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尿毒症的发生率也不断上升,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及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尿毒症的治疗,一般采用血液透析的方式对血液进行净化,从而对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进行纠正。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因一系列因素干扰,使患者出现感染的机率不断上升。对于血液透析导管感染,临床上需要加强对相关因素的分析,并实施相应的干预护理,从而减少感染患者的出现。
【关键词】 血液透析;导管感染;相关因素;护理进展
尿毒症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科疾病,治疗方法一般采用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是利用人造半透膜将体内代谢废物以及多余电解质在扩散和对流的作用下排出体外,同时实现对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纠正。深静脉置管是血液透析常用的血管通路之一,它的出现也使导管感染的发生率不断上升。本文就血液透析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进展进行以下分析和探讨:
1 血液透析导管感染因素分析
1.1 穿刺部位消毒不彻底 部分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因素与穿刺部位消毒不到位存在密切联系,主要是穿刺过程中,穿刺位置皮肤的细菌通过皮下隧道进入导管所致。因此,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必须对穿刺部位进行彻底消毒。
1.2 穿刺位置的选择 在穿刺过程中,深静脉置管的位置主要包括:锁骨下静脉、股静脉以及颈内静脉等。股静脉与会阴部相对较近,寄生菌较多,导致患者发生感染的机率增加,相比锁骨下静脉及颈内静脉置管出现感染的机率更大。
1.3 穿刺过程无菌操作 在穿刺过程中因没能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导管感染。因此操作者在进行置管过程中,要严格消毒手部,配戴帽子、口罩以及无菌手套,使用铺消毒治疗巾,必要时要穿着无菌衣服,加强通风和清洁工作,维持环境卫生。
1.4 术后护理不合理 血液透析过程中,操作者因没能遵循相关流程进行上机及下机,且在接管和分管的过程中没有及时将管道内的血块清除,从而导致导管出现血栓,为血流菌落在导管壁上生长提供了基础,导致患者出现相关性感染。
1.5 患者自身因素 部分患者因自身机体因素,也会加大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比如部分患者存在糖尿病及恶性肿瘤等合并症、自身免疫力较差、营养不良等,也是导致感染的主要原因。另外感染灶的血行性传播也是导致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陶娟等人在相关研究中指出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在年龄以及透析龄比较存在差异,见表1[1]。
可见,年龄以及透析龄也是感染多发的重要因素。
1.6 导管留置时间 相关研究表明,在肝硬化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后,对出现感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置管时间在30天以上的患者,其感染率为30%,而置管时间在30天以内的患者,其感染率则为5.7%。由此可见,导管留置时间越短,其治疗效果越好,感染发生率越低[2]。
1.7 护理人员操作不娴熟 一些护理人员因自身技术不娴熟,导致穿刺次数增加,反复穿刺导致患者局部出现血肿和局部炎性反应,从而加大继发性感染的发生率。
2 血液透析感染护理展望
经上述分析,导致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因素较多,规范化的护理干预便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中,需要加强对护理工作的调控,以降低导管感染率。护理界对于血液透析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2.1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 护理人员作为血液透析的主要涉及人员,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感染上存在密切联系。相关学者认为[3],医院需要加强对透析护理队伍的建设,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提高对血液透析导管感染的认识,并对插管技术进行统一和规范,严格遵循标准制度,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降低失误率,减少感染率。
2.2 利用抗生素进行封管 采用间断抗生素进行封管,能够有效对导管相关性感染进行预防。有报道指出,采用头孢他啶混合肝素对透析后患者进行封管,头孢他啶的用量为0.5克,肝素的用量为100毫克2毫升,混合2毫升的生理盐水,混合液封管的量为动静脉各2毫升,结果显示能够减小长期深静脉置管导管感染的发生率[4]。
2.3 加强对导管口的护理 加强对导管口的护理也是减少血液透析导管感染的一种有效方法,有研究指出[5],利用康惠尔透明贴能够减少导管口感染。这是因为康惠尔透明贴具备强自溶清创的特点,能够对坏死组织进行选择性清除,对渗出物质进行吸收,从而帮助血管快速再生。采用碘伏棉球对穿刺针眼进行消毒,同样能够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2.4 加强宣教工作的落实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血液透析以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认识,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便于感染干预工作的开展,提高患者对个人卫生的管理,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2.5 构建完善的监测系统 血液透析导管感染的控制还需要加强对工作流程的检测,因此构建完全的监测系统十分必要。可以通过对中心静脉导管的动态护理进行制定,并及时进行记录,填写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评估表等,从而使整个血液透析过程得到监控和管理。相关研究指出,通过对血液透析的监控,能够更好的发现感染诱因和问题,有利于对感染源的尽早控制和干预。
3 结束语
血液透析是治疗尿毒症的一项重要方法,其通过净化血液的方式改善患者的病情。但因治疗过程中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机体恢复。发生感染的诱因较多,医患的积极配合,对导管相关性感染进行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陶娟,李涛,陈永华,赵新生,黄绍鹏.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2):241-242.
[2] 张锋,陈丽君,吴芳,等.高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探讨[J].当代医学,2010,16(10):63-64.
[3] 王果英.应用PDCA循环管理护理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0,3(22):123-124.
[4] 钟莉萍.抗生素肝素混合封管预防深静脉置管感染临床护理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202-203.
