国测绘衣带渐宽终不悔,测绘精神代代传
  在珠峰大本营的一个小坡上,矗立着
  2005年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纪念碑。16年
  来,这座纪念碑巍然矗立,测绘精神代代
  传承。在测绘队员的眼里,传承这种精神
  既是责任,也是初心。
  “我自豪的是,我们一家三代人都与
  珠峰结了缘,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三次
  珠峰高程测量。”29岁的测量登山队员邢
  雄旺,是“测三代”,2010年进入一大队。他
  的爷爷、叔叔都是测绘人。在首期适应性
  训练的12天里,因为身处海拔6500米,当
  时还没有手机信号,邢雄旺与家里“失联”
  了12天。下撤到5800米营地后,他给妻子
  拨打视频电话。看到丈夫被强烈紫外线灼
  伤得乌黑一片的脸,妻子把头转过去流了
  泪。邢雄旺连忙调整手机屏幕,让她欣赏
  冰塔林美景。就在第一次冲顶的前夜,他
  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一直深受
  前辈们、队友们的精神感召,从一个个测
  量故事里理解和感悟到我们测绘人的初
  心与使命,我会一步步紧跟他们的脚步前
  行。”邢雄旺说。
  40岁的刘亮,是大队8名测量登山队
  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他2007 年走进大
  队,爱好攀岩,有连续10年在西藏野外工
  作的经历,从事GNSS测量。父亲退休前是
  大队职工,常年野外测绘作业。2020年进
  行高海拔适应性拉练,从海拔5800米的过
  渡营地,到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再到
  7028米的营地,刘亮的每一步都很艰难。
  由于咳嗽加重,在攀完北坳冰壁,10个小
  时后,他的体力已经完全透支。
  一大队的测绘队员,每年的绝大部分
  时间都在外作业。高寒缺氧、山高路险、洪
  水猛兽、雪崩雷击……危险时时相伴,甚
  至离死亡也不遥远。在实施“西部测图工
  程”作业的5年间,队员们在零下40多摄
  氏度的可可西里無人区,在地表70摄氏度
  的新疆戈壁滩,在海拔超过生理极限的
  “生命禁区”,艰难地挺进着。在罗布泊,地
  面灼热难耐,坐在地上臀部都会被烫伤;
  汽车轮胎要充氮气;人走上10分钟,鞋子
  都能开胶……
  “常人都觉得干测绘很苦,但我很自
  豪。我们给国家建设服务,奉献理所当然,
  本来就应当干好它。再说,我去过别人也
  许一辈子也去不了的地方,看过他们没有
  看过的风景……苦乐并存,就看你想啥、
  追求啥!”47岁的业务科长商永杰说。
  (选自2021年3月21日《文汇报》,本
  刊有删改)
其他文献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人都有热情好客的传统,看到客人登门拜访,都会笑容满面。前不久,我们家也来了一位“客人”。  又是悠闲的一天,我一个人坐在床上看书。这时,窗外传来阵阵“喵喵”的声音,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猫懒洋洋地趴在窗边。它有着棕色和白色相间的绒毛,一双毛茸茸的爪子沐浴在阳光里。  我打开窗户想将它赶走时,它似乎受到了惊吓,竟然迅速地从窗户跳进了我的卧室,在我房间里乱跑。我试着去抓它,但
期刊
我国有个“扫地僧”,改变了世界格局  ——彭士禄  关键词  核动力核潜艇中国核潜艇之父  “我一生只做了两件事,那就是核潜艇和核电站。”  “一个漆黑的夜里,奶妈背着我逃难。”这是彭士禄对童年最早最模糊的记忆。他于1925年农历11月18日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三岁时母亲蔡素屏烈士慷慨就义,四岁时父亲彭湃烈士唱著国际歌走上刑场。  彭士禄在一户又一户贫农家中辗转躲藏,先后换过几十个姓名,流离失所受
名著信息库rn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初初.《哈利·波特》系列故事行进到了“死亡圣器”这一部,迎来了哈利人生的艰难时刻亦是高光时刻,是故事的高潮,也是故事的终局.哈利“
期刊
大年三十,大街小巷处处张灯结彩,洋溢着节日喜庆的氛围。家家户户忙碌着,浓浓的年味儿随处可以感受到。  我家也不例外,也在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忙碌着。一支毛笔、一方砚台、一卷红纸,准备好所有物品后,我就开始为家里写春联啦。先倒满墨汁,用毛笔蘸上少许;然后一手紧按剪裁好的红纸,一手持笔。  因为红纸上没有方格线,所以写起来不易控制字的大小。我将红纸从上到下细细打量了一遍又一遍,每一次的落笔都是经过深思熟虑
期刊
一、幂的运算性质  例1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运算过程是( )。  A.a8÷a4=a2 B.3a(1-a)=3a-3a2  C.(2a2)3=6a6 D.3a3-2a2=a  【解析】本题涉及的知识点为同底数幂除法运算am÷an=am-n、合并同类项、积的乘法运算(ab)m=ambm。A选项的计算结果应为a4;C选项的计算结果应为8a6;D选项的3a3与2a2不属于同类项,不能合并。故选B。  二、
期刊
因式分解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同学们后续学习一元二次方程以及二次函数的重要基础,是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重要工具。多项式因式分解有如下特点:(1)分解的结果一定是积的形式;(2)每个因式必须是整式;(3)各因式要分解到不能分解为止。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两种互逆变形,容易混淆,发生错误。  一、概念理解错误  例1 观察下列从左到右的变形:  (1)-6a3b3=(2a2b)(-3ab2); 
期刊
在学习完单项式乘多项式和多项式乘多项式之后,我们学习了较特殊的多项式乘多项式,即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而初学者对公式往往理解不深刻,结构特征把握不准确,造成计算上的错误。希望通过下面的一些例题,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乘法公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公式特征需明确  例1 计算:(1)(a-3)2;(2)(a 3)2。  【错解】(1)(a-3)2=a2-32=a2-9;  (2)(a 3)
期刊
技法指点rn写人记事的文章,最常见的问题有平铺直叙、形象模糊、缺少细节等,因而很难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而“抓住细节”,可以让叙事生动,人物鲜活.rn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
期刊
林语堂说过:“人生不過如此,且行且珍惜。” 懂得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的人,生活才会过得有滋有味、多姿多彩。  清晨,我揉着惺忪的双眼拉开窗帘,霎时,一缕和煦的阳光探进窗户,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颊,暖暖的,感觉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  原来,我也拥有阳光一样的心情!  来到餐厅,桌上已摆满了热气腾腾的早饭,令人垂涎不已。妈妈在厨房里跑前跑后,手忙脚乱,却还不忘回首对我轻轻地说一句“早上好”。妈妈的问候在我
期刊
“丁零零……”门上的风铃又一次被我用手拨响。  我回来了。我又从喧嚣的市中心回到了空气中充满了青草清香的家乡。  我趴在窗台上向下俯瞰,那是一块方方正正的地,上面弥漫着生命生长的气息。若是一个晴朗的早晨,我的家乡便升起一轮红日。但是无论太阳如何卖力,把脸憋得通红,阳光也无法透过我家周围高高的围墙。  中午,日光会直射进我家,但也只有一会儿而已。不过这足够使小池塘快乐了。你瞧,水面波光粼粼,一闪一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