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科大学课程考核是当前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的关键手段之一,通过对学习难度大的专业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与实践,有利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检验。通过制定学习方法、鼓励自学、提高综合应用和创新应用能力等要素为核心的考核指标,将其应用于课程教学考核的全部环节中,并加以教学实践。通过对两个班级的课程教学与考核实践,课程教学及考核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一定提升。
关键词:课程考核;学习方法;自学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创新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657(2019)05-0090-07
0 引言
针对教育部对高校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考核是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特别是毕业论文更是重中之重。结合本校和一些应用型高校开设的印刷工程专业的课程考核现状,以及印刷行业的转型发展对应用型高级人才的迫切需求,课程考核应切实偏重于真实地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结合以往针对印刷工程专业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和考核结果发现,存在学生综合应用理论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够、学生的自学积极性不高、学习畏难等情况,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注重思考,缺乏对知识应用和总结分析能力的训练。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技能要求都较强的课程,学习难度较大、学生高度放松、遇难就退、只求过关的现象普遍存在,并难于在短时间内扭转现状[1]。一味强化理论学习,学生会大面积产生反感情绪,教学效果很难提高。在课程考核时,不敢向以技能为主的实践应用考核方向转变,已不适应新工科教学的要求[2],也不能适应各行业对人才需求的需要。另外,针对印刷工程专业,学生对本专业或行业的理解过于片面,影响对课程的学习兴趣,甚至影响到每一门课程[3],加之教师没有认识到增加一些实际应用、针对不同领域和行业、一些高端工作岗位等理论与应用结合的课程教学和考核内容的重要性,可能不自觉地放松了对考核内容的范围、理论知识点的综合性应用等方面的考核要求。对这一要求的放松,就造成了与一些重要考核指标关联的平时训练偏少,以毕业论文为例,在论文或设计中,看不到理论学习或实践调研的痕迹;研究或设计涉及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一门课程的少量知识点,甚至是一个知识点;跨学科跨专业内容的考核要求低,论文或设计中严重偏失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考核等问题。
将一些理论为主的课程向以实践应用为主的考核方向转变,也会出现以往实践类课程考核的老路,出现诸如:考核范围不全、综合性应用要求低、缺乏对自学能力的考核、引导性作用没有突现、考核内容难度和考核要求偏低等典型问题。比如,针对一门实践类课程,对平时的考核偏轻,只是在期末针对少量重点进行考核,考核评判的依据仅针对问题的解决好坏;对于一些实验课程的考核,只是针对多个基础性的项目进行验证性实验,没有真正对相关理论之间在应用时的内在联系进行考核,根本就谈不上是综合性应用;对于一些设计类的实践项目,考核时轻理論重技能,特别是一些采用校企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时[4-5],并不一定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针对课程考核中存在的以上一些问题,本文以工科印刷工程专业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实践为例,对课程教学和考核进行探索与实践。
1 课程考核改革方案设计
根据本校印刷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考核主要对成绩考核及要求、成绩评定方法进行了说明。其中,成绩考核及要求为: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
课程考核方案中,涉及到的考核环节主要包括平时考核、实验考核和期末考试三个环节,在平时成绩中,将课堂学习和课后作业列入了考核范围,考核重点仅针对课程章节的学习情况,缺少对学习效果的总结,通过引入课后辅导的考核,可以总结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强化了对教师的考核。实验考核体现了针对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科学实验的方法与态度、发现与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等基本要素的要求,但对于综合性应用解决问题、跨专业跨课程应用理论等要求并不高。针对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要求较高的特点,缺少了对技能应用的考核要求,通过增加实训项目,要求学生课后完成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同时,教师应加强课后辅导力度。期末考试虽然提出了以工程应用为主要考核方向,但并没有列出具体的要求,其实上还是偏向以笔试为主进行考核。在期末考核中,以课程论文的方式并提出具体的考核要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本文结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通过确定考核指标和完善考核环节,重点针对期末考试环节,对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一次改革尝试。
1.1 期末考试改革理由
(1)在近几个学期对印刷工程专业实施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对学生综合应用理论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够,学生自学积极性不高,学习畏难等情况,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注重思考,缺乏对理论应用和总结分析能力的训练;(2)培养应用型研究人才迫切需要改革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方式;(3)应用型研究人才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稳固地选择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方向就业,也有助于学生挑战高端职位;(4)印刷行业的转型发展同样迫切需要应用型研究人才。
1.2 期末考试改革方案
(1)期末考核方式由闭卷考试改为课程论文,同时,根据学校与学院的最新要求,在原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对课程成绩构成进行调整;(2)论文选题类型:实验类、设计类、工程应用类、综述类;(3)论文选题方向:数字图像处理应用、印刷图像处理应用、企业生产实际问题分析及处理、印刷图像加网输出处理、图像处理理论创新等;(4)选题范围:数字图像处理领域或印前图像处理领域;(5)学生选题原则:学生自主选题,并对选题进行考核;(6)教师指导:辅导学生对课程全部知识点进行汇总;(7)论文格式及字数:基本按学校本科生论文要求撰写;(8)确保全班学生全部完成论文写作。 2 课程教学及考核实践
2.1 考核方法
课程考核主要包括: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考核指标、考核环节四项。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前提,此四项在课程考核中应相互关联,并贯穿于全部考核环节。
2.1.1 考核方式:考试与考查结合,知识点掌握与知识点应用并重
