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者》明楼有原型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qin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剧《伪装者》里,大哥明楼集汪伪政府要员、军统特工、中共地下党员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实际上,明楼有其历史原型——中共特工袁殊。
  在间谍圈里,双重间谍乃至三重间谍都颇为常见,但同时为五家客户做事的间谍恐怕在这个世界上仅有袁殊——他除了是共产党情报系统的工作人员外,还同时有着中统、军统、日伪军官以及青洪帮五重身份。
  袁殊原名袁学易,1911年出生在湖北蕲春一户没落的官宦人家,八岁时随母亲来到上海投奔父亲。在上海读书的几年中,袁殊接触了各种思潮,还改掉了自己的原名。1927年,他参加北伐军,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第18师政治部连指导员,还在他父亲的友人的提携下加入了国民党。
  1928年,袁殊留学日本,专攻新闻学,接触了一些进步思想,于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回上海进入中共中央特别行动科,在潘汉年领导下从事情报工作。由于袁殊与上海市社会局长、中统特务头子吴醒亚是同乡,其表哥还拥有黄埔一期毕业生的身份,因此袁殊接到了打入国民党特工组织的指示。他进入中统系统后,因“朝中有人”,可谓是平步青云,不久就在吴醒亚的介绍下,成为当时中国最重要通讯社之一——新声通讯社的记者。
  在新闻学学术领域,袁殊颇有建树——他是中国第一个提出“报告文学”概念的人,而且袁殊善于交际,在做记者期间他团结了一批新闻工作者为中共的事业工作,还认识了日本驻沪领事馆的副领事岩井英一。过了一段时间,岩井英一便开始每月付给袁殊200元的“交际费”。这样,他在中共地下党负责人的批准下又成了日方的情报人员。
  但在1935年,袁殊暴露了自己中共党员的身份,被军统特务逮捕。在审讯中,袁殊除供出自己参加中统的内情外,什么都没交代。考虑到吴醒亚的面子以及日本方面的反应,袁殊很快就被释放了,随后他再次赴日留学,继续为日本外务省工作。
  全面抗战爆发前,袁殊回国,同时为吴醒亚以及日本驻上海领事馆特务机关“岩井公馆”工作。为了保护自己的身份并开拓情报来源,袁殊还于1937年4月加入了青洪帮,成为可以和上海滩黑帮大佬杜月笙、黄金荣平起平坐的“通”字辈师兄弟。
  在“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前,潘汉年重新回到上海,此时袁殊主动找到了他,认真汇报了自己近几年的经历,同时将一份从日本带回的军用地图作为情报资料交给潘汉年。自此直到1946年去解放区,袁殊在潘汉年的领导下成功地打了一场场出色的情报战。
  抗战爆发后,戴笠一时找不到熟悉日本问题、又与日方颇有联系的人,杜月笙提醒他,有一个叫袁殊的日本留学生与岩井英一关系不错。戴笠听了很高兴,亲自登门拜访袁殊。袁殊感到事关重大,立即去请示潘汉年。潘汉年沉吟了一会儿,说:“这是件好事,机会难得,你千万不可错失良机,答应戴笠的一切要求。”就这样,袁殊获得了军统的身份——上海区国际情报组少將组长。
  自此,袁殊有了共产党、国民党中统、军统、日本和青红帮的五方背景,成了“五面间谍”。
  在“八一三”淞沪抗战期间,袁殊深入日军阵地侦察,把这些军事情报统统提供给了潘汉年,部分情报也在经过选择之后交给了戴笠——毕竟是国共合作时期,有共同的民族利益。在上海沦为孤岛后,袁殊奉潘汉年之命(表面则是戴笠之命)留了下来,成立了秘密行动小组,专门惩办侵略者与枪杀臭名昭著的汉奸。此外,袁殊还打着“岩井公馆”的招牌,利用岩井英一的钱为共产党设立电台、提供活动经费,“岩井公馆”几乎成了中共的情报工作据点。
  后来,袁殊又担任了一系列“伪职”,如清乡政治工作团团长、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清乡专员以及伪保安司令等等。这一时期,袁殊的情报工作日益老辣。与对待国民党一样,袁殊交给日本人的情报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都是可以通过公开途径找到、没有特别价值的情报。
  而袁殊从日本人那里获得的情报,包括英法企图牺牲中国对日妥协的远东慕尼黑活动、德国即将进攻苏联的计划、苏南日军的兵力部署和清乡行动具体时间等等。依靠着袁殊获得的战略情报,共产党组织建立了一系列通往根据地秘密交通路线,救援被俘人士,袁殊还亲自救出鲁迅的夫人许广平,并掩护潘汉年等进入根据地。
  袁殊与日伪、国民党、共产党都有联系,对此日伪、共产党、国民党等各方都知道。虽然日伪和国民党对袁殊都不太放心,对他进行过调查,但自1937年到抗战胜利,袁殊几乎没有出现过任何闪失。抗战胜利后,得知国民党将以汉奸罪名起诉袁殊,中共籽袁殊秘密转入根据地。袁殊于1946年在根据地重新入党,后任华中联络部第一工委主任。新中国成立后,袁殊被调往北京,担任中央军委联络部副处长、中央情报总署亚洲司司长等职,负责做日美动向的调研工作。
  1987年,袁殊病逝于北京,葬于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编辑/冰如
