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20例老年骨科患者,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全麻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6h、12h、24h及72h与术前6h认知功能评分对比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全麻组术后6h、12h及24h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硬膜外麻醉组(P<0.01);两组患者术前6h和术后72h认知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术后6h、12h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全麻组术后24h及术后48h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与硬膜外麻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均有影响,但硬膜外麻醉影响更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指患者术后出现的短期睡眠、记忆、思维、定向、认知及意识等方面波动性、可逆性功能紊乱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并发症[1]。主要临床表现有人格出现改变、记忆力大幅降低、抑郁及焦虑等,发病特点为晨起较轻,夜间常发且偏重,发病急,波动大[2]。有关研究证实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变化与麻醉方式有关,其差异可由麻醉或手术有关的应激反应或麻醉用药的管理引起。本研究主要分析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20例老年骨科患者,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全麻组和硬膜外麻醉组,各60例。其中全麻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63~87岁,平均(71.3±6.2)岁,股骨骨折切复内固定15例,髋关节置换19例,膝关节置换26例;硬膜外麻醉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66~81岁,平均(70.1±5.4)岁,股骨骨折切复内固定17例,髋关节置换21例,膝关节置换2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麻组:采用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mg/kg、芬太尼5μg/kg、依托咪酯0.3mg/kg和维库溴铵0.1mg/kg进行麻醉诱导,3min后行气管插管,插管成功后用麻醉呼吸机机械通气,术中采取靶控输注异丙酚2mg/L,据患者麻醉反應间断追加维库溴铵1~2mg维持肌松。
硬膜外麻醉组:在1-2腰椎间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取平卧位给予2%利多卡因3mL,5min内无腰麻现象且导管在硬膜外腔,追加0.375%罗哌卡因6~10mL,2mL/次,麻醉平面尽量取第10胸椎以下,术中若血压<90/60mmHg,需加速输液,必要时可静脉注射麻黄碱6mg/次;若心率<50次/min,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1.4 统计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和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显著性水平σ=0.05。
2.结果
2.1 认知功能评分
两组患者术后6h、12h、24h及72h与术前6h认知功能评分对比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术后6h、12h及24h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显著(P<0.01);两组患者术前6h和术后72h认知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前、术后认知功能评分对比(x±s,分)
2.2 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全麻组术后6h、12h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5.00%,20.00%明显高于硬膜外麻醉组的10.00%,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术后24h及术后48h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1.67%,8.33%与硬膜外麻醉组的8.33%,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骨科手术创伤较大,老年患者因器官老化,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血压等基础病,致使其手术耐受性低,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3]。老年患者一旦发生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会使其神经系统加速衰老,增加阿尔茨海默症发病率,可影响老年患者的情绪、记忆力及认知能力。因对麻醉药物的深入研究,其毒副作用逐渐减弱,但仍然可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
有关研究表明,患者麻醉后使大脑因血流速度降低导致代谢异常,可对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元造成长期伤害[4]。主要影响机制:神经元具有较强可塑性,对神经元信号长时间的抑制和增强,使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大幅增加;麻醉可影响中枢神经受体及递质,使患者麻醉后记忆、学习等认知功能受损;麻醉药物可使神经细胞蛋白质表达异常,使神经细胞凋亡进而引发脑缺血,最终产生认知功能障碍。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脑代谢、血流及供氧等功能影响存在差异,故推断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因麻醉方式不同而影响不一[5]。
本研究表明,两组患者术后6h、12h、24h及72h与术前6h认知功能评分对比均有不同程度降低;硬膜外麻醉组术后6h、12h及24h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全麻组;硬膜外麻醉组术后6h、12h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全麻组。
综上所述,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均有影响,但硬膜外麻醉影响偏小,更利于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 杨蕊,孙建良,肖纯,王成夭,刘珂.芬太尼、布托啡诺对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9):53-55.
[2] 刘新伟.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2,52(10):47-48.
[3] 赵正兰,方琴,祝燕琴.探讨麻醉方式对高龄患者手术后早期认知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0):47-48.
