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工作的要求,蛟河市松江镇紧紧围绕抓队伍、创特色,大力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带动全民文化活动常态化、规范化,使全民文化与乡村旅游、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有机融合,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创新 乡村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建设
一、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加强文化阵地建设
一是加大松江镇的文化资金投入。突出抓好镇文化站和镇内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松江镇先后投入200多万元,高标准建设480平方米镇文化活动中心。其中2个文化活动室面积280平方米;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培训室等面积200平方米。镇文化站安装了百兆光纤宽带;配备涉农化、科技类图书4260册;高标准创建的50米文化长廊,全面展示松江镇培养出来的乡土名家书法、绘画、雕刻、摄影等作品。这些名人当中有大专院校的美术教授,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有省、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有国家、省级大赛夺冠的农民艺术家。松江镇内建成10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广场4个,其中1000平方米沥青场地的篮球场1个。
二是加大村所在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镇13个村建成1000平方米以上文化活动广场14个;按需分配,落实广场体育器材,夯实全民运动健身基础。建成村级文化中心13个,农家书屋13个,全镇村级共计配备图书35000册。其中,爱林村农家书屋采取村校共建模式并得到吉林电视台“爱心书屋”栏目捐赠,藏书丰富,能够满足各类阅读需求。
三是加大各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镇各屯依托文化骨干和现有资源,全面建成屯级文化大院。近年来,累计配发全镇各屯秧歌服2600套;采取村民自筹、政府支持相结合,都配备了音响设备,基本满足了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二、创新思路,广泛联系,全面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一是联合媒体开展活动。与省、市媒体建立联系,在蛟河市文广新局的指导下,松江镇靠山村举办了新春文化走基层活动,为广大村民送图书、送温暖、送春联、送文化,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与吉林电视台农村俱乐部栏目建立伙伴关系,2014至2015年连续两年在松江镇文化站、靠山村文化大院举办农村俱乐部新春走基层特别节目,以及农村俱乐部创办30周年庆典活动。全镇广大村民借此机会与吉林省著名二人转表演艺术家佟长江、阎淑萍、尹维民、咸奎荣等同台演出,激发了广大村民投身乡村文化的热情。2016年7月,松江镇文化站与吉林电视台乡村频道联合录制了吉林省文化百村行大型公益文化評选活动。2017年4月,松江镇文化站组织获奖村民到吉林电视台参加全省文化百村行颁奖晚会。2018年2月,松江镇文化站与蛟河电视台联合录制了《蛟河春晚》乡镇分会场特别节目。
二是建立影视基地开展活动。以松江镇插树岭影视基地建设为基础,扎实开展影视文化活动。围绕电视剧《插树岭》拍摄地积极打造影视旅游文化,带动插树岭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积极协助《闯关东》剧组在松江镇插树岭村、爱林村、南台子村、沿江村实景拍摄电视连续剧《闯关东前传》。剧中大部分实景和群众演员都来自松江镇各村,影视、旅游文化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2017年9月,协助中央一套拍摄纪录片《满族祭江》,联系满族文化传承人关文娇老人和爱林村农民现场表演祭江仪式,将这一古老民俗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通过央视黄金时段推向全国。
三是依托自办文化开展活动。各村充分利用文化大院等资源,积极开展特色农民文化活动。代露河村广场舞、靠山村大秧歌、沿湖村自创节目等成为各村文化的亮点。各屯文化大院全天开放,农民文体活动形成常态。以民俗旅游为依托,成功举办了爱林村开江鱼美食节等文化活动。
三、打造队伍,挖掘人才,切实加强文化队伍保障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松江镇党委成立文体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组长,文体工作真正成为“一把手”工程。各村成立以村书记为组长的文化工作领导机构,加强对村级文体工作的领导。松江镇文化站牵头成立13个村文化体育协会,由各村文艺骨干担任会长,已发展会员562人,充分保障了各村自办文化活动的经常性开展。
二是大力挖掘人才。近几年来,先后培养出农民摄影家梁志山、农民雕刻艺术家叶满枝;挖掘出传统东北唢呐传人吴延彪等一批农民文化能人,形成了文化带动传承的良好效应。广泛联系松江镇走出去的文化名人,通过乡情召唤感动了吉林市陶瓷协会会长、全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孙英明先生,他正积极策划回乡投资兴建陶瓷工坊,并将协调引进全国优秀美术制作等“百工百坊”,形成精品文化产业集群。
三是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招募文化志愿者25名,从镇到村实现公共文化开放全天候。经过不懈努力,松江镇文化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绩。松江镇沿湖村、松江村、靠山村被评为全省十佳文化大院前三名,松江镇文化站被评为吉林电视台农村俱乐部栏目最佳合作伙伴,被吉林省文化厅评为国家一级文化站,连续三年被蛟河市委宣传部评为农民文化贡献突出单位。
人才是文化的基础,带动是进步的关键,我们坚信,在各级文化部门的关怀下,松江镇将在新时代文化振兴的征程中谱写出更加优美的崭新乐章。
