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历史教师积极引进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致力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夯实学生的历史学习基础。史料教学法是一种较为典型的高效教学方式。教师可利用与历史教材内容相关的史料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知识范围,帮助学生联系前后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辩证观念与历史发展观念,从而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本文简要分析了初中历史运用史料教学法对提升教学效果的实际价值,对初中历史课程合理运用史料教学法的实施路径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法;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8-0077-02
引 言
史料是历史学科特有的资源形式,是研究历史事件、历史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学生很难利用教材中有限的文字与图片资料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现象与发展趋势,难以将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与历史事件相联系。这导致学生“虽然学到,但没掌握”。因此,教师要结合初中历史教材内容,深入分析各课时知识点,挖掘、收集相关史料资源,以史料拉近学生与历史知识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辅助学生开展课堂小组合作与探究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与质量[1]。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法对提升教学效果的实际价值
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需要依靠教材中的文字、图片了解各种历史事件,直接学习历史事件的时间、原因、发展过程、影响及事件结果,需要牢牢记忆这些知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通常感到枯燥、无趣,缺乏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动力。教师应用史料教学法则能结合不同的历史事件引入更多的历史资料,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化的历史资料中解读历史发展进程,加深对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与细节的了解,提高对历史知识点的掌握效率。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法,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历史思维。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部门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历史学科考试成绩,还要关注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关注学生历史思维的提升与拓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史料教学法,能够以丰富的历史资料唤醒学生的思维活力,让学生根据历史资料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从而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与思维方式,逐渐形成独立思考能力与历史辩证分析能力[2]。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有助于凸显历史学科特色。无论是历史學科,还是其他学科,均有属于自己的特色与特点。相较于其他学科,初中历史学科的特点就是具有浓厚的历史感与真实感,是过去发生事件的汇总,能够如实反映各种历史事件、历史发展趋势与过程,提出各种历史观点,而史料则是证明历史事件真实性,记载各种历史事件的重要介质。因此,在初中历史教材中融入史料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阅读史料的过程中感受真实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从而感受到历史学科的特色[3]。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史料教学法的实施路径
(一)初期导入史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在初中历史教材中运用史料教学法,教师可以将其运用于课程导入环节,通过不同类型的史料营造真实的历史课堂教学情境,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通过关注史料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便于学生深入思考各种历史知识。一般情况下,诗词歌赋、历史记载、人物传记、历史相关著作均可以作为史料被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史料形式,保证史料符合教学内容、历史事实,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起到拓展与引导的作用。
例如,在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古希腊的地理范围和地形特点”“理解希腊城邦特点”“掌握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及内容”“理解亚历山大东征对东西方文化的影响”,将本节课分为“古希腊地理形式与城邦特点”“亚历山大的帝国统治”两部分内容。在讲解“古希腊地理形式与城邦特点”时,教师可以结合《鸟瞰古文明》一书中的“希腊城邦”部分讲解文字与真实的城邦绘制图示,将其作为史料,通过多媒体视频与影音的方式给学生呈现出来。由于这本书中的各种图示皆是基于真实的考古地图与资料绘制的,具有较强的历史研究价值,能够为学生复原、展示古希腊城邦的真实情况,促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城邦”的概念,同时利用书中的各种考古资料为学生提供详细、生动的讲解,将其与书中的“地理形势”“城邦特点”等知识点结合在一起,以此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好地思考“古希腊城邦”的相关知识。
(二)融入课程活动,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法,教师可以将史料教学法与课堂教学活动相融合,在适当的课堂教学环节融入历史资料,将历史史料与学生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促使学生在基本了解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深刻的历史知识体系,从而快速掌握不同的历史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史料融入的方法较多,可以是文字的形式,还可以是图片的形式或视频的形式,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融入史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课程知识为学生收集大量史料,在初步讲解基本知识点后,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史料,现场制作思维导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建立起史料与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明确的历史知识脉络,加深对课程内容的记忆、理解与掌握。 结合上述“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这一课,教师在开展“亚历山大的帝国统治”这一部分教学时,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通过互联网、史料书籍等渠道获取“亚历山大帝国疆域图”“亚历山大帝国的腓力时期”“统治者罗马亚历山大帝国成立方法”“马其顿与东方的政治制度相结合”“沿袭波斯帝国的行省制”“宗教宽容政策”“联姻、招募军队”“设置财政监察官专掌铸币大权”等各种资料,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雅典奴隶制度”“雅典与斯巴达”“亚历山大东侵”等事件,按照自己的想法绘制思维导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利用资料逐渐分清“亚历山大帝国建立的前期情况、建立过程、建立后期之后的一系列发展情况”,还能够明确“亚历山大帝国统治的基本发展过程”,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亚历山大帝国”,理解“奴隶制”的形成、发展过程,形成良好的历史素养。
