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是以人的创造欲为前提,启迪和开发人的创造潜能的教育。创新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找到创新教育的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
传统教育中,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绝对主宰者,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师生关系紧张,严重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造成学生屈从于教师,思维僵化,缺乏自信、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创新精神更无从谈起。在创新教育中建立的师生关系,在人格上、学问上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敢想敢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说明,富有创造力的人对于客观事物中存在的明显失常、矛盾和不平衡现象容易产生强烈的兴趣,他们对事物的感受性特别强,能抓住为常人漠视的问题,能认识和评价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和观点。这种心理特征反映在学生身上,往往表现为“打破沙锅问到底”的钻研精神,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的独立意识,敢于质问、甚至唱反调的否定精神。
2.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我们都知道,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如在教学《荷花》一文时,为使学生准确理解“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我先用多媒体切换以下幻灯片:(1)色彩各异、千姿百态的一组荷花图片;(2)微风拂来一池荷花的样子。与此同时播放第四自然段的课文录音。在仔细看、认真听后,学生已沉浸在美妙的想象中。接着,我让学生在轻柔欢快的音乐中尽情地读,动情地演,使他们真切体会一池荷花是一幅活的画!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展开想象:“小荷花们,你听到蜻蜓和小鱼在说什么悄悄话?”学生的发言中进发出许多创新的火花,如蜻蜒准备“增肥”后去和荷花比美哩;小鱼悄悄地向荷花求婚呢;西施看到美若天仙的荷花后茶饭不思,一心钻研美容技巧去了……学生这些富有创新性的想法,无疑是得益于教师营造的良好教学氛围。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1、巧妙设计问题,发展求异思维
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求异思维占着主导的地位。这是因为求异思维是求同思维的发展,往往能产生某种新奇的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利用教材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多角度多方向思考,特别注重巧设问题,引发思考和争议,训练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创造力。在学完《草船借箭》后,我请学生简要发表意见评价文中人物。学生反复读书,合作交流,互相争论,俨然是一个个优秀的评论家,结果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曹操真是英明一世,糊涂一时,在命令士兵射箭约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不见对方有任何进攻,就应该想到其中是否有诈,派几个士兵前去‘侦察敌情’不就真相大白了吗?”“我也认为这位大军事家临阵指挥时应变能力不强。在不明对方虚实的情况下,可想一个两全之策——放‘火’箭。给箭头涂上汽油,点燃后射出去,船上有人可伤人,有草把子、硫磺这些东西燃着后更会使他们全军覆没,哪还有他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一个问题引来了一番具有独到见解的评论,闪烁着创新的光芒。重要的不是出现了问题答案的多样化,而是显示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
2、适时适机延伸,诱发想象联想。
想象与创新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幻想是创新的前提,创新又以想象为基础。心理学实验已经证明:受过想象力教育培养的比没有受过教育培养的学生,想象力要提高94%。因此,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关键在于教育和培养。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课文内容适机延伸,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在教完《雨铃铛》一课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看到的下雨时的情景展开想象,用“雨点像什么”的句式来描述。孩子们眉飞色舞,说得异常兴奋:有的说雨点像一粒粒黄豆,有的说雨点像亮晶晶的珍珠,有的说雨点像他们玩的小玻璃球,还有的说雨点像舒克、贝塔两个小老鼠伤心的眼泪……从这些富有童稚童趣的表达中不难看出同学们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创意。这是在教学中利用再造想象拓宽思维,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
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积极开展活动,培养创新习惯。
喜欢搞活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学校应经常开展他们喜欢的活动。如读书交流会、美文诵读比赛、演讲会、辩论赛、课文插图比赛、手抄报展评等,还可以结合课文设计游戏及小制作。通过活动,学生不仅获得终生受用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创新的本领,还能养成积极、主动创新的好习惯。
2、投身社会实践,展示创新才能。
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學的延伸和补充,课外活动具有实践性、趣味性、灵活性等特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让学生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一是开展社会调查。利用节假日时间,组织学生深入社区、街道、调查采访,然后写成调查文章。二是考察环境。学完《只有一个地球》后,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自拍环保照片,自绘环保画,并在照片或图画下面编写公益广告词。学生在照片或图画下面分别写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花儿在提醒人们:别摘我,我怕疼!”多么有意义的创意呀!富有创新意识的语文实践活动!
