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减负,不是简单降低学习难度,减少学习时间,更不是什么都不学,让孩子尽情玩;而是提升教育的内涵,让教育有温度有高度——从教师层面提升教育教学的能力,从学生层面提高学习的参与度,从家长层面调整教育理念。我校近几年一直在提质减负的路上探索,愿能给广大教育同仁点滴启发。
一、从教师层面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是提质减负的根本
摸索实践整合课内外阅读的策略,提升语文教师整合能力。整合教材的能力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的最大的根源,教学整合应将课前、课上、课后有机统一为整体,并形成较为固定的整合模式。
1.重视前置预习,师生共同准备。布置前置预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初步了解新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推荐或学生自主搜集,了解知识点的构架脉络和相关知识铺垫,让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样,课堂中才能充分展开探究性教学,这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前提和基础。
课外阅读是充实课堂、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从整本教材出发,明晰每个单元主题,对单元内的文章有整体的把握,进行整合分析,抓住文本的空白点和生长点,有机地拓展课外阅读,因此,课前教师要根据每个单元和具体篇目做深入扎实的文本分析和单元整合,这样才能做到课堂中有的放矢,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中包含了三首描写祖国美好风光的古诗,敬亭山、洞庭湖这些地点对学生而言有些陌生,存在一定距离,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每首古诗预习时设置了不同的前置作业。如第一首《独坐敬亭山》,可以从诗人出发,让学生搜集李白生平事迹和他的其他作品,方便课前交流,激发学生兴趣;学习第二首古诗《望洞庭》时,抓住洞庭湖历来是古代文人墨客争相歌咏的对象,留下了许多优美诗篇这一特点,让学生课前搜集、了解甚至尝试背诵这些作品,潜移默化中,洞庭印象在学生心里又深了一层。
2.立足文本特点,切入课外知识。课堂上若只局限于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叶圣陶老先生曾强调:“教本好比一把钥匙,学生拿了它去开其他的书库。”教材只是通向自主学习的桥梁,我们只有把教材读懂、读透,基于文本的特征、主旨、目标等方面,确定明确的线索,寻找合适的课外拓展,做好课内与课外知识的链接,寻找合适的链接点,才能巧妙地引导学生将视野投向课外,激发对课外知识的兴趣,从而形成以教材为中心向周围辐射的学习方式。根据各年段学情特点和课本特点,挖掘课内外知识整合的切入点,形成一套课堂教学整合策略:课内外阅读数量上“一篇带一篇,一篇带多篇,一篇带一本,一篇带多本”模式;内容上以低年级选择诗歌、童话,中高年级选择经典名篇为主;目标上以低年级提高兴趣、丰富视野,中高年级迁移赏析、学习写法为主。
3.课后落实反馈,提高学生能力。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阅读兴趣和热情被极大激发,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以及各种表达方法和技巧,这时学生创作和表达的热情需要各种活动调动、落实,充分达到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中阅读拓展过程,更要将课后阅读的情况进行落实反馈,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喜悦感和成就感。
如:利用班队课开展“同读一本书”“好书分享会”“亲子一起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把阅读贯穿到学生的生活中,同时开展“我是故事大王”“我是小书虫”等活动评比,在比赛中激励热爱阅读的学生;定期开展“读书记录卡”、读书心得等比赛,让学生把所读、所感记录下来,读、悟、写有机统一起来。
二、从学生层面提升主动参与度,是提质减负的内力
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解决提质减负的本源问题,当学生爱上了这个学科,从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找到了成就感,自然而然就会去深入研究这个学科。
1.学校每个月都会自定一个主题,开展学科活动,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带领学生体验本学科不一样的乐趣。如数学活动月,数学组在全校举行形式多样的学科活动,有低年级的闯关游戏,有中年级的超市体验,有高年级的24点比赛,还有数学故事分享会,等等。学生乐此不疲地参与到活动中,进而爱上数学学习。
2.豐富的社团活动,让学生爱上学校生活,进而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我校一直致力于探索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根据校风、学情和教师的特长,积极开办合唱、打击乐、剪纸、篮球、串珠、书法、拼图等多个社团班。自社团成立以来,丰富的活动内容吸引了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每周三下午的社团活动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开阔了学生的审美视野,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兴趣与爱好,同时也优化了校园的育人环境,给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学生在不同的领域找到自信,找到学习的乐趣。学校成为了学生们的乐园,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三、从家长层面提升育儿理念,是减负提质的源头
家长是孩子一辈子的老师,家长的素质和教育理念将影响孩子一生,而农民工子弟特别多的学校,跟家长渗透好的教育理念更是学校的重要使命。每年我校都在家长学校的教育上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式,紧跟时代步伐,紧随年轻家长的方式方法。
1.每个年级不同形式的家长会,改变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标准。每个学期的家长会,我校一改以前的校长汇报工作、学科老师总结反馈孩子的学习情况,调整为不同年级不同形式,如“一年级亲子共读”“二年级走进图书馆”“三年级教学开放”“四年级成长礼”“五年级亲子游戏”“六年级青春期教育问题的探讨”等。这些形式更多的是让家长看到孩子不一样的优点,从而改变对孩子的教育理念。
2.利用家访、家长学校等形式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形成合理期望,助力提质减负的落实。家长的期望大多时候会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然而过高的期望却会转变为学生过重的负担,从而不利于学生发展。因此学校致力于与家长共同认识孩子的能力,制订孩子“跳一跳”能达到的目标,量力而行。利用家访、家长学校等形式要求家长给孩子“松绑”,尊重与引导孩子自主减负。
