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作者从目标的不确定性、综合性、超前性、构思的概率性及公众的参与性介绍了城市规划设计的特点,并将其与建筑设计做了比较分析,指出应将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相结合,从而创造出优美、和谐、宜人的城市生活环境。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对比分析
1 规划设计目标的不确定性
一般的建筑设计总是由委托者提出设计任务即设计目标,建筑设计者所做的就是利用有关建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发展和提供各种达到设计目标的备选方案,并根据各种事实条件和价值偏好体系去评价和选择方案。可以说建筑设计技能实质上就是问题求解“找方案”的技能,或者说是一种“答案搜索”的技能。
建筑设计主动按规定后退道路红线,并留出绿化用地和停车位,保证建筑的造型和色彩与城市周边环境相协调。这样不仅改善了环境生态质量,而且作为城市景观的构成内容,极大地丰富了城市景观的空间层次。因此,只有了解规划设计特点与建筑设计有何不同,才能更好地做好规划设计或者说做好建筑设计。
然而城市规划往往没有明确的任务、目标,提不出具体的“任务书”。建筑设计的委托者一般说来就是该建筑的拥有者、使用者或开发承包者,而城市规划就不可能以这样的拥有者、使用者的身份出现委托者,即使有所谓的委托者往往也应该是该城市的建设管理部门来充当。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拥有者或使用者,因此他们也无法提出类似设计任务书那样的“规划目标”。
城市的拥有者和使用者是人民,是城市居民。他们到底需要什么,他们应该需要什么、拥有什么。这些作为城市规划目标和任务本身,就是城市规划工作的对象和工作内容,就是城市规划所面临的任务。因此,城市规划的过程并不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而首先是一个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它并不是为达到目标而寻找和选择途径的过程,而首先是提出任务、寻找目标的过程。由此,做规划设计不能只是进行“答案搜索”,而是进行“问题研究”或“目标分析”。如果说建筑设计可以根据设计目标从可供选择的方案中挑选出一个“理想”或者“满意”的方案来的话,那么城市规划就有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因此,城市规划是一种不断调整和改造的过程,是一种“短期行为”,而这种“短期行为”的可靠性如何,则由“规划年限”来衡量。所以“规划年限”几乎是城市规划工作即目标选择的最主要依据。
2 规划设计过程的多目标综合性
建筑设计的过程是答案的启发式搜索过程,建筑设计程序遵循从一般到特殊演绎推理过程城市规划则不同了。城市规划并不是一般到特殊的过程,而是在一规划过程中考虑多目标权衡过程,是城市各基本要素之间关系的建立与处理的过程。它并不是一个推理、演绎的过程,而是系统分析与综合的过程。城市规划所面对的是城市居民的多方面、多种类、多层次的需要,并且存在着彼此矛盾的价值判断。因此,规划的目标是一个相互矛盾的多目标系统,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并且是变化无常的。
世界上没有两座城市是一样的,并且对于规划来说各种制约因素也不可能有完全雷同的情况。因此,城市规划就无法找到 “类”的模式,无法应用“法式”通过推论、演绎出具体城市的规划来,当然就更无法套用其他城市的规划图纸了。
3 城市规划设计目标的超前性
一般说来,每幢建筑的性质和使用功能都是较为明确和稳定的。每一个建筑设计基本上都是一次” 终级目标” 的静态设计。但城市规划不是有终极目标的稳定性系统,城市规划的整个过程都是对未来目标的探讨、修改与调整的过程,是必须顾及发展变化的动态设计。
从总体上讲建筑设计还着重于内部体系的完善,可以说是“独善其身”的自封闭系统,而这样一种系统的设计,对于建筑师来讲是完全可以用图解的模式语言来表达,并在图纸上完成的。因此图面工作就成了建筑师职业性的“看家本领”。城市规划则不然,城市各子系统之间以及它们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使城市对于规划者来说是一个很难用图解的语言所能把握的“灰色系统”。城市的功能关系不仅仅取决于内部的结构,还取决于它与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关系,这样的适应性系统要求内部结构必须随着不断变化的外环境有所改进、变化,才能“适者生存”。因此仅仅图面的作业就很难胜任城市规划的工作,分析透彻的文字、表格等其他的表达手段甚至比图纸更重要。
4 规划设计构思的概率性
建筑设计以其象征性强为主要特征,所以要求建筑师形象思维的能力要强。城市规划设计师不仅要有形象思维的能力,而且要有把城市各要素高度抽象化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
现代的城市规划已不仅是物质规划和工程规划,而且是社会发展规划与环境规划。被称为“信息富城”的城市规划,所涉及的专业知识面相当广,具有极大的信息量。城市规划工作一般不是一个人所能胜任,需要各种专业人员的分工合作才能完成。现代的城市规划设计还要注意城市景观元素的设计,包括建筑小品、广场及人行道铺装、绿化、亮化、城市的标牌及广告牌等等。
5 规划设计的公众参与性
建筑设计的参与者只是建设单位的有关负责人以及设计院的设计人员,很少有公众参与讨论的现象。建筑设计只要满足建设单位的使用功能以及建筑风格满足规划要求即可。
