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课堂教学探索之疑问

来源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antang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大潮来袭,我校也在课堂教学中对导学案教学模式做了探索和尝试。在我的政治教学实践中,从最初的惊喜到慢慢的冷静,回顾反思,我产生了如下的疑问。
  一、导学案的使用弱化了政治课堂的德育功能
  加强对中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教育,有助于他们对自己和他人乃至对整个生命世界的关爱和珍惜,也有助于他们创造幸福、有价值的人生。然而,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导学案的制作更侧重于学生应试能力、考试能力的培养,导学案的课堂教学程序与模式相似度极高,思想品德学科的德育功能被以“导学案”方式呈现的练习所替代,甚至有的只剩下纯粹知识的罗列和教材的翻版。被导学案引导的课堂因为更侧重对知识的理解和探究,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以缺少灵魂的碰撞和人文的思想,更缺少心灵的感动和思想的共鸣。水依然是那潭水,却没有了灵动的色彩。基于此,我的疑问是:如何在运用导学案打造高效课堂的同时还能打造高素质高品质的人才呢?
  二、导学案的使用使课堂教学过于格式化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按道理说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而导学案的设置通常格式化。我校的导学案基本分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巩固”三个部分,日复一日地使用,会让学生失去新鲜感,甚至形成了某种思维定势,他们不再为寻求新的学习方法而去尝试,这样有可能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表面上老师讲的少了,学生动手的多了,可是在这种“学生主体”的表象下,牺牲的却是学生思想的自由。对老师而言也同样如此,模式的限定使老师不再思考更好的教学方法,所有的环节都按预设的轨道进行,影响了课堂创造力的发挥,久而久之可能会使课堂失去生命力。基于此,我的疑问是:如何在运用导学案形成课堂模式的同时还能不失思维的个性呢?
  三、导学案如果不精心制作会流于形式
  一个高水平的导学案的制作往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尤其政治学科,时政性特别强,教学设计要紧随热点其后。教学环节的设计往往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没有现成的等着你去用,只能自己大海里捞针。找到适当的教学资源,还要精心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高质量的探究问题,然后再把找到的课程资源制作成精美的课件展示给学生,达到课件与导学案的吻合与一致,这个过程是一个极具探索与创新的过程,如果想达到完美的设计真的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恰恰人的精力又是有限的,政治学科的老师少之又少,加之水平有限,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能自己亲自去制作导学案和课件,这样就会借鉴他人的经验,而大多数学案在设计上往往侧重于照搬课本,甚至是将课本内容重新进行一次包装,这样就使一些导学案的含金量缩水,甚至失去了“导学”的功能,只能流于形式了。基于此,我的疑问是:如何才能保证每一堂课都能制作出高水平的导学案呢?
  四、导学案探究问题的设置深浅度不好把握
  导学案的关键环节在于课堂探究问题的设置,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接授程度。如果问题设置肤浅,一目了然,学生就失去了探究的兴趣;如果设置的是一些常规问题,学生能在其他的教学辅助资料中找到答案,而没有自主思考的过程,那么这样的探究也就失去了价值;如果设置的问题过难,小组内可能只有个别同学能有思路,久而久之个别同学就会产生孤独感,因为只有一个人的发言会让人觉得没有学习伙伴。而导学案的篇幅有限,设置的问题又有限,没有弹性,所以无论怎样设置都会有一定的局限。另外,到底设置什么样的探究问题,是设置知识性较强的还是思想教育更强一些的,说到底还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深层次的矛盾问题。基于此,我的疑问是:导学案的探究问题如何设置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呢?
  五、课堂探究导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探究导学是有效导学的关键。 这个阶段是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阶段,也是“导学式”课堂能否成功的关键。而部分同学因为在长期的传统教学中已经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合作探究意识不强 ,有的小组总是那么几个个别同学在发言,而部分同学永远是听众,貌似小组讨论很热烈,其实没有什么实际效果,有的同学或者干脆就是“打酱油”凑热闹。还有,因为学生的视野阅历有限,有些探究性问题很难做出高质量的讨论,所以难免浪费宝贵的时间,反而效率低下。基于此,我的疑问是:课堂探究环节如何才能让所有学生都能有效参与呢?
