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三五”法治建设工作开展以来,芜湖公司围绕打造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对企业法治建设提出一系列具体、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为企业法治工作推进开辟了管理空间。各级管理人员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主动寻求法律帮助意愿日趋强烈,为公司强化法律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内生动力。芜湖公司通过“辨识形势”、“顺应大势”和“营造局势”,将法律管理融入员工职务行为、融入公司经营管理,进一步凸显法律在企业发展中的保障支持作用。
关键词:法制建设;防范机制;管理
一、以“辨识形势”为基础,三项举措促使法律管理融入员工职务行为
(一)“订单式”法律服务精准定位个性化法律需求
结合员工职务行为中存在的法律风险点,法律部门制作服务订单模板,再根据员工具体订单需求针对性给予法律分析及建议措施。2016年全年共收到86份法律服务订单,法律部门全部予以答复,内容涵盖营销业务、人力资源、合同簽订等方面。
(二)“菜单式”指导手册满足常态业务需求
结合核心业务法律风险源,明确法律服务重点,梳理形成《2016年法律风险点清单》,依据《法律服务订单》中提出的具体问题,采用“你问我答”、“有问必答”的形式解答法律问题并提供防范建议,形成《法律风险防控指导手册》。该手册共分10类专业,目前已完成人力资源和合同管理两类专业,共梳理10个风险点,针对65个具体问题,形成10项风险防控意见,拟定65个具体解答措施。
二、在清楚辨识形势后,芜湖公司三项举措顺势而为,促进法律事务与经营管理深度融合。
一是完善决策机制,加强法律论证。在决策上实现法律事务与经营管理融合。坚持“依法决策、督导实施”原则,第一步,建立重大事项决策制度,明确规定涉及“三重一大”、资产处置等重大事项必须经过法律论证才能进入决策程序。第二步,法律人员通过对重要文件的法律把关、决策涉法事项的履行跟踪落实,主动发现问题,及时纠偏。
二是构建四道防线”规范制度形成机制,在制度建设上实现法律管理与经营管理融合。从制度计划、起草、审核、审批四个阶段,强化制度内容涉法研究论证,确保制定程序规范性,将法律要求转化为制度条款。从现行制度与业务实际适用性以及制度执行主体、权责是否明确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
三是推进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在风险防控上实现法律管理与经营管理深度融合。通过制定《法律风险防控指导手册》,将风险化为10个业务领域,95个风险源,186个具体表现,制定了210条防控措施及建议,将管理责任分解至职能部门,逐一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人员,实现法律风险岗位防控和全员防控。业务部门负责落实本部门业务相关防控措施并加强相关岗位人员培训。
三、最后通过构建“三位一体”机制营造局势,夯实“两融”基础
一是领导带头、率先垂范。公司党委中心组集中学法制度化,无论“事大事小”,如涉及法律问题,均经法律论证后作出决议。二是部门联动,形成合力。成立公司维权工作小组,下设营销服务、电网与电力设施保护等10个专业工作组,部门负责人、专职、法律人员为工作组成员,一旦发现企业利益可能受损,即刻启动工作组程序主动维权,各司其职。三是全员参与,潜移默化。年初公司法律部门向全体员工征询法律服务培训需求,形成年度法治工作计划,组织专项业务法律讲座,集中答疑解惑。营造公司员工人人学法、用法的良好局势。
四、此案例的特色亮点
(一)精准定位需求,让法律大餐“更接地气”
法律部门为避免“闭门造车”,采用“订单”、“菜单”方式,让专业部门“按需点菜”,法律部门“精心备菜”,并实时监测各类法律风险点动态变化,结合重点工作及时调整“菜单”。这种“订单式”、“菜单式”的法律服务,将单项“送法”活动,转变为以实际需求为落脚点的“求法-送法”形式,彻底改变以往服务对象“被服务”的局面。
(二)“双层融合”破解法律大餐“众口难调”问题
一方面公司从决策层面、制度制定及风险防控等方面建立合规性机制、层层把关,从源头上保障决策依法合规,实现法律管理融入经营管理;另一方面从解决业务流程中实际风险点出发,供其所需,实现法律管理融入员工职务行为。“双层融合”设计确保依法合规要点入耳、入脑、入心,转变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三)运用“木桶原理”反向激励
法律管理与员工职务行为、公司经营管理实现无缝融合。《法律风险防控指导手册》将各专业法律风险防控目标、内容、标准分解到相关业务部门工作流程中;按照“木桶原理”,将法律风险防控效果作为检验部门工作是否到位的考核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制”,若业务开展不合法合规即视为不合格。
五、以上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法治理念深入,法治企业建设更为从容。依靠制度管理,按照程序办事的管理机制运行顺畅,促进了企业科学、健康发展;凸显法律事务在企业管理中的规范、引领、指导、预防作用。
二是企业经营管理更加规范有序。重大决策、涉法事项实现了100%法律审核;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的制度管理工作程序。
