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与《原野》的婆媳关系叙事异同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GLDY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婆媳关系历来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婆媳关系都是家庭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组关系。在文学领域,婆媳关系也是文学创作的重要话题。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寒夜》和《原野》可以称得上描写婆媳关系的代表性作品。阅读这两部不同时代、不同体裁以及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发现在婆媳关系的叙事上,二者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同时也有很大的不同,这展现了婆媳关系的复杂性和矛盾冲突的差异性。
  一、《寒夜》与《原野》婆媳关系叙事的不同点
  (一)文化心理冲突不同
  《寒夜》与《原野》有着明显的时代背景差异,时代背景的不同导致了文化心理的不同,婆媳矛盾也呈现了不一样的原因和特点。《寒夜》的故事背景是中国社会新旧交替的抗战后期,婆媳矛盾更多的是由新旧思想文化观念冲突造成的。“五四”时期反对封建主义,要求思想解放、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的思想迅速影响了一大批追求自由独立的女性。但是深受封建传统伦理文化影响的旧式妇女汪母并没有受到“五四”精神的洗礼,她有着根深蒂固的封建道德观念,看不慣儿媳妇新兴的生活方式,总是用旧式眼光来看待儿媳妇,认为曾树生每天装扮上班,交际广、应酬多,不符合传统的规矩:“三十几年了,我当初做媳妇,哪里是这个样子?我就没有见过像她这样的女人!”她瞧不起儿媳妇的职业,甚至辱骂曾树生:“你配跟我比!你不过是我儿子的姘头。我是拿花轿接来的。”而曾树生受过新式教育,有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追求个性自由,主张男女平等。她人格独立、经济独立,出去工作支撑起了一家老小的开销。她喜欢自由快乐的生活,并且认为人应该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快乐与幸福。汪母代表了传统的伦理道德,而曾树生代表了新兴的文化思想,她们之间有着巨大的思想文化鸿沟,不同的文化观念必然导致冲突的发生。
  巴金的《寒夜》将故事背景一切都明确化,但曹禺的《原野》却虚化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模糊了时间概念,尽量回避社会现实环境,注重从人物的性格差异来展现婆媳矛盾产生的原因。《原野》里的婆婆焦母从一开始就以一个性格鲜明的恶婆婆形象出现,对儿子的爱使她的性格变得扭曲,从而产生了变态的占有欲。她讨厌、憎恨媳妇花金子分走了她儿子的爱,担心儿子娶了“好看的媳妇败了家,娶了美人丢了妈”,处处防范媳妇与儿子亲热,甚至不惜用巫蛊之术杀害媳妇。花金子没有接受过新思想,她只是本能地追求着自由幸福的生活。面对焦母的管束与恶言相向,她虽然表面上答应、顺从,但她的骨子里却是倔强的、充满着野性的,并且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她不愿逆来顺受,经常在暗地里违抗焦母。焦母和花金子的个性心理冲突是导致她们矛盾的最主要原因,焦母的强势压迫、残酷侮辱必然使倔强、泼辣的花金子产生反抗心理,而花金子的反抗心理则加剧焦母对她的欺辱,如此但陷入恶性循环。
  (二)人物形象塑造不同
  1.婆婆形象
  在反映婆媳冲突的作品中,婆婆大多是以残酷迫害媳妇的恶婆婆形象出现,而《寒夜》中的汪母则不同。汪母曾是云南才女,这说明她也是受过教育的人,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只是和曾树生所受的新式教育不同罢了。受过传统思想文化教育的汪母有着良好的传统妇女美德,她并不是一个无知、蛮横、只会撒泼的妇人。虽然汪母总是处处针对曾树生,挑剔敌视儿媳,但她并没有残酷地迫害儿媳。再者,汪母还是一位坚强、勤劳、爱子、甘于奉献的母亲。她爱自己的儿子,虽然年近花甲,但她为解决家庭重担,洗衣烧饭、缝补衣服,为贴补家用甚至还想去做老妈子。就连一向与汪母不合的曾树生也曾暗暗自责:为什么不能像汪母一样吃苦耐劳并安于生活?
