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依芳是华策影视的掌门人,也是该集团的灵魂人物。近两年,华策影视凭借《微微一笑很倾城》《锦绣未央》《孤芳不自赏》《射雕英雄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热门剧集独霸荧屏,并且开发了一系列口碑颇高的综艺节目,同时在电影领域屡创佳绩。
赵依芳一直擅长把握风口,打造出具有时代性的“爆款”。与此同时,她也对优质的内容饱含敬意,不吝于投资各类情怀作品。她说:“这个时代充满机遇和变数,我是一个观察者,同时也是实验者,在巨变中考察自己的眼光和决策,也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
冲动中,做出影响一生的决定
赵依芳是恢复高考后第一届传媒学院的新闻系毕业生。18岁那年,她考上了浙江广播电视学校(现浙江传媒),毕业后被分配到浙江东阳广播站。她打定主意要好好工作,在新单位干出一番事业。
几年时间里,赵依芳凭借一股干劲从广播站普通职员做到了东阳电视台台长,所依仗的唯有年轻人的心气与热情。接到升任东阳电视台台长的任命书后,她扎着马尾辫,穿着白衬衫和牛仔裤便去赴任,结果被门卫误认为是台里新来的实习生。她在电视台四处走动,大家只当她好奇,也没人主动搭理她。开会的时候,副台长还跟大伙儿抱怨:“听说上面分配了个小姑娘来管我们,这怎么能管好嘛,不知道上级单位是怎么想的。”赵依芳听了,直接起身走上前去,说:“我就是新来的台长。”把对方吓了一跳。
入职后,赵依芳卯足了劲儿要证明自己,把台里管理得井井有条,慢慢地,大家便心服口服。后来,赵依芳又被任命为当地的广电局副局长,成为单位最年轻的女干部。那时的赵依芳才30岁出头,却感觉自己的热情正在慢慢消退,这让她对未来的生命产生了一种紧迫感,她决定去闯一闯外面的世界,去做自己熟悉的电视工作。就这样,赵依芳向上级领导递交了辞呈。
“你想得太简单了。去外面做事哪有那么容易?年轻人不要任性,以后会后悔的。”领导语重心长地劝说她。
赵依芳决定任性一把。“这是一步险棋,还好我任性地走了这步棋,如果再过上几年,我可能不会有任性的勇气了。后来我发现任性不是坏事,我人生中很多重要的决定都是在冲动中做出的。”
下了海,日子如海风般吹来吹去
辞职获准后,赵依芳收拾了几件衣服来到杭州浙江电视台对面的一家宾馆租下了一个小房间,正式下海创业。那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涉足电视剧行业的民营企业还非常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赵依芳选择的是一个前途未卜的行业。在其他人看来,放弃铁饭碗去做电视剧绝非智举,她却特别乐观,认为这一行大有可为。
最初的创业团队只有五个人,大家在赵依芳的带领下四处跑业务,每天忙得脚不沾地,每一根弦都绷得紧紧的。
赵依芳刚入行时,电视剧行业的准入标准还非常高,于是她以退为进,与浙江一家影视公司合作,开发了国内首档证券节目。1995年,赵依芳找准时机投资了一部14集的电视剧《子夜》。那时候,赵依芳的公司还是一家名为“华新影视”的小作坊,但电视剧上映后口碑极佳,这家小公司一下子在业内打开了知名度。慢慢开始有人主动找上门来合作。多年后回忆起这段经历,赵依芳依然非常自豪,对她来说,这是个非凡的成功,“这种成功不是说赚了多少钱,而是说我得到了某种证明,终于确信我的眼光和判断都是对的,我建立起了最初的信心,这种信心支撑我走下去。”
因为前期的职业生涯,赵依芳对许多行业规则烂熟于心,而她要做的便是在商海与体制之间寻找一个契合点,让事业发展的轨道保持平衡。在许多场合,她经常谈起“庖丁解牛”的故事,把自己比喻成一个运刀的厨工,无时无刻不在总结规律,然后依照事物的“纹理”前行,避开那些难以攻克的“节点”,久而久之,“技”就变成了“道”,她也从最初的劳心劳力变成了游刃有余。
2005年,赵依芳帶领团队的骨干们成立了浙江华策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先后凭借着《中国往事》《天涯明月刀》《雪豹》《倾城之恋》等口碑剧作在影视圈崭露头角,声名鹊起。
五年后,华策影视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出席上市仪式前,赵依芳穿着一件灰衣。交易所的工作人员连忙拉拉她的衣襟,说:“你穿成这样怎么行呢?哪有人穿这种衣服上市?”赵依芳一想确实如此,连忙让司机拉自己去旁边的商场买了一件金色的外套。就这样,华策影视成为了国内第一家以电视剧为主营业务的上市企业,被誉为“电视剧第一股”。
