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7~ 14岁学龄期儿童近视眼患病率及其特点。
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浙江温州地区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7~ 14岁儿童共计2 226例(2 226只眼),选取右眼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 160例(1 160只眼),女1 066例(1 066只眼)。经盐酸环喷托酯睫状肌麻痹30 min后检影验光测得静态屈光度数。IOLMaster测量各屈光参数(眼轴、角膜屈光度、前房深度、角膜白到白距离)测量值,同时测量身高、体重。受试儿童按年龄岁数分组,共有8个年龄段,分8组。男女性别近视眼患病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眼球屈光参数随年龄变化采取趋势分析结合多因素方差分析。眼轴回归模型采用混合效益模型建立。
结果7~ 14岁儿童随年龄增长近视患病率升高,其中女性近视患病率较同年龄段男性儿童高,且男女不同性别间总体近视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4,P= 0.036)。平均眼轴长度:男性(23.53±1.12)mm,女性(23.44±1.08)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502,P=0.134)。7~ 14岁儿童各年龄段眼球屈光参数变化:眼轴随年龄增长而变长,眼轴均值分布于(22.84±0.87)至(24.49±1.1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76,P<0.001);前房深度随年龄增长有加深趋势,前房深度均值分布于(3.28±0.16)至(3.67±0.2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59,P< 0.001);角膜直径随年龄增长略有减小,角膜直径均值分布于(12.30±0.35)至(12.16±0.54)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69,P=0.857);角膜屈光度随年龄变化趋势无明显差别,角膜屈光度均值分布于(43.05±1.31)至(43.74±1.2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40,P=0.877)。按不同屈光状态分组统计显示:近视组眼轴长度、前房深度较同龄正视组要大,统计分析显示同一年龄近视组与正视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7~ 14岁儿童的眼轴相关因素分析:混合效应模式显示,眼轴(AL)与年龄(A)、身高(H)、体重(W)相关,眼轴长度与身高(r=0.527, P<0.01)、体重(r=0.47, P<0.01)均呈正相关。回归模型为:AL=19.1204+0.1242×A+0.0196×H+0.0153×W。
结论7~ 14岁儿童近视眼患病率、眼轴、前房深度随年龄增大而增大,且与生长发育相关,提示生长发育快速期应加强眼屈光状态和眼轴随访。女童近视眼患病率相对男童高,可能与户外活动量相关。(中华眼科杂志,2016,52:514-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