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入学率的提高,高校的毕业生人数连创新高,2017年为795万人,2018年预计将达820万。由于毕业生人数的巨大,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史上最难就业季”也成为了就业新常态。而在毕业生的群体中有一部分特殊群体——就业困难大学生。在激烈的竞争和强大的压力环境下,对就业困难大学生的帮扶工作难度增大,“精准帮扶”的作用和意义也更加重大。
一、就业困难大学生的类型
(一)学业困难型
有少部分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态度不端正,专业学习不认真,专业知识薄弱,专业技能缺失,甚至还有不少挂科情况,导致不能顺利毕业,无法获取毕业生或者学位证。而在大学生遍地都是的就业市场上,这部分人很容易被企业直接拒绝和忽视,很难获得企业的面试机会,更不要说顺利入职了。
(二)经济困难型
经济困难学生,也即贫困生,大多数来自偏远的农村家庭或因各种变故的低收入家庭。在高校学生群体中,贫困生占比达20%左右。贫困生在求职过程中一是要面对较高的经济压力。求职过程中,求职材料的制作、面试服装的准备、来回的食宿路费等都是不可避免的开支,而且随着物价水平的不断提高,求职的成本开支也越来越大。二是因为综合素质不高,竞争优势弱。根据贫困生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来看,大部分贫困生的综合素质都能力偏低,在以个人综合素质取胜的求职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获得较好入职机会的比例更低。
(三)慢就业观型
与“史上最难就业季”成为新常态相比,就业工作中还有一个逐渐出现的新常态现象——持慢就业观毕业生人数的增多。虽然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整体较大,但是随着社会整体的经济情况的发展,家庭收入的提高,也有一部分毕业生对就业持观望态度,对求职的准备不充分,对参加企业招聘的积极性较低。当然,持有慢就业观型的学生也有的是对工作期望高,不将就。
二、精准帮扶的措施
(一)“建档立卡”,分类帮扶
由于不同类型的就业困难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各不相同,所以精准就业帮扶的第一步就需要对不同类型的就业困难学生逐一“建档立卡”,摸清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帮扶措施。当然,分类建档工作需要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毕业班班主任需及时掌握班级学生的就业动态和思想状况,以便及时把政府、企业、学校及院部的就业信息、政策与学生对接。
(二)掌握政策,分类推荐
就业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是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学校的主要工作。所以每年政府和学校都会出台一系列的帮扶和优惠政策。那么作为高校就业工作者就应该及时、准确的掌握这些政策的内容、范围、措施,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类型落实到具体个人。例如,一次性就业创业补贴政策就是主要针对贫困毕业生提供经济资助的一项普惠政策,要通知到每一个学生,并鼓励符合条件的资助对象积极申报;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参军入伍、西部计划等各类国家基层项目对入选人员的标准、要求都各有差异,高校就业工作者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素質及意愿进行分类推荐,而不是简单的转发通知文件。
(三)加强指导,学会包装
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可能更多的还要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比如语言表达、文字总结、礼仪礼貌等。这些技能可能在书本和专业课上无法学习,那么学校需要开展专门的课程或培训项目来教育和训练学生。特别是针对性格较为内向或因各种原因产生自卑的学生群体,最好要有专门的老师帮助他们来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并通过强化指导,让学生们懂得如何更好的包装自己,以便吸引企业的注意。
(四)区分教育“慢就业”与“等就业”
针对不着急就业的学生群体,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就业观,教育指导学生区分“慢就业”与“等就业”的巨大差异。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整个社会在对待就业、工作、事业的态度都有所改变,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90后们,把兴趣与工作相结合,把工作当成终身的事业去拼搏。他们可能需要慢慢的思考和寻找,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再展开自己的事业,整个过程中,这群人都一直是在不断努力和准备着。针对这些同学,学校可以在了解其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积极为其提供相关信息和帮助,并适当的向对口企业进行有推荐。
三、结语
总之,就业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关系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但是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输送的重要环节,应勇于承担责任,履行好使命,根据社会发展和青年特点,不断提高教育服务水平,完善“精准帮扶”的制度和措施,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做出应有而独特的贡献。(作者单位为景德镇陶瓷大学)