其他文献
在西方国家,总会有一些外来种族的聚居区。那些外来族群大多贫穷、落后并住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里。当地人一般不会去那儿,因为他们觉得那里充斥着野蛮、暴力和犯罪。我要说的芒果街,便是这么一条街。  小女孩埃斯佩朗莎住在芝加哥的拉美裔聚居区——芒果街。她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贫穷使他们家总是在搬家,从一处到另一处,最后,他们住到了芒果街。他们渴望拥有自己的房子,就像她父母告诉她的:“有一天,我们会搬进一所房子
发生在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之一,后人分析东晋取胜的原因时,往往着眼于前秦皇帝苻坚骄傲轻敌,前秦军队各怀异志,降将朱序阵前反水等因素,忽视了东晋主将谢玄的军事才能和其军队的战斗力。其实,谢玄手下的北府军战斗力超强。  早在淝水之战前,前秦皇帝苻坚就已经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南方的东晋,一而再,再而三地进犯东晋北部边境。  公元377年,谢玄出任广陵相,统率江北诸
辽宁省盘山县人张海天本是绿林土匪。1930年,国民党东北特派员在盘山县内召集人马组织抗日游击队,张海天趁机拉起三千多人的队伍归降。随后他被任命为抗日联军司令,活动在辽河两岸,采取“你来我走,你走我来”的战术同日军周旋,还打出了“老北风”的旗号,令日军闻风丧胆。  不过因枪支不够、子弹不足,老北风颇为苦恼。1932年夏天,他带领一个小分队来到营口市郊,发现有两个外国人,一男一女,穿戴像是贵族,遂决定
在古代,天花曾长期肆虐欧亚大陆,并于16世纪被西方殖民者带进美洲,夺走了数千万缺乏免疫力的原住民的生命。1721年,爆發在波士顿的天花夺走了约3/4居民的生命。恰在这时,天花疫苗接种技术传人了新大陆。一位牧师和一名医生在波士顿率先使用“人痘接种法”分别给自己的儿子接种了疫苗,这种行为遭到了波士顿人的强烈指责。因为在基督教信仰中,包括天花在内的疾病都是上帝惩罚罪人的手段,如果人类有意识地预防天花,不
你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的模样?  记得我小时候,阳光明媚的清晨,小镇像穿着一层薄纱,我拎着小书包,走在小石板路上。路上坑坑洼洼的,若不小心踢开了石板,蚯蚓们便可怜地暴露在日光下,它们慌乱地扭动身子,一眨眼就不见了。沿途有狗尾巴草、小野花……淡淡的花草芳香弥漫在空中。往前走是集市,我常在德园包子铺买一笼包子,或者在陈阿姨的粉摊吃一碗粉,然后精神满满地走向学校。  那时的学校多美啊,简直像是天堂——不,应
真不是日本  清朝时,日斯巴尼亚(西班牙)遣使来华,要和清廷缔结条约。国书送到军机处,却惹得外务部会办大臣王文韶大怒:“好你个日本,竟又欺负到大清头上了!”外务部官员哭笑不得地解释,说“日斯巴尼亚”不是日本,而是西班牙。但不知王大人哪根筋搭错了,硬认定这国家就是日本,是巧立名目过来敲诈的,竟还要抖擞精神,向日本大使馆抗议,幸亏被外务部官员拼命拦下。几年后清廷垮台,袁世凯就任总统,当昔日外务部官员聊
辨识度这个词应该是最近几年流行起来的,但这个概念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在16世纪意大利的天才画家卡拉瓦乔的画里,你总能看到一片黑色的背景和一块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红布,这块红布相当于他的“注册商标”,让人一眼就能认出他的作品。  所以说,辨识度一直是画家们最头疼的问题。即使到了印象派时期,也没有找到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直到有一天,凡·高诞生了。他不需要做特别的标记,就足以让大家一眼记住他。因为他的画
即使以最严格的道德标准来衡量,蔡元培也堪称“君子”。他是老革命党人,历任教育部长、北京大学校长等高官显职,却丝毫没有官僚架子,他为官廉洁,到老了连个栖身之处都没有,以致七十大寿时,学生们想到的第一件事是如何凑钱为他买一处房子,他不好女色,在那个官员三妻四妾的时代,他却坚守一夫一妻的底线,一生没有任何绯闻……其中他的仁心颇为世人称道。  1917年,北京大学有个出身官僚家庭的学生行为不端,引起很多同
鲁肃出生在淮南,家里非常有钱,而且他身材高大,热衷于击剑骑射、招揽宾客练兵习武。不过,鲁肃可不是一般的土豪,他是一个高瞻远瞩的土豪。  他清楚地认识到东汉王朝已经腐朽得无可救药,于是天下大乱时,鲁肃带着全家和部属避祸江东。过江以后,因为孙权也是土豪出身,鲁肃跟孙权很谈得来。一见到他,鲁肃就豪迈地说:汉朝迟早要完,你不如打下长江以南,将来自己称帝。鲁肃说出了孙权敢想而不敢说的话,从此被孙权引为知己。
宋乾道二年(1166年),年仅27岁的赵汝愚被朝廷任命为信州(今属江西上饶)市长(知州)。到任后,为了了解民情和当地生产建设情况,赵市长每天都要抽时间出去走一走。  这天,赵市长信步走到信江浮桥。当看到眼前的一切时,皱起了眉头。信江浮桥是信江上唯一的一条交通枢纽,每天行人车辆川流不息。然而,这样一条重要的桥梁现在却破败不堪:桥板大部分腐烂,桥身摇摇晃晃。行人走在桥上,无不提心吊胆,战战兢兢。如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