课程考核根据设定的课程内容和采用的教学方法,加大了对平时成绩的占比,重点考核学生的综合与创新应用能力。其中,学习笔记要求对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知识点进行完整记录;作业次数和题量安排有所增加,以重要知识点掌握与应用为主;设置综合与设计型结合的实验,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成绩进行评定;在教学大纲要求之外,增加一些综合性应用的操作训练。
期末成绩以课程论文考核为主,成绩评定按后文提出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期末考核论文内容要求及评分标准”进行评定。
2.1.2 考核内容:理论与技能结合,授课知识点及理论应用全覆盖
课程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全部理论知识点、基本的操作技能、知识点的综合应用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设置相互关联,技能训练和知识点综合应用都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为目标,知识点通过基本的技能训练进行综合应用。
对全部知识点的考核仅仅通过闭卷笔试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加强对学习笔记和课后作业的考核就尤为重要,特别是学习笔记,不仅要求对知识点进行完整记录,还必须涉及应用方面的内容。另外,期末考核采用课程论文方式进行,要想将几乎全部理论知识点都纳入考核范围是不可能的。因此,学习笔记和课后作业的考核地位非常重要。期末虽然采用了开卷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核,但实现了由“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向“理解应用”的方向转变,看似非常轻松,如果不在课后花费大量的精力,要想达到优秀的学习效果也并非易事。
课后作业也是考核学生对重要理论知识点掌握情况的主要方式,课后作业的内容应与学习笔记有所不同,应以知识点综合应用与图像处理方法总结及比较分析性内容为主。在课后作业中还应增加与本专业相关的内容,以印刷工程专业为例,图像处理基本涉及到整个印刷流程,作业涉及的内容应该对印刷流程中的全部关键环节进行全覆盖。
对于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考核,还针对了实验环节进行评判,以知识点的分析为基础,通过一些综合性的实验对应用的多个知识点进行验证,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考核的关键是科学的实验方法、实验数据及分析、实验结果的评判等。对实验考核内容的高标准设定,也为期末课程论文考核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基本的操作技能考核,通过增加综合性应用的操作训练效果进行评判,以Matlab代码编写为主要考核内容,并与课程知识点结合紧密。
操作技能、实验及期末课程论文考核的内容设置,重在通过实践应用的训练加深对知识点内容的深度理解,引发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强化综合性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1.3 考核指標:能力与态度结合,转变学习方式提高专业素质
课程考核指标主要包括:学习方法的掌握、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操作技能的掌握、实验方法的掌握、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综合性应用知识点解决问题能力、理论创新和应用创新能力等方面。以上考核指标的确定,同样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联系紧密,采用启发式理论授课与实践指导,引导学生对这些考核指标的重视。所有考核指标能否达标的关键在于学习方法的掌握,在学生没有全部掌握相关基础课程理论的前提下,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知道如何学习,在遇到困难时,就会想方设法去找到一种便于理解和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也会引发对问题的思考,主动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同时,会产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意愿,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一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在遇到一些难题时,会主动加大学习的深度,进一步掌握综合应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对理论创新和应用创新产生兴趣。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不仅实现了对学生的分层培养,也是本科阶段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
在掌握学习方法、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的考核中,针对要求自学的内容,通过学习笔记、作业和实训项目等环节,考核对知识点的完整理解、知识点与技能操作的结合等指标。在自主学习能力的考核中,以学生对学习方法掌握、对理论知识点理解与掌握为基础,对课前预习、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进行考核。在掌握操作技能的考核中,以编程流程、编程方法、语法格式、编程习惯等基本操作为基础,适当增加了应用编程技能的考核;重点对实验方法和态度、理论应用与分析、实验数据获取与比较分析、总结分析能力等进行考核。在思考能力的考核中,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调研的意识为基础,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总结分析能力、综合性应用知识点等方面的能力进行考核;准确判定理论学习深度、了解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偏重对知识体系的了解、已学专业课程及其他课程知识点的掌握、问题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超前意识等诸多方面进行考核。在理论创新和应用创新能力的考核中,首先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学术研究能力、智力与定力、理论知识点的全面及深入掌握、高新技术了解等要素,充分考虑课程学习内容的要求和教学资源等因素,以参与科研活动为突破口,在理论方面对创新要求不宜过高,在应用方面偏重结合本行业实际现状,以新技术的综合、创新性应用为考核目标。
2.1.4 考核环节:平时与重点结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课程的考核环节主要包括:课堂学习、课后作业、技能训练、实验考核、课后辅导、期末考核等环节,这些考核环节的确定,与课程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结合紧密,并与考核指标挂钩。
课堂学习考核:指导学生列出课程的全部知识点,重点对学习笔记进行检查,考核课前对理论知识点的自学和课后学习总结情况。该环节考核的内容是实现理论知识点全部覆盖的关键,同时,不能缺少应用方面的内容。 课后作业考核:设计一些综合应用型的题目,对重要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进行考核。该环节考核的内容是理论与应用结合的基础,应将全部考核指标列入考核范围之内。
技能训练考核:以独立项目训练为主,适量增加综合性应用项目,重点对图像处理程序编写流程和每条程序代码的含义理解进行考核。
实验考核:设计综合应用型的实验或设计项目,对总结分析能力和科学实验方法的掌握进行考核。该考核环节的内容是理论创新和应用创新的前提,应将大部分考核指标列入考核范围之内。
课后辅导考核:以技能训练、实验项目和课程论文辅导为主,考核的内容主要针对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应用操作中出现问题,要求学生对各考核环节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改正,错误原因进行分析。
