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湖湘非遗文化是优秀的传统文化瑰宝,而艺术设计专业的目标是培养设计类人才。文章将湖湘非遗文化引入平面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中,通过对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成果的分析研究,论证了湖湘非遗文化与艺术设计专业融合的科学性、可执行性,为促进湖湘非遗文化在高职院校中融合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研究依据。
关键词:湖湘非遗文化;艺术设计;课程体系
注: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湖湘‘非遗’文化融入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三级四进’模式研究”(XJK18C ZY023)阶段性研究成果。
湖南非遗文化种类繁多,在传统文化复兴、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非遗文化融入艺术设计专业可从学科划分、专业特点方面,选取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与艺术设计课程结合,形成一套科学的非遗文化艺术设计课程体系。
一、依据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内容选取非遗种类
湖南非遗种类繁多,包含传统手工技艺如蜡染、土家织锦、侗锦、侗族建筑技艺,传统民间美术如滩头年画、苗画、踏虎凿花等。非遗的造型因素、图形因素、技艺表现因素决定了其与艺术类设计专业教学内容的关联性,在选择非遗项目时,需充分考虑非遗种类与专业教学的关联性。课程内容应与非遗项目有较好的融合性与适应度,选取的湖湘非遗文化应具有典型性与特色性,这样才能共同发展。湖湘非遗文化中包含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非遗文化种类,数量众多,艺术价值表现高低不等,需重点挖掘艺术造型表现形式与文化性较高的非遗内容,将典型性非遗作为教学与研究的重点对象,甄别价值不高的非遗种类,重点开发艺术价值高的湖湘非遗项目。
二、非遗文化与基础课教学融合的实践
非遗文化的导入,可从基础课教学开始,从教师的课程设计到作业实训,需对课程教学做整体的思维设计。基础课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环节的结合,包含静物的摆放、造型元素训练的设置、师生互动交流等各种教学手段。湖湘非遗文化中传统手工技艺项目蜡染历史悠久,造型传统,风格独特,是民间非遗美术的精品。蜡染图案造型最大特点为不一样的“吉祥兽”,比如“龙凤龟”采用的造型手法为意象复合,以龙头、龟身、凤尾组成寓意深刻的图案,象征着男子威猛、女子美丽、健康长寿,蜡染的蓝白分明与特殊材质给人自然纯净的艺术美感。将蜡染导入基础课教学,可让学生进入蜡染非遗大师工作室了解蜡染的技艺与纹样特色,在专业老师的讲解下理解蜡染图案的艺术美感。在课程的实训环节中,要求学生在基础造型表现和湘西凤凰蜡染两个方面进行画面组合素描实训训练。教师在指导时,一方面注重对学生进行非遗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让学生掌握基础课的重点理论与技能。如图1、图2所示,在基础素描课程中融入湖湘非遗文化湘西蜡染的讲解,在课程作业实训中,静物的组合融入了蜡染图案,将基础素描的课程实训与湖湘非遗文化结合在一起,课程作业地域特征明显,也是对学生进行非遗文化熏陶的重要途径。
三、非遗文化与基础设计教学融合的实践
关联性是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与非遗项目融合的重要匹配因素,设计类课程的主题应与非遗项目体现出较高的适应度才能促进其共同发展。湖湘非遗文化中的众多图案纹样、造型表现都是以文化为表现形式,依托不同的表现载体,以不同的组合方式构成,与艺术设计类专业领域有着类似的构成规律与形式美表现。例如服装设计专业的图案设计课程,将湖湘非遗文化土家族织锦技艺融入图案课程,给学生讲授土家织锦的工艺与纹样图案特点。由非遗传人讲授土家织锦的色彩特点与工艺流程,重点讲授西兰卡普自然物象图案、集合图案、文字图案的装饰纹样风格来源与艺术变形、技术处理的关联性。再由校内专业课程教师讲授图案设计的形式美法则与构成形式,在实训中结合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特征,让学生自由创作与发挥,将土家织锦图案艺术表现到现代艺术设计的载体上。图3、图4中的实训作业为一年级学生根据自己对课程的学习理解,将土家织锦图案应用到挎包设计中,在设计课程启蒙阶段将湖湘非遗文化与服饰设计表现进行了融合,促进了学生的湖湘非遗文化学习与设计表现训练。
四、非遗文化与专业设计教学结合的实践
艺术設计类专业课程的教学重点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专业课贴近设计的具体应用。在课程的理论教学中通过对各专业课的系列理论讲授,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原理,为各专业设计实践做准备。在专业设计课的理论讲授的同时,将湖湘非遗文化的非遗项目技法、非遗项目艺术特征引入专业课程中进行讲授,对理解湖湘非遗文化的内涵与寓意非常重要。例如,在平面专业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引入湖湘非遗文化滩头木版年画,将具有楚南特色的滩头手工木版年画的发展过程、材质特征、制作工艺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进入滩头年画大师工作室感受滩头年画的艺术特色,了解年画的色彩特点、造型特点和手工生产的制作工序,理解年画的种类,学习湖湘文化中的寓意吉祥的内涵表现。图5、图6为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在礼品包装设计课程中进行的专业创作,学生在学习了包装设计的表现形式与设计方法后,根据自己对非遗文化的理解,完成了以新滩头年画为主题的整体视觉形象设计,包括新滩头年画插画设计、新滩头年画礼盒设计等,将湖湘非遗文化以新的视觉表现进行演绎,让传统的非遗文化呈现出现代的视觉设计感。
