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在父母敌意与青少年外化行为问题间的中介作用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654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在父母的敌意与青少年外化行为问题之间的中介作用。

方法

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数据库中2008年横断数据,对其中4375名10~21岁在校学生数据进行分析;外化问题和父母教养方式由在校学生报告,父母敌意由家长报告。

结果

①父母的敌意[(9.18±3.56)分,(8.94±3.18)分]、父亲教养方式(监控、引导、严厉)[(3.39±1.16)分,(3.21±1.02)分,(1.39±0.62)分]及母亲教养方式(监控、引导、严厉)[(3.96±0.97)分,(3.38±0.96)分,(1.37±0.60)分]和青少年外化行为问题[(0.23±0.21)分]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相关(r=-0.308~0.577,P<0.01)。②父亲的监控、引导和严厉三种教养方式在父亲敌意和青少年外化行为问题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sobel检验为(Z=6.12,5.10,6.36,P<0.01);母亲的监控、引导和严厉三种教养方式在母亲敌意和青少年外化行为问题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sobel检验为(Z=5.86,6.97,11.84,P<0.01)。

结论

在父母的敌意对青少年的外化行为问题的关系中,父母教养方式起中介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正常健康者不确定奖赏抉择加工过程的激活脑区情况。方法15名正常健康者进行3种不同程度(确定、风险、含糊)奖赏抉择实验,通过GE3.0T磁共振与脑功能视听觉刺激系统对受试者进行大脑同步扫描。采用SPM8分析获得相关激活脑区和激活强度值。结果确定奖赏抉择时眶额叶被激活,平均激活强度2.4328±0.1949(P<0.05);风险奖赏抉择时前额叶、中央前回、枕叶联合视皮层、顶下小叶、小脑后叶、颞
目的使用抑郁认知易感性理论筛选出抑郁认知易感者,探讨其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特征以及其对抑郁的预测机制。方法运用认知方式问卷、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业应激量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和认知情绪调节问卷对6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女生在积极情绪调节策略[(68.18±7.79)分/(65.45±8.66)分]和应激[(92.93±26.86)分/(83.94±24.87)分]得分显著高于男生。抑郁认知易感者的应激
目的了解宁夏留守儿童抑郁情绪与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取随机整群的抽样方法,抽取宁夏某县6所小学和2所初中7~15岁学生共1455名。其中留守儿童643名,非留守儿童812名。采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留守儿童抑郁与各量表的相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留守儿童抑郁相关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果宁夏农村留守儿童抑郁情绪检出率为30
目的在海拔3780 m高原环境,研究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抗模拟飞行造成的认知疲劳作用。方法12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在进驻海拔3780 m 50 d后参与试验,接受多重任务和基本认知能力测试。采用被试内试验设计,首先进行90 min连续的模拟飞行操作诱发脑力疲劳状态,在第一种试验条件下,受试休息15 min,再进行认知能力测试;在第二种试验条件下,受试进行15 min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再进行认知能力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