期末考核:必须以理论学习或社会实践为前提,以本课程內容为根本,结合本专业背景,尽量设计跨课程、跨专业、跨学科理论知识点和技能应用相结合的综合性选题,将全部考核指标列入考核范围之内,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素质进行全面考核。同时,鼓励和支持学生,针对本课程涉及的当前热点问题,进行系统学习并展开专项研究。
在各考核环节中,首先,应该按考试的要求进行严格考核,最好是依据考核指标、要求和内容制定评分标准。其次,对考核结果进行及时反馈,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并对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2.2 实施过程
2.2.1 教学内容理论与应用考核并重
新工科人才培养,需要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较强的理论基础,难以实现在这方面的突破。因此,课堂教学内容应偏重理论为主,增加一些前沿新技术的应用和与印刷工程专业结合紧密的教学内容,通过加大平时的学习笔记量和作业量,强化理论理解,通过增加Matlab图像处理方面的内容弥补技能训练的不足,在大纲要求外增加8个技能训练。预留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学,并将课程最后一章列为自学内容,要求总结归纳重点、关键内容,通过课后辅导强化自学效果;通过设计一些综合性应用的作业对学生进行测试,对学生已具备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综合性应用能力和自学能力进行摸底。
2.2.2 教学方法与教学考核结合
课程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将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是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高效学习方法的主要途径。由于课程理论学习难度大,可以采取分解难度的方式进行讲解,将知识点讲透讲明,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理论讲授中,还采用了“图示法”和“难度分解法”,对一些复杂的运算进行难度分解,重点讲解公式每一步的运算过程,并分解运算难度,通过减小图像维度,分解图像空间描述的难度[6]。对于Matlab编程训练,以编程流程为引领,总结图像处理中的一些固定语句和程序结构,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程序,通过“逆推法”对代码的含义进行逐条标注,对编程流程进行归纳[6]。对于难度较大的知识点,通过以实践应用为主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可以组织一部分学生对少量教学内容在首先进行自学,将课堂全部交给学生,让他们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另外,工科专业的课程教学,对知识点讲深讲透通常都存在课时不足的问题[7-8],可以通过课后辅导加以解决。对以上一些学习方法的掌握,在自学环节中将其纳入考核范围内。
2.2.3 强化实践应用促进行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
理论型研究以知识点的理论推算为核心,适度体现理论创新。应用型研究则以理论知识点的理论分析为基础,要求结合实际进行创新性应用。引导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进行实践调研发现问题,通过对问题进行认真、准确分析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解决问题的技能进行训练。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理论学习、如何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调研、如何进行科学实验,引导学生完成全部知识点汇总,帮助学生厘清多知识点在应用时如何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一些问题,结合所学理论和技能训练,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法。
2.2.4 制定详细的课程期末考核论文评分标准
对本课程的期末考核采用论文写作方式执行。其考核内容、要求及评分标准如下:
课程论文总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50%。
1、论文的内容、结构要求及考核要点(共85分)
①选题:自选,每人一题。选题包括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4分);选题规范(1分)。
②摘要、关键词。摘要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分齐全(4分);关键词包括解决问题应用的基础技术;实际解决问题的关键技术;创新技术;解决的问题(1分)。
③前言或绪论。至少要包括三个内容:研究背景(3分);解决问题时应用的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当前最新的技术(4分);研究的主要内容(3分)。
④解决问题的基础理论分析。有多少理论介绍多少,内容要完整将一个知识点介绍清楚;多用多门课程中的理论知识点;总结能力要强(4分)。对这些基础理论在解决问题时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6分)。
⑤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对④中的方法进行综合性应用(20分);进行创新性应用(5分)。
⑥实验及分析。实验准备(2分),实验过程(4分),实验数据(10分),结果分析(4分)。实验比较分析的方法至少要有两种:图像处理实验前后的比较分析;图像处理不同方法使用的比较分析。实验数据评判的参数,实验方法、实验参数的创新等都需要考虑。
⑦结论。关键技术应用结果总结(2分);创新点介绍(2分);对研究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进行介绍(1分)。
⑧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与论文的内容相关(5分)。
2、论文知识点考核(10分)
指导学生列出本课程全部的知识点。论文中尽量多地列出知识点为最佳,论文中介绍的知识点必须与研究解决的问题关联紧密。涉及其他课程知识点的课程门数不少于2门。知识点介绍必须完整才能得分。 3、论文格式按学校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要求进行考核(5分)
以上课程论文的考核内容、要求及评分标准都进行了详细讲解,提供了PPT课件。特别是针对不同的选题类别,从论文的结构、写作、实验方法、数据及分析等方面,做进行了专门辅导。
3 结果及分析
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与考核中,通过一个学期的课程教学,根据前文提出的课程考核改革方案,对两个教学班级进行教学考核改革实验。课程各考核环节及总评成绩五段人数分布如表1所示。
总评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包括8次作业和学习笔记)占比20%;实践考核成绩(包括4次实验和8次技能训练)占比30%;期末课程论文占比50%。
根据表1所示的两个教学班级成绩统计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对平时考核和实践考核的重视程度比较高,但部分学生还是存在“过关即可”的学习态度;期末考核总体成绩偏低,并不能完全说明学生对考核的重视程度不够,通过对学生论文进行分析,主要还是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还有欠缺,也缺少论文写作方面的训练。
在平时考核方面,结合各项考核指标,多数考核指标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促进了对知识点的理解,有了一定的自学意识,对一些前沿的新理论和新技术产生了兴趣;能够应用多个理论知识点解决一些问题,对于一些难题,通过自主学习基本能够提出解决方案;学生面对学习中出现的困难,能够主动和教师交流,学生之间也会相互交流。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变通性的学习方法掌握、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对新技术的学习、对学习内容的难度和深度要求、勤于思考的习惯、高度的总结分析、知识点综合应用、课程内容与本专业结合应用等还有一定的差距。
