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时,不得不用手握住粉笔,结果,一节课下来,手上满是粉笔灰。有没有一种方法让老师在使用粉笔时手不直接接触粉笔呢?
我观察了唇膏的结构,发现它的结构原理就比较适合于解决老师直接用手握粉笔的问题。我们只需要把唇膏的膏芯换成粉笔即可,这样就给粉笔穿上了外套,老师在使用粉笔时就不会直接用手握粉笔了,粉笔的使用也就变得清洁卫生了。同时,由于粉笔可以旋进旋出,在不使用时就把粉笔旋进,再加上粉笔帽,就可以把粉笔放进衣兜里,这样也就便于携带,同时也便于随时取用。
我分析了唇膏之所以可以旋进旋出的结构原理,于是我设计了粉笔套的结构:
整体上是一个圆柱体。最里面是一个可以随着其外层的双槽层旋转而上升或下降的座子——粉笔座——在里面装粉笔。在座子的外侧有两个对称的小突起,它同时卡在外面的双槽层的槽内和卡在双螺旋槽层的槽内。在座子的内面口部有三个等距的小突起(最好有一定的弹性),它起固定粉笔的作用。紧贴座子的一层为双槽层,它的两槽在圆柱面上是相对的。双槽层与外壳的下半部是一整体,可以通过外壳下半部的转动而带动双槽层在里面转动,双槽层的转动又推动座子转动,从而使座子上升或下降。在双槽层外面是双螺旋槽层,双螺旋槽是里面座子上升或下降的轨道。在双螺旋槽层外面是一层与双螺旋层复合在一起的一层——限制层。它一方面限制里面的座子不偏向一侧而沿螺旋槽层滑动,另一方面具有美化作用。外壳的上半部分是一个与外壳下半部大小一致的“笔帽”,可取下也可以盖上。盖上笔帽,整个结构就可以放在衣兜里。它的具体结构见下面附图。
这样的粉笔套可以装上现在普遍使用的一头粗一头细的粉笔,更可以装专门为它生产的上下粗细一致且更长的粉笔(长一些可以减少换粉笔的次数)。
我做的样品直接用唇膏外壳,只是把里面的唇膏换成粉笔,所以整个结构显得稍大,显得不够美观;里面的座子也稍大,粉笔安在里面显得有些不够稳定;整个结构也稍短,以致不能装下一支完整的粉笔。但如果按照上面我设计而量“身”做出的粉笔套,一定可以克服以上的不足,使用起来也会很方便。
另外,也可以根据自动铅笔的原理,把笔的外壳做大一些,把里面的铅笔芯换成粉笔,这样就成了“自动粉笔”。这种结构也能达到在使用粉笔时手不直接接触粉笔的目的。
(指导老师:朱廷斌)
我观察了唇膏的结构,发现它的结构原理就比较适合于解决老师直接用手握粉笔的问题。我们只需要把唇膏的膏芯换成粉笔即可,这样就给粉笔穿上了外套,老师在使用粉笔时就不会直接用手握粉笔了,粉笔的使用也就变得清洁卫生了。同时,由于粉笔可以旋进旋出,在不使用时就把粉笔旋进,再加上粉笔帽,就可以把粉笔放进衣兜里,这样也就便于携带,同时也便于随时取用。
我分析了唇膏之所以可以旋进旋出的结构原理,于是我设计了粉笔套的结构:
整体上是一个圆柱体。最里面是一个可以随着其外层的双槽层旋转而上升或下降的座子——粉笔座——在里面装粉笔。在座子的外侧有两个对称的小突起,它同时卡在外面的双槽层的槽内和卡在双螺旋槽层的槽内。在座子的内面口部有三个等距的小突起(最好有一定的弹性),它起固定粉笔的作用。紧贴座子的一层为双槽层,它的两槽在圆柱面上是相对的。双槽层与外壳的下半部是一整体,可以通过外壳下半部的转动而带动双槽层在里面转动,双槽层的转动又推动座子转动,从而使座子上升或下降。在双槽层外面是双螺旋槽层,双螺旋槽是里面座子上升或下降的轨道。在双螺旋槽层外面是一层与双螺旋层复合在一起的一层——限制层。它一方面限制里面的座子不偏向一侧而沿螺旋槽层滑动,另一方面具有美化作用。外壳的上半部分是一个与外壳下半部大小一致的“笔帽”,可取下也可以盖上。盖上笔帽,整个结构就可以放在衣兜里。它的具体结构见下面附图。
这样的粉笔套可以装上现在普遍使用的一头粗一头细的粉笔,更可以装专门为它生产的上下粗细一致且更长的粉笔(长一些可以减少换粉笔的次数)。
我做的样品直接用唇膏外壳,只是把里面的唇膏换成粉笔,所以整个结构显得稍大,显得不够美观;里面的座子也稍大,粉笔安在里面显得有些不够稳定;整个结构也稍短,以致不能装下一支完整的粉笔。但如果按照上面我设计而量“身”做出的粉笔套,一定可以克服以上的不足,使用起来也会很方便。
另外,也可以根据自动铅笔的原理,把笔的外壳做大一些,把里面的铅笔芯换成粉笔,这样就成了“自动粉笔”。这种结构也能达到在使用粉笔时手不直接接触粉笔的目的。
(指导老师:朱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