(三)延伸内容范围,培养学生历史素养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法,教师可以利用历史资料适当延伸课堂教学范围,以此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融入史料要建立在透彻掌握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史料对课程知识体系做到延伸、拓展与补充,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历史思维。
例如,在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古代日本”的课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节课历史教学内容为“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日本大化改新”“武士集团”“幕府统治”“天皇朝廷”,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日本大化改新的原因与发展”“理解武士集團与幕府统治之间的关系”“理解天皇朝廷的形成与前因”等,在此基础上收集史料。教师可以结合古代日本的内部结构情况与外部关系情况,分别引进“世界通史”中“古代日本”部分的文字资料、“幕府时期”的影视资料等,同时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电子书等工具搜索各种地名、人名与事件名称,加深对古代日本发展情况的了解,梳理古代日本的政治更迭与朝代兴衰,以此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四)连接前后知识,夯实学生学习成果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法,教师可以利用史料联系教材中不同课时之间的知识点,帮助学生从整体角度构建历史知识体系,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结合历史课程教材内容可以发现,其中各个单元、课时之间存在某种关联,就是之前学习的知识与之后学习的知识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因此,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的历史事件、政治形态、社会结构等均会对后续的历史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要善于利用历史资料,并将其与历史教材内容相融合,构建一个完整的历史发展脉络,让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历史发展进程。
例如,在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将其与之前的“文艺复兴运动”这一课时相结合。在融合“法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分别引进“卢浮宫建成资料”“《巴黎圣母院》节选”“香榭丽舍大道建成资料及其图片”“埃菲尔铁塔资料”等不同的史料资源,分别从社会环境、社会文化、社会制度等角度入手,联系法国历史发展的前因后果,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与影响,促使学生形成历史发展观念,夯实历史学习成果。
结 语
综上所述,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引入史料,教师能够创设相应的课堂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全身心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其联系历史事件、当时背景、当时政策与社会环境等,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高历史事件辩证分析与理解能力。教师通过运用史料,能够适当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让学生置身于历史长河中感受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从而强化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凸显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史料,还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历史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与学习热情,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洪雅娟.运用史料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0):99-100.
唐先飞.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研究[J].学周刊,2019(22):57.
陈旭葳.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60-61.
作者简介:张广丽(1974.1—),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法;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8-0077-02
引 言
史料是历史学科特有的资源形式,是研究历史事件、历史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学生很难利用教材中有限的文字与图片资料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现象与发展趋势,难以将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与历史事件相联系。这导致学生“虽然学到,但没掌握”。因此,教师要结合初中历史教材内容,深入分析各课时知识点,挖掘、收集相关史料资源,以史料拉近学生与历史知识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辅助学生开展课堂小组合作与探究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与质量[1]。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法对提升教学效果的实际价值
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需要依靠教材中的文字、图片了解各种历史事件,直接学习历史事件的时间、原因、发展过程、影响及事件结果,需要牢牢记忆这些知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通常感到枯燥、无趣,缺乏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动力。教师应用史料教学法则能结合不同的历史事件引入更多的历史资料,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化的历史资料中解读历史发展进程,加深对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与细节的了解,提高对历史知识点的掌握效率。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法,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历史思维。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部门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历史学科考试成绩,还要关注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关注学生历史思维的提升与拓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史料教学法,能够以丰富的历史资料唤醒学生的思维活力,让学生根据历史资料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从而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与思维方式,逐渐形成独立思考能力与历史辩证分析能力[2]。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有助于凸显历史学科特色。无论是历史學科,还是其他学科,均有属于自己的特色与特点。相较于其他学科,初中历史学科的特点就是具有浓厚的历史感与真实感,是过去发生事件的汇总,能够如实反映各种历史事件、历史发展趋势与过程,提出各种历史观点,而史料则是证明历史事件真实性,记载各种历史事件的重要介质。因此,在初中历史教材中融入史料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阅读史料的过程中感受真实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从而感受到历史学科的特色[3]。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史料教学法的实施路径