三是企业风险防控和权益维护作用充分发挥。通过将法律风险防控要点与业务领域各个环节融合,实现法律风险管理嵌入员工职务行为及日常经营活动中,改变了以往法律部门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形成以依法合规为目标、部门分工合作、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运行机制。2016年新发案件数量明显下降,共计3件,主动维权案件1件,较去年的11件,下降了近66%,最大程度捍卫了企业合法权益。
关键词:法制建设;防范机制;管理
一、以“辨识形势”为基础,三项举措促使法律管理融入员工职务行为
(一)“订单式”法律服务精准定位个性化法律需求
结合员工职务行为中存在的法律风险点,法律部门制作服务订单模板,再根据员工具体订单需求针对性给予法律分析及建议措施。2016年全年共收到86份法律服务订单,法律部门全部予以答复,内容涵盖营销业务、人力资源、合同簽订等方面。
(二)“菜单式”指导手册满足常态业务需求
结合核心业务法律风险源,明确法律服务重点,梳理形成《2016年法律风险点清单》,依据《法律服务订单》中提出的具体问题,采用“你问我答”、“有问必答”的形式解答法律问题并提供防范建议,形成《法律风险防控指导手册》。该手册共分10类专业,目前已完成人力资源和合同管理两类专业,共梳理10个风险点,针对65个具体问题,形成10项风险防控意见,拟定65个具体解答措施。
二、在清楚辨识形势后,芜湖公司三项举措顺势而为,促进法律事务与经营管理深度融合。
一是完善决策机制,加强法律论证。在决策上实现法律事务与经营管理融合。坚持“依法决策、督导实施”原则,第一步,建立重大事项决策制度,明确规定涉及“三重一大”、资产处置等重大事项必须经过法律论证才能进入决策程序。第二步,法律人员通过对重要文件的法律把关、决策涉法事项的履行跟踪落实,主动发现问题,及时纠偏。
二是构建四道防线”规范制度形成机制,在制度建设上实现法律管理与经营管理融合。从制度计划、起草、审核、审批四个阶段,强化制度内容涉法研究论证,确保制定程序规范性,将法律要求转化为制度条款。从现行制度与业务实际适用性以及制度执行主体、权责是否明确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
三是推进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在风险防控上实现法律管理与经营管理深度融合。通过制定《法律风险防控指导手册》,将风险化为10个业务领域,95个风险源,186个具体表现,制定了210条防控措施及建议,将管理责任分解至职能部门,逐一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人员,实现法律风险岗位防控和全员防控。业务部门负责落实本部门业务相关防控措施并加强相关岗位人员培训。
三、最后通过构建“三位一体”机制营造局势,夯实“两融”基础
一是领导带头、率先垂范。公司党委中心组集中学法制度化,无论“事大事小”,如涉及法律问题,均经法律论证后作出决议。二是部门联动,形成合力。成立公司维权工作小组,下设营销服务、电网与电力设施保护等10个专业工作组,部门负责人、专职、法律人员为工作组成员,一旦发现企业利益可能受损,即刻启动工作组程序主动维权,各司其职。三是全员参与,潜移默化。年初公司法律部门向全体员工征询法律服务培训需求,形成年度法治工作计划,组织专项业务法律讲座,集中答疑解惑。营造公司员工人人学法、用法的良好局势。
四、此案例的特色亮点
(一)精准定位需求,让法律大餐“更接地气”
法律部门为避免“闭门造车”,采用“订单”、“菜单”方式,让专业部门“按需点菜”,法律部门“精心备菜”,并实时监测各类法律风险点动态变化,结合重点工作及时调整“菜单”。这种“订单式”、“菜单式”的法律服务,将单项“送法”活动,转变为以实际需求为落脚点的“求法-送法”形式,彻底改变以往服务对象“被服务”的局面。
(二)“双层融合”破解法律大餐“众口难调”问题
一方面公司从决策层面、制度制定及风险防控等方面建立合规性机制、层层把关,从源头上保障决策依法合规,实现法律管理融入经营管理;另一方面从解决业务流程中实际风险点出发,供其所需,实现法律管理融入员工职务行为。“双层融合”设计确保依法合规要点入耳、入脑、入心,转变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三)运用“木桶原理”反向激励
法律管理与员工职务行为、公司经营管理实现无缝融合。《法律风险防控指导手册》将各专业法律风险防控目标、内容、标准分解到相关业务部门工作流程中;按照“木桶原理”,将法律风险防控效果作为检验部门工作是否到位的考核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制”,若业务开展不合法合规即视为不合格。
五、以上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法治理念深入,法治企业建设更为从容。依靠制度管理,按照程序办事的管理机制运行顺畅,促进了企业科学、健康发展;凸显法律事务在企业管理中的规范、引领、指导、预防作用。
二是企业经营管理更加规范有序。重大决策、涉法事项实现了100%法律审核;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的制度管理工作程序。
三是企业风险防控和权益维护作用充分发挥。通过将法律风险防控要点与业务领域各个环节融合,实现法律风险管理嵌入员工职务行为及日常经营活动中,改变了以往法律部门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形成以依法合规为目标、部门分工合作、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运行机制。2016年新发案件数量明显下降,共计3件,主动维权案件1件,较去年的11件,下降了近66%,最大程度捍卫了企业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