然而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居民共同参与的设计。规划师根据所谓的委托者出具的规划设计要求进行规划设计,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必须通过对市场强有力的调控,来保证城市在展中“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和实现城市、人、自然的和谐统一”,“为民众谋求更多的福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从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出发,从实现发展的公正、公平的需要出发,必须将城市规划变成国家重要的公共政策。只有当城市规划成为公共政策,让广大市民参与到城市规划中,才能避免公共利益被资本侵蚀,才能保证城市发展能够为民众而不是只为资本“谋求更多的福祉”。
公众参与效力预期的基础是国家的法制保障,如果存在相关的国家法制、法规,能够保障公众在城市规划进程中参与的内容、程序和权力,那么认为参与有效的积极预期则会大大增加,反之则会降低公众的积极预期。此外,效力预期还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如果社会大环境鼓励公众参与规划,并且有实践证明公众的意见能够对最终的规划决策结果产生作用,也可以从效力预期的角度激发公众的参与热情,提高公众参与规划过程的真实性。
6 结束语
城市规划工作在很多方面是产生于建筑设计的摇篮之中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差异性也日渐明显和扩大。要将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相结合,这样才能创造优美、和谐、宜人的城市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长君.创造宜人的城市景观[J].华中建筑,2010,(02).
[2] 余柏椿.城市设计感性原则与方法[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7.
[3] 张晓燕.城市规划与公众参与[J].新参考,2011,(11).
[4] 车淳碧.浅谈城市发展战略规划[J].山西建筑,2010,(07).
[5] 宋光辉.论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中的节能策略与实践[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10,(05).
[6] 斯建培.城市规划基本要素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08).
[7] 吕斌,佘高红.城市规划生态化探讨——论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J].城市规划学刊. 2012,(04).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对比分析
1 规划设计目标的不确定性
一般的建筑设计总是由委托者提出设计任务即设计目标,建筑设计者所做的就是利用有关建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发展和提供各种达到设计目标的备选方案,并根据各种事实条件和价值偏好体系去评价和选择方案。可以说建筑设计技能实质上就是问题求解“找方案”的技能,或者说是一种“答案搜索”的技能。
建筑设计主动按规定后退道路红线,并留出绿化用地和停车位,保证建筑的造型和色彩与城市周边环境相协调。这样不仅改善了环境生态质量,而且作为城市景观的构成内容,极大地丰富了城市景观的空间层次。因此,只有了解规划设计特点与建筑设计有何不同,才能更好地做好规划设计或者说做好建筑设计。
然而城市规划往往没有明确的任务、目标,提不出具体的“任务书”。建筑设计的委托者一般说来就是该建筑的拥有者、使用者或开发承包者,而城市规划就不可能以这样的拥有者、使用者的身份出现委托者,即使有所谓的委托者往往也应该是该城市的建设管理部门来充当。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拥有者或使用者,因此他们也无法提出类似设计任务书那样的“规划目标”。
城市的拥有者和使用者是人民,是城市居民。他们到底需要什么,他们应该需要什么、拥有什么。这些作为城市规划目标和任务本身,就是城市规划工作的对象和工作内容,就是城市规划所面临的任务。因此,城市规划的过程并不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而首先是一个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它并不是为达到目标而寻找和选择途径的过程,而首先是提出任务、寻找目标的过程。由此,做规划设计不能只是进行“答案搜索”,而是进行“问题研究”或“目标分析”。如果说建筑设计可以根据设计目标从可供选择的方案中挑选出一个“理想”或者“满意”的方案来的话,那么城市规划就有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因此,城市规划是一种不断调整和改造的过程,是一种“短期行为”,而这种“短期行为”的可靠性如何,则由“规划年限”来衡量。所以“规划年限”几乎是城市规划工作即目标选择的最主要依据。
2 规划设计过程的多目标综合性