(一)初期导入史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在初中历史教材中运用史料教学法,教师可以将其运用于课程导入环节,通过不同类型的史料营造真实的历史课堂教学情境,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通过关注史料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便于学生深入思考各种历史知识。一般情况下,诗词歌赋、历史记载、人物传记、历史相关著作均可以作为史料被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史料形式,保证史料符合教学内容、历史事实,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起到拓展与引导的作用。
例如,在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古希腊的地理范围和地形特点”“理解希腊城邦特点”“掌握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及内容”“理解亚历山大东征对东西方文化的影响”,将本节课分为“古希腊地理形式与城邦特点”“亚历山大的帝国统治”两部分内容。在讲解“古希腊地理形式与城邦特点”时,教师可以结合《鸟瞰古文明》一书中的“希腊城邦”部分讲解文字与真实的城邦绘制图示,将其作为史料,通过多媒体视频与影音的方式给学生呈现出来。由于这本书中的各种图示皆是基于真实的考古地图与资料绘制的,具有较强的历史研究价值,能够为学生复原、展示古希腊城邦的真实情况,促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城邦”的概念,同时利用书中的各种考古资料为学生提供详细、生动的讲解,将其与书中的“地理形势”“城邦特点”等知识点结合在一起,以此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好地思考“古希腊城邦”的相关知识。
(二)融入课程活动,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法,教师可以将史料教学法与课堂教学活动相融合,在适当的课堂教学环节融入历史资料,将历史史料与学生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促使学生在基本了解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深刻的历史知识体系,从而快速掌握不同的历史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史料融入的方法较多,可以是文字的形式,还可以是图片的形式或视频的形式,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融入史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课程知识为学生收集大量史料,在初步讲解基本知识点后,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史料,现场制作思维导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建立起史料与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明确的历史知识脉络,加深对课程内容的记忆、理解与掌握。 结合上述“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这一课,教师在开展“亚历山大的帝国统治”这一部分教学时,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通过互联网、史料书籍等渠道获取“亚历山大帝国疆域图”“亚历山大帝国的腓力时期”“统治者罗马亚历山大帝国成立方法”“马其顿与东方的政治制度相结合”“沿袭波斯帝国的行省制”“宗教宽容政策”“联姻、招募军队”“设置财政监察官专掌铸币大权”等各种资料,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雅典奴隶制度”“雅典与斯巴达”“亚历山大东侵”等事件,按照自己的想法绘制思维导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利用资料逐渐分清“亚历山大帝国建立的前期情况、建立过程、建立后期之后的一系列发展情况”,还能够明确“亚历山大帝国统治的基本发展过程”,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亚历山大帝国”,理解“奴隶制”的形成、发展过程,形成良好的历史素养。
(三)延伸内容范围,培养学生历史素养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法,教师可以利用历史资料适当延伸课堂教学范围,以此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融入史料要建立在透彻掌握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史料对课程知识体系做到延伸、拓展与补充,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历史思维。
例如,在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古代日本”的课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节课历史教学内容为“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日本大化改新”“武士集团”“幕府统治”“天皇朝廷”,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日本大化改新的原因与发展”“理解武士集團与幕府统治之间的关系”“理解天皇朝廷的形成与前因”等,在此基础上收集史料。教师可以结合古代日本的内部结构情况与外部关系情况,分别引进“世界通史”中“古代日本”部分的文字资料、“幕府时期”的影视资料等,同时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电子书等工具搜索各种地名、人名与事件名称,加深对古代日本发展情况的了解,梳理古代日本的政治更迭与朝代兴衰,以此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四)连接前后知识,夯实学生学习成果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法,教师可以利用史料联系教材中不同课时之间的知识点,帮助学生从整体角度构建历史知识体系,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结合历史课程教材内容可以发现,其中各个单元、课时之间存在某种关联,就是之前学习的知识与之后学习的知识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因此,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的历史事件、政治形态、社会结构等均会对后续的历史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要善于利用历史资料,并将其与历史教材内容相融合,构建一个完整的历史发展脉络,让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历史发展进程。
例如,在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将其与之前的“文艺复兴运动”这一课时相结合。在融合“法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分别引进“卢浮宫建成资料”“《巴黎圣母院》节选”“香榭丽舍大道建成资料及其图片”“埃菲尔铁塔资料”等不同的史料资源,分别从社会环境、社会文化、社会制度等角度入手,联系法国历史发展的前因后果,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与影响,促使学生形成历史发展观念,夯实历史学习成果。
结 语
综上所述,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引入史料,教师能够创设相应的课堂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全身心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其联系历史事件、当时背景、当时政策与社会环境等,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高历史事件辩证分析与理解能力。教师通过运用史料,能够适当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让学生置身于历史长河中感受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从而强化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凸显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史料,还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历史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与学习热情,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洪雅娟.运用史料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0):99-100.
唐先飞.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研究[J].学周刊,2019(22):57.
陈旭葳.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60-61.
作者简介:张广丽(1974.1—),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