“下海后,我在海里吹了吹风,日子就嗖的一下过去了。我想大概是因为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所以我过得特别投入,时间就过得飞快。”赵依芳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业历程。
打开自己,情怀与流量并存
想在竞争激烈的影视业站稳脚跟,生产出观众爱看的作品才是根本。因此赵依芳一直牢牢把握着“内容为王”的主原则,带领企业先后推出了《国家命运》《全家福》《推拿》等多部叫好又卖座的影视作品。
随着电视剧行业的火爆,越来越多的“热钱”涌入了这个行业,也因此产生了大量的泡沫和怪相,演员的片酬也变得越来越高。比如华策合作过的某位女演员,原来的片酬是3万元一集,但在演完某部大型电视剧之后对外的报价马上变成了100万元。“现在稍微有点知名度的演员,每拍完一部戏,片酬就会往上涨,没有一个演员认为自己不值这么多钱。但这样一来用于制作的成本就会无限制压低,幕后制作人员心理又不平衡,难免出现剧集粗制滥造的现象,整个行业也变得越来越浮躁,制作方往往是有苦说不出。”
虽然无奈,赵依芳依然对影视事业充满了热情,热衷于进行不同领域的尝试,她在2012年初次试水谍战大片《听风者》,2013年又推出了小清新之作《分手合约》,斩获了不错的票房,也收获了颇佳的口碑。
她会投资郭敬明,也会投资侯孝贤。刚决定跟郭敬明合作的时候,周遭的反对声不绝于耳,赵依芳耐心分析道:“干我们这一行,就要尊重市场,尊重观众,现在时代变了,市场和观众就是‘粉丝’二字。郭敬明背后的那群忠粉可以说是代表这个粉丝大时代最鲜明的脸谱之一。谁都可以去说三道四,但你不能忽视这样庞大的一个青春群体的存在。所以我要说,不要去恨你不理解的事。对于每一个分众群体的狂热和激情,我们不一定都理解。”
除了联手郭敬明,赵依芳还投资了许多以粉丝群体为目标的热剧,诸如《杉杉来了》《何以笙箫默》《爱情公寓4》《重返二十岁》都在此列。但对于真正的艺术片,她也心怀敬畏,坚信“一个文化性企业必须对艺术心怀敬意,如果只想着商业,那只能走向末路。”在杭州遇见侯孝贤,她也不失时机地促成了《刺客聂隐娘》的拍摄协议,并认真告诉侯孝贤:“我喜欢你的表达方式。你说‘一个人,没有同类’,但其实你是有许多同类的,所有没有同类的人都是你的同类,而我可以帮你把这些同类吸引过来。”
“在我看来,情怀很重要,流量也很重要,外界环境瞬息万变,处于巨变之中的我们必须打开自己,接受变化,并及时调整策略,才能更好地迎接挑战。”心怀这样的信念,赵依芳不断取舍,用自己的智慧促成了某种“平衡”,也因此成就了一段有关“电视剧女王”的商业传奇。
编辑 陆艾涢
赵依芳一直擅长把握风口,打造出具有时代性的“爆款”。与此同时,她也对优质的内容饱含敬意,不吝于投资各类情怀作品。她说:“这个时代充满机遇和变数,我是一个观察者,同时也是实验者,在巨变中考察自己的眼光和决策,也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
冲动中,做出影响一生的决定
赵依芳是恢复高考后第一届传媒学院的新闻系毕业生。18岁那年,她考上了浙江广播电视学校(现浙江传媒),毕业后被分配到浙江东阳广播站。她打定主意要好好工作,在新单位干出一番事业。
几年时间里,赵依芳凭借一股干劲从广播站普通职员做到了东阳电视台台长,所依仗的唯有年轻人的心气与热情。接到升任东阳电视台台长的任命书后,她扎着马尾辫,穿着白衬衫和牛仔裤便去赴任,结果被门卫误认为是台里新来的实习生。她在电视台四处走动,大家只当她好奇,也没人主动搭理她。开会的时候,副台长还跟大伙儿抱怨:“听说上面分配了个小姑娘来管我们,这怎么能管好嘛,不知道上级单位是怎么想的。”赵依芳听了,直接起身走上前去,说:“我就是新来的台长。”把对方吓了一跳。
入职后,赵依芳卯足了劲儿要证明自己,把台里管理得井井有条,慢慢地,大家便心服口服。后来,赵依芳又被任命为当地的广电局副局长,成为单位最年轻的女干部。那时的赵依芳才30岁出头,却感觉自己的热情正在慢慢消退,这让她对未来的生命产生了一种紧迫感,她决定去闯一闯外面的世界,去做自己熟悉的电视工作。就这样,赵依芳向上级领导递交了辞呈。
“你想得太简单了。去外面做事哪有那么容易?年轻人不要任性,以后会后悔的。”领导语重心长地劝说她。
赵依芳决定任性一把。“这是一步险棋,还好我任性地走了这步棋,如果再过上几年,我可能不会有任性的勇气了。后来我发现任性不是坏事,我人生中很多重要的决定都是在冲动中做出的。”
下了海,日子如海风般吹来吹去
辞职获准后,赵依芳收拾了几件衣服来到杭州浙江电视台对面的一家宾馆租下了一个小房间,正式下海创业。那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涉足电视剧行业的民营企业还非常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赵依芳选择的是一个前途未卜的行业。在其他人看来,放弃铁饭碗去做电视剧绝非智举,她却特别乐观,认为这一行大有可为。
