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第10年:机会在职场之外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2005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作之外的心灵充电站
  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其实并不仅仅是职业和家庭平衡,家庭可以是你的避风港,却很难成为你的心灵充电站:你很难在家庭中真正获得团队才能给你的成就感,也很难让你能够甩掉心理的负情绪。而这一切工作之外的业余爱好朋友圈却可以给你。
  职场故事:失意中的绝地逢生
  职场人:大山 某大型国企计算机中心主任
  3年前,大山毕业的第7年,没有背景的他还只是这家国企计算机中心的主任科员,在体制化的企业里,大山觉得特别压抑:专业上自己是整个中心拔尖的,但是在这样的企业里,习惯性地听领导安排,按领导意思办事,感觉自己完全无用武之地。
  那年国庆假期,大山和女朋友去云南旅行,在火车卧铺的车厢里,遇到了一群背着登山包的年轻人,在火车的长途旅行的攀谈中,大山第一次觉得那些总是出现在网络和杂志上的驴友其实离自己并不远,那样的生活其实只需要迈出第一步就好。回到北京后,大山置办了一套装备,在户外网站上报名参加了第一次活动:北京西郊的灵山登山扎营。那一次活动,让大山觉得好像找到了另一个自己—一个没有标签的自己,不是某某公司的某某人,只是一个单纯的ID而已,却能够完全敞开心扉,能够毫无芥蒂地在路上接过别人递来的一瓶矿泉水;那些陌生的队友,也同自己一样,会在营地给自己递上一碗温暖的汤。
  从那以后,大山几乎每一个周末都是和不同山友在北京周边的山上度过的,因为这群人,同样的路线,即便是走过5次也不会觉得枯燥。在山上,不会有人提及工作,但是这样的生活状态却悄悄地改变了大山的工作状态。他开始更主动地做事情,虽然最开始的目的只是为了赶紧把手头的事情做完,以免周末加班影响出行。
  后来,大山从户外新人变成“老驴”,也开始在小圈子里做领队,设计路线招募队员通行登山,他才发现原来做“领导”需要考虑的事情很多:对路线的熟悉自然不用多说,还得了解每一个参加的队员的体力和能力是否胜任这样的强度并且安排好队员能力强弱的搭配,因为这涉及到如果发生意外,队伍是否能够自救。等上山以后,还得考虑队伍的整体行进节奏,是否有队员掉队,前后队之间距离是否太远,如果遇到临时封山或者道路中断,有哪条备用线路,如何探路。
  有一次,大山还真的就遇上了突发情况,下山的时候,一个队员发生了滑坠,虽然没有伤筋动骨,却也伤痕累累。大山在确认了他没有大碍可以继续前进的情况下,决定让大家分担他背包里的东西,让伤员轻装下山。那一次,大山胸前挂着受伤队员的大包,里面还有睡袋和衣服,身后背着自己大包,陪着他慢慢下山。那是大山爬山以来最累的一次,但是就是那一次,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团队精神,第一次觉得自己的责任重大。
  不久以后,大山就被提升成为计算机中心的副主任,其实,连大山自己也不知道是因为爬山让自己在工作中的负面情绪有了渲泄渠道,在工作中不再抱怨多多,是户外生活,真的改变了他对待人生和团队的态度。
  职场点评:
  点评:并不是每一个玩户外的人,都会有大山那样“皆大欢喜”的结局。如果你本来就奔着这个结局去的,只能说“此路不通”。户外的迷人之处不在于路上的风景,而是路上的人,当你远离职场中戴着面具的生活,偶尔面对一群毫无利益关系,可以放心摘下面具的人,那种轻松只有体会过才会知道。
  因此,户外其实只是一个情绪的渲泄口,一个正能量充电站,其实城市中还有很多类似的圈子,篮球、羽毛球,游泳,只要你有这样的爱好,一定能找到一群同好之人,他们可能来自各行各业,职位有高有低,但是对你来说,他们只是最单纯的朋友。
  第二步
  玩出另一条职场路
  业余爱好,谁都有那么一两个,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你的爱好,可能会让你在职场上有另一种选择,当爱好成为工作,你准备好了吗?
