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具备对于小学生来说谈何容易。于是,作文成了令老师头疼,令学生望而却步,又无法不面对的问题。近几年来,随着现代技术的引入,这一问题正在被逐渐解决。
一、利用现代技术,欣赏佳作,提升阅读兴趣
常听常读好文章,可以帮助学生吸收人类语言精华,积累佳词佳句、精彩的语段,开阔视野,发展思维,确切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笔下千钧任歙张。”可见,佳作欣赏对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许多家长反映,给孩子买的作文书不可谓不多,却常常被束之高阁,满面尘灰却乏人问津。这一现象固然与某些学校课业负担过重、学生业余时间太少有关。但更主要的是他们缺乏阅读兴趣。为此,我从三年级起开设了作文欣赏课,利用电视播放图文并茂的佳作。多姿多彩的画面,抑扬顿挫的声音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无意注意,让他们在接受感官刺激的同时不知不觉积累了素材。渐渐地,他们不再满足课堂上这些有限的文章,兴趣浓厚的他们终于掸去了书架上的灰尘。
二、利用现代技术,创设情景,激发写作热情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老师,有兴趣就有作文的动力,有兴趣就有作文的潜力。一旦我们的作文课使学生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迸发出对作文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小学生因其年龄小和阅历浅的关系,兴趣虽易激发,但消失得快。而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化静为动、形声兼备的功能,通过录音、电视、电脑等教学媒体,可以恰到好处地创造学习情景,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样,为他们深化生活感受,开拓观察视野,增加生活阅历,丰富写作素材,创设了有利的条件,使他们逐渐从怕作文发展到爱作文。
三、利用现代技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作文的内容多源于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为解决学生无事可写的情况,老师常常组织一些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可是往往活动搞了,观察也进行了,学生还是没有写出好的文章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一条是没有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或受条件的限制做不到真正的观察。不同的电教媒体可以把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融入五彩斑斓的画面中,使学生在短时间里能够对某些事物有较为翔实的了解,也使头脑中原来模糊的印象逐渐清晰、鲜明。如在写《春天的田野》一文前,教师把学生带到郊外观察并记录下田野中的景色。写作时,多数学生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能够说出看到的景物,但却杂乱无章,黯然失色。此时,教师再次指导学生按照顺序观察,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并播放了经过剪辑的录像,定格出各种景物,给学生一个细致观察的机会。之后,他们不仅有话可写,而且写得生动、形象。
另外,巧用电教手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没有想象力的作文是没有生气的。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周围生活往往注意不够,更不要说能够抓住生活的本质了。因此可以先利用电教媒体,创设问题情景,诱发学生的想象。如在写作之前播放一些取自生活,经过编辑加工的录像片,创设一个情景,通过丰富的色彩、栩栩如生的画面、优美的音乐来有效地烘托气氛,反映生活,再现生活。学生边听边看边想,开拓他们的作文思路,引发他们的联想,一步步深入地想象事物的来龙去脉,想象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等,这样写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运用现代技术,优化评改途径
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对事物的认识,从作文角度上看反映在“作”和“改”两方面,初次作文表达出对事物的初步认识,修改的过程则是对事物认识深化的过程。因此,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作文进行直观评改,能优化作文的评改途径,提高修改效率。可把写得好的文章制作成课件展示出来,进行范例讲评;也可把典型的病句、病例投影出来,进行分析、推敲。为鼓励学生习作中的点滴进步,每次作文后,教师都应该从一般的习作中找出精彩的词、句、段,或整篇文章,制作成课件,注上姓名,让大家品味、欣赏,引导学生点评,并广泛讨论,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从而保持学生习作的热情,体验习作成功的欢乐,形成良好的写作内驱力,使写作成为学生自觉自愿地表达情感的一种激情和需要,一种展示才华的机会,一种不断学习他人和自我挑战的最佳途径。
实践证明,有目的地恰当运用多媒体指导学生,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优化评改途径,使学生观察有对象,思维有凭借,表达有内容,作文有方法,解决学生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难题。