(作者简介:崔继梅,女,大专,蛟河市文化馆<蛟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责任编辑 肖英奎)
关键词:创新 乡村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建设
一、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加强文化阵地建设
一是加大松江镇的文化资金投入。突出抓好镇文化站和镇内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松江镇先后投入200多万元,高标准建设480平方米镇文化活动中心。其中2个文化活动室面积280平方米;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培训室等面积200平方米。镇文化站安装了百兆光纤宽带;配备涉农化、科技类图书4260册;高标准创建的50米文化长廊,全面展示松江镇培养出来的乡土名家书法、绘画、雕刻、摄影等作品。这些名人当中有大专院校的美术教授,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有省、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有国家、省级大赛夺冠的农民艺术家。松江镇内建成10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广场4个,其中1000平方米沥青场地的篮球场1个。
二是加大村所在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镇13个村建成1000平方米以上文化活动广场14个;按需分配,落实广场体育器材,夯实全民运动健身基础。建成村级文化中心13个,农家书屋13个,全镇村级共计配备图书35000册。其中,爱林村农家书屋采取村校共建模式并得到吉林电视台“爱心书屋”栏目捐赠,藏书丰富,能够满足各类阅读需求。
三是加大各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镇各屯依托文化骨干和现有资源,全面建成屯级文化大院。近年来,累计配发全镇各屯秧歌服2600套;采取村民自筹、政府支持相结合,都配备了音响设备,基本满足了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二、创新思路,广泛联系,全面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一是联合媒体开展活动。与省、市媒体建立联系,在蛟河市文广新局的指导下,松江镇靠山村举办了新春文化走基层活动,为广大村民送图书、送温暖、送春联、送文化,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与吉林电视台农村俱乐部栏目建立伙伴关系,2014至2015年连续两年在松江镇文化站、靠山村文化大院举办农村俱乐部新春走基层特别节目,以及农村俱乐部创办30周年庆典活动。全镇广大村民借此机会与吉林省著名二人转表演艺术家佟长江、阎淑萍、尹维民、咸奎荣等同台演出,激发了广大村民投身乡村文化的热情。2016年7月,松江镇文化站与吉林电视台乡村频道联合录制了吉林省文化百村行大型公益文化評选活动。2017年4月,松江镇文化站组织获奖村民到吉林电视台参加全省文化百村行颁奖晚会。2018年2月,松江镇文化站与蛟河电视台联合录制了《蛟河春晚》乡镇分会场特别节目。
二是建立影视基地开展活动。以松江镇插树岭影视基地建设为基础,扎实开展影视文化活动。围绕电视剧《插树岭》拍摄地积极打造影视旅游文化,带动插树岭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积极协助《闯关东》剧组在松江镇插树岭村、爱林村、南台子村、沿江村实景拍摄电视连续剧《闯关东前传》。剧中大部分实景和群众演员都来自松江镇各村,影视、旅游文化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2017年9月,协助中央一套拍摄纪录片《满族祭江》,联系满族文化传承人关文娇老人和爱林村农民现场表演祭江仪式,将这一古老民俗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通过央视黄金时段推向全国。
三是依托自办文化开展活动。各村充分利用文化大院等资源,积极开展特色农民文化活动。代露河村广场舞、靠山村大秧歌、沿湖村自创节目等成为各村文化的亮点。各屯文化大院全天开放,农民文体活动形成常态。以民俗旅游为依托,成功举办了爱林村开江鱼美食节等文化活动。
三、打造队伍,挖掘人才,切实加强文化队伍保障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松江镇党委成立文体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组长,文体工作真正成为“一把手”工程。各村成立以村书记为组长的文化工作领导机构,加强对村级文体工作的领导。松江镇文化站牵头成立13个村文化体育协会,由各村文艺骨干担任会长,已发展会员562人,充分保障了各村自办文化活动的经常性开展。
二是大力挖掘人才。近几年来,先后培养出农民摄影家梁志山、农民雕刻艺术家叶满枝;挖掘出传统东北唢呐传人吴延彪等一批农民文化能人,形成了文化带动传承的良好效应。广泛联系松江镇走出去的文化名人,通过乡情召唤感动了吉林市陶瓷协会会长、全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孙英明先生,他正积极策划回乡投资兴建陶瓷工坊,并将协调引进全国优秀美术制作等“百工百坊”,形成精品文化产业集群。
三是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招募文化志愿者25名,从镇到村实现公共文化开放全天候。经过不懈努力,松江镇文化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绩。松江镇沿湖村、松江村、靠山村被评为全省十佳文化大院前三名,松江镇文化站被评为吉林电视台农村俱乐部栏目最佳合作伙伴,被吉林省文化厅评为国家一级文化站,连续三年被蛟河市委宣传部评为农民文化贡献突出单位。
人才是文化的基础,带动是进步的关键,我们坚信,在各级文化部门的关怀下,松江镇将在新时代文化振兴的征程中谱写出更加优美的崭新乐章。
(作者简介:崔继梅,女,大专,蛟河市文化馆<蛟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责任编辑 肖英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