  职场故事:从业余拍鸟到职业动物保护
  职场人:老左 某国际NGO组织工作人员
  老左曾经是一名文字记者,因为实在是不喜欢每次出去采访还得麻烦摄影师跟着,本来就热爱摄影的他,决定尝试着身兼两职。一开始出了无数烂片,被编辑鄙视得他觉得自己根本就没构图能力。
  由于老左拍摄的图片是以风光片为主,他开始上摄影论坛,一开始是“色影无忌”和“蜂鸟网”。老左看别人拍的片子,论坛版友的点评,学会鉴别什么是好片;也发自己觉得拍得还不错的作品,看看版友们如何拍砖。
  渐渐地,老左发的片子得到的赞扬超过了骂声,正在得意于自己的进步时,老左在论坛上看到一张让他当时觉得特别震撼的照片:一只不认识的鸟儿,正拍打着翅膀准备起飞。鸟儿不特别漂亮,但是拍得特别清晰,振翅欲飞的瞬间灵动无比。虽然以现在老左的水平看来,当时打动他的那张照片其实只是一个入门级的拍鸟作品,但是就是这张不算太好的照片,开启了他的另一扇门。
  从此,老左开始有意识地关注鸟类拍摄,在拍鸟网上,他认识了很多“圈中前辈”,经过了解,老左才发现拍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摄影技术和装备要求很高,因为不可能太近距离的拍摄,所以长焦镜头,望远镜镜头必不可少。但是更重要的是,必须了解拍摄鸟类的习性,因为只有了解了鸟类的习性,才能够在合适的地方拍到你想要的场景。
  于是老左买来《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对照着手册去认论坛上版友发的鸟类图片。现在,老左对手册上鸟类的习性和特征基本都了然于心,基本上随便给他看一张鸟爪子的照片,他都知道那是什么鸟。老左也拍了很多鸟的照片,多到在北京动物园做了鸟类摄影展。
  在拍鸟的过程中,老左慢慢从拍摄变成了保护。比如说,现在微博的一些营销大号时不时会发鸟类育雏的照片,配上几句母子情深的话,一般都会引来大量“感动”转发。老左对这样的照片就非常痛恨,因为鸟类的巢穴一般都比较隐蔽,所以想要拍摄巢穴育雏照片拍摄者大都会修剪巢穴附近枝叶,这不但会把雏鸟暴露给天敌,而且近距离的拍摄育雏,还可能会造成亲鸟受惊弃雏。现在,还有一些更恶劣的拍摄者,为了构图完美,甚至把雏鸟抓出巢穴,更甚者还用胶水把雏鸟粘在“合适”的地方,就有了拍摄亲鸟归来喂食的“宝贵”画面。这样的行为完全违背了拍鸟爱好者的初衷,于是老左开始关注并抵制这些不环保、不人道行为,进而变成了关注中国的野生动物生存,去探寻民间保护者如何能够做得更多、更好、更深入。   后来,刚好现在老左工作的NGO组织需要招聘动物保护方面工作人员,老左在鸟类和动物保护方面的专业度,让他成功获得了这份工作,对他来说,这也算是提前完成了他的梦想:曾经,老左还以为只有退休以后才能有足够的精力和钱全部投入到野生动物保护中。
  专家点评:
  职场点评:把一件事玩成专业是一种能力,职场上类似的案例数不胜数。比如这些微博名人:转伊玛因为热爱潜水,于是跑到菲律宾长滩岛做了潜水教练;君之因为热爱烘焙,最后成为长帝烤箱的签约代言人,并出版了自己的烘焙图书;紫笛依扬因为热爱极限户外运动,成为了数个户外品牌的签约运动员。
  其实,我们用不着这么高的要求,一定要成为专业的某某某,一项能拿得出手的业余爱好,更多的是给自己一种激励,起码当你遇到困难,不敢放手一搏的时候,你能够告诉自己:“别怕,假如失败了我还能去做……”
  第三步
  爱好让工作变得更美好
  美随处可在,贵在发现美的眼睛。工作占用了我们最多的时间,如果在工作中更多感受到的是不愉快,是不得不去卸载的负担,无疑工作就成了积聚负能量的反应堆。但是换一种角度,把业余爱好的感悟带到工作中,让工作发生一点改善,情况或许就会有所不同。