[5] 唐俊,左满花.股静脉穿刺留置双腔导管联合抗生素封管在血液净化中临床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3(08):200-201.
【关键词】 血液透析;导管感染;相关因素;护理进展
尿毒症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科疾病,治疗方法一般采用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是利用人造半透膜将体内代谢废物以及多余电解质在扩散和对流的作用下排出体外,同时实现对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纠正。深静脉置管是血液透析常用的血管通路之一,它的出现也使导管感染的发生率不断上升。本文就血液透析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进展进行以下分析和探讨:
1 血液透析导管感染因素分析
1.1 穿刺部位消毒不彻底 部分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因素与穿刺部位消毒不到位存在密切联系,主要是穿刺过程中,穿刺位置皮肤的细菌通过皮下隧道进入导管所致。因此,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必须对穿刺部位进行彻底消毒。
1.2 穿刺位置的选择 在穿刺过程中,深静脉置管的位置主要包括:锁骨下静脉、股静脉以及颈内静脉等。股静脉与会阴部相对较近,寄生菌较多,导致患者发生感染的机率增加,相比锁骨下静脉及颈内静脉置管出现感染的机率更大。
1.3 穿刺过程无菌操作 在穿刺过程中因没能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导管感染。因此操作者在进行置管过程中,要严格消毒手部,配戴帽子、口罩以及无菌手套,使用铺消毒治疗巾,必要时要穿着无菌衣服,加强通风和清洁工作,维持环境卫生。
1.4 术后护理不合理 血液透析过程中,操作者因没能遵循相关流程进行上机及下机,且在接管和分管的过程中没有及时将管道内的血块清除,从而导致导管出现血栓,为血流菌落在导管壁上生长提供了基础,导致患者出现相关性感染。
1.5 患者自身因素 部分患者因自身机体因素,也会加大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比如部分患者存在糖尿病及恶性肿瘤等合并症、自身免疫力较差、营养不良等,也是导致感染的主要原因。另外感染灶的血行性传播也是导致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陶娟等人在相关研究中指出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在年龄以及透析龄比较存在差异,见表1[1]。
可见,年龄以及透析龄也是感染多发的重要因素。
1.6 导管留置时间 相关研究表明,在肝硬化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后,对出现感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置管时间在30天以上的患者,其感染率为30%,而置管时间在30天以内的患者,其感染率则为5.7%。由此可见,导管留置时间越短,其治疗效果越好,感染发生率越低[2]。
1.7 护理人员操作不娴熟 一些护理人员因自身技术不娴熟,导致穿刺次数增加,反复穿刺导致患者局部出现血肿和局部炎性反应,从而加大继发性感染的发生率。
2 血液透析感染护理展望
经上述分析,导致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因素较多,规范化的护理干预便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中,需要加强对护理工作的调控,以降低导管感染率。护理界对于血液透析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2.1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 护理人员作为血液透析的主要涉及人员,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感染上存在密切联系。相关学者认为[3],医院需要加强对透析护理队伍的建设,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提高对血液透析导管感染的认识,并对插管技术进行统一和规范,严格遵循标准制度,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降低失误率,减少感染率。
2.2 利用抗生素进行封管 采用间断抗生素进行封管,能够有效对导管相关性感染进行预防。有报道指出,采用头孢他啶混合肝素对透析后患者进行封管,头孢他啶的用量为0.5克,肝素的用量为100毫克2毫升,混合2毫升的生理盐水,混合液封管的量为动静脉各2毫升,结果显示能够减小长期深静脉置管导管感染的发生率[4]。
2.3 加强对导管口的护理 加强对导管口的护理也是减少血液透析导管感染的一种有效方法,有研究指出[5],利用康惠尔透明贴能够减少导管口感染。这是因为康惠尔透明贴具备强自溶清创的特点,能够对坏死组织进行选择性清除,对渗出物质进行吸收,从而帮助血管快速再生。采用碘伏棉球对穿刺针眼进行消毒,同样能够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2.4 加强宣教工作的落实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血液透析以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认识,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便于感染干预工作的开展,提高患者对个人卫生的管理,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2.5 构建完善的监测系统 血液透析导管感染的控制还需要加强对工作流程的检测,因此构建完全的监测系统十分必要。可以通过对中心静脉导管的动态护理进行制定,并及时进行记录,填写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评估表等,从而使整个血液透析过程得到监控和管理。相关研究指出,通过对血液透析的监控,能够更好的发现感染诱因和问题,有利于对感染源的尽早控制和干预。
3 结束语
血液透析是治疗尿毒症的一项重要方法,其通过净化血液的方式改善患者的病情。但因治疗过程中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机体恢复。发生感染的诱因较多,医患的积极配合,对导管相关性感染进行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陶娟,李涛,陈永华,赵新生,黄绍鹏.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2):241-242.
[2] 张锋,陈丽君,吴芳,等.高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探讨[J].当代医学,2010,16(10):63-64.
[3] 王果英.应用PDCA循环管理护理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0,3(22):123-124.
[4] 钟莉萍.抗生素肝素混合封管预防深静脉置管感染临床护理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202-203.
[5] 唐俊,左满花.股静脉穿刺留置双腔导管联合抗生素封管在血液净化中临床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3(08):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