一、就业困难大学生的类型
(一)学业困难型
有少部分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态度不端正,专业学习不认真,专业知识薄弱,专业技能缺失,甚至还有不少挂科情况,导致不能顺利毕业,无法获取毕业生或者学位证。而在大学生遍地都是的就业市场上,这部分人很容易被企业直接拒绝和忽视,很难获得企业的面试机会,更不要说顺利入职了。
(二)经济困难型
经济困难学生,也即贫困生,大多数来自偏远的农村家庭或因各种变故的低收入家庭。在高校学生群体中,贫困生占比达20%左右。贫困生在求职过程中一是要面对较高的经济压力。求职过程中,求职材料的制作、面试服装的准备、来回的食宿路费等都是不可避免的开支,而且随着物价水平的不断提高,求职的成本开支也越来越大。二是因为综合素质不高,竞争优势弱。根据贫困生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来看,大部分贫困生的综合素质都能力偏低,在以个人综合素质取胜的求职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获得较好入职机会的比例更低。
(三)慢就业观型
与“史上最难就业季”成为新常态相比,就业工作中还有一个逐渐出现的新常态现象——持慢就业观毕业生人数的增多。虽然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整体较大,但是随着社会整体的经济情况的发展,家庭收入的提高,也有一部分毕业生对就业持观望态度,对求职的准备不充分,对参加企业招聘的积极性较低。当然,持有慢就业观型的学生也有的是对工作期望高,不将就。
二、精准帮扶的措施
(一)“建档立卡”,分类帮扶
由于不同类型的就业困难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各不相同,所以精准就业帮扶的第一步就需要对不同类型的就业困难学生逐一“建档立卡”,摸清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帮扶措施。当然,分类建档工作需要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毕业班班主任需及时掌握班级学生的就业动态和思想状况,以便及时把政府、企业、学校及院部的就业信息、政策与学生对接。
(二)掌握政策,分类推荐
就业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是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学校的主要工作。所以每年政府和学校都会出台一系列的帮扶和优惠政策。那么作为高校就业工作者就应该及时、准确的掌握这些政策的内容、范围、措施,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类型落实到具体个人。例如,一次性就业创业补贴政策就是主要针对贫困毕业生提供经济资助的一项普惠政策,要通知到每一个学生,并鼓励符合条件的资助对象积极申报;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参军入伍、西部计划等各类国家基层项目对入选人员的标准、要求都各有差异,高校就业工作者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素質及意愿进行分类推荐,而不是简单的转发通知文件。
(三)加强指导,学会包装
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可能更多的还要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比如语言表达、文字总结、礼仪礼貌等。这些技能可能在书本和专业课上无法学习,那么学校需要开展专门的课程或培训项目来教育和训练学生。特别是针对性格较为内向或因各种原因产生自卑的学生群体,最好要有专门的老师帮助他们来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并通过强化指导,让学生们懂得如何更好的包装自己,以便吸引企业的注意。
(四)区分教育“慢就业”与“等就业”
针对不着急就业的学生群体,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就业观,教育指导学生区分“慢就业”与“等就业”的巨大差异。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整个社会在对待就业、工作、事业的态度都有所改变,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90后们,把兴趣与工作相结合,把工作当成终身的事业去拼搏。他们可能需要慢慢的思考和寻找,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再展开自己的事业,整个过程中,这群人都一直是在不断努力和准备着。针对这些同学,学校可以在了解其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积极为其提供相关信息和帮助,并适当的向对口企业进行有推荐。
三、结语
总之,就业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关系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但是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输送的重要环节,应勇于承担责任,履行好使命,根据社会发展和青年特点,不断提高教育服务水平,完善“精准帮扶”的制度和措施,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做出应有而独特的贡献。(作者单位为景德镇陶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