最初的创业团队只有五个人,大家在赵依芳的带领下四处跑业务,每天忙得脚不沾地,每一根弦都绷得紧紧的。
赵依芳刚入行时,电视剧行业的准入标准还非常高,于是她以退为进,与浙江一家影视公司合作,开发了国内首档证券节目。1995年,赵依芳找准时机投资了一部14集的电视剧《子夜》。那时候,赵依芳的公司还是一家名为“华新影视”的小作坊,但电视剧上映后口碑极佳,这家小公司一下子在业内打开了知名度。慢慢开始有人主动找上门来合作。多年后回忆起这段经历,赵依芳依然非常自豪,对她来说,这是个非凡的成功,“这种成功不是说赚了多少钱,而是说我得到了某种证明,终于确信我的眼光和判断都是对的,我建立起了最初的信心,这种信心支撑我走下去。”
因为前期的职业生涯,赵依芳对许多行业规则烂熟于心,而她要做的便是在商海与体制之间寻找一个契合点,让事业发展的轨道保持平衡。在许多场合,她经常谈起“庖丁解牛”的故事,把自己比喻成一个运刀的厨工,无时无刻不在总结规律,然后依照事物的“纹理”前行,避开那些难以攻克的“节点”,久而久之,“技”就变成了“道”,她也从最初的劳心劳力变成了游刃有余。
2005年,赵依芳帶领团队的骨干们成立了浙江华策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先后凭借着《中国往事》《天涯明月刀》《雪豹》《倾城之恋》等口碑剧作在影视圈崭露头角,声名鹊起。
五年后,华策影视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出席上市仪式前,赵依芳穿着一件灰衣。交易所的工作人员连忙拉拉她的衣襟,说:“你穿成这样怎么行呢?哪有人穿这种衣服上市?”赵依芳一想确实如此,连忙让司机拉自己去旁边的商场买了一件金色的外套。就这样,华策影视成为了国内第一家以电视剧为主营业务的上市企业,被誉为“电视剧第一股”。
“下海后,我在海里吹了吹风,日子就嗖的一下过去了。我想大概是因为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所以我过得特别投入,时间就过得飞快。”赵依芳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业历程。
打开自己,情怀与流量并存
想在竞争激烈的影视业站稳脚跟,生产出观众爱看的作品才是根本。因此赵依芳一直牢牢把握着“内容为王”的主原则,带领企业先后推出了《国家命运》《全家福》《推拿》等多部叫好又卖座的影视作品。
随着电视剧行业的火爆,越来越多的“热钱”涌入了这个行业,也因此产生了大量的泡沫和怪相,演员的片酬也变得越来越高。比如华策合作过的某位女演员,原来的片酬是3万元一集,但在演完某部大型电视剧之后对外的报价马上变成了100万元。“现在稍微有点知名度的演员,每拍完一部戏,片酬就会往上涨,没有一个演员认为自己不值这么多钱。但这样一来用于制作的成本就会无限制压低,幕后制作人员心理又不平衡,难免出现剧集粗制滥造的现象,整个行业也变得越来越浮躁,制作方往往是有苦说不出。”
虽然无奈,赵依芳依然对影视事业充满了热情,热衷于进行不同领域的尝试,她在2012年初次试水谍战大片《听风者》,2013年又推出了小清新之作《分手合约》,斩获了不错的票房,也收获了颇佳的口碑。
她会投资郭敬明,也会投资侯孝贤。刚决定跟郭敬明合作的时候,周遭的反对声不绝于耳,赵依芳耐心分析道:“干我们这一行,就要尊重市场,尊重观众,现在时代变了,市场和观众就是‘粉丝’二字。郭敬明背后的那群忠粉可以说是代表这个粉丝大时代最鲜明的脸谱之一。谁都可以去说三道四,但你不能忽视这样庞大的一个青春群体的存在。所以我要说,不要去恨你不理解的事。对于每一个分众群体的狂热和激情,我们不一定都理解。”
除了联手郭敬明,赵依芳还投资了许多以粉丝群体为目标的热剧,诸如《杉杉来了》《何以笙箫默》《爱情公寓4》《重返二十岁》都在此列。但对于真正的艺术片,她也心怀敬畏,坚信“一个文化性企业必须对艺术心怀敬意,如果只想着商业,那只能走向末路。”在杭州遇见侯孝贤,她也不失时机地促成了《刺客聂隐娘》的拍摄协议,并认真告诉侯孝贤:“我喜欢你的表达方式。你说‘一个人,没有同类’,但其实你是有许多同类的,所有没有同类的人都是你的同类,而我可以帮你把这些同类吸引过来。”
“在我看来,情怀很重要,流量也很重要,外界环境瞬息万变,处于巨变之中的我们必须打开自己,接受变化,并及时调整策略,才能更好地迎接挑战。”心怀这样的信念,赵依芳不断取舍,用自己的智慧促成了某种“平衡”,也因此成就了一段有关“电视剧女王”的商业传奇。
编辑 陆艾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