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博弈论”

来源 :意林原创版·讲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拖延症是什么?似乎很难从概念上去下一个定义。因为它严格来说并不是一种生理或者心理疾病,只能算作一种生活习惯。
  可就是这个不能算是疾病的生活习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拖延症是花30分钟去找一支合适的笔,是再花10分钟将这支合适的笔修好,拖延症是找出最难的那种方法去做一件事,拖延症是对你的邮件反复遣词造句,拖延症是无法停止看电视,是同时做八件事但一件都做不完,是打个小盹儿,是捉苍蝇,敲笔,是试着逃避那些不可逃避的事。拖延症是害怕完成一件事,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结束一件事……”
  以上这段话来自动画《拖延症》,这个不到五分钟的短片获得了8.0的高分,许多人都表示“中枪无数”,这反映出,拖延症几乎已经成为现代人的通病。
  那么,我们可以战胜拖延症吗?我的观点和绝大多数的鸡汤文恰恰相反——我们无法彻底战胜拖延症。我们也用不着彻底战胜它。
  拖延症是如此顽固且无处不在。我们越是费尽心机地想要去克服它,越会被它一次次“教训”,最终让自己在沮丧、焦虑和挫败感中自暴自弃。所以,我们不妨接受自己在生活中出现的小小拖延,和拖延症来一个“自由相处”,达到“和谐共生”的状态。


  我大学的舍友阿D,可以说是一个拖延症的典型,每逢假期,不到十一点是不会起床的。起床后就是刷微博,逛豆瓣,看知乎。午饭有时会拜托舍友带,有时会打电话叫外卖,有时刷网页入了神,过了送外卖的时间,就拿包饼干顶一下,总之就是不去食堂。
  不过阿D有一个爱好,就是写作。他刷网页的时候,会打开一个Word文档,随时会过去敲几行字。临近毕业的那年我问过阿D,你每天刷微博、逛豆瓣,这样浪费时间,不会觉得焦虑吗?阿D说:“我的理想就是写作,我上网就是积累写作的素材和知识,我时时刻刻都在朝着目标前进啊,为什么要焦虑呢?”
  阿D说得对啊。他真的不用焦虑。毕业后,他凭借着文字方面的爱好和丰富的文学知识,很快就找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并且,他在短时间内,就将自己之前的作品结集出版了。
  和阿D对比明显的是我另一个室友小c。小c原本也有拖延症。可他大三那年决定考研,所以信誓旦旦和我们说要克服自己的拖延症。从那之后他每天五点钟起床,将近熄灯才回到寝室。我们都以为小c克服了自己的拖延症,很为他高兴。临近考试,小c的状态却越来越不好,每天脸色很差,并且一天比一天焦虑。
  我劝他,要相信自己之前的努力,考试一定没问题的。可他和我说,自己根本就没有看多少书。之前虽然早出晚归,可整天都是昏昏沉沉的,到了自习室也经常发呆,根本看不进去书。现在还是这样,到了自习室习惯性发呆,发呆一会儿又会有巨大的负罪感,强迫自己做几道数学题,可越做越焦虑,根本没办法理清解题思路。
  最后小c的考研毫无悬念地失败了。阿D的成功和小c的失败让当时的我脑海中产生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为什么努力克服拖延症的小c失败了,而经常性拖延的阿D成功了?后来我想明白了,相比于克服拖延症,我们更应该学会如何向拖延症妥协,如何和拖延症“和谐共生”。
  工作后,一次我和小c通电话。小c告诉我,他现在正准备二次考研。这次心态平和了许多,也不再强迫自己一天一定要做完多少数学题了,不想做数学题了就背一背英语,不想背英語了就看一看政治,实在累了就发一会儿呆,让大脑休息一会儿。我很高兴,因为小c学会和拖延症“和谐共生”了。果然,他二次考研考上了心仪的名校。
  最后,祝愿大家在与拖延症的博弈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达到与拖延症的“和谐共生”。
其他文献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类大脑细胞的活性也越来越低,细胞膜会发生退化,原本按规律排列的细胞分子开始出现絮乱,从而导致一些神经疾病的发生。那么,人类该如何应对脑细胞衰老带来的困境?为此,科学家开始了探索如何焕发大脑细胞活力的研究历程。  细胞培养的历史  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在干细胞的研究中,指出了可自我修复的全能性胚胎干细胞对神经细胞研究的重要作用,但是却因为其伦理问题而难以继续研究。  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