在实践考核方面,学生通过大量的技能训练,掌握了基本的程序编写流程设计,能够总结出一些常规的代码编写格式,学会了如何将图像处理变换公式应用于代码编写中;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编程学习方法,找出一些快速掌握编程的捷径,多数学生能够自己完成对程序代码的测试;学生有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一些学生能够根据程序测试结果,对错误进行修正;能够较好地通过对理论知识点的完整准确应用和分析,进行一些独立和小综合性的实验;多数学生基本掌握了实验方法,能够根据教师的要求,对实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良好的编程习惯养成、问题处理后的评价方式应用、对问题的深度思考与分析、知识点综合应用、与本专业结合应用等方面。
在期末论文考核方面,已有一些综合性应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想法,并进行了思考;有少数学生进行理论和应用创新尝试,有公式推导,也有应用创新;多数学生都能想到要进行实验验证或对设计的代码进行测试,只有少数学生选用了综述类选题,但在综述类选题中应用了实验验证。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掌握和应用都不够全面,前沿性技术的自学与了解偏少,自学要求没有完全到位;综合性知识点应用相对独立,多数学生只会对单个知识点进行串连应用,没有把各知识点应用与解决问题的联系分析清楚;与本专业的结合度不高,缺乏对本行业需求的了解与分析;创新性的理论推导少,创新性应用的能力不强;实验或设计分析性的内容偏少,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论文的写作方法没有完全掌握;也有少数学生没有认真对待。
总体来说,课程考核方案的实施较为成功,但考核中还是应设置至少两次或上以的重要考核,在考核知识点掌握的基础上,以综合性与创新性应用为主。因此,在设置期末考试的同时,期中考试也应加以重视,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可以合理设置期中考核。期中考核可以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期末考核以综合性与创新性应用为主的开卷考查方式进行。另外,应增加课程论文答辩考核的环节。
4 结论与展望
通过课程的教学与考核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态度出现了转变,学生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也发现,要彻底扭转大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学习现状需要长期实施教学改革与实践。
4.1 结论
(1)将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以实践方式进行教学与考核,理论与实践并重,贴近行业对人才选用的要求,符合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求。
(2)课程考核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高度结合,有利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培养进行全方位考核。
(3)通过制定课程教学方案和制定考核指标,并贯穿于全部教学和考核环节。主要是扩大了课程考核范围,强化了考核要求,确保了理论知识点和应用技能的考核全覆盖。
(4)将期末考核列为重点,并采用课程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强化了综合性应用考核。制定詳细的考核方案,对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进行了细化,考核要求高于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适合向工科多数课程的考核推广,特别是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可参照此方案执行。在明确要求的前提下,给学生高度的自主权,让学生自主选题并对选题进行考核,让学生综合应用本课程及本专业、跨专业其他课程中的理论知识,鼓励学生针对当前热点进行专项研究。针对当前的学情,暂时放弃不切实际的理论创新能力考核要求,尝试以创新性应用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对理论创新产生兴趣。
(5)针对课程教学所选教材和内容的学习难度较大的情况,在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同时,课程取消了闭卷考试的环节,减轻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压力。为防止学生出现过度放松的现象发生,大幅提高了考核要求高,但也不脱离课程内容的难度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实际现状,只要学生有进步就认可。在后续的教学中,提高考核要求,逐步尝试推广闭卷考试与开卷考核相结合。
4.2 展望
(1)进一步强化教学内容与教学考核的结合力度,在理论知识点讲授方面,对重、难点知识进一步讲深讲透;大幅增加一些前沿新理论、新技术应用方面的内容,并提高与本专业需求的相关度;为学生提供精准的课外学习资料,并加强对学生课外学习辅导与监控。 (2)进一步强化教学方法与教学考核的结合力度,全面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了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大幅放开教学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逐步将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引导为主。
(3)进一步强化对教学环节的考核,在完善关键考核环节的基础上,按照课程考试的要求,對各个考核环节制定详细的考核评分标准;切实强化课外辅导环节,及时反馈平时考核的结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4)进一步扩大技能训练考核的范围,在多演示、多讲解的基础上,加大对本专业应用方面的技能指导与考核力度;改进实验考核方法,对实验项目的内容进行调整,允许学生自主选定项目及实验方向,在以本课程理论应用为本的基础上,鼓励使用其他相关理论加以综合应用,参考期末论文考核的要求进行评分考核;将当前一些贴近实际应用的热点项目加入到考核范围中。
(5)在对各届学生的教学与考核过程中,不断总结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弱项,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教学及考核改进方案。
参考文献:
[1]胡晏崎.师范院校物理系学生学情调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2]吴岩.新工科:高等工程教育的未来——对高等教育未来的战略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6):1-3.
[3]黄俊利.大学生转专业现状及原因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
[4]胡善风,汪茜,程静静.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考核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1):88-91.
[5]左冬红,程文青,罗杰,等.职业行动能力导向的德国高等工程教育培养方案探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6):188-193.
[6]舒忠,叶卉荣,李其京,等.印刷专业图像处理类课程考核内容调整的探索[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9(2):82-86.
[7]朱昌平,周浩,朱陈松,等.卓越计划之课后辅导“三环”实施方案[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6):129-132.
