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仅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然而,目前在农村小学,由于受办学条件的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如何针对农村教学的实际情况,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同样,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的语文知识。
1.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
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可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2.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
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士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上阅读的兴趣。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3.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
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道来,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或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迭、期待结局之际,教师戛然而止,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阅读
要想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汲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略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了《人与自然》一书(或网上查阅)。此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去书店阅读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作文时用,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地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
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音、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精力,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默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4.摘抄评价法。
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画记号、做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把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的读书笔记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好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订阅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总之,采用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何针对农村教学的实际情况,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同样,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的语文知识。
1.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
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可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2.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
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士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上阅读的兴趣。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3.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
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道来,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或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迭、期待结局之际,教师戛然而止,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阅读
要想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汲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略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了《人与自然》一书(或网上查阅)。此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去书店阅读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作文时用,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地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
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音、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精力,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默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4.摘抄评价法。
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画记号、做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把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的读书笔记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好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订阅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总之,采用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