五、非遗文化与艺术类专业课程实训设计
创新结合的实践
当前国家提倡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传统湖湘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已经成为市场的发展趋势。非遗文化可以增加产品的文化效应和市场效应,而产品的转化让非遗文化在现代生活中找到生存的载体,让非遗传承在社会发展与经济利益中达到一个平衡点。艺术设计类专业是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且具有工匠精神的通用人才。湖湘非遗文化资源丰厚,蕴含着丰富的视觉语言,是艺术设计类专业在文化创意方面的创作宝库。加强湖湘非遗文化的教育,将其融合到艺术设计类专业文化创意与产品创新设计中,将传统的非遗语言与现代的艺术设计思维结合。非遗文化的教学融入不仅解决了湖湘非遗传承缺失的问题,更为非遗创新提供了活的源泉。
平面设计(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将湖南通道侗族非遗文化与毕业设计教学相融合,帮扶通道侗族县企业,用现代的美学原理与创新的设计理念对传统的侗族非遗民俗文化进行创新设计。图7、图8中以湖南通道侗族非遗文化为创作灵感,为通道侗族旅游企业开发了《侗星人》文创产品,以年轻群体为消费对象,设计了新颖、脑洞大开的侗族人物形象,开发了系列IP衍生符号,设计了一系列符合年轻人审美的创新性文创产品。这既弘扬了湖湘非遗文化,又对通道侗族县的文化旅游经济做出贡献,设计出的作品既具有浓郁的通道侗族地方风情,又实现了经济效益。湖湘非遗文化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创意、创新设计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灵感和创作素材。创新与创意设计是艺术设计类专业发展的方向,湖湘非遗文化的引入,使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在文化品位与艺术表现方面得到了加强,加深了对艺术设计专业技术性应用的认识,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在文创作品的应用中实现个人价值。
六、结语
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当立足于本区域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传承与发扬湖湘非遗文化,打造具有湖湘非遗文化特色和具有创新创意思维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课堂,继而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艺术设计类人才,让传统湖湘非遗技艺在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课堂中得到传承与发展。
作者单位: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关键词:湖湘非遗文化;艺术设计;课程体系
注: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湖湘‘非遗’文化融入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三级四进’模式研究”(XJK18C ZY023)阶段性研究成果。
湖南非遗文化种类繁多,在传统文化复兴、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非遗文化融入艺术设计专业可从学科划分、专业特点方面,选取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与艺术设计课程结合,形成一套科学的非遗文化艺术设计课程体系。
一、依据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内容选取非遗种类
湖南非遗种类繁多,包含传统手工技艺如蜡染、土家织锦、侗锦、侗族建筑技艺,传统民间美术如滩头年画、苗画、踏虎凿花等。非遗的造型因素、图形因素、技艺表现因素决定了其与艺术类设计专业教学内容的关联性,在选择非遗项目时,需充分考虑非遗种类与专业教学的关联性。课程内容应与非遗项目有较好的融合性与适应度,选取的湖湘非遗文化应具有典型性与特色性,这样才能共同发展。湖湘非遗文化中包含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非遗文化种类,数量众多,艺术价值表现高低不等,需重点挖掘艺术造型表现形式与文化性较高的非遗内容,将典型性非遗作为教学与研究的重点对象,甄别价值不高的非遗种类,重点开发艺术价值高的湖湘非遗项目。
二、非遗文化与基础课教学融合的实践
非遗文化的导入,可从基础课教学开始,从教师的课程设计到作业实训,需对课程教学做整体的思维设计。基础课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环节的结合,包含静物的摆放、造型元素训练的设置、师生互动交流等各种教学手段。湖湘非遗文化中传统手工技艺项目蜡染历史悠久,造型传统,风格独特,是民间非遗美术的精品。蜡染图案造型最大特点为不一样的“吉祥兽”,比如“龙凤龟”采用的造型手法为意象复合,以龙头、龟身、凤尾组成寓意深刻的图案,象征着男子威猛、女子美丽、健康长寿,蜡染的蓝白分明与特殊材质给人自然纯净的艺术美感。将蜡染导入基础课教学,可让学生进入蜡染非遗大师工作室了解蜡染的技艺与纹样特色,在专业老师的讲解下理解蜡染图案的艺术美感。在课程的实训环节中,要求学生在基础造型表现和湘西凤凰蜡染两个方面进行画面组合素描实训训练。教师在指导时,一方面注重对学生进行非遗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让学生掌握基础课的重点理论与技能。如图1、图2所示,在基础素描课程中融入湖湘非遗文化湘西蜡染的讲解,在课程作业实训中,静物的组合融入了蜡染图案,将基础素描的课程实训与湖湘非遗文化结合在一起,课程作业地域特征明显,也是对学生进行非遗文化熏陶的重要途径。
