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e00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去世十几年了。几年前,妹妹接母亲住城里,老房便锁在那儿。前几天,母亲来电话告诉我,她要把老房子卖了。
  遵从母命。我跑了两天卖房手续,总算办完了。母亲又催我和妹妹快把老屋里的东西收拾收拾,别误了人家用房子。
  “破家值万贯。”母亲老屋里的旧物件不少,可没有一件值钱的——三张旧床,两张书桌,老旧的炕琴,我和妹妹下乡当知青时的两个木箱子。炕琴和箱子里的包袱包着全家老小用过的衣服,母亲洗得干干净净,熨叠得整整齐齐。几个枕头面缝着的枕巾,针脚密密实实,被褥单浆过,抖起来有硬硬的脆响。抽屉里,有父亲用过的锤子、扳子、螺丝刀等工具;有母亲用过的针线、顶针。厨房里有腌渍咸菜的瓷坛、装自做大酱的泥罐、装米面的泥缸,碗柜里的盘碗不少,却已破损。室内,“胖头鱼”头似的老电视,蒙着洁净的布罩……父亲用过的书、剪裁的报纸整齐地装在一个纸箱里,有早期他曾发表在《辽东大众》的文稿,新中国成立初期安东市出的一本画册《祖国的安东》;1977年恢复高考时的招生简章,还有三十年前我在大学读书时的一本油印的《新叶文学社通讯录》……
  母亲在屋里走来走去,叨叨咕咕,说这些东西都挺好的,能用的都拿走。
  母亲把她用过的针头线脑儿、线板、顶针装进了旧布包。我劝母亲不要吧,现在哪有穿带补丁的衣服的,可母亲说什么都要留下。我和妹妹在屋里转来转去,也找不到可用的。妹妹把旧衣服、被褥收拾起来准备放进她家的车库,对母亲也是个慰藉。我把父亲的书报码得整整齐齐打包装车。外孙逗姥姥:“姥姥家真值万贯,看看全是古董。”母亲这才高兴起来。
  剩下的床、桌、电视等搬不动,我说就处理给买房的,母亲同意。买房的伸H两个指头,意思是给200元钱,母亲刚乐起来的嘴角一下子凝住了。卖就卖吧!我急忙撒起慌来:“妈,你看不卖这东西,我还得来处理,一趟车油费几百块。”母亲听我一说,凝固的脸有了笑意:“油贵,油贵!”
  处理完家里的东西,母亲从随身的布袋里拿出钥匙交给买者,自言自语地说:“家没了,家没了!”
  我强忍着泪水。是的,母亲的老屋才是她的家。女儿的家,她总是说是姑娘的家,儿子的家,她总会说是儿子的家。
  中午了,我把车停在了一个农家饭店前。问母亲吃点什么,母亲绕菜样案子转了一圈,点了一个黄瓜凉菜,又转了一圈就再也点不出来了。我看到菜样案子上有一盘玉米面包子,母亲喜欢吃,就点上了。菜上得慢,母亲有点着急,嘴里叨叨咕咕:“哪有家里好,哪有家里好!”
  我心里酸酸的……老屋沒了,母亲给儿女做饭的“资格”也没有了。
  责任编辑:秀 丽
其他文献
一阵阵秋凉浸在我的身上,顿觉神清气爽。  街道上早已冷冷清清,雨很轻,满天的淅淅沥沥,温柔地沙沙沙沙……都说春雨细如丝,殊不知,这秋雨丝更长。今夜的秋雨下得是这般的柔和,如此的多情,就像是轻轻地拍着情人的肩膀,又像是哄着那可爱的娇儿早人梦乡。  路旁的街灯在秋雨的夜中不再耀眼,郁郁葱葱的法国大梧桐也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地披上了秋装。尽管是中秋,可那树干和枝叶却已没了春、夏季节疯长的戾气,老老实实地耷拉
期刊
那天与单位几个年轻的员工小聚,酒桌上的话题因人而异,转换成了儿时的那些事儿。  小学时,我就对文字着迷似的喜欢,语文成绩在班里“一枝独秀”。记得一次语文考试中,我得了八十多分,第二名才五十多分。我的幾篇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里读。这些都成为我一生喜欢写作、爱好文学的因子。  一部电影《少林寺》,开创了中国武打片的先河。后来,小村里又演过《武林志》《自古英雄出少年》,以及电视剧《霍元甲》等大量的武打
期刊