只有真正从本源上调整方向,才可以在真正做到减负的同时提质,让减负落到实处又不至于丢失教育的实质,不再为减负而做表面文章,不再为减负而丢失根基。
一、从教师层面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是提质减负的根本
摸索实践整合课内外阅读的策略,提升语文教师整合能力。整合教材的能力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的最大的根源,教学整合应将课前、课上、课后有机统一为整体,并形成较为固定的整合模式。
1.重视前置预习,师生共同准备。布置前置预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初步了解新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推荐或学生自主搜集,了解知识点的构架脉络和相关知识铺垫,让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样,课堂中才能充分展开探究性教学,这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前提和基础。
课外阅读是充实课堂、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从整本教材出发,明晰每个单元主题,对单元内的文章有整体的把握,进行整合分析,抓住文本的空白点和生长点,有机地拓展课外阅读,因此,课前教师要根据每个单元和具体篇目做深入扎实的文本分析和单元整合,这样才能做到课堂中有的放矢,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中包含了三首描写祖国美好风光的古诗,敬亭山、洞庭湖这些地点对学生而言有些陌生,存在一定距离,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每首古诗预习时设置了不同的前置作业。如第一首《独坐敬亭山》,可以从诗人出发,让学生搜集李白生平事迹和他的其他作品,方便课前交流,激发学生兴趣;学习第二首古诗《望洞庭》时,抓住洞庭湖历来是古代文人墨客争相歌咏的对象,留下了许多优美诗篇这一特点,让学生课前搜集、了解甚至尝试背诵这些作品,潜移默化中,洞庭印象在学生心里又深了一层。
2.立足文本特点,切入课外知识。课堂上若只局限于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叶圣陶老先生曾强调:“教本好比一把钥匙,学生拿了它去开其他的书库。”教材只是通向自主学习的桥梁,我们只有把教材读懂、读透,基于文本的特征、主旨、目标等方面,确定明确的线索,寻找合适的课外拓展,做好课内与课外知识的链接,寻找合适的链接点,才能巧妙地引导学生将视野投向课外,激发对课外知识的兴趣,从而形成以教材为中心向周围辐射的学习方式。根据各年段学情特点和课本特点,挖掘课内外知识整合的切入点,形成一套课堂教学整合策略:课内外阅读数量上“一篇带一篇,一篇带多篇,一篇带一本,一篇带多本”模式;内容上以低年级选择诗歌、童话,中高年级选择经典名篇为主;目标上以低年级提高兴趣、丰富视野,中高年级迁移赏析、学习写法为主。
3.课后落实反馈,提高学生能力。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阅读兴趣和热情被极大激发,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以及各种表达方法和技巧,这时学生创作和表达的热情需要各种活动调动、落实,充分达到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中阅读拓展过程,更要将课后阅读的情况进行落实反馈,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喜悦感和成就感。
如:利用班队课开展“同读一本书”“好书分享会”“亲子一起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把阅读贯穿到学生的生活中,同时开展“我是故事大王”“我是小书虫”等活动评比,在比赛中激励热爱阅读的学生;定期开展“读书记录卡”、读书心得等比赛,让学生把所读、所感记录下来,读、悟、写有机统一起来。
二、从学生层面提升主动参与度,是提质减负的内力
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解决提质减负的本源问题,当学生爱上了这个学科,从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找到了成就感,自然而然就会去深入研究这个学科。
1.学校每个月都会自定一个主题,开展学科活动,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带领学生体验本学科不一样的乐趣。如数学活动月,数学组在全校举行形式多样的学科活动,有低年级的闯关游戏,有中年级的超市体验,有高年级的24点比赛,还有数学故事分享会,等等。学生乐此不疲地参与到活动中,进而爱上数学学习。
2.豐富的社团活动,让学生爱上学校生活,进而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我校一直致力于探索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根据校风、学情和教师的特长,积极开办合唱、打击乐、剪纸、篮球、串珠、书法、拼图等多个社团班。自社团成立以来,丰富的活动内容吸引了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每周三下午的社团活动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开阔了学生的审美视野,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兴趣与爱好,同时也优化了校园的育人环境,给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学生在不同的领域找到自信,找到学习的乐趣。学校成为了学生们的乐园,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三、从家长层面提升育儿理念,是减负提质的源头
家长是孩子一辈子的老师,家长的素质和教育理念将影响孩子一生,而农民工子弟特别多的学校,跟家长渗透好的教育理念更是学校的重要使命。每年我校都在家长学校的教育上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式,紧跟时代步伐,紧随年轻家长的方式方法。
1.每个年级不同形式的家长会,改变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标准。每个学期的家长会,我校一改以前的校长汇报工作、学科老师总结反馈孩子的学习情况,调整为不同年级不同形式,如“一年级亲子共读”“二年级走进图书馆”“三年级教学开放”“四年级成长礼”“五年级亲子游戏”“六年级青春期教育问题的探讨”等。这些形式更多的是让家长看到孩子不一样的优点,从而改变对孩子的教育理念。
2.利用家访、家长学校等形式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形成合理期望,助力提质减负的落实。家长的期望大多时候会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然而过高的期望却会转变为学生过重的负担,从而不利于学生发展。因此学校致力于与家长共同认识孩子的能力,制订孩子“跳一跳”能达到的目标,量力而行。利用家访、家长学校等形式要求家长给孩子“松绑”,尊重与引导孩子自主减负。
只有真正从本源上调整方向,才可以在真正做到减负的同时提质,让减负落到实处又不至于丢失教育的实质,不再为减负而做表面文章,不再为减负而丢失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