[4] 吴苗苗,李炜,董晓华,张丹参.全身麻醉药与记忆的相关性[J].神经药理学报,2013,3(6):48-56.
[5] 彭德富.为老年骨科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中施行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比较[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61-62.
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指患者术后出现的短期睡眠、记忆、思维、定向、认知及意识等方面波动性、可逆性功能紊乱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并发症[1]。主要临床表现有人格出现改变、记忆力大幅降低、抑郁及焦虑等,发病特点为晨起较轻,夜间常发且偏重,发病急,波动大[2]。有关研究证实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变化与麻醉方式有关,其差异可由麻醉或手术有关的应激反应或麻醉用药的管理引起。本研究主要分析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20例老年骨科患者,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全麻组和硬膜外麻醉组,各60例。其中全麻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63~87岁,平均(71.3±6.2)岁,股骨骨折切复内固定15例,髋关节置换19例,膝关节置换26例;硬膜外麻醉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66~81岁,平均(70.1±5.4)岁,股骨骨折切复内固定17例,髋关节置换21例,膝关节置换2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麻组:采用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mg/kg、芬太尼5μg/kg、依托咪酯0.3mg/kg和维库溴铵0.1mg/kg进行麻醉诱导,3min后行气管插管,插管成功后用麻醉呼吸机机械通气,术中采取靶控输注异丙酚2mg/L,据患者麻醉反應间断追加维库溴铵1~2mg维持肌松。
硬膜外麻醉组:在1-2腰椎间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取平卧位给予2%利多卡因3mL,5min内无腰麻现象且导管在硬膜外腔,追加0.375%罗哌卡因6~10mL,2mL/次,麻醉平面尽量取第10胸椎以下,术中若血压<90/60mmHg,需加速输液,必要时可静脉注射麻黄碱6mg/次;若心率<50次/min,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1.4 统计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和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显著性水平σ=0.05。
2.结果
2.1 认知功能评分
两组患者术后6h、12h、24h及72h与术前6h认知功能评分对比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术后6h、12h及24h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显著(P<0.01);两组患者术前6h和术后72h认知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前、术后认知功能评分对比(x±s,分)
2.2 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全麻组术后6h、12h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5.00%,20.00%明显高于硬膜外麻醉组的10.00%,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术后24h及术后48h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1.67%,8.33%与硬膜外麻醉组的8.33%,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骨科手术创伤较大,老年患者因器官老化,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血压等基础病,致使其手术耐受性低,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3]。老年患者一旦发生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会使其神经系统加速衰老,增加阿尔茨海默症发病率,可影响老年患者的情绪、记忆力及认知能力。因对麻醉药物的深入研究,其毒副作用逐渐减弱,但仍然可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
有关研究表明,患者麻醉后使大脑因血流速度降低导致代谢异常,可对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元造成长期伤害[4]。主要影响机制:神经元具有较强可塑性,对神经元信号长时间的抑制和增强,使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大幅增加;麻醉可影响中枢神经受体及递质,使患者麻醉后记忆、学习等认知功能受损;麻醉药物可使神经细胞蛋白质表达异常,使神经细胞凋亡进而引发脑缺血,最终产生认知功能障碍。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脑代谢、血流及供氧等功能影响存在差异,故推断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因麻醉方式不同而影响不一[5]。
本研究表明,两组患者术后6h、12h、24h及72h与术前6h认知功能评分对比均有不同程度降低;硬膜外麻醉组术后6h、12h及24h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全麻组;硬膜外麻醉组术后6h、12h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全麻组。
综上所述,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均有影响,但硬膜外麻醉影响偏小,更利于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 杨蕊,孙建良,肖纯,王成夭,刘珂.芬太尼、布托啡诺对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9):53-55.
[2] 刘新伟.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2,52(10):47-48.
[3] 赵正兰,方琴,祝燕琴.探讨麻醉方式对高龄患者手术后早期认知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0):47-48.
[4] 吴苗苗,李炜,董晓华,张丹参.全身麻醉药与记忆的相关性[J].神经药理学报,2013,3(6):48-56.
[5] 彭德富.为老年骨科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中施行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比较[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