  而曹禺《原野》中的焦母则是恶婆婆的典型代表。儿子焦大星是焦母唯一的依靠,儿子娶妻前,她事事由着儿子,可媳妇花金子进门后,她便改变了原有的行事作风。焦母觉得“我就这么一个儿子,他就是我的家当,现在都叫你霸占了”。因爱生恨的她干涉儿媳生活的各个方面,就连儿子要和媳妇亲热,她也不允许,“贱婊子”“狐狸精”“偷汉婆”是她常用的辱骂儿媳的话语。不仅于此,焦母还使用巫蛊之术,企图以符咒来置花金子于死地。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婆婆不喜媳妇了,而是她存着害人的歹毒心思。这是一位心理极度扭曲的母亲,有着畸形的欲望和病态的占有欲,她不管不顾,一心要驱逐媳妇,独自占有儿子。
  2.媳妇形象
  《寒夜》中的曾树生不是如刘兰芝一般传统意义上的小媳妇,她是一个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她年轻漂亮、开朗健康,充满蓬勃的生命活力,追求个性解放、恋爱自由,喜欢富有情趣的自由生活。她意气风发,满怀“教育救国”的理想。在她看来,人活着不只是为了穿衣吃饭、繁衍后代,她有着更高的人生追求,“我需要热情的生活”,“我只是想活,想活得痛快”。在工作上,她按照自己的意愿走出家门做职业女性。在生活中,她追求真爱而不拘形式,与相爱的人自由同居,昂然回击汪母的陈词滥调,拒绝汪母的无理指责,不做唯命是从的家庭奴隶。正是因为如此,出身于封建传统家庭的汪母很反感、厌恶曾树生,婆媳矛盾就此开始。
  《原野》中的花金子与曾树生不同,她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她甚至都未曾走出过他们的村庄。但花金子性格倔强,行为大胆,她有着火炽的热情、强悍的内心和野性的、原始的生命力和欲望。她俏丽魅人、年轻热情、大胆泼辣,这些从一开始“勾引”焦大星的出场就可以看得出。她与传统的贤淑女子迥然不同,所以焦母对她十分厌恶。倔强泼辣的她,对于焦母的谩骂和侮辱,会以恶生生的眼神、不满的嘟囔和诅咒来进行回应。如此性格的花金子自然不符合焦母对儿媳的要求,她还吸引了焦大星大部分的关注和爱,这使焦母更加不满。
  二、《寒夜》与《原野》婆媳关系叙事的相同点
  (一)“寡母—弱子—强妇”模式
  仔细阅读这两部作品就会发现,它们有着“寡母—弱子—强妇”的共同叙事模式。汪母和焦母的丈夫都已离开人世,儿子成为她们唯一的希望和依靠,她们把儿子当作自己的私人财产,不允许其他人得到。正如曾树生对汪文宣说的:“你母亲那样顽固,她看不惯我这样的媳妇,她又不高兴别人分去她儿子的爱。”焦母告诉花金子:“儿子是我的,不是你的。我就这么一个儿子,他就是我的家当。”这是众多守寡母亲的共同心理,越看见儿子对儿媳好,母亲的嫉恨之情便越强烈,婆媳矛盾也就越来越大。当婆媳间出现矛盾时,儿子(丈夫)就需要从中斡旋,调解婆媳关系,使家庭和睦幸福。然而,汪文宣、焦大星却是脆弱焦虑、犹豫不决、软弱怕事、不敢果断表明自己的立场。汪文宣性格懦弱,在工作上和生活上都是“老好人”的角色。他的软弱使得他面对母亲与妻子的矛盾时束手无策,只能靠博取她们的同情与怜悯来调解纠纷。然而,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没有起到作用,反而使她们的矛盾越来越深。焦大星亦是如此。母亲辱骂妻子时,他甚至不敢替妻子争辩一句。妻子觉得他“是个窝囊废,没有一点本事。他是他妈的孝顺儿子,不是她的爷儿们”。母亲的厉声让他觉得惊惧,更不要说解决母亲和妻子之间的冲突了。相对汪文宣和焦大星的“软弱”,他们的妻子显得更有个性。曾树生接受过高等教育,学的是思想解放,追求的是个性自由,是一个独立的职业女性。花金子虽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她浑身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大胆泼辣。这两个媳妇对汪母和焦母来说,都不是理想中恭敬、孝顺、听话的小媳妇,更不是在家相夫教子、恪守传统妇道的“合格”媳妇。当看到儿子深爱媳妇时,她们内心更加难以忍受,所以她们处处针对自己的媳妇,想把她赶走。
  (二)“封建伦理束缚—个性幸福追求”模式
  《寒夜》和《原野》都表现出了“封建伦理束缚—个性幸福追求”的冲突模式,反映了封建家长对青年男女婚姻爱情的摧残以及青年人的反抗。虽然这两部作品的时代背景都已不是顽固的封建时代,但受长期的封建伦理文化的影响,汪母和焦母都不约而同地表现出用封建思想束缚媳妇的思想和行为。《寒夜》里的人虽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但仍严重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尤其是从旧社会走出来的旧式妇女。所以,旧式妇女汪母认为,媳妇就应该在家相夫教子,遵从丈夫,服从长辈。在《原野》中,从焦阎王曾是军阀、花金子和仇虎有过包办婚约、花金子被迫成为焦大星的填房等事件中,就可以推测出这时候的封建思想依然很重。焦母念经、使用巫术咒人、作法喊魂,都体现了浓重的封建迷信色彩。如果曾树生和花金子只是传统的小媳妇也就罢了,可曾树生和花金子表现的却是现代女性勇于追求个性自由、幸福生活的特性,这与封建伦理道德产生了严重的冲突。曾树生受“五四”新思想的影响,拒绝包办婚姻,主张男女平等、自由恋爱,且勇于追求个人幸福,显然她是不会被封建主义(汪母)接受的。花金子虽然没有受过新式教育,但她潜意识里也表现出了对个人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她追求美丽,所以总是把自己打扮得很艳丽。她觉得焦大星是个没用的男人,她不喜欢这样软弱的男子。焦母看到花金子有这样一颗“不安分的心”,所以处处刁难她。
