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科学的女王

来源 :百科新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trol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一位女性的头像出现在英国新发行的10英镑纸钞上。这是该国历史上首位非皇室女性获此殊荣。尽管之前牛津大学的一个学院和加拿大的一座岛屿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太阳系的一颗小行星和月球的一个陨石坑也被冠以她的名字,但知道她的人并不多。她的名字叫玛利亚·索末菲。
  痴迷科学的富家女
  1780年,玛利亚出生于苏格兰的一个小镇,并在那儿长大。她自小就对自然界着迷,喜欢收集贝壳和化石,观察鸟类和海洋生物,或者在晴朗的寒夜里,入迷地仰望着星空。她对知识充满了渴望。不幸的是,尽管她出身显赫世家,但出于时人对女性的偏见,她还是不能接受正规教育。这一切没有难倒她。她决心自学,向家庭的朋友们请教拉丁语、代数、地质学和自然史。“还在15岁的时候,我就经常熬夜阅读欧几里得几何,”她在回忆录中写道。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去旁听家庭教师给她兄弟上的数学课。提问时,她的兄弟没答上来,而她却很快就答对了。这让老师大为欣赏,允许她以后可以继续旁听。
  24岁那年,玛利亚嫁给了一位叫格里克的远房表兄,婚后搬到伦敦居住。她一如既往地钻研科学。但丈夫不理解她,认为带孩子、做女红才是妇女的正业。这段婚姻让她很不愉快,不过为时不长。三年后,丈夫就患病离世了。
  1812年,她改嫁另一位叫索末菲的远房表兄。这一次很幸运,丈夫跟她一样爱好科学。当他发现妻子的天赋比自己高,甚至还倾全力支持她。他们结識了很多科学界的名流。她时常与他们通信,热心阅读他们出版的每一部著作或论文。科学上每有进展,她都要做摘记。她的一本笔记本中,记载的内容包罗万象,从太阳的大小,到南太平洋上的飓风,再到好望角的地质,什么都有。她还经常到欧洲大陆拜访各国科学家,亲聆他们讲述自己的发现经历。这让她对科学的前沿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
  史上第一位科普作家
  1831年,玛利亚翻译出版了法国科学界泰斗拉普拉斯的巨著《天体力学》。这么艰深的科学书,译者竟然是一名女性。这让时人大吃一惊。因为当时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妇女由于智力上的局限性,是无法理解高深科学的。
  这件事给玛利亚带来了巨大的声誉。拉普拉斯曾当面对她说:“这个世界上理解我的女人只有三位。夫人,您是其中之一。还有一位是卡洛琳·赫歇耳(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耳的妹妹,也是天文学家),再有一位是我从未谋面,仅通过几次信的格里克女士。” 殊不知,第三位格里克女士也正是玛利亚·索末菲本人——格里克是她改嫁前的夫姓。
  1834年,玛利亚自己写的一本书《自然科学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出版了。这本书是当时自然科学各学科知识的集大成。以往的科学著作,在世人眼中都高深莫测,里面充斥着数学方程和难懂的专业术语,而这本书却让他们耳目一新。作者娓娓道来,不时引述科学家的自述。里面没有数学公式,语言不仅浅显易懂,甚至富有诗意。譬如,作者描写环状星云是一个明亮的光环,“充满了朦胧的光,像一袭漂亮的轻纱在一个圆环上延伸”。
  一时间,成千上万的读者竞相购买此书。我们现在当然知道,严格说来,这不是科学著作,而是一本科普书籍。玛利亚·索末菲算得上是历史上最早的科普作家。
  “19世纪科学的女王 ”
  直到20世纪初,该书都被英国的学校用作教材,隔几年就要再版。每次再版,玛利亚都要根据科学的最新进展进行修订。比如在第五版中,她指出天王星的位置有些异常,暗示可能存在第八颗行星。英国天文学家约翰·亚当斯读后大受启发,导致他后来发现了海王星。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也是这本书的热心读者。正是书中对电磁学现象引人入胜的描述,激励他投身电磁学研究,把法拉第的“场”的概念发扬光大。
  玛利亚还有一位著名的学生,即诗人拜伦的女儿埃达·洛夫莱斯。后者在玛利亚的引导下,对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一次沙龙中,玛利亚引荐洛夫莱斯与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相识。巴贝奇当时正在研制可以自动计算的机器。洛夫莱斯后来成了巴贝奇的得力助手。计算机运算中用二进制代替十进制,最先就是她提出来的。
  此后,玛利亚又出版过多部科普著作。难能可贵的是,她并不满足于闭门造车,她对科学的激情一再驱使她前去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她曾几度冒着生命危险亲赴维苏威火山,观察火山喷发后的现场。她生前最后的日子就是在维苏威火山附近的那不勒斯度过的。