建筑设计的过程是答案的启发式搜索过程,建筑设计程序遵循从一般到特殊演绎推理过程城市规划则不同了。城市规划并不是一般到特殊的过程,而是在一规划过程中考虑多目标权衡过程,是城市各基本要素之间关系的建立与处理的过程。它并不是一个推理、演绎的过程,而是系统分析与综合的过程。城市规划所面对的是城市居民的多方面、多种类、多层次的需要,并且存在着彼此矛盾的价值判断。因此,规划的目标是一个相互矛盾的多目标系统,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并且是变化无常的。
世界上没有两座城市是一样的,并且对于规划来说各种制约因素也不可能有完全雷同的情况。因此,城市规划就无法找到 “类”的模式,无法应用“法式”通过推论、演绎出具体城市的规划来,当然就更无法套用其他城市的规划图纸了。
3 城市规划设计目标的超前性
一般说来,每幢建筑的性质和使用功能都是较为明确和稳定的。每一个建筑设计基本上都是一次” 终级目标” 的静态设计。但城市规划不是有终极目标的稳定性系统,城市规划的整个过程都是对未来目标的探讨、修改与调整的过程,是必须顾及发展变化的动态设计。
从总体上讲建筑设计还着重于内部体系的完善,可以说是“独善其身”的自封闭系统,而这样一种系统的设计,对于建筑师来讲是完全可以用图解的模式语言来表达,并在图纸上完成的。因此图面工作就成了建筑师职业性的“看家本领”。城市规划则不然,城市各子系统之间以及它们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使城市对于规划者来说是一个很难用图解的语言所能把握的“灰色系统”。城市的功能关系不仅仅取决于内部的结构,还取决于它与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关系,这样的适应性系统要求内部结构必须随着不断变化的外环境有所改进、变化,才能“适者生存”。因此仅仅图面的作业就很难胜任城市规划的工作,分析透彻的文字、表格等其他的表达手段甚至比图纸更重要。
4 规划设计构思的概率性
建筑设计以其象征性强为主要特征,所以要求建筑师形象思维的能力要强。城市规划设计师不仅要有形象思维的能力,而且要有把城市各要素高度抽象化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
现代的城市规划已不仅是物质规划和工程规划,而且是社会发展规划与环境规划。被称为“信息富城”的城市规划,所涉及的专业知识面相当广,具有极大的信息量。城市规划工作一般不是一个人所能胜任,需要各种专业人员的分工合作才能完成。现代的城市规划设计还要注意城市景观元素的设计,包括建筑小品、广场及人行道铺装、绿化、亮化、城市的标牌及广告牌等等。
5 规划设计的公众参与性
建筑设计的参与者只是建设单位的有关负责人以及设计院的设计人员,很少有公众参与讨论的现象。建筑设计只要满足建设单位的使用功能以及建筑风格满足规划要求即可。
然而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居民共同参与的设计。规划师根据所谓的委托者出具的规划设计要求进行规划设计,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必须通过对市场强有力的调控,来保证城市在展中“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和实现城市、人、自然的和谐统一”,“为民众谋求更多的福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从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出发,从实现发展的公正、公平的需要出发,必须将城市规划变成国家重要的公共政策。只有当城市规划成为公共政策,让广大市民参与到城市规划中,才能避免公共利益被资本侵蚀,才能保证城市发展能够为民众而不是只为资本“谋求更多的福祉”。
公众参与效力预期的基础是国家的法制保障,如果存在相关的国家法制、法规,能够保障公众在城市规划进程中参与的内容、程序和权力,那么认为参与有效的积极预期则会大大增加,反之则会降低公众的积极预期。此外,效力预期还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如果社会大环境鼓励公众参与规划,并且有实践证明公众的意见能够对最终的规划决策结果产生作用,也可以从效力预期的角度激发公众的参与热情,提高公众参与规划过程的真实性。
6 结束语
城市规划工作在很多方面是产生于建筑设计的摇篮之中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差异性也日渐明显和扩大。要将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相结合,这样才能创造优美、和谐、宜人的城市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长君.创造宜人的城市景观[J].华中建筑,2010,(02).
[2] 余柏椿.城市设计感性原则与方法[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7.
[3] 张晓燕.城市规划与公众参与[J].新参考,2011,(11).
[4] 车淳碧.浅谈城市发展战略规划[J].山西建筑,2010,(07).
[5] 宋光辉.论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中的节能策略与实践[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10,(05).
[6] 斯建培.城市规划基本要素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08).
[7] 吕斌,佘高红.城市规划生态化探讨——论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J].城市规划学刊.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