[8]陶立国,王毓新.抓住关键环节构建高效课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35):51-53.
[责任编辑:郑笔耕]
关键词:课程考核;学习方法;自学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创新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657(2019)05-0090-07
0 引言
针对教育部对高校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考核是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特别是毕业论文更是重中之重。结合本校和一些应用型高校开设的印刷工程专业的课程考核现状,以及印刷行业的转型发展对应用型高级人才的迫切需求,课程考核应切实偏重于真实地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结合以往针对印刷工程专业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和考核结果发现,存在学生综合应用理论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够、学生的自学积极性不高、学习畏难等情况,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注重思考,缺乏对知识应用和总结分析能力的训练。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技能要求都较强的课程,学习难度较大、学生高度放松、遇难就退、只求过关的现象普遍存在,并难于在短时间内扭转现状[1]。一味强化理论学习,学生会大面积产生反感情绪,教学效果很难提高。在课程考核时,不敢向以技能为主的实践应用考核方向转变,已不适应新工科教学的要求[2],也不能适应各行业对人才需求的需要。另外,针对印刷工程专业,学生对本专业或行业的理解过于片面,影响对课程的学习兴趣,甚至影响到每一门课程[3],加之教师没有认识到增加一些实际应用、针对不同领域和行业、一些高端工作岗位等理论与应用结合的课程教学和考核内容的重要性,可能不自觉地放松了对考核内容的范围、理论知识点的综合性应用等方面的考核要求。对这一要求的放松,就造成了与一些重要考核指标关联的平时训练偏少,以毕业论文为例,在论文或设计中,看不到理论学习或实践调研的痕迹;研究或设计涉及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一门课程的少量知识点,甚至是一个知识点;跨学科跨专业内容的考核要求低,论文或设计中严重偏失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考核等问题。
将一些理论为主的课程向以实践应用为主的考核方向转变,也会出现以往实践类课程考核的老路,出现诸如:考核范围不全、综合性应用要求低、缺乏对自学能力的考核、引导性作用没有突现、考核内容难度和考核要求偏低等典型问题。比如,针对一门实践类课程,对平时的考核偏轻,只是在期末针对少量重点进行考核,考核评判的依据仅针对问题的解决好坏;对于一些实验课程的考核,只是针对多个基础性的项目进行验证性实验,没有真正对相关理论之间在应用时的内在联系进行考核,根本就谈不上是综合性应用;对于一些设计类的实践项目,考核时轻理論重技能,特别是一些采用校企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时[4-5],并不一定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针对课程考核中存在的以上一些问题,本文以工科印刷工程专业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实践为例,对课程教学和考核进行探索与实践。
1 课程考核改革方案设计
根据本校印刷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考核主要对成绩考核及要求、成绩评定方法进行了说明。其中,成绩考核及要求为: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
课程考核方案中,涉及到的考核环节主要包括平时考核、实验考核和期末考试三个环节,在平时成绩中,将课堂学习和课后作业列入了考核范围,考核重点仅针对课程章节的学习情况,缺少对学习效果的总结,通过引入课后辅导的考核,可以总结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强化了对教师的考核。实验考核体现了针对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科学实验的方法与态度、发现与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等基本要素的要求,但对于综合性应用解决问题、跨专业跨课程应用理论等要求并不高。针对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要求较高的特点,缺少了对技能应用的考核要求,通过增加实训项目,要求学生课后完成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同时,教师应加强课后辅导力度。期末考试虽然提出了以工程应用为主要考核方向,但并没有列出具体的要求,其实上还是偏向以笔试为主进行考核。在期末考核中,以课程论文的方式并提出具体的考核要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本文结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通过确定考核指标和完善考核环节,重点针对期末考试环节,对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一次改革尝试。
1.1 期末考试改革理由
(1)在近几个学期对印刷工程专业实施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对学生综合应用理论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够,学生自学积极性不高,学习畏难等情况,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注重思考,缺乏对理论应用和总结分析能力的训练;(2)培养应用型研究人才迫切需要改革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方式;(3)应用型研究人才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稳固地选择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方向就业,也有助于学生挑战高端职位;(4)印刷行业的转型发展同样迫切需要应用型研究人才。
1.2 期末考试改革方案
(1)期末考核方式由闭卷考试改为课程论文,同时,根据学校与学院的最新要求,在原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对课程成绩构成进行调整;(2)论文选题类型:实验类、设计类、工程应用类、综述类;(3)论文选题方向:数字图像处理应用、印刷图像处理应用、企业生产实际问题分析及处理、印刷图像加网输出处理、图像处理理论创新等;(4)选题范围:数字图像处理领域或印前图像处理领域;(5)学生选题原则:学生自主选题,并对选题进行考核;(6)教师指导:辅导学生对课程全部知识点进行汇总;(7)论文格式及字数:基本按学校本科生论文要求撰写;(8)确保全班学生全部完成论文写作。 2 课程教学及考核实践
2.1 考核方法
课程考核主要包括: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考核指标、考核环节四项。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前提,此四项在课程考核中应相互关联,并贯穿于全部考核环节。
2.1.1 考核方式:考试与考查结合,知识点掌握与知识点应用并重
课程考核根据设定的课程内容和采用的教学方法,加大了对平时成绩的占比,重点考核学生的综合与创新应用能力。其中,学习笔记要求对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知识点进行完整记录;作业次数和题量安排有所增加,以重要知识点掌握与应用为主;设置综合与设计型结合的实验,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成绩进行评定;在教学大纲要求之外,增加一些综合性应用的操作训练。