三、非遗文化与基础设计教学融合的实践
关联性是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与非遗项目融合的重要匹配因素,设计类课程的主题应与非遗项目体现出较高的适应度才能促进其共同发展。湖湘非遗文化中的众多图案纹样、造型表现都是以文化为表现形式,依托不同的表现载体,以不同的组合方式构成,与艺术设计类专业领域有着类似的构成规律与形式美表现。例如服装设计专业的图案设计课程,将湖湘非遗文化土家族织锦技艺融入图案课程,给学生讲授土家织锦的工艺与纹样图案特点。由非遗传人讲授土家织锦的色彩特点与工艺流程,重点讲授西兰卡普自然物象图案、集合图案、文字图案的装饰纹样风格来源与艺术变形、技术处理的关联性。再由校内专业课程教师讲授图案设计的形式美法则与构成形式,在实训中结合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特征,让学生自由创作与发挥,将土家织锦图案艺术表现到现代艺术设计的载体上。图3、图4中的实训作业为一年级学生根据自己对课程的学习理解,将土家织锦图案应用到挎包设计中,在设计课程启蒙阶段将湖湘非遗文化与服饰设计表现进行了融合,促进了学生的湖湘非遗文化学习与设计表现训练。
四、非遗文化与专业设计教学结合的实践
艺术設计类专业课程的教学重点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专业课贴近设计的具体应用。在课程的理论教学中通过对各专业课的系列理论讲授,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原理,为各专业设计实践做准备。在专业设计课的理论讲授的同时,将湖湘非遗文化的非遗项目技法、非遗项目艺术特征引入专业课程中进行讲授,对理解湖湘非遗文化的内涵与寓意非常重要。例如,在平面专业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引入湖湘非遗文化滩头木版年画,将具有楚南特色的滩头手工木版年画的发展过程、材质特征、制作工艺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进入滩头年画大师工作室感受滩头年画的艺术特色,了解年画的色彩特点、造型特点和手工生产的制作工序,理解年画的种类,学习湖湘文化中的寓意吉祥的内涵表现。图5、图6为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在礼品包装设计课程中进行的专业创作,学生在学习了包装设计的表现形式与设计方法后,根据自己对非遗文化的理解,完成了以新滩头年画为主题的整体视觉形象设计,包括新滩头年画插画设计、新滩头年画礼盒设计等,将湖湘非遗文化以新的视觉表现进行演绎,让传统的非遗文化呈现出现代的视觉设计感。
五、非遗文化与艺术类专业课程实训设计
创新结合的实践
当前国家提倡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传统湖湘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已经成为市场的发展趋势。非遗文化可以增加产品的文化效应和市场效应,而产品的转化让非遗文化在现代生活中找到生存的载体,让非遗传承在社会发展与经济利益中达到一个平衡点。艺术设计类专业是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且具有工匠精神的通用人才。湖湘非遗文化资源丰厚,蕴含着丰富的视觉语言,是艺术设计类专业在文化创意方面的创作宝库。加强湖湘非遗文化的教育,将其融合到艺术设计类专业文化创意与产品创新设计中,将传统的非遗语言与现代的艺术设计思维结合。非遗文化的教学融入不仅解决了湖湘非遗传承缺失的问题,更为非遗创新提供了活的源泉。
平面设计(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将湖南通道侗族非遗文化与毕业设计教学相融合,帮扶通道侗族县企业,用现代的美学原理与创新的设计理念对传统的侗族非遗民俗文化进行创新设计。图7、图8中以湖南通道侗族非遗文化为创作灵感,为通道侗族旅游企业开发了《侗星人》文创产品,以年轻群体为消费对象,设计了新颖、脑洞大开的侗族人物形象,开发了系列IP衍生符号,设计了一系列符合年轻人审美的创新性文创产品。这既弘扬了湖湘非遗文化,又对通道侗族县的文化旅游经济做出贡献,设计出的作品既具有浓郁的通道侗族地方风情,又实现了经济效益。湖湘非遗文化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创意、创新设计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灵感和创作素材。创新与创意设计是艺术设计类专业发展的方向,湖湘非遗文化的引入,使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在文化品位与艺术表现方面得到了加强,加深了对艺术设计专业技术性应用的认识,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在文创作品的应用中实现个人价值。
六、结语
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当立足于本区域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传承与发扬湖湘非遗文化,打造具有湖湘非遗文化特色和具有创新创意思维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课堂,继而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艺术设计类人才,让传统湖湘非遗技艺在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课堂中得到传承与发展。
作者单位: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