  玛利亚·索末菲生前获得多项荣誉,是最早入选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的两名女性会员之一(另一名就是卡洛琳·赫歇耳)。她渊博的知识和为普及科学所做的开创性工作,使她赢得了“19世纪科学的女王 ”的美誉。
其他文献
在国外,有些公司在融合了一些科学或智慧理念之后,开展的业务非常独特。虽然这些公司开展的业务比较罕见,市场也不怎么广阔,但却十分有用,令人耳目一新。  “环球救援”离不开最新科技  如果海啸或者地震来了,你会向谁拨打求救电话?也许,你会想到红十字会组织或者国际救援组织,但还有一个组织比它们更值得你信赖,那就是美国的“环球救援”公司——一家提供災难救援服务的私营机构,号称能够“为热爱探险的人群提供即时
期刊
2009年,比特币作为新生事物刚出现世人面前时,其价格还不到1美分;2011年2月9日,比特币价格首次突破1美元;2012年11月以前,比特币的最高价格为33美元;2013年4月,比特币价格突破180美元,2013年11月28日,比特币成交价首次突破1000美元;2017年5月4日,比特币价值首次突破1500美元,此后比特币仿佛坐上了火箭,价格一路飞涨,到2017年12月中旬,仅半年多的时间,其价
期刊
北美洲的特產物种白头海雕因为体态威武雄健而深受美国人民的喜爱。美国独立之后,美国国会通过决议立法,将白头海雕选定为美国国鸟。现在,无论是美国的国徽,还是美国军队的军服上,都绘制着白头海雕,它一只脚抓着橄榄枝,另一只脚抓着箭,象征着和平与强大武力。  白头海雕长得确实威武霸气,但是没想到它的声音却很小家子气,就好似长着关飞的面容却发出娃娃的声音,反差较大。所以,在拍摄白头海雕影像的时候,那种霸气凌厉
期刊
珊瑚礁于我们而言是赏心悦目的存在,于海底生物而言却是生死殊斗的决战之地。有些生物因为“人”多力量大而不受欺负;有些则学会了正面还击;还有的与拥有相同敌人的物种交好,共同抵御外敌。河鲀(俗称“河豚”,海水中的一种鱼类,剧毒)却与众不同,它们通过吸入大量的水或空气,让自身膨胀成球状以躲避捕食者。如果大于正常体积3~4倍的身体还不足以吓跑饥饿的敌人,许多河鲀的身上还会进化出尖刺,让捕食者更加难以下咽。哪
期刊
眼睛帮助我们看清物体,帮助我们揣摩彼此的心意,如果没有眼睛,我们的生活将很困难。但是我们眼睛的能力还是有限的,比如在不借助设备的情况下,我们就看不到精彩的微观世界。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世界上每年都会有微观摄影大赛,许多照片都是专业的科研人员拍攝的。在这些微观摄影作品中,我们只知其名,未见其身的微小物体被放大数倍到数十倍,呈现出或惊悚、或惊艳的效果。当然,这些照片还有另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帮助科学
期刊
在日本四国岛的一个乡村,一些老人长埋于故土之下,而大部分年轻的村民也逐渐举家搬离故乡,前往大城市。村里的人口不足40人,昔日热闹的乡间变得冷冷清清。艺术家月见绫野看到故乡人气凋零,決定通过制作人偶来帮助恢复荒村的面貌。  在十年之间,她利用稻草、旧衣服等材料制作了超过350个真人大小的人偶,形态各异。旧屋门前,荒废的乡村校舍,田间地头,到处可见这些人偶,它们在池塘边钓鱼,在农田里劳作,在家门口休憩
期刊
瑞士的弗里堡是一个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穿城而过的萨林河悠闲地蜿蜒在瑞士西部的土地上。萨林河上建起的罗桑大坝,围截形成了瑞士第二大的人工湖——格吕耶尔湖。2016年9月的一天,一声巨响突然打破了湖面的宁静,激流从水坝底部突然冲出。人们一开始误以为这是一场灾难性的工程事故,但实际上,这是一次专家刻意策划的洪水。  自从建立了这座大坝,半个世纪以来,此段萨林河就再也没有自由地流淌过,曾经汹涌澎湃的河水变
期刊
早晚刷牙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卫生习惯,但是古人也像我们一样刷牙吗?他们是怎样清洁口腔的呢?  早在大约公元前3500年,古巴比伦人和埃及人就开始“刷牙”了,当时的人们咀嚼细树枝的末端,将其嚼软成为类似刷子的纤维条,用来清洁口腔。  公元前1600年,炎黄子孙有选择地咀嚼芳香植物的嫩枝来清洁牙齿,同时这种牙具也使人的口气更加清新。到了唐朝,人们以兽骨为柄,以动物鬃毛为刷毛,创造了植毛牙刷
期刊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人们便造出无数款飞行汽车的试验品,这些试验品大都有着相似的外表——轻型飞机的翅膀和驾驶舱,家用轿车的车身,两种零件有模有样地整合在一起,发明家们便自诩做成了飞行汽车。但它们的表现如何呢?  从外观上讲,这种飞行汽车毫无美感可言,看上去像是一辆汽车驮着一架飞机;实用性也不太好,又宽又长的固定机翼直接要占用七八个车道,长长的机尾使飞行汽车的臃肿程度不亚于超级大货车;至于安全性,
期刊
最乖巧的年轻人也冲动  乔纳森是一个18岁的青少年,他学习成绩优异,担任学生自治会秘书,还是学校足球队的明星队员。他对所有人都很友善,而且在学校各种社交圈里都受到欢迎。他的父母、亲友们一致认为他一定会有所作为,而他也能轻松面对人们对他的重托。他看起来是那种典型的大人们所喜爱、同龄人也欢迎的乖孩子或优秀青少年,跟青少年常见的爱冒险、爱冲动、爱搞事、无厘头这些特质毫不沾边。  然而,深入了解下去,就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