1976年夏,我在胡河村小学任教。快放晚学时,校长宣布说:明天是星期天,全公社号召老师们上山义务劳动,大家自带干粮,早点来。  既然是夏天,干的又是搬运石头的体力活儿,大家都觉得应该带点解渴的东西。学校有13名老师,全是记工分的,没一个拿沓沓的。对于汽水、冰水之类的饮料不敢奢望。  有人提出,听说第九小队老马爷种的烧瓜特别好,又熟又香,咱们找他要点带上,既解渴又解饿。大家都觉得这主意好。  大约晚
期刊
儿时,我是个“小书虫”,最大的爱好是读各种“小画书”了。因为物资的匮乏,这个爱好变成了一个奢侈的事。  有一次,因为从别人家借到了一本自己特别喜欢的书,怕别人要还就连天加夜地读,吃饭时因为忙着读书,汤洒到手背上而不自知。夜里才发现手背上被烫了个鸡蛋大的水泡。没有自己喜欢的书读就到处找各种书看,废弃的旧报纸、旧杂志,包括老爸书架上的那些大部头和到现在都没有完全弄明白的古書,现在想来,喜欢阅读的习惯或
期刊
入夜,万籁俱寂。月光下,一对对雁儿交颈而眠,远处的芦苇在夜风中摇曳。  沙洲上,一派静谧安详。  一只大雁却大睁着双眼,没有入睡。它是一只孤雁,父母在一场抗击外敌入侵的战斗中牺牲了。是老雁王一直呵护着它,关爱着它,将它抚养长大。成年后,它就自觉地承担了夜晚守更的任务,它感激着老雁王的养育之恩,它爱这个温暖的大家庭,爱这片美丽的家园。可是,自从老雁王过世,年轻的新雁王继位后,它总是喜欢对新雁王的观点
期刊
当一个孩子无意间撞见自己的领养手续时,当一个孩子受尽欺负反抗时,当一个孩子离家出走时,她的内心是怎样的呢?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这本书,讲述着一位女孩儿面对种种质疑和打压时,如何探索人生道路,成为她自己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英国一个偏远的小镇,女孩儿珍妮特生长在一个信奉福音派新教的家庭里。她的母亲将事物分为两类:敌人和朋友。恶魔、邻居、性、鼻涕虫是她的敌人,而上帝、她家的狗、夏洛特·勃朗特的小说、
期刊
认识含情是1985年三四月份,油菜花开的季节。  初三预选结束,重组班级,我和她成了同班同学。那时,有同学告诉我,含情与罗君相处得很融洽。含情有一双迷人的大眼睛,黑而明亮,只是皮肤黑了点儿。约一米六八的个子,亭亭玉立。在后来两个多月的学习中,含情总是幸福地微笑着,衣着整齐得体,步态轻盈如风。无论听课还是写作业,坐如钟,显得特别精神,浑身充满活力。每天中午放学,含情与罗君都要在一起轻轻低语一阵,交流
期刊
晚饭后,心情畅快,骑着自行车出了围墙,生命的蓬勃又回到了身上。  今天的海水老蓝老蓝,颜色深浓得像海了,蓝墨水就是这样吧,天上的白云就是稿纸吧,岸边的芦苇奋笔疾书。这一条新柏油路环岛蜿蜒,宽敞但空无一人,车印也看不到,一切都是崭新的。绿苔下露出红色的树皮,这是漆树吗?抒情诗人“啊!啊!啊!”三声,在山的那一边,可能是老鸹在咏叹。轻捷的白鹭回旋,喜水近泽,它长长的腿保持白礼服不湿。  大白长焦镜头,
期刊
雁鹅是当地人对大雁的称呼,秋去春来,往返迁徙,用它的飞翔之名来命名一种馍,想必有甚说法。  不错,雁鹅馍也是馍的一个种类,同样是小麦面、糟曲(一种微生物制品,用于发酵)发酵,掺水和匀,反复揉搓,拉、抻、拢、团,然后拍塑成各式形状,上笼去蒸,熟即为馍。而雁鹅馍的制作过程也无非如此,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的外形如雁鹅,腹背肥实,振翅欲飞,女儿们用它来孝敬生身父母,我猜测可能是因为那时精米细面金贵,用它来表达
期刊
宝贝,在距离你出生还有一个多月的今天,送你这封信。  据现在了解,你是个男孩兒,那我假定你是男孩儿的情况下想和你聊聊以下的一番话,如果你是女孩儿,怕是大部分内容要到你出生后重写了。首先,你的人生不用以讨好任何人的方式去过,就好像你的到来,这对我们来说是喜悦,对你只是一个体验的开始,所以,你只需要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而不是第二个我们。当然,这体验里是有法则的,随着你的成长你会了解到,这个世界的包容性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