  三、结语
  20世纪,我国社会体制、伦理道德及其他各种文化形态都发生了剧烈转变,女性的地位得到不断提高,女性的价值观和个性追求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家怀着强烈的社会问题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将婆媳关系置于这个转型之中,表现出了强烈的人文情怀。通过对《寒夜》《原野》两部文学作品的对比,我们发现婆媳关系受时代背景、社会现实环境、思想文化、个性心理的影响,婆媳冲突原因错综复杂。
其他文献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塞尼创作的一部优秀成长小说,它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的艰辛成长历程,主人翁在经历了天真、背叛、忏悔、救赎后,最终实现了心理和思想上的真正成长。全文以风筝为线索,贯穿主人公成长历程,本文试图从成长小说和创伤理论视角来解读主人公的成长创伤。  一、创伤的界定与内涵  所谓创伤就是指一些突发性的灾难事件或是不寻常的经历对人们的心理产生的难以控制的伤害,这种伤害对人的
期刊
《大尉的女儿》由俄国作家普希金创作于1836年,该作品语言朴实、简洁、明快,情节自然、巧妙。书中既有血雨腥风,也有儿女情长。普希金重笔墨刻画的普加喬夫,是一位有血有肉的钢铁战士。这位领袖的性格特点和个人品质展现得直接、明了,男主人公格里尼奥夫对其有憎恨、也有赞赏和期盼。本文对普加乔夫这一文学形象进行粗浅分析,以期给读者理解《大尉的女儿》这部经典作品带来帮助。  普希金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
期刊
语言是人们开展沟通交流活动的重要载体。语言的产生,预示着文明的诞生,换言之,语言是文明的外在体现。各个国家都有属于自身的文化,有着各自的语言,不同国家的语言表现方式也有着非常大的差异。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个国家的文化与经济交流越来越频繁,许多国家的人民对他国文化和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不同国家都表现出了各自的语言特征及其呈现方式。例如,我国语言的含蓄、内敛等特征在许
期刊
日本近代著名诗人高村光太郎曾形容宫泽贤治道:“胸怀宇宙者,无论身处多么偏远处,总是能够超越地方性而存在。内心没有宇宙者,无论身处多么核心的文化之地,也只是一个地方性的存在。宫泽贤治所谓的伊哈托布,就是借由内心的宇宙所表达出来的这世界全部。”何谓“胸怀宇宙者”?宫泽贤治心中的伊哈托布,并非日本地名,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心从未被地域所限制,他将自己燃烧,并乐于将自己燃烧,他自称“阿修罗”的同时也期望着探
期刊
《城堡》这本小说之所以可称伟大,主要是因为其具备成熟的艺术形式,这对于任何一本文学作品来说必不可少。正是因为《城堡》对话形式充满了内涵、艺术的意境,所以里面的每一个角色都十分真实。对于作者卡夫卡而言,他在编写故事时,始终是在政治化社会标尺下进行的,他在突显人物政治特征时,掩盖了其余特征,从而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对《城堡》对话形式的研究,有助于人们理解卡夫卡的文笔及风格。  一、《城堡》中对话形式的
期刊
爱丽丝·沃克是第一位获得美国普利策奖的黑人女性, 1983年,其代表作《紫色》一举拿下美国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和全国书评家协会奖,确立了爱丽丝·沃克在美国文学界,特
期刊
老舍的小说,用笔墨记录下了老北京市民的生活,使我们能够从中读到风俗人情,读出人生百态,也读出落寞事态之下的无尽苍凉。其时、其世,正发生着不可逆转的大变革,当时的老派人物、新派人物、理想人物轮番上阵,在方寸之间演绎自己的故事,却终究未能逃脱悲剧时代的悲剧命运。或许也有反抗、有思考,然而却无奈世态。老舍边思考、边写作,用笔墨记录下暗黑时代的无尽悲凉。  一、“文艺界尽责的小卒”  “文艺界尽责的小卒,
期刊
台湾现代诗诗人郑愁予在诗中写道“如雾起时,敲叮叮的耳环在浓密的发丛找航路……”跨越香港、台湾和美国三地的华人女作家钟玲以《雾在登山》为名出版诗集;英国作家查尔斯·
期刊
对《红拂记》语言的研究,明清两代曲论及现当代文章都不在少数。但各家多集中探讨其绮丽典雅的语言风格,且多研究曲词,对宾白、科诨的注意有明显不足。或有学者注意到其语言生动活泼的一面,却未做深入探讨。涉及《红拂记》语言个性化的问题,有文章提及其刻意修饰的语言基本符合人物身份,且较为笼统。而关于其中的个性化问题及原因,尚无人关注。  本文将结合戏曲的代言体特点对《红拂记》语言个性化问题予以观照,从作者的情
期刊
《明珠记》是明代文学家陆采根据唐人薛调的《无双传》改编而成的戏曲作品,创作于正德十年(1515),两卷,共四十三出.现今流传较广的是汲古阁《六十种曲》所收本,本文即在汲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