  职场故事:用摄影“指导”工作
  职场人:小野 外企人力资源经理
  小野最早接触摄影时的理由比较特别:锻炼身体。曾经,小野在工作之余喜欢打羽毛球,多年下来练得一身好球技,渐渐地开始对手难觅,总是难以打得痛快淋漓,在朋友的“摄诱”下,他发现摄影也是个不错的锻炼方式:边走边拍,既能获得好心情,好身体,还能亲近大自然,记录美。
  因为工作的原因,小野不可能像自由摄影师那样为了拍照跑遍世界各地,于是,只好在“心里有景,功夫在其外”方面下功夫,除了周末去逛胡同、公园拍摄,上下班途中,出差间隙也不忘拿着相机四处抓拍。“拍摄自己熟悉的东西,久了自然也能有满意的照片出来,就像是只有对工作相当熟悉以后,才会有更好的创新。” 工作中的思考被小野用到了摄影上,而摄影的心得也让小野做出了工作上的创新。
  一个摄影大师曾说:“照片中的元素要75%熟悉度才最具魅力。”经过多次的拍摄实践,小野深以为然:太熟悉的照片缺乏新鲜感,容易审美疲劳;太过前卫的照片则曲高和寡,缺乏审美认同感。联想到自己所负责的人力资源工作,员工也一定会为日复一日的工作感到毫无乐趣,小野于是向领导提出,是不是可以在公司内部做“小轮岗”,让员工每年都可以接触到一定的新工作,既有挑战,也不会有太大压力,一段时间的试行下来,公司的人员流动率大大下降。
  人像是小野最喜爱的摄影题材之一,而拍人像的感悟也被他“移植”到了员工沟通中。小野觉得拍人像最有内容的片子,要“眼对眼,心对心”,只有模特和拍摄者心有共鸣才会出好片。而在工作中,只有以心交心的真诚沟通才会达到最好的效果,于是小野每次在做员工沟通工作的时候,不再去想那么多的技巧,而是用心沟通,渐渐地,他就发现同事们也就没有那么抵触人力资源部的“老生常谈”了。
  专家点评:
  点评:融汇贯通固然很有用,不过更重要的是对工作的“上心”,还有对生活的“热情”,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在生活中处处发现美,并乐于将美移植到工作中,让工作不是负担而是享受。
其他文献
百合网CEO田范江想要创业的时候,已经遍地都是交友网站。人们在上面发几张照片、写几个字、说几句话,家家都一样。作为一个小的互联网创业公司,没有资金优势,也错过了最佳机遇,再做一个同质化的网站,无异于自寻死路。所以田范江和他的伙伴们没有急于出动,而是咨询了很多正在交友网站上寻找恋爱对象的用户。  结果用户们普遍反应这些网站的体验很不好,看看照片还行,可聊两句就发现不是一类人。田范江想,怎么才能让人们
期刊
今年国庆长假前,Stanley准备回家。他查看了一下自己的公司“积分”,随后,用这些积分兑换了一张回家的机票。最近,他还计划用自己的教育积分学车,考取驾照。  平时喜欢做菜的Ursula最近刚刚怀上小宝宝,对食物变得挑剔起来。前段时间她用自己的积分在京东商城上买了一个面包机,这样她就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口味制作可口的面包了。    新福利的新面貌  Stanley和Ursula都是宝洁的员工,从今年
期刊
到达不是目的,到达是一个旅程。因此,为了到达,也为了整个旅程,你需要休息,需要简化。休息不是面对现实或者困难时当鸵鸟,恰恰相反,休息本身就是一种面对之后的行动。简化也不是掩耳盗铃,不是避重就轻,而是意味着归纳。  《职场》杂志不是励志杂志,我们不搞成功学那套,我们希望寻找目标读者的同类和他们的榜样,从一个个鲜活的人生之旅帮大家辨析职场的快乐之本。所以,休息、简化这样的提法在《职场》杂志可以找到,在