期末成绩以课程论文考核为主,成绩评定按后文提出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期末考核论文内容要求及评分标准”进行评定。
2.1.2 考核内容:理论与技能结合,授课知识点及理论应用全覆盖
课程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全部理论知识点、基本的操作技能、知识点的综合应用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设置相互关联,技能训练和知识点综合应用都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为目标,知识点通过基本的技能训练进行综合应用。
对全部知识点的考核仅仅通过闭卷笔试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加强对学习笔记和课后作业的考核就尤为重要,特别是学习笔记,不仅要求对知识点进行完整记录,还必须涉及应用方面的内容。另外,期末考核采用课程论文方式进行,要想将几乎全部理论知识点都纳入考核范围是不可能的。因此,学习笔记和课后作业的考核地位非常重要。期末虽然采用了开卷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核,但实现了由“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向“理解应用”的方向转变,看似非常轻松,如果不在课后花费大量的精力,要想达到优秀的学习效果也并非易事。
课后作业也是考核学生对重要理论知识点掌握情况的主要方式,课后作业的内容应与学习笔记有所不同,应以知识点综合应用与图像处理方法总结及比较分析性内容为主。在课后作业中还应增加与本专业相关的内容,以印刷工程专业为例,图像处理基本涉及到整个印刷流程,作业涉及的内容应该对印刷流程中的全部关键环节进行全覆盖。
对于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考核,还针对了实验环节进行评判,以知识点的分析为基础,通过一些综合性的实验对应用的多个知识点进行验证,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考核的关键是科学的实验方法、实验数据及分析、实验结果的评判等。对实验考核内容的高标准设定,也为期末课程论文考核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基本的操作技能考核,通过增加综合性应用的操作训练效果进行评判,以Matlab代码编写为主要考核内容,并与课程知识点结合紧密。
操作技能、实验及期末课程论文考核的内容设置,重在通过实践应用的训练加深对知识点内容的深度理解,引发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强化综合性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1.3 考核指標:能力与态度结合,转变学习方式提高专业素质
课程考核指标主要包括:学习方法的掌握、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操作技能的掌握、实验方法的掌握、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综合性应用知识点解决问题能力、理论创新和应用创新能力等方面。以上考核指标的确定,同样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联系紧密,采用启发式理论授课与实践指导,引导学生对这些考核指标的重视。所有考核指标能否达标的关键在于学习方法的掌握,在学生没有全部掌握相关基础课程理论的前提下,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知道如何学习,在遇到困难时,就会想方设法去找到一种便于理解和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也会引发对问题的思考,主动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同时,会产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意愿,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一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在遇到一些难题时,会主动加大学习的深度,进一步掌握综合应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对理论创新和应用创新产生兴趣。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不仅实现了对学生的分层培养,也是本科阶段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
在掌握学习方法、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的考核中,针对要求自学的内容,通过学习笔记、作业和实训项目等环节,考核对知识点的完整理解、知识点与技能操作的结合等指标。在自主学习能力的考核中,以学生对学习方法掌握、对理论知识点理解与掌握为基础,对课前预习、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进行考核。在掌握操作技能的考核中,以编程流程、编程方法、语法格式、编程习惯等基本操作为基础,适当增加了应用编程技能的考核;重点对实验方法和态度、理论应用与分析、实验数据获取与比较分析、总结分析能力等进行考核。在思考能力的考核中,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调研的意识为基础,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总结分析能力、综合性应用知识点等方面的能力进行考核;准确判定理论学习深度、了解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偏重对知识体系的了解、已学专业课程及其他课程知识点的掌握、问题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超前意识等诸多方面进行考核。在理论创新和应用创新能力的考核中,首先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学术研究能力、智力与定力、理论知识点的全面及深入掌握、高新技术了解等要素,充分考虑课程学习内容的要求和教学资源等因素,以参与科研活动为突破口,在理论方面对创新要求不宜过高,在应用方面偏重结合本行业实际现状,以新技术的综合、创新性应用为考核目标。
2.1.4 考核环节:平时与重点结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课程的考核环节主要包括:课堂学习、课后作业、技能训练、实验考核、课后辅导、期末考核等环节,这些考核环节的确定,与课程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结合紧密,并与考核指标挂钩。
课堂学习考核:指导学生列出课程的全部知识点,重点对学习笔记进行检查,考核课前对理论知识点的自学和课后学习总结情况。该环节考核的内容是实现理论知识点全部覆盖的关键,同时,不能缺少应用方面的内容。 课后作业考核:设计一些综合应用型的题目,对重要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进行考核。该环节考核的内容是理论与应用结合的基础,应将全部考核指标列入考核范围之内。
技能训练考核:以独立项目训练为主,适量增加综合性应用项目,重点对图像处理程序编写流程和每条程序代码的含义理解进行考核。
实验考核:设计综合应用型的实验或设计项目,对总结分析能力和科学实验方法的掌握进行考核。该考核环节的内容是理论创新和应用创新的前提,应将大部分考核指标列入考核范围之内。
课后辅导考核:以技能训练、实验项目和课程论文辅导为主,考核的内容主要针对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应用操作中出现问题,要求学生对各考核环节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改正,错误原因进行分析。
期末考核:必须以理论学习或社会实践为前提,以本课程內容为根本,结合本专业背景,尽量设计跨课程、跨专业、跨学科理论知识点和技能应用相结合的综合性选题,将全部考核指标列入考核范围之内,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素质进行全面考核。同时,鼓励和支持学生,针对本课程涉及的当前热点问题,进行系统学习并展开专项研究。