(责编钟岚)
一、利用现代技术,欣赏佳作,提升阅读兴趣
常听常读好文章,可以帮助学生吸收人类语言精华,积累佳词佳句、精彩的语段,开阔视野,发展思维,确切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笔下千钧任歙张。”可见,佳作欣赏对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许多家长反映,给孩子买的作文书不可谓不多,却常常被束之高阁,满面尘灰却乏人问津。这一现象固然与某些学校课业负担过重、学生业余时间太少有关。但更主要的是他们缺乏阅读兴趣。为此,我从三年级起开设了作文欣赏课,利用电视播放图文并茂的佳作。多姿多彩的画面,抑扬顿挫的声音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无意注意,让他们在接受感官刺激的同时不知不觉积累了素材。渐渐地,他们不再满足课堂上这些有限的文章,兴趣浓厚的他们终于掸去了书架上的灰尘。
二、利用现代技术,创设情景,激发写作热情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老师,有兴趣就有作文的动力,有兴趣就有作文的潜力。一旦我们的作文课使学生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迸发出对作文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小学生因其年龄小和阅历浅的关系,兴趣虽易激发,但消失得快。而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化静为动、形声兼备的功能,通过录音、电视、电脑等教学媒体,可以恰到好处地创造学习情景,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样,为他们深化生活感受,开拓观察视野,增加生活阅历,丰富写作素材,创设了有利的条件,使他们逐渐从怕作文发展到爱作文。
三、利用现代技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作文的内容多源于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为解决学生无事可写的情况,老师常常组织一些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可是往往活动搞了,观察也进行了,学生还是没有写出好的文章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一条是没有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或受条件的限制做不到真正的观察。不同的电教媒体可以把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融入五彩斑斓的画面中,使学生在短时间里能够对某些事物有较为翔实的了解,也使头脑中原来模糊的印象逐渐清晰、鲜明。如在写《春天的田野》一文前,教师把学生带到郊外观察并记录下田野中的景色。写作时,多数学生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能够说出看到的景物,但却杂乱无章,黯然失色。此时,教师再次指导学生按照顺序观察,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并播放了经过剪辑的录像,定格出各种景物,给学生一个细致观察的机会。之后,他们不仅有话可写,而且写得生动、形象。
另外,巧用电教手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没有想象力的作文是没有生气的。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周围生活往往注意不够,更不要说能够抓住生活的本质了。因此可以先利用电教媒体,创设问题情景,诱发学生的想象。如在写作之前播放一些取自生活,经过编辑加工的录像片,创设一个情景,通过丰富的色彩、栩栩如生的画面、优美的音乐来有效地烘托气氛,反映生活,再现生活。学生边听边看边想,开拓他们的作文思路,引发他们的联想,一步步深入地想象事物的来龙去脉,想象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等,这样写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运用现代技术,优化评改途径
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对事物的认识,从作文角度上看反映在“作”和“改”两方面,初次作文表达出对事物的初步认识,修改的过程则是对事物认识深化的过程。因此,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作文进行直观评改,能优化作文的评改途径,提高修改效率。可把写得好的文章制作成课件展示出来,进行范例讲评;也可把典型的病句、病例投影出来,进行分析、推敲。为鼓励学生习作中的点滴进步,每次作文后,教师都应该从一般的习作中找出精彩的词、句、段,或整篇文章,制作成课件,注上姓名,让大家品味、欣赏,引导学生点评,并广泛讨论,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从而保持学生习作的热情,体验习作成功的欢乐,形成良好的写作内驱力,使写作成为学生自觉自愿地表达情感的一种激情和需要,一种展示才华的机会,一种不断学习他人和自我挑战的最佳途径。
实践证明,有目的地恰当运用多媒体指导学生,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优化评改途径,使学生观察有对象,思维有凭借,表达有内容,作文有方法,解决学生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难题。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