期刊
又快到年末了。年初时,你曾许诺要养成一些好习惯,比如要常运动、多读书、少微博。有人说养成一个习惯只需要坚持21天。21天不长,不过有时候一忙就间断个三五天,然后你又重新拾起;21天不短,有时候真的有太多杂事了,最后……到年末的时候,你的愿望到底实现了多少?  传言是谁说的?  关于习惯的传说,最著名的当然就是“形成或改变一个习惯只需要21天”。这句话常被认为是出自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可是从来
期刊
一个35岁左右的白骨精来找我们,她需要在两个工作里面做选择。一个是年薪30万的制片总监,一个是年薪10万的市场策划。她喜欢后者的节奏与内容,却被前面的工资吸引。我们仔细算了一下她的工作时间:前者是每天加班,节假日无休赶节目,每天工作近15个小时,后者则是8小时规律的生活。这样算下来,两者的时薪差不多,只是那份“好工作”把三年的活放到一年来做罢了。如果加上由此产生的未来医药费,简直比“坏工作”还不赚
期刊
前阵子一系列沸沸扬扬的企业家婚变新闻,对当事人都是一段心酸。“离”卦千年前就把这事儿讲清楚了,而且举一反三,从分离谈到合作心态问题。  “离”卦里的“离”字是“丽”字的假借,古语中是依附的意思。婚姻和职场中的合作关系都是以依附为基础。两个强者间不会建立依附关系,两个弱者间也难以建立这种关系,所谓依附一定是一强一弱,强者为阳,弱者为阴,两个人通过不同的性格,专业形成的“能力”价值进行组合,阴阳相调,
期刊
提笔写这篇专栏的时候,我内心既兴奋又有点小害怕。兴奋的是,我终于要在公开媒体上讲老板们的坏话了,害怕的是,不晓得这篇专栏出街之后,我还能不能保得住这份工作。  我在咨询界上班,其实老板对于我而言,并非指我的顶头上司,而是我在职业生涯中所见过的无数公司里的大佬们。我的顶头上司是个非常注重外表的人,他常常会驻足在我办公室的门口,在我抬头懵懂望向他的时候,对我说一句:“你有抬头纹了。”然后飘然而去。关于
期刊
以四种性格的可信任度来讲,蓝色是最值得托付和信任的。相对比,红色的可信度在四种性格中最低。究其根源,变化无常、毫无常规固然是一个原因,而夸大其词、说话没谱与承诺无法兑现,正是红色不易被信任中最致命的一枪。  作为一种“思维相对简单”和“说话粗糙”的动物,红色容易被周围的事物感染,因此容易有感而发;他们“重宽度不重深度”的特点容易同时操作几件事情,因此比较浮躁而不愿仔细研究。当他们开始形容一件事情时
期刊
演讲、陈述,英文叫presentation, 是传播的至高形式,我们为此努力一生,不管如何提高,如何成熟,还是经常不得要领。我们看美国大选,总统候选人在辩论中口若悬河,竞选获胜的一大通演讲,失败的也是一大通演讲。尽管你觉得很多稿子都是他们的班子写的,但是电视辩论是真刀真枪,没有半路支招的。可是美国的一项调查也说,当众演说是仅次于死亡的第二个最令人恐惧的事,看来话痨多的美国人整体上也是害怕Prese
期刊
有些企业一开始是好的,充满雄心壮志,老板肯给,愿意奖励员工,但是经过岁月的更迭、人事的改变,有些好的企业会慢慢老化,甚至慢漫地沉沦。  也许有人会说,“我就是要留下来改变这一切!”有这样的气魄非常值得鼓励,但是我们从实际面来看,能够改变企业的,必须拥有某种程度以上的权力或股份,你才有资格谈得上去改变。否则,只能沦为“孤臣无力可回天”,以及“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境况。  根据我多年的观察与研究,当一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