在各考核环节中,首先,应该按考试的要求进行严格考核,最好是依据考核指标、要求和内容制定评分标准。其次,对考核结果进行及时反馈,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并对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2.2 实施过程
2.2.1 教学内容理论与应用考核并重
新工科人才培养,需要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较强的理论基础,难以实现在这方面的突破。因此,课堂教学内容应偏重理论为主,增加一些前沿新技术的应用和与印刷工程专业结合紧密的教学内容,通过加大平时的学习笔记量和作业量,强化理论理解,通过增加Matlab图像处理方面的内容弥补技能训练的不足,在大纲要求外增加8个技能训练。预留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学,并将课程最后一章列为自学内容,要求总结归纳重点、关键内容,通过课后辅导强化自学效果;通过设计一些综合性应用的作业对学生进行测试,对学生已具备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综合性应用能力和自学能力进行摸底。
2.2.2 教学方法与教学考核结合
课程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将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是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高效学习方法的主要途径。由于课程理论学习难度大,可以采取分解难度的方式进行讲解,将知识点讲透讲明,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理论讲授中,还采用了“图示法”和“难度分解法”,对一些复杂的运算进行难度分解,重点讲解公式每一步的运算过程,并分解运算难度,通过减小图像维度,分解图像空间描述的难度[6]。对于Matlab编程训练,以编程流程为引领,总结图像处理中的一些固定语句和程序结构,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程序,通过“逆推法”对代码的含义进行逐条标注,对编程流程进行归纳[6]。对于难度较大的知识点,通过以实践应用为主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可以组织一部分学生对少量教学内容在首先进行自学,将课堂全部交给学生,让他们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另外,工科专业的课程教学,对知识点讲深讲透通常都存在课时不足的问题[7-8],可以通过课后辅导加以解决。对以上一些学习方法的掌握,在自学环节中将其纳入考核范围内。
2.2.3 强化实践应用促进行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
理论型研究以知识点的理论推算为核心,适度体现理论创新。应用型研究则以理论知识点的理论分析为基础,要求结合实际进行创新性应用。引导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进行实践调研发现问题,通过对问题进行认真、准确分析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解决问题的技能进行训练。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理论学习、如何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调研、如何进行科学实验,引导学生完成全部知识点汇总,帮助学生厘清多知识点在应用时如何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一些问题,结合所学理论和技能训练,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法。
2.2.4 制定详细的课程期末考核论文评分标准
对本课程的期末考核采用论文写作方式执行。其考核内容、要求及评分标准如下:
课程论文总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50%。
1、论文的内容、结构要求及考核要点(共85分)
①选题:自选,每人一题。选题包括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4分);选题规范(1分)。
②摘要、关键词。摘要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分齐全(4分);关键词包括解决问题应用的基础技术;实际解决问题的关键技术;创新技术;解决的问题(1分)。
③前言或绪论。至少要包括三个内容:研究背景(3分);解决问题时应用的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当前最新的技术(4分);研究的主要内容(3分)。
④解决问题的基础理论分析。有多少理论介绍多少,内容要完整将一个知识点介绍清楚;多用多门课程中的理论知识点;总结能力要强(4分)。对这些基础理论在解决问题时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6分)。
⑤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对④中的方法进行综合性应用(20分);进行创新性应用(5分)。
⑥实验及分析。实验准备(2分),实验过程(4分),实验数据(10分),结果分析(4分)。实验比较分析的方法至少要有两种:图像处理实验前后的比较分析;图像处理不同方法使用的比较分析。实验数据评判的参数,实验方法、实验参数的创新等都需要考虑。
⑦结论。关键技术应用结果总结(2分);创新点介绍(2分);对研究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进行介绍(1分)。
⑧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与论文的内容相关(5分)。
2、论文知识点考核(10分)
指导学生列出本课程全部的知识点。论文中尽量多地列出知识点为最佳,论文中介绍的知识点必须与研究解决的问题关联紧密。涉及其他课程知识点的课程门数不少于2门。知识点介绍必须完整才能得分。 3、论文格式按学校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要求进行考核(5分)
以上课程论文的考核内容、要求及评分标准都进行了详细讲解,提供了PPT课件。特别是针对不同的选题类别,从论文的结构、写作、实验方法、数据及分析等方面,做进行了专门辅导。
3 结果及分析
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与考核中,通过一个学期的课程教学,根据前文提出的课程考核改革方案,对两个教学班级进行教学考核改革实验。课程各考核环节及总评成绩五段人数分布如表1所示。
总评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包括8次作业和学习笔记)占比20%;实践考核成绩(包括4次实验和8次技能训练)占比30%;期末课程论文占比50%。
根据表1所示的两个教学班级成绩统计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对平时考核和实践考核的重视程度比较高,但部分学生还是存在“过关即可”的学习态度;期末考核总体成绩偏低,并不能完全说明学生对考核的重视程度不够,通过对学生论文进行分析,主要还是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还有欠缺,也缺少论文写作方面的训练。
在平时考核方面,结合各项考核指标,多数考核指标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促进了对知识点的理解,有了一定的自学意识,对一些前沿的新理论和新技术产生了兴趣;能够应用多个理论知识点解决一些问题,对于一些难题,通过自主学习基本能够提出解决方案;学生面对学习中出现的困难,能够主动和教师交流,学生之间也会相互交流。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变通性的学习方法掌握、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对新技术的学习、对学习内容的难度和深度要求、勤于思考的习惯、高度的总结分析、知识点综合应用、课程内容与本专业结合应用等还有一定的差距。