总之,在语文创新教育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能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潜能,使他们身心和心智全面发展,知识和能力同步提高,真正成为新时代需要的创造型人才。
一、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
传统教育中,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绝对主宰者,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师生关系紧张,严重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造成学生屈从于教师,思维僵化,缺乏自信、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创新精神更无从谈起。在创新教育中建立的师生关系,在人格上、学问上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敢想敢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说明,富有创造力的人对于客观事物中存在的明显失常、矛盾和不平衡现象容易产生强烈的兴趣,他们对事物的感受性特别强,能抓住为常人漠视的问题,能认识和评价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和观点。这种心理特征反映在学生身上,往往表现为“打破沙锅问到底”的钻研精神,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的独立意识,敢于质问、甚至唱反调的否定精神。
2.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我们都知道,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如在教学《荷花》一文时,为使学生准确理解“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我先用多媒体切换以下幻灯片:(1)色彩各异、千姿百态的一组荷花图片;(2)微风拂来一池荷花的样子。与此同时播放第四自然段的课文录音。在仔细看、认真听后,学生已沉浸在美妙的想象中。接着,我让学生在轻柔欢快的音乐中尽情地读,动情地演,使他们真切体会一池荷花是一幅活的画!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展开想象:“小荷花们,你听到蜻蜓和小鱼在说什么悄悄话?”学生的发言中进发出许多创新的火花,如蜻蜒准备“增肥”后去和荷花比美哩;小鱼悄悄地向荷花求婚呢;西施看到美若天仙的荷花后茶饭不思,一心钻研美容技巧去了……学生这些富有创新性的想法,无疑是得益于教师营造的良好教学氛围。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1、巧妙设计问题,发展求异思维
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求异思维占着主导的地位。这是因为求异思维是求同思维的发展,往往能产生某种新奇的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利用教材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多角度多方向思考,特别注重巧设问题,引发思考和争议,训练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创造力。在学完《草船借箭》后,我请学生简要发表意见评价文中人物。学生反复读书,合作交流,互相争论,俨然是一个个优秀的评论家,结果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曹操真是英明一世,糊涂一时,在命令士兵射箭约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不见对方有任何进攻,就应该想到其中是否有诈,派几个士兵前去‘侦察敌情’不就真相大白了吗?”“我也认为这位大军事家临阵指挥时应变能力不强。在不明对方虚实的情况下,可想一个两全之策——放‘火’箭。给箭头涂上汽油,点燃后射出去,船上有人可伤人,有草把子、硫磺这些东西燃着后更会使他们全军覆没,哪还有他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一个问题引来了一番具有独到见解的评论,闪烁着创新的光芒。重要的不是出现了问题答案的多样化,而是显示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
2、适时适机延伸,诱发想象联想。
想象与创新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幻想是创新的前提,创新又以想象为基础。心理学实验已经证明:受过想象力教育培养的比没有受过教育培养的学生,想象力要提高94%。因此,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关键在于教育和培养。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课文内容适机延伸,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在教完《雨铃铛》一课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看到的下雨时的情景展开想象,用“雨点像什么”的句式来描述。孩子们眉飞色舞,说得异常兴奋:有的说雨点像一粒粒黄豆,有的说雨点像亮晶晶的珍珠,有的说雨点像他们玩的小玻璃球,还有的说雨点像舒克、贝塔两个小老鼠伤心的眼泪……从这些富有童稚童趣的表达中不难看出同学们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创意。这是在教学中利用再造想象拓宽思维,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
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积极开展活动,培养创新习惯。
喜欢搞活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学校应经常开展他们喜欢的活动。如读书交流会、美文诵读比赛、演讲会、辩论赛、课文插图比赛、手抄报展评等,还可以结合课文设计游戏及小制作。通过活动,学生不仅获得终生受用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创新的本领,还能养成积极、主动创新的好习惯。
2、投身社会实践,展示创新才能。
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學的延伸和补充,课外活动具有实践性、趣味性、灵活性等特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让学生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一是开展社会调查。利用节假日时间,组织学生深入社区、街道、调查采访,然后写成调查文章。二是考察环境。学完《只有一个地球》后,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自拍环保照片,自绘环保画,并在照片或图画下面编写公益广告词。学生在照片或图画下面分别写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花儿在提醒人们:别摘我,我怕疼!”多么有意义的创意呀!富有创新意识的语文实践活动!
总之,在语文创新教育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能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潜能,使他们身心和心智全面发展,知识和能力同步提高,真正成为新时代需要的创造型人才。