  在导学案课堂模式探索的过程中,虽然也有一些成熟的经验,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还是要摸着石头过河。这个求索的历程,既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新生事物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而导学案教学模式就是如此,它就象一缕春风吹进了沉寂已久的课堂,虽然面临困难挑战和质疑,却不能阻挡它前行的脚步。我愿意带着困惑继续前行,我相信只要努力前路定会豁然开朗,我也希望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投身课堂改革的洪流,激流勇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推波助澜。
其他文献
大家看到,爷爷奶奶哄孙子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大部分爷爷奶奶不懂教育。有的一味的迁就,结果把孩子教育坏了,到了学校一身的坏习惯,坏毛病改不过来。也有的非打即骂。甘地夫人曾说:“真正的爱并不是迁就孩子,让他们随心所欲,而是随时约束和教育他们。”爱孩子既不能纵容和放任自流,也不能讨厌、使用暴力。正如方孝儒所说,“鞭之下有贤士乎?”  孩子年幼无知,时常犯错。需要严格管教,但要把管教和爱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期刊
和谐社会的建设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精神文明发展的主旋律,为把胡锦涛同志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号召贯彻到实处,构建和谐校园,促进社会发展已经成为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而和谐教学是落实构建和谐校园之有效的主要途径。所谓和谐教学,即运用科学艺术手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适应现代教学的形势,符合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体现当今教育“尊重、关爱、激励、创新”的主旋律,
期刊
我从教以来,一直把教会学生做人当成自己的第一职责去探索和实践。教会学生做人的方法很多,但我认为用教师无私奉献去编织对每一位学生的爱才是最根本的。教师的工作很平凡,很少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只要把国之常情,人之常情融于教书育人当中就是教师的本份。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是每位家长的希望,社会应该对学生充满爱,教师之爱应更深,更正,更高。我爱每一位后进生,特别是对后进生施以厚爱。对后进生施以厚爱是爱之深的具体表
期刊
【摘要】 新课标中的“十大核心概念词”、“四基”、“四能”中可以看出,现在我们的数学教育除了要让我们的孩子们掌握学习和生活中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外,更加要注重发挥数学这一学科本身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使我们的教育除了基础和普及外,更具有发展性。教师在课堂中的关键问题设计好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四基”,提高“四能”,对新课标中的“十大核心概念词”应用会更深刻。  【关键词
期刊
为了上好开学第一节课,我进行了认真准备,在我非常投入地讲述着课文时,我忽然发现坐在后排的鲁浩和于云天在窃窃私语,看样子他们谈得高兴又投机。我顿时火冒三丈,心想:老师在上面讲得声嘶力竭,你们还在下面开小差说小话,这么不尊重老师的劳动。我心想,一定要为自己树立威信,否则以后更没办法管理他们了。于是,我大声斥责了他们俩一顿,并罚站了几分钟,也希望他们好好反省一下。  事后我并未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课后也没
期刊
【摘要】中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物理知识的源泉,是物理教学的时代特征,也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新时期的教学必需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与价值观的完美结合。而分组实验是初中物理实验的一个重难点,对学生素质的的全面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物理课中如何提高分组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有效形成,是我们每位物理教师非常注重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期刊
【摘要】为有效实施新课程教学而进行了“六化”、“六环”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由此更新了知识、提升了教学技能、拓宽了教学新路,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生 英语课堂 “六化”、“六环”教学模式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实践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采用任务型、趣味型、活动型的教学模式,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过程中走进英语世界,通过实践感知
期刊
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部分“问题学生”的个性表现是每个班主任最为头疼的事情。也是一个长期困扰学校教育的问题。“问题学生”在班级中人数虽不多,但是影响面广,是班级的不安定因素。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漠视校规校纪、法制观念淡薄、是非观念不强,在学业、行为和心理等方面存在着偏差或不足,如果不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转变他们,不仅关系到“问题学生”自身,而且对班风乃至校风都有很大影响。那么教师如
期刊
音乐不仅仅是美妙的乐曲,更是一种心灵的盛宴。它是人的“精神食粮”,它能够给人带来无限的愉悦,使人在精神上得以振奋,情操上得以陶冶,心灵上得以净化,形体上得以美感。  然而作为一名偏远小城镇的非专业音乐教师,我深感自己的音乐教学活动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内心对音乐的渴求。因为我的音乐课堂并不理想,学生只拿音乐课堂当作紧张学习的消极放松,在课堂中难以体会到提高音乐修养,陶冶情操的气氛,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
期刊
语文新课程中的综合性学习,,就像一缕春风,给教育带来了春天,芳草青青,花红柳绿,语文教师也同样感到清新空气的扑面而来,新课程在为语教师开创新天地的同时,也给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挑战,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瓶颈,活跃教学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是摆在每一个执教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孙子说: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认势。意思是说,善于打仗的人,总是能根据客观形势制定出相应的作战策略,而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