在实践考核方面,学生通过大量的技能训练,掌握了基本的程序编写流程设计,能够总结出一些常规的代码编写格式,学会了如何将图像处理变换公式应用于代码编写中;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编程学习方法,找出一些快速掌握编程的捷径,多数学生能够自己完成对程序代码的测试;学生有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一些学生能够根据程序测试结果,对错误进行修正;能够较好地通过对理论知识点的完整准确应用和分析,进行一些独立和小综合性的实验;多数学生基本掌握了实验方法,能够根据教师的要求,对实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良好的编程习惯养成、问题处理后的评价方式应用、对问题的深度思考与分析、知识点综合应用、与本专业结合应用等方面。
在期末论文考核方面,已有一些综合性应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想法,并进行了思考;有少数学生进行理论和应用创新尝试,有公式推导,也有应用创新;多数学生都能想到要进行实验验证或对设计的代码进行测试,只有少数学生选用了综述类选题,但在综述类选题中应用了实验验证。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掌握和应用都不够全面,前沿性技术的自学与了解偏少,自学要求没有完全到位;综合性知识点应用相对独立,多数学生只会对单个知识点进行串连应用,没有把各知识点应用与解决问题的联系分析清楚;与本专业的结合度不高,缺乏对本行业需求的了解与分析;创新性的理论推导少,创新性应用的能力不强;实验或设计分析性的内容偏少,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论文的写作方法没有完全掌握;也有少数学生没有认真对待。
总体来说,课程考核方案的实施较为成功,但考核中还是应设置至少两次或上以的重要考核,在考核知识点掌握的基础上,以综合性与创新性应用为主。因此,在设置期末考试的同时,期中考试也应加以重视,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可以合理设置期中考核。期中考核可以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期末考核以综合性与创新性应用为主的开卷考查方式进行。另外,应增加课程论文答辩考核的环节。
4 结论与展望
通过课程的教学与考核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态度出现了转变,学生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也发现,要彻底扭转大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学习现状需要长期实施教学改革与实践。
4.1 结论
(1)将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以实践方式进行教学与考核,理论与实践并重,贴近行业对人才选用的要求,符合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求。
(2)课程考核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高度结合,有利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培养进行全方位考核。
(3)通过制定课程教学方案和制定考核指标,并贯穿于全部教学和考核环节。主要是扩大了课程考核范围,强化了考核要求,确保了理论知识点和应用技能的考核全覆盖。
(4)将期末考核列为重点,并采用课程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强化了综合性应用考核。制定詳细的考核方案,对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进行了细化,考核要求高于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适合向工科多数课程的考核推广,特别是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可参照此方案执行。在明确要求的前提下,给学生高度的自主权,让学生自主选题并对选题进行考核,让学生综合应用本课程及本专业、跨专业其他课程中的理论知识,鼓励学生针对当前热点进行专项研究。针对当前的学情,暂时放弃不切实际的理论创新能力考核要求,尝试以创新性应用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对理论创新产生兴趣。
(5)针对课程教学所选教材和内容的学习难度较大的情况,在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同时,课程取消了闭卷考试的环节,减轻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压力。为防止学生出现过度放松的现象发生,大幅提高了考核要求高,但也不脱离课程内容的难度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实际现状,只要学生有进步就认可。在后续的教学中,提高考核要求,逐步尝试推广闭卷考试与开卷考核相结合。
4.2 展望
(1)进一步强化教学内容与教学考核的结合力度,在理论知识点讲授方面,对重、难点知识进一步讲深讲透;大幅增加一些前沿新理论、新技术应用方面的内容,并提高与本专业需求的相关度;为学生提供精准的课外学习资料,并加强对学生课外学习辅导与监控。 (2)进一步强化教学方法与教学考核的结合力度,全面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了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大幅放开教学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逐步将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引导为主。
(3)进一步强化对教学环节的考核,在完善关键考核环节的基础上,按照课程考试的要求,對各个考核环节制定详细的考核评分标准;切实强化课外辅导环节,及时反馈平时考核的结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4)进一步扩大技能训练考核的范围,在多演示、多讲解的基础上,加大对本专业应用方面的技能指导与考核力度;改进实验考核方法,对实验项目的内容进行调整,允许学生自主选定项目及实验方向,在以本课程理论应用为本的基础上,鼓励使用其他相关理论加以综合应用,参考期末论文考核的要求进行评分考核;将当前一些贴近实际应用的热点项目加入到考核范围中。
(5)在对各届学生的教学与考核过程中,不断总结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弱项,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教学及考核改进方案。
参考文献:
[1]胡晏崎.师范院校物理系学生学情调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2]吴岩.新工科:高等工程教育的未来——对高等教育未来的战略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6):1-3.
[3]黄俊利.大学生转专业现状及原因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
[4]胡善风,汪茜,程静静.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考核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1):88-91.
[5]左冬红,程文青,罗杰,等.职业行动能力导向的德国高等工程教育培养方案探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6):188-193.
[6]舒忠,叶卉荣,李其京,等.印刷专业图像处理类课程考核内容调整的探索[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9(2):82-86.
[7]朱昌平,周浩,朱陈松,等.卓越计划之课后辅导“三环”实施方案[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6):129-132.
[8]陶立国,王毓新.抓住关键环节构建高效课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35):51-53.
[责任编辑:郑笔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